-
重讀《平凡的世界》:多重辯證法
原標題:《平凡的世界》的多重辯證法 摘要:伴隨著中國社會的個體化進程,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塑 造了個人歷經(jīng)苦難,自我教育、自我成長的范式。
關鍵詞:  路遙《平凡的世界》重讀經(jīng)典2021-01-13
-
重讀《紅樓夢》:有情天下在此岸
原標題:再談“有情之天下”就在此岸 我在《〈紅樓夢〉的形而上意蘊:“有情之天下”就在此岸》中提出,《紅樓夢》的意蘊中有一個形而上的層面,就是對人生(生命)終極意義的追問。
關鍵詞:  葉朗《紅樓夢》重讀經(jīng)典2021-01-07
-
重讀《端午節(jié)》:啟蒙者的世俗化轉向
原標題:啟蒙者的世俗化轉向——魯迅《端午節(jié)》索隱 內(nèi)容提要 魯迅1922年6月懷著自覺的“諷刺小說”文體意識創(chuàng)作了短篇小說《端午節(jié)》,其“諷刺小說”文體觀是通過講授中國小說史、研讀《儒林外史》建立起來的。
關鍵詞:  魯迅《端午節(jié)》重讀經(jīng)典2021-01-04
-
重讀《莊子》內(nèi)篇:“立乎不測,而游于無有”
原標題:《莊子》內(nèi)篇的經(jīng)典性 對于《莊子》內(nèi)七篇,我們究竟應該以什么樣的態(tài)度來解讀,是一個不容回避的問題。
關鍵詞:  《莊子》古典文學重讀經(jīng)典2020-12-25
-
重讀《封鎖》:短暫的兩性之夢
張愛玲(中) 《傳奇》 一 《封鎖》在1943年11月發(fā)表于上?!短斓亍返诙?,和《琉璃瓦》發(fā)表于同一個月,但是創(chuàng)作完成的時間比《琉璃瓦》早兩個月,是1943年8月完成的。
關鍵詞:  張愛玲《封鎖》重讀經(jīng)典2020-12-16
-
重讀《官場現(xiàn)形記》:未完成的晚清官場百科全書
原標題:李伯元《官場現(xiàn)形記》解讀 李伯元(1867—1906),字寶嘉,別號南亭亭長。
關鍵詞:  重讀經(jīng)典《官場現(xiàn)形記》許子東2020-12-08
-
重讀《紅樓夢》:巫術及其世情化書寫
原標題:巫術及其世情化書寫 ——以《紅樓夢》中用“魘魔法事”為中心 引言 魘魅,或稱魘昧,魘魔,本指噩夢,后成巫術中的代表術法,表現(xiàn)為使受害者神志不清,身體不受控制,進而虛弱死亡。
關鍵詞:  《紅樓夢》重讀經(jīng)典2020-12-01
-
重讀《柳如是別傳》:“念疇昔風流,暗傷如許”
原標題:“念疇昔風流,暗傷如許”——《柳如是別傳》淺釋 題目取自柳如是名篇《金明池·詠寒柳》,陳寅恪三部論文集《寒柳堂集》《金明館叢稿初編》和《金明館叢稿二編》之“寒柳堂”“金明館”均出自該詞,可見他對此詞的激賞。
關鍵詞:  重溫經(jīng)典《柳如是別傳》陳寅恪2020-11-23
-
重讀《新中國未來記》:中國現(xiàn)代小說的開幕禮
原標題:中國現(xiàn)代小說的開幕禮 ——梁啟超《新中國未來記》 以梁啟超(1873—1929)的《新中國未來記》,一部在今日大眾心目中不那么出名的小說,來作為“重讀20 世紀中國小說”的開端,至少有四個理由:第一,發(fā)表時間比較早,1902 年,刊于中國早期小說期刊《新小說》①上。
關鍵詞:  梁啟超《新中國未來記》重讀經(jīng)典2020-11-16
-
重讀《野草》:主體性和矛盾性
原標題:《野草》的主體性和矛盾性 ——1940至1950年代有關魯迅思想理解的分歧之一 摘要:在1940至1950年代的左翼文化界,研究者對《野草》及魯迅思想的理解存在著一致和分歧。
關鍵詞:  重讀經(jīng)典魯迅魯迅研究2020-11-05
-
重讀《影的告別》:魯迅“立人”思想的內(nèi)核
原標題:《影的告別》與魯迅“立人”思想的內(nèi)核 一 “影”究竟何指?它要告別什么?為什么要告別?告別后如何?這是理解 《影的告別》最為關鍵的幾個問題。
關鍵詞:  魯迅重讀經(jīng)典《影的告別》2020-10-30
-
重讀《幻滅》:通過文學理解城市
原標題:通過文學理解城市——以《幻滅》為話題 自上海開埠以來,這個東方世界的“魔都”總散發(fā)著令作家著迷的氣息,成為文學作品常眷顧的題材。
關鍵詞:  《幻滅》茅盾重讀經(jīng)典2020-10-15
-
重讀《子夜》:1930年上海絲業(yè)工人大罷工
原標題:《子夜》與1930年上海絲業(yè)工人大罷工 茅盾最初構思《子夜》的時候,是想寫上海的棉紡織業(yè),后來改為繅絲業(yè),這一題材的改動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張全之《子夜》重讀經(jīng)典2020-10-09
-
重讀《家》:“公館”之家
原標題:“公館”之家——論小說《家》的文學表達 摘要:公館是社會過渡時期的歷史產(chǎn)物,在時間維度中充斥了新舊矛盾,以及社會歷史的變遷。
關鍵詞:  巴金《家》重讀經(jīng)典2020-09-29
-
重讀《人生》:“我不愿意再像你們一樣”
時間是文學最權威的估價師。
關鍵詞:  路遙《人生》重讀經(jīng)典2020-09-27
-
重讀《“題未定”草》:“社會批評”的筆法
原標題:“社會批評”的筆法——以魯迅《“題未定”草》系列雜文為例 按照施蟄存1935年的理解:“在現(xiàn)今出版物蜂擁的情形之下,每個作家多少總有一些隨意應酬的文字,倘能在編集子的時候,嚴格地刪定一下,多少也是對于自己作品的一種鄭重態(tài)度。
關鍵詞:  重讀經(jīng)典魯迅《“題未定”草》2020-09-17
-
重讀《紅樓夢》:曹雪芹筆下的女性意識
原標題:《紅樓夢》的女性意識 一、女性意識 說到《紅樓夢》的女性意識,首先要界定本文“女性意識”的含義。
-
重讀《青春萬歲》:“純粹”與“雜色”的變奏
1957年1月11日《文匯報》連載《青春萬歲》 內(nèi)容提要:《青春萬歲》的復雜性,需要置放到作家創(chuàng)作整體流程和文學史背景中予以細讀和落實。
-
重讀《金鎖記》:在“男女”與“時代”之間
原標題:在“男女”與“時代”之間——重論《金鎖記》 摘要:歷來對《金鎖記》的研究偏于從“男女問題”的表象去解讀,而“時代”才是理解張愛玲深層意識的關鍵詞。
關鍵詞:  重溫經(jīng)典《金鎖記》張愛玲2020-09-09
-
重讀《肥皂》:商品、家庭與全球現(xiàn)代性
原標題:商品、家庭與全球現(xiàn)代性——論魯迅的《肥皂》? 摘要:在魯迅小說中《肥皂》引起的爭議是最多的。
關鍵詞:  魯迅《肥皂》重溫經(jīng)典2020-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