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彥利《心靈探測師》:未來心靈的辯證“探測”
書影 《心靈探測師》插圖 精讀徐彥利的作品,始于《我的四個機器人》與《心靈探測師》。
-
徐彥利:我所向往的科幻
我是一個耽于幻想的人,眼前的一棵樹,天上的一朵云,別人嘴里脫口而出的某個詞,甚至夜晚無邊的黑暗,都常常成為我幻想滋生的觸點。
關鍵詞:  徐彥利科幻創(chuàng)作2021-06-28
-
技術想象、詩學建構與產(chǎn)業(yè)生態(tài)發(fā)展
“科幻”毫無疑問成為當下的時代熱詞。
關鍵詞:  科幻研究技術想象詩學建構產(chǎn)業(yè)生態(tài)2021-06-28
-
施暢:隔離與混雜——西方科幻電影中的未來城市空間
一、引言 美國當代技術哲學家蘭登?溫納(Langdon Winner)在《技術物有政治嗎?》一文中舉過一個例子——位于紐約長島的跨越景觀大道的橋梁。
-
網(wǎng)絡平臺為何受到青年科幻作者的青睞
從第一部科幻小說 《弗蘭肯斯坦》問世算起,科幻文學如今已有了200多年歷史。
2021-06-25
-
《失落的星陣》:“祝歌”與“逐革”
我用“祝歌—逐革”作為這篇書評的標題,就是想把英文原標題的意思表達出來,有意選擇了兩個諧音的中文詞。
-
賦予科幻一種理想的光輝
編者按: 端午佳節(jié),《光明日報》發(fā)表了91歲的著名科幻作家蕭建亨的文章《賦予科幻一種理想的光輝》。
-
夯實評論陣地,引領創(chuàng)作高峰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強調(diào),要高度重視和切實加強文藝評論工作。
-
中國科幻的未來走向何方
中國的科幻作家在國外最常被問到的一個問題是:什么是中國科幻?它與西方科幻的區(qū)別在哪里?(What makes Chinese SF chinese?)如果退回上個世紀,這個問題比較容易回答,因為在歷史上的幾個發(fā)展階段中,當時的中國科幻文學確實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
2021-06-06
-
為何要促進青少年科幻文學發(fā)展?
在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社長劉國輝看來,科幻文學能夠培養(yǎng)青少年的科學素養(yǎng)和人文精神。
關鍵詞:  青少年科幻文學2021-06-04
-
科幻“不文學”?
近日,清華大學科學史系教授吳國盛參加訪談節(jié)目《十三邀》。
-
期待更多科技照亮中國未來
5月26日,教育部網(wǎng)站發(fā)布的一則通知,讓12所中國知名大學又一次成為廣受關注的對象。
-
在“科學的詩意”中呈現(xiàn)時代的鏡像
“誰是最可愛的人”這個問題始發(fā)于上世紀,更是當下的好問題。
-
陳楸帆:大文學的時代已經(jīng)到來
在中篇小說《人生模擬》中,其實探討的是幾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人的命運究竟由誰來掌握?當人能夠一次次改寫命運時,他改變的究竟是什么?命運真的能夠被改變嗎?或者說,能夠被改變的命運還算是命運嗎? 這一連串令人如墮云霧又細思極恐的終極發(fā)問,其實從人類文明的源頭便被無數(shù)次地提起,從古希臘神話到莎士比亞的戲劇,從《黑客帝國》到手機游戲《生命線》,不同媒介,不同故事,不同語言文化,都不妨礙人類對于自身命運的追尋與反復講述。
關鍵詞:  《人生模擬》科幻現(xiàn)實主義陳楸帆2021-05-31
-
科幻電影里的“未來”比想象近
海報設計:鄧豪俁 在火星上開荒種土豆、在火星上建造基地……這是幾年前科幻電影《火星救援》的橋段,勾勒著人類對火星的各種幻想。
關鍵詞:  科技探索2021-05-28
-
科技周:從火星著陸與科幻電影《星際穿越》看人機融合未來
2021年5月15日,“祝融號”火星車發(fā)回遙測信號,“天問一號”成功著陸火星烏托邦平原,紅色火星上首次有了中國印跡,許多網(wǎng)友直呼:“彷佛科幻小說成真一般!” 國家航天局公布的天問一號探測器拍攝的高清火星影像圖。
-
糖匪:我的根可能更像是一種空氣植物
糖匪,作家,評論人。
-
讀糖匪《奧德賽博》:這就是人類吧
面對浩瀚到足以把人類所有科學努力都約等于零的宇宙,就算有科學家宣稱人類是宇宙里惟一的文明物種,恐怕也沒有多少人會真的相信。
-
幻想與現(xiàn)實之間:科幻作品中的火星
很長一段時間里,火星都似乎是地外生命最可能的家園,因此,在科幻領域,火星也一直意義非凡。
關鍵詞:  火星2021-05-21
-
讓科幻破壁出圈 中國科幻人在思考什么……
盡管近幾年中國科幻產(chǎn)業(yè)借助熱門IP迎來了一波爆發(fā)式的增長,“科幻”一詞走入大眾視野,但在非科幻迷的認知里,叫得出名字的國產(chǎn)科幻作品也許依舊只有電影《流浪地球》、劉慈欣的《三體》和郝景芳的《北京折疊》。
關鍵詞:  科幻破圈2021-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