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魯迅的買書與賣書
【著書者說】 《魯迅的書店》是我關于魯迅微觀研究的第五本專著。
2023-09-21
-
一個春天的旅行,趙無極與徐遲、馮亦代等的交誼
蜚聲國際畫壇的趙無極先生(1920-2013),早在青年時代他就和文藝界的人士來往頻繁。
2023-09-20
-
葛云波:與李國文先生的書緣
我到人民文學出版社工作迄今23年了,編輯出版的第一本書就是李國文先生的《中國文人的非正常死亡》。
2023-09-20
-
陸灝:回憶喬佖先生
一 近年常常想起喬佖先生。
2023-09-19
-
萬小英:關于“廬隱”筆名的幾種逸想
在“福州三大才女”中,林徽因、冰心有很多引人羨慕之處。
2023-09-19
-
錢鍾書筆下當場作詩諸態(tài)
一 現(xiàn)在,我們常常津津樂道地說起曹植的“七步詩”。
2023-09-19
-
李丹陽:記與艾青相關的二三事
本文作者的父親李琦為艾青畫的肖像 2019年年末,我從塵封多年的紙箱中找出很多文稿和書籍,其中有20世紀80年代艾青的談話記錄、贈書等。
2023-09-19
-
《藍英年隨筆》:對一個時代的追問
藍英年,1933年生,江蘇吳江市人。
2023-09-18
-
留洋歸來的錢鍾書,授課“叫好不叫座”?
1938年9月,錢鍾書自法國留學歸國后,隨即來到西南聯(lián)大教授外語。
2023-09-18
-
徐剛:陌上花開杭州憶——懷念袁鷹師
9月1日早上7點43分,袁鷹師走了,享年九十九歲。
2023-09-15
-
郭嵩燾:一位“砍樹者”
郭嵩燾(1818—1891)與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都是至親好友,與曾還是親家,但沒有曾、左、李三大人物的功勛。
2023-09-15
-
林徽因與《燕大·一九三六》
關于林徽因的設計作品,時賢已有論述,如曹汛《林徽音先生年譜》(北京出版集團、文津出版社2022年7月版)、李傳璽《林徽因設計的封面與刊頭》(《中華讀書報》2022年12月7日第5版)。
2023-09-15
-
龔自珍:官印欲其不史 私印欲其史
中國古代文人大多對金石古物情有獨鐘,身為晚清名士的龔自珍也不例外。
2023-09-15
-
1936年,卓別林與梅蘭芳黃浦江畔重逢
1936年,梅蘭芳在滬歡迎卓別林 說起喜劇大師卓別林和上海的淵源,最樂為人道的莫過于他與中國京劇的邂逅。
2023-09-15
-
“黑暗的中國社會的一盞明燈”
《向導》周報總發(fā)行處舊址照片,位于老西門蘭發(fā)里3號(1960年前后) 《向導》周報創(chuàng)刊號 在中國共產黨報刊史上,最早的黨報也是第一份中共中央機關報,當屬1922年9月在上海創(chuàng)立的《向導》周報。
2023-09-15
-
大刀精神薪火相傳
2021年7月16日下午,第三十屆書博會山東國際會展中心五號館,“閱百年光輝歷程,啟時代遠航篇章”,入編中國言實出版社百年百部紅旗譜的經典作品《大刀記》精彩亮相,《大刀記》作者郭澄清之子郭洪志教授現(xiàn)場開講。
2023-09-15
-
學生筆下的胡經之:我的老師九十歲
再過一個多月,荔枝成熟的時候,我的老師胡經之先生就滿九十歲了。
2023-09-14
-
陳子善:《白門秋柳記》的張恨水序
現(xiàn)代文學史上有個有趣的現(xiàn)象,一些新文學作家最初是以通俗文學作品登上文壇的,如劉半農、葉圣陶、戴望舒、施蟄存等均是如此;也有一些通俗文學作家最初寫新文學,后來才轉入通俗文學創(chuàng)作,最有名的大概是宮白羽,張友鸞也可算一個代表。
2023-09-14
-
丁玲寫給魯迅的三封信
1924年,漂泊在北京的丁玲,覺得前途渺茫,內心非常苦悶。
2023-09-14
-
孫郁:“以人作筆”
對文學史頗有研究的趙園先生曾說,她平時不太看同行學者的文章,倒是對于畫論、詩人隨筆更感興趣。
2023-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