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呂興:從“重述情節(jié)”到“深挖彩蛋”
2017年,畢飛宇所著的文學評論集《小說課》著實“紅了一把”,雖然其十二萬冊的年銷量與同年暢銷書相比不算太驚人,但是對于同類型的書籍而言這已經是個巨大的數目了。
2019-03-01
-
在現(xiàn)代性中銘刻自身——當代短篇小說的地方性問題
近年來,小說的地方性問題成為學界討論熱點。
2019-03-01
-
地方性書寫:鄉(xiāng)土·傳奇·都市
在中國現(xiàn)代短篇小說的發(fā)展史上,地域特色或者說地方性無疑是其中重要的一環(huán)。
2019-03-01
-
陳舒劼:整數和余數的糾葛
即使是在文學研究的范圍內,貿然談論地域性和現(xiàn)代性也是件充滿風險的事情,它們的出現(xiàn)總是需要一些補充說明。
2019-03-01
-
1970年代末期的“精神危機”及其克服
眾所周知,在1977年以一篇《班主任》而聲名鵲起的劉心武是作為新時期文學的拓荒者而被人們記取的,這一形象,經隨后《愛情的位置》、《醒來吧,弟弟》、《我愛每一片綠葉》、《這里有黃金》、《如意》、《鐘鼓樓》等等作品的發(fā)表而進一步強化,他也由此確立了自己作為八十年代文學代表性作家的地位。
2019-02-28
-
新時代詩歌要講擔當
詩歌要“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
2019-02-26
-
作家駐校:“傳統(tǒng)”賡續(xù)與“現(xiàn)場”回歸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受到歐美大學“作家駐校寫作計劃”、“愛荷華國際寫作工作坊”以及“創(chuàng)意寫作課程”模式的影響,駐校作家制在中國也悄然興起。
2019-02-26
-
詹玲:當代中國科幻小說的宏大敘事
21世紀初以來,隨著現(xiàn)實主義文學重歸文壇主流,當代文學重構宏大敘事的沖動和愿望逐漸涌現(xiàn),主流文壇集中出現(xiàn)了一批帶有強烈“史詩化”追求的長篇創(chuàng)作。
2019-02-19
-
寫出對藝術和社會負責的“大詩”
詩歌進入新時代,“講品位、講格調”詩人感到沒問題,因為誰都不愿意別人說自己的詩歌品位低格調低,可是一說到“講責任”問題就來了,一些詩人認為,詩就是詩,不必承擔什么社會歷史責任,任何詩以外的增加都使得詩不“純”,在藝術評價上,認為只要是表現(xiàn)社會歷史就覺得品位低下,一提到政治抒情詩,就認為是“時代的號筒”,是為某個集體或組織代言,許多人一看題目便扔一邊了。
2019-02-18
-
堅守母語的尊嚴
中國的語言文字存在于人類歷史數千年,被一代一代的中國人作為母語使用和發(fā)展,已到至臻至美、出神入化的境地。
2019-02-18
-
編輯在精品打造中的價值與作用
關于精品出版物的特質,我概括為“四精”,即思想精深、內容精湛、制作精良、精(經)久不衰。
2019-02-17
-
人物的平臺
小說是搭建平臺的藝術。
2019-02-15
-
新時代中國詩歌應強化“中國味道”
所謂詩歌的新時代,應該是指在中國新詩走完第一個100年、中國改革開放走過了40周年的這個特別的時代,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2019-02-15
-
換個文學角度, 談“劉慈欣”的多種“打開”方式
今年春節(jié)的文化大事件,是屬于“中國科幻元年”這個標識的。
2019-02-15
-
陳楸帆:在所有文類中,科幻最能夠消解人類的焦慮
“科幻小說有什么用?”這個問題聽起來有點天馬行空,但其實有非?,F(xiàn)實的語境。
2019-02-13
-
關于新實驗文學
首先我想給大家解釋一下什么是新實驗文學。
2019-02-12
-
“電子亂花”迷人眼
1995年,中國互聯(lián)網接入服務正式向全社會開放。
2019-01-31
-
眾談:散文的真誠與虛假
編者按語 散文的真誠與虛假是一個始終糾結我們的問題。
2019-01-29
-
李德南:無限的任務——關于當代文學批評
不知道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在當代文學史研究者和當代文學批評者之間,逐漸有一種相互輕視的情緒和態(tài)度,并且各自都有不少理由。
2019-01-29
-
文學創(chuàng)意寫作的美麗
這恐怕是盤桓在眾多懷揣著灼熱文學夢想的年輕學子腦海中共同的記憶:剛進大學之際,一些德高望重的老師無情地潑下一瓢冷水,中文系不培養(yǎng)作家。
2019-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