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榮池:散文寫作的“危險性”
在日常的書寫中,我最害怕就是人們總是覺得“散文是最好寫的”,并且動輒就看見洋洋灑灑甚至長篇累牘地在自媒體上推出“散文作品”。
關鍵詞:  散文寫作2022-06-30
-
馬占祥:在大河上游寫作
“黃河流域生態(tài)保護和高質(zhì)量發(fā)展”文化論壇 馬占祥(寧夏文聯(lián)文藝院理論研究室主任):在大河上游寫作 我生活過的縣城叫同心,是吳忠市的五個市縣區(qū)之一,在寧夏中部干旱帶核心區(qū),屬于鄂爾多斯苔地和黃土高原的交匯處。
-
朱山坡:南方的孤獨和哀愁
小時候,我并沒有感受到南方的美麗,就像不曉得牛奶的味道。
2022-06-29
-
蔣一談:2049,說遠也不遠
2021年深秋,一個普通的夜晚,我辦完事兒往家走。
關鍵詞:  蔣一談2022-06-29
-
《菌歌》創(chuàng)作談:超越賽博朋克的未來想象
疫情期間我去了內(nèi)蒙、甘肅、云南、貴州的一些比較偏遠的山區(qū),一方面是試圖理解科技比如高速公路、互聯(lián)網(wǎng)、礦廠、發(fā)電站、數(shù)據(jù)中心、大口徑射電望遠鏡等等,如何改變當?shù)厝说娜粘I钜约皞鹘y(tǒng)習俗。
關鍵詞:  《菌歌》2022-06-29
-
馬億:不要難過了 就像這世界
喜歡看電影的朋友一看到“咖啡時光”這四個字,必然會聯(lián)想到著名導演侯孝賢的同名電影。
2022-06-29
-
嚴英秀:靜默地生長
在被新冠疫情阻隔的2021年之春,我開始創(chuàng)作小說《水邊的阿狄麗娜》。
-
林那北:鏡子里的一切
我奶奶曾有一面厚實堅硬的橢圓形鏡子,抓在手里沉甸甸得讓人驚駭于它不知儲藏于何處的隱秘重量。
關鍵詞:  林那北2022-06-28
-
班宇:普通的反光
《漫長的季節(jié)》的寫作過程有點渙散,去年三月份寫了幾行,然后就放下了,至于去做了點什么,當時可能是比較重要的事情,現(xiàn)在卻想不起來了。
關鍵詞:  班宇2022-06-28
-
虛構的曹縣,真實的自己
虛構的曹縣,真實的自己(節(jié)選) 文 / 孫一圣 01 作為一個寫作者,經(jīng)常會遇到兩個問題,第一個是:“你為什么會寫作?”第二個問題是:“你為什么能夠堅持寫作這么久?”我想每個作家都有被問過這樣的問題。
關鍵詞:  孫一圣2022-06-28
-
葉端:作為貓的一生
小說來自于一個簡單的愿望:要是能變成貓就好了。
2022-06-28
-
鄒漢明:呼喚以行動力寫就的自然文學
在自然文學形成并發(fā)展的這兩百年間,其文類的特征非常明顯,以此觀察當代中國的自然文學寫作,不得不說,真正具有示范性的作品我以為還沒有出現(xiàn)。
關鍵詞:  自然文學2022-06-25
-
何建明:為什么寫《革命者》
6月初,我的長篇紀實作品《革命者》(俄文版)獲得俄羅斯“2021年度最佳圖書”獎。
-
張煒:《河灣》序言
《河灣》,張煒 著,花城出版社 這是我寫給好朋友的一個故事。
-
鐘二毛:死亡以及如何面對死亡
段子說,青春才幾年,疫情占三年。
關鍵詞:  鐘二毛2022-06-23
-
張執(zhí)浩:克服與創(chuàng)作
公元725年前后,黃鶴樓迎來了它建址以來最重要的一位訪客:崔顥。
關鍵詞:  張執(zhí)浩2022-06-21
-
石一楓:《漂洋過海來送你》的創(chuàng)作得失
寫作《漂洋過海來送你》,最初的念頭是想完成一部以“北京人”為主角的小說。
關鍵詞:  石一楓2022-06-20
-
兩匹馬為何“自然闖入”我的小說中
夏日草原奔馬 新華社記者 彭源攝 平時,我喜歡看有關生態(tài)的電視專題,特別是那些充滿了人文關懷的專題片。
關鍵詞:  生態(tài)寫作2022-06-19
-
潘靈:紙上還鄉(xiāng)
寫作在今天已成我的生活方式,這并不意味著我是一個與生俱來的書寫者。
關鍵詞:  潘靈2022-06-17
-
阿成:關于農(nóng)民進城
大家知道,過去我一直是以寫城市題材小說為主的作者,涉及農(nóng)村題材的小說比較少。
2022-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