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夜夜躁,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在线精品欧美日韩电影,8x8×拨牐拨牐永久免费视频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將來的你,一定會感謝現(xiàn)在拼命的自己》連載二
來源:中國作家網 | 湯木  2016年11月04日10:39

誰都愿意去信賴一個守信的人

生活中,每當你想要買家電、手機、衣服、食品等消費品的時候,你的大腦中一定會先蹦出幾個知名品牌,這就是你要消費時的首選品牌。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你根據自己的經驗和經歷認定這些品牌是值得信賴的。

其實,做人也是一樣,如果一個人是大家都很信任和推崇的,那么這樣的人一輩子就是想不成功都是很難的。下面這個故事中的季布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西漢初年,有一個叫季布的人,他特別講信義,只要是他答應過的事,無論有多么困難,他都一定會想辦法做到。當時社會上流傳著這樣一句諺語:“得黃金百兩,不如得季布一諾?!币簿褪钦f,得到一百兩黃金,也比不上得到季布的一個承諾??梢姡蠹覍λ嵌嗝葱湃魏屯瞥?。

后來,劉邦打敗項羽當上了皇帝,開始搜捕項羽的部下。季布曾經是項羽的得力干將,所以劉邦下令,只要誰能將季布送到官府,就賞賜他一千兩黃金。但由于季布重信義,深得人心,人們寧愿冒著被誅滅三族的危險,也要為他提供藏身之所,誰也不愿意為得到一千兩黃金而出賣季布。有個姓周的人秘密地將季布送到魯地一戶姓朱的人家。朱家也很欣賞季布對朋友的信義,盡力將季布保護起來。不僅如此,他還專程到洛陽去找汝陰侯夏侯嬰,請他想辦法救季布。夏侯嬰從小就與劉邦很親近,后來又跟隨劉邦打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他也很欣賞季布的信義,于是前往劉邦處為季布說情,劉邦不但赦免了季布,不久還任命季布做了河東太守。

很多人寧愿舍棄劉邦賞賜的一千兩黃金,也不愿將季布送進官府,而劉邦最后不但赦免了季布,還任命他做了官。這一切都是因為季布是一個值得別人信任和推崇的人。

人對了,你的世界就是對的。有些人很有信譽,他們很容易得到周圍人的接納和尊重,他們說的話也很容易讓別人信服,他們如果提出什么建議,也總是很容易得到別人的贊同,他們遇到什么困難,別人會毫不猶豫地伸出援助之手,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相反,有些人卻總是受到周圍人的排擠,他們說的話對別人沒有絲毫影響與作用,別人恐怕連聽的興趣都沒有。他們的任何建議在別人看來都是無足輕重的,恐怕這樣的人在別人眼里也是無足輕重的,他們有了困難,別人又怎能愿意幫忙呢?

兩種人的待遇之所以有著天壤之別,根本問題在于,前者是別人可以信賴的人,而后者則是缺乏信用、不被人信賴的人。

看得遠的人,會讓自己成為一個被別人信賴的人,因為這關系著自己是否被別人接納、尊重、支持。有些人覺得,別人是否信賴自己是別人的事,自己做不了主,其實不然。固然,世界上存在偏見、成見這種事情,但如果一個人成為大家都愿意信賴的人,就等于擁有了一條通往成功的捷徑。

為人處世中,忍是一項最基本的課程,學不會忍,你總是要在生活中吃很多苦頭的。

忍是人生永不敗北的策略

生活中,沒有誰是可以隨心所欲地生活的,總會有一些不如意或者心想而事不成的時候。一些人不懂得忍,他們往往會因為一些小得不能再小的事兒,讓自己氣急敗壞,大發(fā)雷霆。自己和自己過不去,結果吃苦頭的還是自己。

人有的時候就是這樣的,等自己無緣無故地發(fā)怒以后,就連自己也不知道為何發(fā)那么大的脾氣。所以說,當你感覺自己要發(fā)脾氣的時候,要讓自己學會忍住,如果學不會忍,不僅會傷害身邊的人,自己也不會好受。不隨便生氣,就要求我們多學點忍的功夫。人生有很多事,需要忍。人生有很多話,需要忍。人生有很多氣,需要忍。人生有很多苦,需要忍。人生有很多欲,需要忍。人生有很多情,需要忍。忍讓,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有許多歷史典故和名人名言為后人所銘記和推崇,“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將軍額上可跑馬,宰相肚里可撐船”“忍得一時之氣,免得百日之憂”等,這都是對忍讓境界的詮釋。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忍讓是一種智慧,忍讓是一種修養(yǎng),忍讓是一種風度,忍讓是一種美德。

佛說:凡事都需要一個“忍”字,忍他人之不能忍,方為人上人。

忍是一種眼光,忍是一種胸懷,忍是一種領悟,忍是一種人生的技巧,忍是一種規(guī)則的智慧。“忍耐”在某種積極意義上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鬃釉唬骸靶〔蝗虅t亂大謀?!钡兰野选叭棠汀笨闯墒侨磉h禍的法寶。清代曾國藩則認為:“面對命運,忍耐似乎是走向成功的唯一法門。”人的一生是不斷奮斗的歷程,在這奮斗的過程中,必然有勝負、有得失,但只要具備忍耐的胸懷,不管有多大的壓力,都會風平浪靜、化危為安。

忍有時是怯懦的表現(xiàn),有時則完全是剛強的外衣。忍有時是環(huán)境和機遇對人性的社會要求,有時則是心靈深處對人性魔邪的一種自律。學會忍,是人生的一種基本謀生課程。懂得忍,才會知道何為不忍。只知道不忍的人,就像手舞木棒的孩子,一直把自己揮舞得筋疲力盡,卻不知道大多數的揮舞動作,只是在不斷地浪費自己的體力而已。

別人能忍的,我要忍;別人不能忍的,我更要忍。但“忍”不是壓抑自己,而是把情緒淡化,讓它無影無蹤,沒有恨的影子,事態(tài)的發(fā)展才會是良性的!不去和別人爭辯無用功,不逞口舌之快,別人的事就是別人的事,別人有別人的看法,自己有自己的評價。如果觀點不一,也不必因此爭得面紅耳赤。更不必去把自己的觀點強加于人,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學會了忍,人才能成長,才能成熟。

“低頭”是一種處世的能力,它不是自卑,也不是懦弱,低頭的目的是為了讓自己與現(xiàn)實環(huán)境有和諧的關系,把二者的摩擦降至最低,是為了保存自己的能量,好走更長遠的路……

抬頭之前先低頭

韓信“胯下之辱”的故事很多人都聽過,但真正能懂得故事內涵的人卻不是很多。

特別是一些剛步入社會的年輕人,年輕氣盛,有時候會輕蔑地說:“如果是我,才不會受這樣的侮辱呢!”可是,不受這種“辱”的后果是什么?如果韓信當時也不懂得受辱,不懂得適時低頭,那就很可能沒有后來的赫赫戰(zhàn)功。但韓信畢竟是大將之材,懂得一個道理:要想抬頭,先學會低頭。

“直木遭伐,水滿則溢”。低頭是一種智慧,低頭做人,可以使自己站得更穩(wěn),更容易被別人接受,要想出頭,先學會低頭?!暗汀本褪亲屪约涸诓辉摮鲱^的時候忍得住。一個不會低頭的人,往往是很容易被傷害的人。

可以想象,一個人如果什么事都忍不住,凡事都急于出頭,除了自尋苦惱之外,他不會真正得到什么。這就像一粒種子,想要長大,就必須先埋在土里。如果不肯忍受被泥土埋藏的苦悶,只想享受溫暖的陽光、新鮮的空氣,那么它永遠也不會生根發(fā)芽、茁壯成長。同樣的道理:人只有忍住浮躁的欲望,埋頭做事,才能有所作為,最后出人頭地。人都有出頭的欲望,但出頭不可強出?!盁澜砸驈姵鲱^”,這句話可以說是生存處世的經驗之談。這里的“強”有兩個意思。

第一個意思是“勉強”,也就是說,自己的能力還不夠,卻勉強去做某些事情。固然,勉強去做也有可能獲得意外的成功,但這種成功的可能性并不高,通常的結果是:失敗了,既折損了自己的斗志,也惹來一些嘲笑。當然,我們并不是嘲笑正常情況下的失敗。失敗是成功之母,可是在別人眼中,你的“失敗”卻是能力不足、自不量力的同義語,這種失敗是一種致命傷,而且極有可能成為烙印。這就是你強出頭的煩惱。忍耐的人能夠承受外在因素的紛擾,不怕責難,勇?lián)笕?。春秋?zhàn)國時期,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戰(zhàn)敗后,毫不畏懼吳王的種種責難。他佯裝稱臣,忍受屈辱,最終被放回國。經過十多年的艱苦磨難,勾踐終于一舉滅吳,實現(xiàn)了復國雪恥的抱負。勾踐在他人責難面前選擇了忍耐,讓我們感受到了他的堅韌和智慧。

第二個意思是“強力”,也就是說,你雖然有足夠的能力,可是客觀條件卻還不成熟。這種情況下,以本身的能力強力出頭,雖然不是沒有毫無成功的機會,但會費很多周折,衍生出許多不必要的麻煩,這也是強出頭所導致的。所以,務必記住一句話:人要出頭,但不要強出頭。應當謹記兩點:一是本身能力不足時,就不要強出頭;二是天時、地利、人勢不足時,就不要強出頭。

一個聰明的人懂得低頭,“低頭”是一種處世的能力,它不是自卑,也不是懦弱,低頭的目的是為了讓自己與現(xiàn)實環(huán)境有和諧的關系,把二者的摩擦降至最低,是為了保存自己的能量,好走更長遠的路,更為了把不利的環(huán)境轉化成對自己有利的力量,這是一種柔軟的處世之道,也是一種高明的生存智慧。

人在“忍不住”的時候,大腦就容易短路。人在短路大腦的控制下,要對棘手問題做出及時、正確的反應幾乎是不可能的。人一旦忍不住了,就難免失去理智,做出愚蠢的決定。

別讓“忍不住”害了你

忍,說起來簡單,但真正做起來就沒那么容易了,特別是對于年輕氣盛的年輕人來說??梢赃@樣說,人一輩子犯的錯,大部分都是因為“忍不住”造成的。

生活中每個人都可能遇到許多不如意的事情,比如,在職場中受到上司莫名其妙的訓斥;某件事情明明自己沒錯,卻遭受周圍人的誤解;交往多年的戀人分手了。假使你遇到上述情況,你會有“發(fā)瘋”的感覺吧?

人一旦沖動起來,就難免失去理智,其實生活中有許多悲劇,就是因為當事人在突發(fā)情況下不理性、沖動,大發(fā)脾氣,從而讓事態(tài)惡化,給自己造成了無可挽回的損失。

報紙上曾經報道過這樣一件事情:

一位大學生畢業(yè)后應聘于一家公司搞產品營銷,公司提出試用期三個月。三個月過去了,這位大學生沒有接到正式聘用的通知,于是他生氣地找到副經理理論,陳述自己為公司所付出的一切,然后大罵公司不識人才,對自己不夠公平。最后一怒之下憤然提出辭職。

副經理請他再考慮一下,他越發(fā)火冒三丈,說了很多抱怨的話。于是對方也動了氣,明明白白地告訴他,其實公司不但已經決定正式聘用他,幾位領導還開會討論,決定提拔他為營銷部的副主任。但他這么一鬧,公司無論如何也不能再用他了。這位涉世未深的大學生因自己的“忍不住”而白白地喪失了一個絕好的工作機會。

專家證實,人在“忍不住”的時候,大腦就容易短路。人在短路大腦的控制下,要對棘手問題做出及時、正確的反應幾乎是不可能的。人一旦忍不住了,就難免失去理智,做出愚蠢的決定。所以,當自己感覺到“忍不住”的時候就應自問:“這樣做能否達到目的?對解決事情有無幫助?”千萬別因為一時的“忍不住”,就犯下一輩子后悔莫及的錯誤。

有一對年輕人結婚了,后來,太太因難產而死,留下一個孩子。父親要忙工作,沒有太多的時間和精力來照顧孩子,于是就訓練了一只狗來照顧孩子。那只狗聰明聽話,很快就能照顧小孩了。有一天,父親出門去了,就留下那只狗照顧孩子。

父親到了別的村子,因遇大雪,當日不能回去,第二天才趕回家。他把房門打開一看,發(fā)現(xiàn)到處是血,孩子不見了,而狗在床邊,滿口是血。發(fā)現(xiàn)這種情形,父親以為是狗野性發(fā)作,把孩子吃掉了,大怒之下,拿起刀來向著狗頭一劈,把狗殺死了。

這時,父親忽然聽到孩子的聲音,又見孩子從床下爬了出來,于是他抱起孩子。他發(fā)現(xiàn)孩子雖然身上有血,但并未受傷。父親很奇怪,不知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再看看躺在血泊中的狗,狗腿上的肉少了一塊,旁邊還躺著一只狼,狼口里還咬著狗的肉。原來,狗和狼發(fā)生了激烈的爭斗,最終拼命救了小主人,卻被大主人誤殺了,這真是天下最令人悲傷的誤會。

因為一時的“忍不住”而使自己沖動的事情在生活中比比皆是。譬如,你一向尊敬的人,如果做出令你傷心的事情,你很可能立即諷刺回去。辦公室是最容易滋生怒火的場所,當你看到能力平平的同事晉升,而自己卻備受冷落時,便會怒火中燒,一怒之下跑到老板面前拍桌子,把辭呈往老板面前重重一摔,然后自以為很帥地說:“我不干了!”這些做法,在當時可能令你出了一口氣,但冷靜下來,你會發(fā)現(xiàn),有時候事情的真相并不是你以為的那樣。同時,自己也往往因為“忍不住”而犯下了難以挽回的錯誤。

人一輩子犯的錯,大部分都是因為“忍不住”而造成的。所以,在生活當中,我們應該理性地面對各種情況的發(fā)生,讓自己少做一些后悔莫及的舉動。

忍得住的人往往都有一個豁達的胸懷,胸納百川,處事泰然,無論遇到什么不順心的事情都能夠坦然面對。你自己陣腳不亂,誰又能擊敗你呢?

不生氣,才能贏得明天

很多時候,一個人有沒有涵養(yǎng),能不能成大器,光看他有沒有忍耐力幾乎就能夠判斷出來了。一個沒有忍耐力,遇到不順心就煩躁、抓狂的人,是不會有大的成就的,因為這樣的人內心脆弱,不堪一擊。

我們先來看一個很有哲理的寓言故事,讀懂它能讓我們明白很多道理。有這樣三樣東西:皮球、雞蛋、咖啡豆。一天,它們先后被投到一鍋沸騰的開水里。結果,皮球因為里面氣體太多,很快就爆炸了;雞蛋卻慢慢由生變熟,不像以前那樣不堪一擊、容易破碎了;咖啡豆進入沸水后,則直接毫不猶豫地溶化了自己,讓開水變成了香濃可口的咖啡。

其實,人生之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誰都要經歷一些坎坷和挫折。只不過,有的人像皮球一樣,因為無法忍耐而不堪一擊;有的人像雞蛋一樣,經歷挫折后反而愈加堅強;還有的人像咖啡豆,將挫折視為鍛煉自己的機會。

“不生氣,就贏了?!边@是金庸先生的至理名言,它說明忍耐力對人的一生是很重要的。

沒有忍耐力的人往往會失去理智,意識模糊,失去判斷的能力,這樣的人往往是不堪一擊的,就像寓言故事中的皮球一樣,一遇到熱水就爆炸崩潰。歷史上因為缺乏忍耐力而讓自己變得不堪一擊的人不勝枚舉。

讀過小說《三國演義》的讀者,肯定對“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故事記憶深刻。

第一次,諸葛亮智激周瑜,讓東吳先去打南郡,結果周瑜中了毒箭,自己又強忍傷痛用計誆出南郡守軍,把曹仁殺得大敗。但是諸葛亮卻派趙云趁曹軍出城時攻取了南郡。得了南郡,遂用兵符,星夜詐調荊州守城軍馬來救,卻派張飛襲了荊州;又差人用兵符,到襄陽詐稱曹仁求救,誘夏侯引兵出城,卻派關羽襲取了襄陽。周瑜忍耐不住內心的惱火,氣得金瘡崩裂。

第二次,周瑜向孫權獻計:以替孫小妹招婚的名義誆劉備到江東殺掉。結果劉備根據諸葛亮的錦囊妙計成功娶了孫夫人,最后又安全返回荊州。在江上,諸葛亮讓荊州軍對追來的周瑜大喊: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周瑜又壓制不住內心的怒氣,結果箭創(chuàng)復發(fā),昏倒在地。

第三次,周瑜想用“假途滅虢”之計,卻被諸葛亮識破,結果周瑜氣倒在地,給孫權上了一封奏疏推薦魯肅接任自己,大呼三聲:“既生瑜,何生亮!”沒回到柴桑,在巴丘就掛掉了。

試想一下,如果才華橫溢的周瑜胸懷能寬廣一些,不因為諸葛亮的羞辱而惱羞成怒,又怎會被氣得身亡呢?

人生無坦途,面對一些不如意的事情應該學會忍耐,否則將會不堪一擊。其實,忍得住的人往往都有一個豁達的胸懷,胸納百川,處事泰然,無論遇到什么不順心的事情,都能夠坦然面對。

你自己陣腳不亂,誰又能擊敗你呢?

忍,實在是一種高深的處世之道。小忍可以避免爭端,大忍可以大事化小,讓自己事事通達,并且可以修身養(yǎng)性。

每一次忍讓,都是一種造就

忍讓,是一種為人處事的態(tài)度,其意為忍辱負重,退讓他人,是一種向上的態(tài)度,亦是一種風度。

一對人人羨慕的恩愛夫妻,一起走過了50個春秋,彼此感情依舊。50年的時光竟不能讓他們的愛情有一絲褪色。

有人問:“50年的相隨歲月,如何走過來?”

她答一個字:“忍?!?/p>

問他,他答一個字:“讓?!?/p>

忍讓,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沒那么容易。50年的時間畢竟不是一朝一夕。她說,一點都不難嘛,凡事多為他想想,不就沒怨氣發(fā)了?他說,很簡單呀,她喜歡的事,就讓她去做,總得給她一片自己的天空。

每一次忍讓,都是一種造就。關于忍讓的名言警句數不勝數?!巴艘徊胶i熖炜?,忍一時風平浪靜”“將軍額上可跑馬,宰相肚里可撐船”“忍得一時之氣,免得百日之憂”,這都是對忍讓境界的詮釋。這一切都表明:忍讓是一種智慧,忍讓是一種修養(yǎng),忍讓是一種風度,忍讓是一種美德。

佛說:凡事都需要一個“忍”字,忍他人之不能忍,方為人上人。

人生在世,百忍為上。居家要忍,謀生要忍,做官要忍。忍,實在是一種高深的處世之道。小忍可以避免爭端,大忍可以大事化小,讓自己事事通達,并且可以修身養(yǎng)性。

唐代宰相婁師德的弟弟要去代州都督府上任,臨行前,婁師德對弟弟說:“我沒多少才能,現(xiàn)位居宰相,如今你又得州官,得的多了,會引起別人的嫉恨。該如何對待?”他弟弟回答說:“今后如果有人往我臉上啐唾沫,我也不說什么,自己擦了就是?!眾鋷煹抡f:“這正是我擔心你的。那人啐你,是因為憤怒,你把它擦掉了,這就是抵擋那人怒氣的發(fā)泄。唾沫不擦自己也會干的,倒不如笑而接受呢?!?/p>

藺相如面對廉頗步步緊逼的行為,忍了。因為他明白國家正處在危急時刻,如果在這時起內訌,將會導致國家的覆滅。他是愛國的,是寬容的。面對此情此景,他決然放棄個人得失來保全國家利益,也留下了“將相和”的美名。

藺相如,寬厚的文人,因為自己的大量,才造就了“宰相肚里能撐船”的美德,也讓世人學到了寬容處世的大道理。

生活中,我們常見到當事人因不懂得忍讓,而引發(fā)爭吵、咒罵、打架,甚至流血沖突的情況。有時僅僅是在公共場合被踩了一腳,或一句話說得不當;有時是在地鐵里為搶座位,在公交車上挨了一下擠,就可能成為引爆一場口舌大戰(zhàn)或拳腳演練的導火索。

在此,我們且聽聽兩位高僧頗具深意的對話。

寒山問拾得:“世間有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之乎?”

拾得笑曰:“只要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p>

此言真乃妙也!忍是一種寬廣博大的胸懷,是一種包容一切的氣概;忍是一種美德,想成就一番大事業(yè),就必須吃常人不能吃之苦,忍常人不能忍之忍;忍是一種策略,為了成就大事,在小事上忍耐,能屈能伸,才有遠見、有智慧和有耐性。“忍”是心上一把刀,能忍則消災避禍,能忍則心平氣和,能忍則立于不敗之地,能忍則轉危為安,能忍則逢兇化吉。

可以說,人生中的每一次忍讓,都是一種造就。古今中外,因為能“忍”而成大事的例子不勝枚舉。

康熙是清世祖的第三子,他8歲登基,但大權卻落入鰲拜之手。鰲拜專權擅政,根本不把年幼的康熙放在眼里??滴鯊娙膛穑迪聸Q心,等待時機。他平時裝著貪玩的樣子,不問朝政,為掩人耳目而學習摔跤,實則為親兵習武。鰲拜稱病不上朝,康熙親自登門慰問,表示誠意,目的是穩(wěn)住對手,同時察看真情,探聽虛實。

經過數年的準備,康熙覺得扳倒鰲拜的時機已經成熟,便把鰲拜誘進宮中,將鰲拜及其爪牙一網打盡。此時康熙才16歲。

康熙的勝利是因為他小小年紀便懂得忍讓,而忍讓磨礪了他的意志,增長了他的智慧,使他最終成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杰出政治家。

我們生活在社會上,每天都和各種人打交道,適度的忍讓對我們保持愉快心情大有好處。每一次忍讓,都是一種造就,是幸福人生不可或缺的素養(yǎng)。

人與人之間都是互相依存的,人際關系的和諧離不開妥協(xié),如果不懂得屈伸,遇到分歧就失去理智和風度,只會讓自己的人際關系越來越差,人生的路越走越坎坷。

知退讓,懂屈伸

大家都知道喜鵲有一手筑巢的絕活。它筑的巢堅實、溫暖又漂亮。

在一個狂風呼嘯的冬日,喜鵲的巢被暴風吹落在地,摔壞了。好心的麻雀邀喜鵲一家住在農夫的草垛里,可喜鵲毫不領情,嫌草垛丑陋、骯臟。最后,喜鵲被凍死在寒風中。

喜鵲的悲劇令人深思。一個人不可能一輩子順利,在逆境中要學會“能屈能伸”的道理,這也是一個人成功的要素。

不懂得屈伸的人,往往是由于他們太固執(zhí),認為我堂堂一個七尺男兒,怎么能在困難和挫折面前彎下我尊貴的腰呢?在困境面前不低頭沒錯,不過,如果不論什么事情你都固執(zhí)己見,那再容易解決的問題,對你來說,都會比登天還難。結果是你的腰保住了你的尊嚴,你的頭卻被撞得鮮血直流。只有能屈能伸的人才稱得上是大丈夫。

一些初入社會的年輕人年輕氣盛,每當和同事或朋友之間發(fā)生一些分歧,就會爭執(zhí)不下,最后決裂時惡狠狠地說:“從今以后,咱們一刀兩斷,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或者氣呼呼地說:“誰怕誰啊,沒有你地球照樣轉!”

其實,這是非常幼稚而又沖動的行為,從社會學的角度看,人與人之間都是互相依存的,人際關系的和諧離不開妥協(xié),如果不懂得屈伸,遇到分歧就失去理智和風度,只會讓自己的人際關系越來越差,人生的路越走越坎坷。

清代中期有個“六尺巷”的故事。據說當朝宰相張英與一位姓葉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兩家毗鄰而居,都要起房造屋,為爭地皮,發(fā)生了爭執(zhí)。張老夫人便修書京城,要張英出面干預。這位宰相到底見識不凡,看罷來信,立即作詩勸導老夫人:“千里家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張母見書明理,立即把墻主動退后三尺;葉家見此情景,深感慚愧,也馬上把墻讓后三尺。這樣,張葉兩家的院墻之間,就形成了六尺寬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這個故事體現(xiàn)的是一種胸懷,體現(xiàn)出一種為人處世的智慧——懂得屈伸。如果不懂得屈伸,兩家最后只能鬧得越來越僵,誰都過不好日子。

《史記》中有句話:“非大賢人,不知退讓。”范仲淹說:“貴退讓而黜驕盈,得天道益謙之義?!边@其中的“讓”,就是“屈”的意思。

生活中,懂得屈伸能夠使生活變得豐富而有趣,使生活和諧而又歡樂。但是,很多人學不會放下,做不到豁達。他們總覺得自己曾經如何輝煌、如何成功,現(xiàn)在要他們“屈下身子”,可謂難上加難。

中國有句古語:“好漢不提當年勇?!币粋€總留戀當年“勇”的人,自然稱不上“好漢”,也不會有更大的作為??梢韵胂螅粋€總是留戀曾經的輝煌的人,在面對困難的時候只會越來越悲觀,越來越怨天尤人。本來心情就低落,一味地抱怨,無疑是雪上加霜。有些人可能曾經飛黃騰達,也許他們很富有,也許他們心氣很高,總之,他們對于那些看似卑微的事情總是懷著偏見,認為做這些事會被別人看不起。抱著這樣的心態(tài),又怎能學會“屈伸”呢?

當我們面對逆境時,如果我們能做到能屈能伸,就能順利地通過困境之門,原本如同大山一般的困難也會變得一馬平川。

所以,要想讓你的人生道路順暢通達,要證明你是一塊赤金,那你就要能屈能伸,坦然接受現(xiàn)實,而不是悲觀地抱怨,抱怨只會讓你的內心更痛苦,生活更糟糕。

控制并不是要我們一味地壓抑我們的真實情緒,因為單純的壓制會引起負面因素的積累,一旦爆發(fā)后果更是不堪設想。而應該像林肯那樣對它進行有效的管理,可以采取不傷害別人的辦法來疏導情緒。

控制了情緒,就能把握自己的人生

人不會沒有情緒,就如同人不會沒有影子一樣。但是情緒伴隨人,并不是像影子那樣默默地跟著,情緒會影響一個人的精神狀態(tài)。情緒積極時,行為也積極;情緒消極時,行為也跟著消極。

甚至,如果你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緒,它就會讓你的行為變得異常,讓你的行為失控。例如,最有耐心的教師,在遇到特別不順心的事情時,也可能會變得煩躁,對學生不耐煩。一個本來愛說愛笑、善于交際的人,如果被巨大的悲痛、憂傷所壓抑,也會變得郁郁寡歡,性情孤僻。至于冷漠、嫉妒、自大、自卑等不良情緒,都會影響人們的正常交往,導致行為失控。而一旦人們學會了控制自己的情緒,就能給自己帶來很多積極的影響。

在一次美國的大學生橄欖球賽上,夏威夷大學隊與懷俄明大學隊對抗。到中場時,夏威夷大學隊慘敗,比分為0∶22,幾乎潰不成軍。夏威夷大學隊球員進入休息室后很是沮喪。

夏威夷大學隊的教練狄克?屠邁看著隊員們垂頭喪氣的樣子,心想,除非調整他們頹喪的情緒,否則,照這樣的情形打下去,很可能失敗。因為如果所有隊員全都泄氣了,又怎么可能贏得比賽呢?

這時,屠邁教練拿出一張海報,上面貼滿了多年來他搜集的剪報文章,每一篇都是從落后到扭轉敗局、最后贏得勝利的故事。球員們看過這些報道后,屠邁教練決定一點一滴地幫助他們重建信心——相信必能扭轉頹喪的情緒,煥發(fā)他們的斗志。

下半場,夏威夷大學的隊員不再沮喪,而是個個猶如猛虎下山,掌握了進攻的主動權,讓懷俄明大學隊一分未得,終場以27∶22獲勝。

夏威夷大學隊獲勝的根本原因是隊員在屠邁教練的幫助下,調整了自己的情緒,由原來的沮喪變成高昂,由垂頭喪氣變成信心百倍,從而一舉扭轉了敗局。

我們生活在這個瞬息萬變的社會中,我們的情緒如同變化萬千的氣候,也是在不停變化的。當我們的情緒處于進取的狀態(tài)時,自信、快樂、興奮讓我們的能力源源不斷地涌進;當我們的情緒處于低落期時,沮喪、恐懼、悲傷、煩躁使我們渾身無力。

生活中有很多因為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緒而留下人生遺憾的人:他們有的是因為工作中的稍微不如意而與上級頂撞丟掉飯碗,有的是因為沒有辦法控制自己失戀引發(fā)的消沉情緒而自甘墮落,還有的是因為情緒變化無常而受到同事冷遇。

負面情緒的引發(fā)原因和表現(xiàn)形式多種多樣,但是歸根到底都是因為無法良好控制情緒而使得自己受到很大的傷害和損失。

情緒失控已經成為工作和生活中的隱形殺手。

現(xiàn)實中,很少有人能有意識地主動控制自己的情緒。大部分人都是讓情緒控制自己。如果一個人能隨意地進入生龍活虎的狀態(tài)——樂觀、自信、興奮、充滿活力,那該多好?。∵@樣,控制了自己的情緒,也就控制了局勢,就能把握自己的人生。

一天,美國前陸軍部長斯坦頓到林肯那里,氣呼呼地說,一位少將用侮辱的話指責他偏袒一些人。林肯建議斯坦頓寫一封內容尖刻的信回敬那家伙。斯坦頓立刻寫了一封措辭強烈的信,然后拿給總統(tǒng)看。

林肯高聲叫好:“對了,對了,要的就是這樣,好好訓他一頓,真寫絕了,斯坦頓?!?/p>

但是,當斯坦頓把信疊好裝進信封里時,林肯卻叫住他,問道:“你干什么?”

斯坦頓有些摸不著頭腦了,說:“寄出去呀。”

林肯大聲說:“不要胡鬧了!這封信不能發(fā),快把它扔到爐子里去。凡是生氣時寫的信,我都是這么處理的。寫這封信的時候你已經解了氣,現(xiàn)在感覺好多了吧?那么,就請你把它燒掉,再寫第二封信吧?!?/p>

這是林肯在教育下屬如何管理自己情緒的故事。情緒的存在是正常的,這里說的控制并不是要我們一味地壓抑我們的真實情緒,因為單純的壓制會引起負面因素的積累,一旦爆發(fā)后果更是不堪設想。而應該像林肯那樣對它進行有效的管理,可以采取不傷害別人的辦法來疏導情緒。

每個人對自己情緒的操控能力或許不同,但是,如果我們平時加以訓練,良好的情緒控制能力是可以慢慢培養(yǎng)和形成的。

英國偉大的政治家約翰?米爾頓說:“一個人如果能夠控制自己的激情、欲望和恐懼,那他就勝過國王?!?/p>

因此,只有能控制自己情緒的人,才能把握自己的未來。

壞情緒不僅影響心情,還影響身體。經常生氣的人,會在身體上留下不同的痕跡。從外表看,脾氣火爆、經常處于發(fā)怒狀態(tài)的人,多數會禿頂,嚴重的還會使頭頂變尖……

為了身體,也應該讓自己靜下來

人們常說:“人要活得棒,全靠精神扛”;“笑一笑,十年少”。從醫(yī)學的角度來看,這些話不無道理。一個人如果經常情緒不好,那么,不只是心情煩躁,就連身體也會受到傷害。

專家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實驗結果證明壞情緒對人體是有害的。具體的實驗過程是這樣的:

把一只猴子放在籠子里,將其雙腳綁在銅條上,然后給銅條通電。通電后猴子很痛苦,但下肢被綁住了,跑不掉。它掙扎,上肢亂抓,但抓別的地方都不管用。旁邊有一個彈簧拉手,是一個電源開關,經過幾次偶然拉動,它就知道一拉開關就不痛苦了,也就是建立了一個條件反射。

在此基礎上,再給這只猴子建立一個二級條件反射。

在它的前方亮一盞紅燈,紅燈是一個新異刺激,所有哺乳動物對新異刺激的本能反應是“探究反射”。紅燈是一個中性刺激,無利無害,可是把這盞紅燈和電擊結合起來,它就有意義了。紅燈亮后過幾秒鐘電就來了,猴子就要拉開關。用不了幾次,猴子就知道紅燈一亮,一拉開關就可以避免痛苦了。所以,只要紅燈一亮,還不等來電,它就拉開關了。這是一個二級條件反射。

上述條件反射建立之后,預備實驗就算完成了,下邊開始正式實驗。

在它的旁邊再放一只猴子,每天把這兩只猴子放在同一個籠子里邊6個小時,讓猴子也體會體會我們人類上班是個什么滋味。第一只猴子一進到籠子里邊就會高度專注,聚精會神地盯著紅燈,不敢有絲毫懈怠和疏忽,紅燈一亮趕緊拉開關。但紅燈不停地亮,第一只猴子非常緊張,忙得不亦樂乎。而旁邊那只猴子沒有這樣的經歷,所以它不知道紅燈的含義,只是覺得好玩,在那兒看熱鬧,無所事事。這個實驗只做了20多天,第一只猴子就死掉了。

這兩只猴子一只是實驗猴,另一只是對照猴。它們都是經過精心挑選、嚴格匹配的,種族、年齡、性別、身高、體重完全相同。而且在進行實驗之前都做了嚴格的檢查,證明是兩只完全健康的猴子。它們在籠子外邊時的生活條件也一樣,吃喝拉撒睡都在一起。

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第一只猴子很快死亡的呢?

科學家發(fā)現(xiàn),它死于嚴重的消化道潰瘍。但是實驗之前體檢時,它沒有任何病,就是說它的潰瘍病是在這短短的20多天內新得的。為什么這只猴子得了潰瘍,而另一只猴子沒有?別的條件完全一樣,唯一不同的是,每天在籠子里的6個小時,第一只猴子要“工作”,它的責任重,壓力大,精神緊張,總擔驚受怕,它的消化和內分泌功能紊亂了,所以就會得潰瘍。

這是一個很有名的心理學實驗。也就是說,人們得病不只是由生物學因素導致的,心理因素、社會因素同樣能使人得病。

壞情緒不僅影響心情,還影響身體。經常受壞情緒困擾的人,會在身體上留下不同的痕跡。從外表看,脾氣火爆、經常處于發(fā)怒狀態(tài)的人多數會禿頂,嚴重的還會使頭頂變尖;程度輕點的,則會在額頭兩側形成雙尖的M形微禿。愛生氣的人容易長色斑,而且腦細胞衰老速度明顯加快。

受壞情緒困擾的人更容易出現(xiàn)心肌梗死或心絞痛,發(fā)病率是普通人的三倍;情緒失控就容易出現(xiàn)腦中風,概率約是正常時的二倍。

一個權威的調查組織統(tǒng)計:好情緒的人,約有67%會在早晨以愉快的心情起床;與之相反,壞情緒的人,只有33%才可以做到這一點。

生活中,常常有些人因為一件小事、一次意外的打擊而引得火冒三丈,怒發(fā)沖冠,或煩躁焦慮、心灰意冷,究其原因,就是人的情緒“受了重傷”。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專家指出:“健康是一種身體上、精神上和社會上安全安靜的狀態(tài)?!边@個“安全安靜”的內涵,對于人來講,就是要有一個平衡和諧的心理狀態(tài),也就是一個好的情緒!

沒有人會看重一個情緒失控的人,情緒失控在別人眼里就是你不行。一個做事胸有成竹的人從來都是從容不迫的……

脾氣來了,福氣沒了

生活中難免有一些不如意的事情,但是在不順利的境況下,能夠做到不失控也是一種生活智慧。而那些很容易情緒失控、動不動就發(fā)怒的人,常常會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舉動。

如果你是一個老板,你會重用這樣的人嗎?我想,思維正常的老板應該都不會。一個容易失控的人給人的感覺往往是這個人不可靠、不成熟,沒有人會看重一個情緒失控的人。

下面的這個職場故事很有深意。

李強在一家媒體廣告公司擔任客戶經理已有四年,“耿直”的性格加上公司內部的人際原因,自認業(yè)務能力優(yōu)秀的他始終沒有升遷的機會。憤懣之余,他決心答應獵頭的“召喚”。

適逢一家大型傳媒公司在尋找客戶總監(jiān)的人選,通過獵頭和對方HR反復“拆招”后,對方看來對他的客戶資源和行業(yè)背景頗感興趣,看起來只差一次面試便可定“乾坤”了。

面試當日,李強的鬧鐘居然沒響,待趕到對方公司的班車等候點,班車卻早已開走了。這可糟糕透了,為了按時赴約,李強不得不打車橫穿整個城市。當他狼狽不堪地到達時,距約定的時間只有幾分鐘了。他火急火燎一腳踏進電梯,此時超重鈴居然響了,門內一片沉默。門重新合上,接著又開了……

李強看了看腕表,嘆一口氣,正抬腳準備出去時,一個穿正裝的女人卻匆忙走進電梯,無意中踏到了他的鞋上。這時,還沒來得及等她道歉,李強居然控制不住地大喊了起來。心情本來就著急,這下子他把內心的氣全撒到這位女士身上了!

等發(fā)過火后,帶著幾分余怒和懊悔,李強坐到了會議室里。幾分鐘后,門開了,讓他不敢想象的是,站在門口的,就是那個剛踩了他腳的女人。

面試的結果已不言而喻。李強沒有被聘用,沒有公司會看重一個情緒很輕易就失控的人。

從上面的事例中,我們不難看出,“憤怒”是情緒反應中破壞性最強的,憤怒會阻礙人的視野,會讓別人對其產生極差的印象。

想一想,一個成熟穩(wěn)重、睿智冷靜的人,和一個氣急敗壞、怒氣沖天的人,這兩者,誰更容易受到別人的信賴?無疑,前者更會受到人們的信賴,沒有人會看重一個情緒失控的人,因為在別人眼里,情緒失控的人給人的感覺就是個“瘋子”,說明這個人不靠譜。

沒有人會看重一個情緒失控的人。情緒失控是一種不成熟的表現(xiàn),人一輩子犯的所有錯誤,80%是因為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而發(fā)生的。一個人的情緒失去控制,就好像一輛高速行駛的汽車剎車失靈一樣,這是多么危險的一件事??!

沒有人會看重一個情緒失控的人。當一個人氣急敗壞的時候,就會變得丑陋和不堪一擊。狹路相逢勇者勝,勇者相逢智者勝。而一個人的才智必須在冷靜的狀態(tài)下才能發(fā)揮得更好?!吧系垡粋€人瘋狂,一定會先奪走他的理智”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沒有人會看重一個情緒失控的人。情緒失控在別人眼里就是你不行。一個做事胸有成竹的人從來都是從容不迫的,只有做事無計劃、做人無城府的人才會動不動就和人杠上。這樣的人又怎能被別人看重呢?

沒有人會看重一個情緒失控的人。一個聰明的人是一個能控制自己情緒的人。能在適當的時候,說出一句漂亮的話;也能在必要的時候,及時打住一句不該說的話。

生活中,我們必須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因為脾氣來了,福氣就沒了。在我們碰到棘手的問題時,必須先靜下來,切忌沖動行事,絕對不要逞口舌之快或一時之勇,而讓自己做出后悔莫及的蠢事。

生活中既然有挫折、有煩惱,就會有消極的情緒。一個心理成熟的人,不是沒有消極情緒的人,而是善于調節(jié)和控制自己情緒的人。

你無法改變天氣,但你可以改變心情

有的人生活得很豁達、很幸福,有的人生活得很糾結、很痛苦,很大部分原因在于各自的心態(tài)。

毋庸置疑,我們的心情都會受到周遭環(huán)境的影響。比如,外面的天氣如果是陰冷的,我們的心情也往往會像外面的天色一樣沉重,灰暗郁積于胸,變得煩躁易怒。如果外面晴空萬里,我們就會感覺心曠神怡,明媚一片,快樂得想放聲歌唱。天氣的好壞對人的心情的確有一定的影響,但是如果我們任天氣牽著鼻子走,那真是一件不太明智的事情。雖然我們不能改變天氣,但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情。

事實上,真正影響我們心情的只有我們自己。忍得住的人就不會被情緒的好壞左右自己的人生。

據權威機構調查,在職場中有70%以上的人承認,他們在辦公室中曾經有過憤怒、焦慮、哭泣、哽咽的情況。但情緒不是天氣,人無法控制。試著學會控制自己的心情,才能讓心靈安靜、閑適。

從前,有這樣一位老婆婆,她每天都對著天空發(fā)呆,無論是晴天也好,雨天也好,從來就不能在她臉上找到一絲笑容,相反,寫滿她臉上的永遠都是憂愁和煩惱。為什么老婆婆無論是晴天、雨天都表現(xiàn)得那么憂愁呢?原來,老婆婆有兩個女兒,都是做生意的。大女兒是賣傘的,二女兒是賣鞋的。每到下雨天,老婆婆就開始擔心二女兒生意不好;每到晴天,她又擔心大女兒生意不好。老婆婆終日憂心忡忡,內心糾結無比。有一天,她遇到了她的鄰居,并且向鄰居述說了自己的煩惱。她的鄰居說:“你為什么不換一個角度去看這個問題,那樣你可能就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了。你想想,晴天是不是能給二女兒創(chuàng)造機會,生意興隆了;雨天是不是又能給大女兒創(chuàng)造機會,財源廣進了。這不是兩全其美的想法嗎?”

老婆婆聽到這樣的話,想了想,確實如此!從此,老婆婆就換了另外一種心情看待晴天、雨天,煩惱也因此煙消云散了!

由此可見,雖然一個人不能改變天氣,但他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情。改變了自己的心情,一切都變得豁然開朗。

從根本上說,人之所以被外界影響,時常有煩惱、壓力或心情不好,原因就在于有過多的執(zhí)著,把很多東西看得很重,或名或利或結果。煩惱、壓力等都是內在的,非客觀存在。

放下,便自在。學會放下,你的心情就會自然、平和、開心、放松。不要執(zhí)著于結果,用心體驗過程,從中獲得享受與感悟。當然,放下并不意味著放棄或不理它,只是使自己懷著平和的心態(tài),積極面對,尋找正確解決之道而不是逃避或抱怨。

總之,你可以從改變自己開始,改變自己的心情,讓自己的心靈收獲閑適、收獲寧靜。你不能控制自己的遭遇,但你可以控制自己的心態(tài);你改變不了別人,但你可以改變自己;你無法改變天氣,但可以改變心情,讓自己變得積極起來。生活中既然有挫折、有煩惱,就會有心情不好的時候,一個成熟的人,不是沒有煩躁心情的人,而是善于調節(jié)和控制自己心情的人。

一顆缺乏約束的心靈是空虛的、游離的,就如同失去了家園的靈魂,失去了根的大樹,失去了源頭的大江,只能墮落,只能枯萎,只能干涸……

人生難得保持一顆平常心

生活中有太多的誘惑,金錢、美色、美食、榮譽、地位等,幾乎無處不在。權重的地位是誘惑,利多的職業(yè)是誘惑,光環(huán)般的榮譽是誘惑,歡暢的娛樂是誘惑,甚至漂亮的時裝、可口的美味佳肴都是誘惑……面對這些誘惑,如果你不能有一顆平常心,那么你的生活注定無法順利,內心無法平靜。

下面這兩則禪理故事,就很能說明這個問題。

老和尚與小和尚下山化緣,遇一奇人,賣菜不用秤,“神仙一把抓”,眾人圍觀叫好稱奇。老和尚對小和尚說:“我買他肯定出錯。”小和尚不信。老和尚上前對賣菜人說:“我買一斤,若抓對,付你十倍價錢?!辟u菜人想了半天,抓了一把菜放在秤上,果然出錯。誘惑亂心,所以面對誘惑要有一顆平常心。

一個年輕人問老者:“怎樣才能成功地攀登到夢想的山巔?”老者微微一笑,從地上撿起一張紙,疊只小船放進身邊的小河。小船不喧嘩,不急不躁,借著水流一聲不吭地駛向遠方。途中鮮花向它搔首弄姿,它不為所動,默默前行。

老者說:“人的一生誘惑太多,金錢、美色、地位、名譽……選定了奮斗目標,途中因私謀金錢而駐足,因貪戀美色而沉淪,因攫取地位而毀滅,因渴求名譽而浮躁,故難以像小船一樣,不為誘惑所動,向著既定的目標默默前行,這就是有些人做事半途而廢的原因?!蹦贻p人恍然大悟,打點起行囊,迎著風,向“山頂”爬去。

那個年輕人在追夢的過程中,果真遇到了金錢、美色、權勢等的誘惑,但他不為所動,終于爬上了山頂,成功地實現(xiàn)了自己的夢想。

我們既然無法掙脫這個紛雜喧囂、物欲橫流的社會,就必須讓自己的內心擁有一份平常心,只有擁有平常心,才能抵制誘惑。

美國紐約有一家芭蕾舞團,一位資深記者曾去采訪該團的首席女芭蕾舞星。當記者問她“您最喜歡吃的食物是什么”時,這位曼妙動人的舞蹈家興奮地回答:“冰激凌?。 庇浾邔@個答案感到非常驚奇,因為冰激凌這種甜食含有很高的熱量,吃多了會刺激體重的增加,這對舞蹈演員來說可是最致命的打擊啊!于是,這位記者又追問道:“那您隔多久會讓自己放縱一次呢?”女舞蹈家的回答是:“我至少有18年沒有嘗過那種美妙的滋味了!”

所有偉大的人物都知道什么對于自己來說是最重要的,什么是自己要舍棄的,就像冰激凌一樣,再美味也必須拒絕!但拒絕這種誘惑和貪念是絕對需要勇氣的。一顆缺乏約束的心靈是空虛的、游離的,就如同失去了家園的靈魂,失去了根的大樹,失去了源頭的大江,只能墮落,只能枯萎,只能干涸……

人的一生,總是要經歷許多不可預測的事情,但是守住最后的防線,心存高潔,不做靈魂上的背叛者,這是我們應該學會并堅守的。用平常心抵制誘惑,讓自己有暇思索人生、規(guī)劃人生,讓自己獲得一份心靈的寧靜!

我們要學會如何不浮躁,如何讓自己的身心都處于一種寧靜祥和的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就是從容。從容是對浮躁的徹底否定,是一種超然的智慧,更是一劑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