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門里的風景》
《窄門里的風景》作者:張清華 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 定價:43元
總序
當前社會中,文學批評的形象已經(jīng)不是那么光彩。作家在質(zhì)疑批評家的嚴酷和片面,讀者在懷疑批評家的誠信,批評家自己也不滿現(xiàn)狀,經(jīng)??梢钥吹剿麄兎此嫉穆曇?。這種狀況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也與當前文學的整體處境有密切關系,但文學批評自身的因素是最重要的。如何恢復批評家的形象,讓文學批評發(fā)揮正常功能,在文學活動中起到應有的積極作用,很值得深入的思考,以及批評家們的身體力行。
在我們看來,文學批評所涉及的內(nèi)涵當然有很多,但其中最重要,也是當前文學批評最需要加強的,是這兩個方面:
一是批評的氣度。所謂氣度,就是要有胸懷和高度。文學的發(fā)展非常1迅速,面對文學的變化和多樣性發(fā)展,不是墨守成規(guī),故步自封,以封閉的僵化的眼光去看待,而是立足于廣闊的視野,以發(fā)展的姿態(tài)來認識。批評的胸懷是與批評者的思想高度相密切關聯(lián)的。只有擁有對文學的深刻認識,從歷史的高度來看待現(xiàn)實,才可能不被現(xiàn)實所遮蔽,能夠全面、客觀地看待現(xiàn)實,看待文學中的潮流和變化。
二是批評的力度。批評有胸懷不是無主見、做鄉(xiāng)愿,相反,它需要思想的獨立性,需要批判精神。這就使它與批評力度結合在一起。文學批評不是廉價歌頌,不是講人情,它最終的負責對象是文學,是我們的時代。因此,文學批評不應該有太多的顧忌,不應該考慮文學之外的人情、政治和商業(yè)等因素,應該在堅持自我的前提上,顯示出自己的觀點,彰顯自己的力量。
文學批評的氣度和力度各有側重,但又密切關聯(lián),相互補充,共同構成著良性文學批評的重要特征。就當前文學而言,無論是被眾多作家詬病的酷評,還是深為讀者所反感的商業(yè)批評、人情批評,都與這兩方面的匱乏有直接關系。
當然,要做到文學批評的氣度和力度并不容易。它需要有主觀和客觀兩方面的要求。從主觀方面來說,批評家要有較好的自身修養(yǎng)。對文學的認識、見解需要對而有深度,而且對文學歷史、文學理論也要有較深的造詣,能夠認識和把握到文學的某些規(guī)律和審美特征。而且,更重要的是,批評家要有很好的人格素養(yǎng)。有堅定的獨立性。因為在當前社會,政治、經(jīng)濟、人情等因素嚴重地滲透到文學活動中,如果沒有獨立而堅定的人格素養(yǎng),很容易隨波逐流,甚至淪為權力、金錢或人情的奴隸。只有精神的獨立,才能保持批評的獨立。
在當前文學體制中,身處大學校園的所謂“學院批評家”應該具有某方面的客觀優(yōu)勢。因為他們身在大學,不隸屬文學體制之內(nèi),可以與文學體制、文學編輯和作家保持一定的距離。比較起文學體制內(nèi)的批評家,學院批評家顯然可以少受一些限制和掣肘,擁有更廣闊的空間和更自由的發(fā)言權。
當然,這些都僅僅只是客觀條件而已。對于當前的文學批評家來說,更重要、也更艱難的還是主觀條件。姑且不說文學審美和文學歷史方面的較深素養(yǎng),即說精神的獨立性,在現(xiàn)在這樣一個“地球村”的時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即使在大學校園中,要真正保持獨立精神,也是相當困難的,需要批評家們自身持續(xù)不懈的人格修養(yǎng)。而且,在學院內(nèi),也會有各種各樣的體制鉗制,它們也會對批評家的創(chuàng)造性、獨立性構成限制和傷害。另一方面,學院批評家也不能完全局限在學院之內(nèi),在與文學現(xiàn)場相隔膜的背景下閉門造車,因為文學批評也需要有文學現(xiàn)場感,需要了解和跟蹤文學的動態(tài),與社會相發(fā)展,否則就會影響文學批評的準確性和鮮活感。學院內(nèi)的批評家要做好文學內(nèi)與外、出與入之間的平衡,是一件需要仔細斟酌的事情。出于對學院批評的期待,也出于對當前文學批評整體上的補正,我們與廣東人民出版社組織了這套由學院內(nèi)部文學批評家為作者隊伍的文學批評叢書。相對而言,這些作者具有較好的文學史意識,能夠站在比較客觀的立場上來看待文學。也就是說,他們應該具有了文學批評氣度和力度一定的基礎。當然,這些批評是否具備了真正的氣度和力度,還需要讀者去檢驗和評判——對于文學批評來說,它最可靠的檢驗者只能是讀者,是未來的文學史。
主編謹識
2013年9月10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