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似真與謔仿:王德威對中國現(xiàn)實主義的重勘
王德威作為當今海外(美國)漢學研究的領軍人物,在國內一直享負盛名。
2024-06-04
-
《斷舍離》:重返生活真實現(xiàn)場,尊重生命本來模樣
我們?yōu)槭裁葱枰膶W?除了通過他人的生活感知外面的世界,從中得到思考和領悟,我們更渴望能被理解,被感動,從而獲得一種力量。
2024-06-04
-
海飛長篇小說《大世界》:往事·群像與“諜戰(zhàn)”的突圍
海飛的小說是容易辨認的,其辨識度一方面來自其行文風格,他一直操持著一種純粹又迷人的文字氣息,那個略帶南方口音具有高識別度的敘事聲音,不動聲色的娓娓道來里又分明纏繞著忐忑、慷慨和悲憫,甚至還浮動著一絲與諜戰(zhàn)情節(jié)之激烈殘酷相錯位的舒緩與抒情,比如文本中敘述具體時間地點的句子,一般都不會直接簡單交代,總會前綴很多“非必要”形容詞,這帶給讀者一種感覺,在那么緊張的場域和氛圍下,作者以及視角人物還偷閑在凝視和感受周遭。
2024-06-04
-
觀照鄉(xiāng)村文化傳承,與“鄉(xiāng)愁”對話
大致從上世紀末以來,鄉(xiāng)賢文學文化研究漸為人關注,相關成果不斷出現(xiàn)。
2024-06-04
-
現(xiàn)代漢語長詩論略
“現(xiàn)代漢語長詩”自然是和“古代漢語長詩”相對應。
2024-06-04
-
“新天使”懸停的時刻
本雅明在他的《歷史哲學論綱》中描繪了這樣一個“新天使”,他背對著未來,面向堆積著殘骸的過去,想要暫停下來修補世界,卻被一場名為“進步”的風暴不可遏止地吹向天空。
2024-06-04
-
王兆軍《螞蚱》:穿越滄桑迷霧 尋覓蒼生真相
王兆軍的長篇小說《螞蚱》自去年問世以來,以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獨特的審美視角,贏得廣大讀者的喜愛和各類專家的注目。
2024-06-04
-
趙曉夢詩集《十年燈》:核心意象的凝聚、統(tǒng)攝與詩意的生成
翻開一本詩集,就進入了一個人的心靈世界。
2024-06-02
-
如在夢中的鏡像空間——章雨恬《最后的夜晚》
如何讓狹小逼仄的房間顯得更加寬闊?家居設計師會告訴你,讓我們在墻上添加一面鏡子吧,那么至少在視覺上,空間似乎一下子就擴大了一倍。
2024-06-02
-
文藝中的真理——間諜小說、幽靈書寫與閃爍主體
在名作《藝術作品的本源》中,海德格爾曾作出了一個斷言:“藝術的本質就應該是‘存在者的真理自行設置入作品’”,并隨即指出,“可是迄今為止,人們卻一直認為藝術是與美的東西或美有關的而與真理毫不相干”。
2024-06-02
-
幻想與現(xiàn)實之鏡——以陳春成小說為例看“新世代”青年作家的互文與幻想
在以文學評論為主題的大眾傳媒平臺“豆瓣”上,有著關于青年作家黎幺小說集《紙上行舟》的一則書評:“不知道從什么節(jié)點開始,出來一批青年寫作者,他們的作品都極富想象力,但我也只能讀到他們的想象力。
2024-06-02
-
告別“超人”:畢飛宇的精神探索
個體在權力關系世界中的生存境遇,是畢飛宇以往小說創(chuàng)作的重要主題。
2024-06-02
-
《生死危城》的文本造形
?。?其實,非虛構只是一種權宜之計的命名,否定式,而且寬泛得仿佛沒有外延與邊界,每一個有志于非虛構創(chuàng)作的作家,必須用自己的探索和實踐進行肯定式的形式構建。
2024-06-02
-
顧志坤“謝晉三部曲”:文獻、文學與文化的融匯
上虞作家顧志坤的“謝晉三部曲”,融通匯聚文獻、文學與文化三重價值,是對謝晉百年最真誠、最深沉和最重要的敬獻與紀念。
2024-06-02
-
韓東《詩人的誕生》:詩歌作為一門“清空”的藝術
“清空”或許是韓東這次詩歌課最重要的觀念之一。
2024-06-02
-
鄧一光《骨頭城堡》兼論其他:落寞者內心的柔軟
鄧一光遷居深圳后,寫了五十多篇以深圳人為題材的中短篇小說,可看作他寫作理念的一種延伸,他的城市文學書寫,呈現(xiàn)出極富中國式后現(xiàn)代意味的獨特美學風貌,拓展了中國當代城市文學的邊界。
2024-06-02
-
王順法《蘇南的雪》:書寫變革時代成長起來的鄉(xiāng)村新人
在改革開放的新的歷史條件下,王順法在長篇新作《蘇南的雪》中塑造的主人公王子清和巧芝,可以說是新一代的創(chuàng)業(yè)者,是在前一代人有收獲有得失的創(chuàng)業(yè)道路上繼續(xù)前行的文學新人形象。
2024-06-02
-
小說集《黑金》:日久他鄉(xiāng)即故鄉(xiāng)
《黑金》依然秉承著何喜東不變的文學信仰,以石油生活為素材,以石油精神為坐標。
2024-06-02
-
劉克中《中國大港》讀札: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載道”
《中國大港》以地域文化特性塑造人物性格,以“博物”敘事為我們打開了認識海洋的視界,以日常生活敘事為手段完成了宏大敘事的“載道”目的,為我們“講好中國故事”提供了新思路,積累了新經驗。
2024-06-02
-
命運及其象征物
《海礁石》的主人公,能帶讀者體會命運感。
2024-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