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文簡淺顯,做人誠恒平”——《堅凈居憶往》編后
啟功先生 圖片選自《堅凈居憶往》 一代學者、書畫大師啟功齋名叫“堅凈居”,取自他的舊硯臺的銘文:“一泉之石取其堅,一勺之水取其凈。
2017-06-20
-
畫貴思其一
花草坡 大漠胡楊 英雄起步的地方 后草地 遠去的琴聲 披哈達的玉蘭 生命之光 從藝術的觀點看,世界上沒有逼真的形體,只有或多或少可信的虛構的形體,萬物都是各種抽象關系相互聚合的結(jié)果。
2017-06-16
-
軍中花最美
潛 伏 圓夢的甜蜜 看慣了浮華都市的蕓蕓眾生,看慣了美術大觀園的紛繁蕪雜,原本輕松、愉悅的審美體驗似乎已漸漸疲憊。
2017-06-16
-
心靈、自然和書法家的靈感(下)
左:張旭《肚痛帖》 右:張旭《嚴仁墓志》 左:米芾《論草書帖》 右:李陽冰《三墳記》 左:王鐸《王維五言詩卷》 右:徐鉉摹《嶧山刻石》 張懷瓘提出了“自然靈感”理論,但在唐代書壇似乎反應寂寂,無人響應。
2017-06-16
-
穿越中的大美——唐雙寧狂草畫創(chuàng)作略論
高原力量 雪鶴 鶴鳴九皋 映日 藝術創(chuàng)造注定是一條艱辛而快樂的探索之旅,每次突破都意味著自我的蛻變與超越。
2017-06-16
-
長達半個世紀的愛,藏在伉儷的丹青應和間
1982年劉海粟夫婦在汕頭市寫生。
2017-06-15
-
先生們之方成:這位漫畫家,今天百歲了
文中提及:“抗戰(zhàn)之后在上海,方成曾是儲安平的《觀察》雜志的美編,既為《觀察》畫漫畫,也負責編輯刊物的漫畫。
2017-06-14
-
嚴虹:他就是方力鈞——采訪手記
Fang Lijun 《方力鈞——100個人 口述實錄方力鈞的藝術歷程》 2017年5月由中國青年出版社正式出版 《方力鈞——100個人口述實錄方力鈞的藝術歷程》封面 自序:他就是方力鈞 采訪手記 文/嚴虹 他是最具代表性和國際影響力的中國當代藝術家,有著標志性的光頭,自上世紀90年代初因“光頭”系列成名以后,成為中國當代藝術的一個特立獨行的符號。
2017-06-14
-
老房子
老房子 林那北 作.
2017-06-14
-
方力鈞的藝術歷程,記錄歷史,寫給當下,留給未來!
100個人圍觀方力鈞 《方力鈞——100個人口述實錄方力鈞的藝術歷程》 記錄歷史,寫給當下,留給未來! 由青年作家嚴虹采寫的《方力鈞——100個人口述實錄方力鈞的藝術歷程》,現(xiàn)已由中國青年出版社面向全國出版發(fā)行。
2017-06-13
-
首屆FAC國際少兒繪畫大賽在北京啟動
6月12日, 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與FAC 國際少兒繪畫大賽組委會聯(lián)合主辦的“首屆FAC(Future Art China)國際少兒繪畫大賽”在北京啟動。
2017-06-13
-
水、茶葉和紫砂壺
黃永玉撰寫本文手跡 黃永玉畫水滸人物壺 水、茶葉和壺的講究,我懂得很少。
2017-06-12
-
建構千秋 福祉延禧——《中華營造法式》創(chuàng)作談
中華營造法式(版畫)戚 序 肖 力 龍 紅 張興國 賈國濤 “中華”是一種文明,“營造”是一種智慧,“法式”是一種制度與規(guī)范的合一,這是中國傳統(tǒng)建筑獨有千秋的“秘訣”,是中國人民在歷史創(chuàng)造中建構的“多元一體化格局”的文化形態(tài),蘊含著剛健自強、厚德載物的民族精神。
2017-06-12
-
“畫夢人”高馬得
《牡丹亭》插畫 高馬得/繪 《牡丹亭》插畫 高馬得/繪 每一個著名的畫家,都以其獨特的畫風而享譽藝壇,徐悲鴻的馬,黃胄的驢,李琦的偉人速寫,華君武、丁聰?shù)穆?,而高馬得則是以他所繪的戲曲人物畫為人所稱道,作品自成一格,名震海內(nèi)外。
2017-06-09
-
野草在搖曳未來
大蘆葦蕩交響圖(局部) 徐剛作 茶樹 北京亮馬河畔 饒翔攝 甘薯花 資料圖片 當我們忽視草地的時候,也同樣忽略了一種悲哀及一種希望。
2017-06-09
-
華彩丹青 回望北京畫院60年
戲劇人物 關良 六十今朝是,甲子再華年。
2017-06-08
-
井岡情懷 藝術豐碑——家父陸儼少與井岡山
陸儼少作井岡山《大井新貌》,高1.42米,寬3.66米,約47平尺(此作將亮相上海嘉禾2017年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2017-06-08
-
城市,可以成為中國畫一個新方向
城市樂園(紙本水墨)毛冬華 城市候鳥(中國畫)胡濤 ■進入二十世紀,即便生活在大城市的中國畫家,都在畫他們遠離的山水。
2017-06-08
-
余秋雨:以筆墨書寫人生感悟
圖為余秋雨 記者 田瑞夫、耿輝攝 “歲月像一道道厚墻,堵著我的嘴,但我相信真正有力的話語一定能把這些厚墻穿越。
2017-06-06
-
為何小品種藝術更值得關注?
古代織繡作品(局部) 現(xiàn)在的藝術市場處于尋底和沒方向之際,底在哪里得漲起來了才知道,藝術市場上看似品種很多,真要你打定主意介入,還真不知道該選擇什么品種好,似乎每個品種都經(jīng)歷了發(fā)掘和爆炒,剩下的一地雞毛誰來收拾呢? 雖然是看戲心態(tài),但對于真正有興趣介入藝術市場的資金來說,永遠需要發(fā)掘下一個價值洼地。
2017-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