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夜夜躁,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在线精品欧美日韩电影,8x8×拨牐拨牐永久免费视频

中國作家網(wǎng)>> 評論 >> 評論集 >> 正文

《詩歌藝術(shù)論——全國詩歌理論研討會論文集》(37)

http://taihexuan.com 2012年12月24日14:22 來源:中國作家網(wǎng) 中國作家協(xié)會創(chuàng)作研究部 編

  詩歌具有一唱三嘆的特點,所以運用反復(fù)、照應(yīng)的手法是自然而然的事情。這已經(jīng)形成一種套路,一般性的運用已經(jīng)使人覺得不新鮮。因此,這方面需要有作為的詩人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chǔ)上不斷地推陳出新。海子、西川就是這樣的詩人。請看海子的《

  九月 》:

  目擊眾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遠在遠方的風比遠方更遠

  我的琴聲嗚咽 淚水全無

  我把這遠方的遠歸還草原

  一個叫木頭 一個叫馬尾

  我的琴聲嗚咽 淚水全無

  遠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

  明月如鏡 高懸草原 映照千年歲月

  我的琴聲嗚咽 淚水全無

  只身打馬過草原

  這里運用了反復(fù)手法,但是和以往詩人的用法不一樣。用得非常自如,出神入化,使人渾然不覺。短詩只有十行,卻有兩處詩句運用了反復(fù)。一處是“我的琴聲嗚咽

  淚水全無”這一句,先在第一段第三行出現(xiàn),接著在第一段末尾出現(xiàn),后又在第二段第三句出現(xiàn)。似乎沒有什么規(guī)律,既不同于邵燕祥《

  假如生活重新開頭 》的段首部分反復(fù),也不同于北島《

  是的,昨天 》的段尾反復(fù)。這首詩的第二處反復(fù)是兩段的段首部分,顯得更加隱蔽,因為不是整個句子重復(fù),而是部分詞語“死亡”、“野花一片”重復(fù)出現(xiàn),也可以說是意象的反復(fù)。

  下面看西川的《 廣場上的落日 》:

  其開頭部分:青春煥發(fā)的彼得,我要請你

  看看這廣場上的落日

  我要請你做一回中國人

  看看落日,看看落日下的山河

  山崖和流水上空的落日

  已經(jīng)很大,已經(jīng)很紅,已經(jīng)很圓

  其結(jié)尾部分:啊,年輕的彼得,我要請你

  看看這廣場上的落日

  喝一杯啤酒,我要請你

  看看落日,看看落日下的山河

  這首詩運用了照應(yīng)手法,但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它與郭小川《 秋歌

  》那樣的傳統(tǒng)詩歌中的照應(yīng)手法相比,已經(jīng)發(fā)生明顯的變化。作為呼應(yīng)的部分,前后兩部分詩句已經(jīng)不是完全相同的重復(fù),而是作了較大的調(diào)整,可以看出詩人的用心?梢哉f,他把后邊照應(yīng)部分的詩句給濃縮化了。

  ( 五 )建行的美學意趣

  1. 跨行跨節(jié)的排列。我們看馮至的詩《 紀念蔡元培 》:

  我們只在黎明和黃昏

  認識了你是長庚,是啟明

  到夜半你和一般的星星

  也沒有區(qū)分:多少青年人

  賴你寧靜的啟示才得到

  正當?shù)乃郎。如今你死?/p>

  我們深深感到,你已不能

  參加人類的將來的工作

  這里運用跨行跨節(jié)的排列,造成意緒似斷實連,表達的感情更加深沉。可見詩人的匠心。這是較早運用跨行跨節(jié)排列的例子,有著特殊的美學意趣。它對新時期以來的詩歌寫作產(chǎn)生了較大影響。

  2. 象形式排列。如伊蕾《 黃果樹大瀑布 》:

  白巖石一樣砸下來

  砸

  下

  來

  其排列如瀑布形狀。又如胡學武《 升帆

  》:

  升

  升

  升

  升

  升,產(chǎn)生了許多串珍珠

  海與船才贏得動人的神圣

  五個“升”字呈線性傾斜排列,既是對升帆的象形模擬,又顯出“升”的動感,確實達到了較好的效果。這樣的建行形式無疑是具有一定美學內(nèi)涵的。

  ( 六 )以俗為詩

  詩是一種高雅的文學形式,詩人的語言一般來說比較文雅、精致,有時候還用典,造成一種深奧的境界。民歌與此不同,民歌的樸素、通俗,對文人詩來說是一種陌生化。

  80年代朦朧詩占主體地位的時候,以俗為詩還只是一種個別現(xiàn)象。朦朧詩注重意象營造,詩人大都寫得比較文雅、精深。偶爾也有俗語入詩的,如北島《

  履歷 》:

  我曾正步走過廣場

  剃光腦袋

  為了更好地尋找太陽

  卻在瘋狂的季節(jié)

  轉(zhuǎn)了向……

  ……

  萬歲!我只他媽喊了一聲

  胡子就長出來

  糾纏著,像無數(shù)個世紀

  我不得不和歷史作戰(zhàn)

  ……

  這里用了俗語甚至臟話,但只是個別詞語,全詩的風格包括詩人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都是比較嚴肅的。而到了80年代后期新生代詩人崛起的時候,情況有了大的變化,口語入詩成為一種普遍現(xiàn)象,詩的整體語言風格發(fā)生了變化。

  以俗為詩,運用得好,可以給人陌生化的感受。例如:

  ……一個老頭

  在講桌上爆炒《 野草 》的時候

  放些失效的味精

  這些要吃透《 野草 》《 花邊 》的人

  把魯迅存進銀行,吃他的利息

  ——李亞偉《 中文系 》( 片斷 )

  以俗為詩有時走過頭,就難免顯得有些庸俗。這時候更多的是一種獵奇、調(diào)侃,而審美意義上的陌生化顯然要打了折扣!

  星星 》詩刊1987年2期有篇文章談到一個例子:

網(wǎng)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guān)閉

專 題

網(wǎng)上學術(shù)論壇

網(wǎng)上期刊社

博 客

網(wǎng)絡(luò)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