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之喜
院子里攤曬的咸菜散發(fā)出令人安心的香氣。我抓了一把放在手邊,偶爾拈起幾粒放進口中嚼起來——那味道鮮美極了。
母親做咸菜有自己的心得,除了花芥菜是自家種的,蒸曬過程也極其復(fù)雜。最重要的一點是,用鹽揉過的菜葉會滲出菜汁,這菜汁不可輕易丟掉,美味就在這汁水里——攤開,曬干,再蒸,再曬——好幾日之后,咸菜縮成其貌不揚的一團。這樣的咸菜干,目睹制作全程的人方懂得它的意義。且不說這花芥菜,從一粒種子發(fā)芽開始,好不容易長大;單說這斫菜、洗菜、蒸曬、收取的整個過程,就很需要用心。凡用心之物,都應(yīng)該被珍惜,而不在物之貴賤——倘真要說貴賤,這樣的咸菜才是珍貴之物。昔時流傳一句話,黃金條沒人要,黑咸菜有人搶。說的是窮亂時候,有錢沒地方買東西,而黑咸菜泡水吃就能活人性命。
我坐在陽光下,把咸菜當(dāng)作零食,一邊喝茶,一邊寫點東西。這天狀態(tài)甚佳,一會兒寫下三五百字。曾有一次采訪,問我寫作時對環(huán)境有什么要求。我對環(huán)境真沒什么要求,不需要背景音樂,不需要美酒咖啡。唯一需要的是,寧靜的心緒。寧靜的心緒不易得。有時候枯坐半天,寫不出一個字來,不是因為無從下筆,而是心不夠靜。心亂不是表面亂,是潛意識里亂,潛意識里若覺得不安寧,工作就沒法繼續(xù)了。
康·帕烏斯托夫斯基在《金薔薇》中有一段話:“作家寫作時需要安靜,盡可能不要有煩心的事。要是已經(jīng)知道將會遇到什么煩惱,哪怕這種煩惱一時不會發(fā)生,還是不要動筆的好。否則即使寫了,也不會得心應(yīng)手,甚至還會荒腔走板?!蔽液苷J同這段話。我指的是,寫作和吃飯,都應(yīng)該專注。專注是一種能力。寫作當(dāng)然需要專注,專注的時候,心流產(chǎn)生,萬物奔涌至眼前,文字自然而然流淌出來。吃飯也應(yīng)該專注。專注的時候,飯菜也會變得更好吃。吃飯的時候,除了專注于眼前食物的味道,還要跟人交流——尤其是兩個人面對面吃飯,交談起到?jīng)Q定性的作用。吃飯的質(zhì)量高低,完全取決于此。倘若其中一人不夠?qū)Wⅲ鲜潜皇謾C上的信息干擾,時不時接個電話、回個消息,吃飯便已索然無味。
智者說:“吃飯時吃飯,睡覺時睡覺?!甭w會,覺得真有道理。專注吃飯的人,對食物的滋味認真體會,甚至于每嚼一下的口感都認真去感受,這食物的營養(yǎng)應(yīng)該才會真正回饋到身體。中午去附近的網(wǎng)紅面店吃一碗面,很多人右手拿筷子,左手持手機,目光緊盯屏幕,這時候送進口中的到底是什么,恐怕已經(jīng)不重要了。多線程的任務(wù)處理模式,已經(jīng)重新塑造了人,一邊看手機一邊吃飯的場景實已司空見慣,很多人做任何事都無法專心,或者說,已經(jīng)不必專心——已經(jīng)具備了三心二意的能力,而這到底是不是進步,我是懷疑的。退一步說,人生真的需要那么多任務(wù)嗎?
一段時間以來,人工智能大行其道,機器變得能做各種各樣的事了,效率遠比人類更高。而這個時候,人應(yīng)該做什么呢?很多人開始擔(dān)憂,覺得要被機器替代。那么,人應(yīng)該去做什么?有一次跟朋友聊天,我脫口而出,人是會有“意外”的,而機器不會有“意外”。機器經(jīng)過周密計算,給出的答案是不會出錯的。人卻會出錯。各種各樣的出錯、意外,誕生了驚喜。如果沒有意外,就不會有驚喜,一切按部就班,無非完成任務(wù)而已。人生的快樂,正在于意外,在于驚喜,你永遠不知道未來會是什么樣子,這才是人生最可愛之處。那么,此時此刻,人更應(yīng)該去做一些事情,比如專心吃飯,比如專心看花。
想起有一年,我在北京一位琉璃藝術(shù)家朋友家中,院中櫻桃成熟,他帶我去摘櫻桃吃。摘下一把,逐一品嘗,這顆是酸的,那顆比較甜。朋友說,上蒼賜給我們一個肉體,或者說一副皮囊,就是讓我們來好好感受世界的。目能看,耳能聽,鼻能嗅,舌能嘗,皮膚能觸,心能感知。除此之外,我們所能做的極其有限。為什么不好好地感受這世間的一切呢?認真地吃,而不是敷衍地吃;認真地活,而不是三心二意地活;認真地感受每一天、每一時、每一刻,認真地曬太陽,聽鳥鳴,或者看一朵花開;認真吃茶,以及品嘗一把咸菜的味道——如此這般,生命才會常有意外之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