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緣
蛇年說蛇,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偶爾會夢見蛇。驚醒后會發(fā)現(xiàn),被子沒有蓋好,凍醒了。醫(yī)生朋友告訴我,這是一種心理暗示,提醒你不要著涼。
印象中第一次見到蛇,大約只有幾歲,在鄂南赤壁一個偏僻的山村。身高且背直、被人稱像旗桿的祖母牽著我,去桃花澗上摘黃花菜。忽然間,我瞥見菜園門邊的地上,兩條青綠色的蛇絞在一起,旁若無人的。祖母眼神不好,卻一把夾起我,一腳踩在離蛇不足半尺處,徑直進了菜地,啥事兒沒有。村里山環(huán)水繞,瓜果滿坡,蟲鱉遍地。蛇通常在某個星夜,悄然盤臥在禾場上神聊者的腳下,一動不動,聽故事;或在夏夜,熏蚊蠅的煙抹子燒盡后,困乏者打著呵欠上床睡覺,忽覺一陣冰涼怵人,亮燈一照,只見著了蛇的尾影。
讀萬古堂小學時,見過的蛇已不計其數(shù)。攀緣于枝丫上的,躍躚于蓬蒿間的,逃逸于屋場角的,隱匿于崖穴泥洞里的,青花蛇、烏梢蛇、土瘋蛇,經(jīng)常遇見。蛇也成了孩子們搜捕的獵物,有一次,見一條蛇纏在蓖麻樹的根上,便悄悄走近,突然捏緊蛇尾,一邊狂跑,一邊使勁地揮動小臂,呼呼地甩圈子。蛇的脊椎被抖散,一會兒就失去了知覺,不再動彈了。敢抓蛇,是村里男孩子們吹牛的資本。
屋腳下、墻縫里、樹杈間,常有蛇的蛻皮,白色,輕飄,孩子們拈了在風中舞。老人們說,蛇一百年蛻一次皮,得在夾縫里,很痛苦。殘陽如血的野山坡,偶爾冒出幾株鮮紅的、酷似蛇頭的植物,很精美?;锇閭冋f這是蛇還陽變的,還居然敢掐了把玩。后來才知道,那是一種毒菇。
萬古堂小學有一位負責種菜、喂豬、做飯、看校的工友,叫毛子岳。不曉得他多大年紀,感覺很老。寬寬的、厚厚的、駝駝的背,像扛得起一座山。眉毛漆黑,豎得像刺,下頜有顆麥豌豆大的痣。一口湘音,但話很少。誰也不知道,他從哪里來,有沒有家人。村里老少直呼其名,老師們喚他“毛師傅”。小學校園的后山坡,有一片墳地,叫“伢兒坡”,是埋葬早夭孩兒的。盛夏夜里,坡上便有無數(shù)跳躍的螢火蟲和忽閃忽閃的鬼火。村里有女人怕走夜路,沖著黑夜中的小學校園喊一聲:“毛子岳,你送我一腳!”他就趕緊跟在后面壯膽去了。毛子岳會采藥、熬藥,敢打蛇、抓蜈蚣,滿山滿坡去采馬齒莧、魚腥草、絲茅根、天冬、七葉一枝花之類的制藥,送人。常有人找毛子岳借柴米油鹽、借菜借火柴,多是有借無還,他也不在意。誰家一大早把豬趕進他種的菜園,包菜、菜薹被拱了一大片,他也只是沖著豬粗暴地罵幾聲。記得毛子岳被偷賊打暈過兩次,一次是為保護小學的桌椅板凳,一次是為了搶回被偷走的豬。
有天傍晚,家里床底下鉆進了一條粗蛇,我急慌慌地去喊毛師傅來。他準確地打著了蛇,掂住蛇尾,嗖嗖地抖幾抖,敕敕地剝了蛇皮,在空場上煮了吃,還喝酒,挺陶醉的。他邊吃邊喝,講了一個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對小夫妻,很恩愛。男人在外打長工,很少回來。突然有天晚上就回家了,媳婦兒自是歡天喜地,用砂銚子煨了湯侍候男人。誰知到了半夜,男人肚子痛起來,滿地打滾,就一命嗚呼了。婆家告到衙門,說這媳婦兒有害夫之罪。判官大人經(jīng)過訪問,覺得不像,但百思不得其解。他百般盤問,忽然心生一計,叫這媳婦兒在某夜某時,再做一頓夜飯,判官守候在爐灶旁。等到某時某刻,判官突然一抬眼,頓時驚恐萬狀:灶屋梁上,盤著一條大蛇!蛇信子閃爍駭人,一線毒涎直墜鍋灶!判官大人趕忙命人斃蛇,也為良家媳婦兒洗了冤屈。
毛子岳講的故事,聽得我小腿兒發(fā)抖。講完,他還說,蛇湯不能在屋里煮,怕灶屋頂上的禳塵,落在鍋里,有毒。毛子岳也說,蛇會蛻皮,蛻皮很痛苦,那是一次新生。還幽幽地感嘆,人要是能蛻皮重生就好了。毛子岳不光吃蛇肉,還逮了蜈蚣、百足蟲泡酒喝,說是藥引子。我記得,他好像經(jīng)常中毒,腿腳腫得碗口粗,他的藥引子卻是百家來求。
毛子岳的屋挨著菜園,窗戶下方用報紙糊得嚴實,黑黢黢的。他總關(guān)著門,一鉆進黑屋就不出來,門敲得山響也只答應,半天才開門,出門就上鎖。有一回,我們幾個孩子在菜園子里玩捉迷藏,我爬上了毛子岳的窗臺,好奇地往里一望,竟然見到毛子岳正一筆一畫地寫毛筆字!毛子岳見窗臺有人,緊張地站起來。我們趕緊溜了。
那年春節(jié)過后,我們從城里回到白雪覆蓋的萬古堂小學。村里人說,毛子岳死了。村里人是正月初五來拜跑年時,發(fā)現(xiàn)毛子岳不在的,可能是吃什么中毒了。遠近來了好多人,老屋任家、新屋任家、月亮灣任家的,蓮花塘劉家、高井畈劉家、角塘李家的,鴨棚梁家、架橋鄭家、古井陳家、新屋費家、坡里童家、黃家嘴上魏家的,最遠的好像是茅山張家的。大約都是受過毛子岳幫襯的,說著惋惜,道著感謝。沒有一個說湖南話的。凜冽的風雪中,飄忽過來幾句話,“沒想到,這老頭兒箱底下,還壓著委任狀呢”“從岳陽逃來的”……聽得我一陣陣難過,一陣陣發(fā)愣。忽地我就想起來,毛師傅關(guān)于蛇蛻皮的那幾句話,那幽幽的表情。
村里老人講過一個故事,說從前有個老漢,老漢有個女兒,女兒遇到三個求親的,一個是烏鴉,一個是猴子,一個是蛇。老漢想考考他們的本事,拿出三把柴刀,指著一片樹林說,誰先斫完這片林子,就把女兒嫁給誰。烏鴉把刀拴在翅膀上,飛來飛去的,不知先斫哪棵好。猴子握著刀,吭哧吭哧地,半天斫不斷一棵樹。蛇把刀綁在尾巴上,吱溜吱溜地,一會兒斫倒一大片。入夜,那蛇出現(xiàn)在姑娘身邊,搖身一變,成了一個英俊漂亮的小伙子。這個美麗的故事,讓孩子們對蛇不再那么恐懼。
直到有一天,一陣凄厲地哭嚎越過幾道山壟,擊碎了我的童話,七姑家的大女兒碧霞被蛇咬死了!碧霞只有四五歲,赤腳在屋后的草地里,摘花兒、捉蝶兒,不知道有蛇在花間潛行。清晰地記得,幾個大人抬了用木板釘成的匣,走向寂寥的荒坡。新掘的小墳塋四圍,滿是燦燦的花兒。七姑那肝腸寸斷的凄嚎,至今縈繞在我的記憶里,兒時那片荒野的上空。
見過一位母親,她帶了幼子去摘茄子。兒子忽然驚哭起來,母親奔過去,捋起兒子褲腳一看,是毒蛇牙痕!母親猛地一聲嚎叫,一把撕下一綹連著頭皮的長發(fā),死死地纏緊兒子的小腿,抱起兒子瘋狂地奔向池塘邊的溪溝,邊跑邊哭喊:“救——命——哪!我兒被蛇咬了,我兒被蛇咬了!”蛇藥送來了,淚汗?jié)M面的母親已經(jīng)用手指把患兒的傷處抓得稀爛,正一滴一滴地往外擠毒血!母親的頭發(fā)間,那血跡早已浸成了一大片。
山村的孩子,終歸難以逃避有蛇蟲襲擾的日子。驚蟄之后,砍柴、摸魚、爬樹、割谷、打豬草、摘果子、走夜路,隨時隨地可能遭遇到蛇。一句傳言說水田里游過來一條大蛇,能把滿田的插秧人趕得像鴨子似的飛跑!塘里河邊的水蛇,雖說無毒,朝你游來,卻也能嚇死人。十里八鄉(xiāng),不時傳來有人被蛇咬死咬傷的消息。據(jù)說蛇本是不攻擊人的,只是覺察到人的威脅了,才襲擊人。有關(guān)蛇的故事,像一溜黑色的音符,伴隨著許多農(nóng)村孩子的童年。
村里大人們說,力是扛大的,膽子是嚇大的。面對蛇的出沒,孩子們恐而不懼,只能勇敢前行,沒有別的選擇。真切地感受到的一次蛇口余生,大約是在上小學二三年級的時候。那天放學回家,挎著籃子去摘菜。走在田埂上,感到一陣風吹草動,水聲駭人。挺直身子一看,頓時嚇呆了,一條青花大蟒蛇正昂起半尺高的身子,直逼過來,新栽的青秧被排出一條通道。蟒蛇呼嘯而至,卻突然改變了方向,鉆進了田角。我跌坐在地上,很長時間還記得那顫動的青白色的蛇腹。
兒時的玩伴大多有遭遇蛇的經(jīng)歷,于是那些背土銃、提籠子、走村串戶的捕蛇人,便成了孩子們心中的英雄。據(jù)說,他們自制的蛇藥,祖?zhèn)骱脦状武N幾百里。日本人占領(lǐng)這一帶的時候,捕蛇人把捕得的蛇們,成籠成簍地撒在日軍駐地,嚇得侵略者魂不附體。聽過這樣一個故事,第一次大革命失敗后,國民黨反動派大肆搜捕共產(chǎn)黨人和進步群眾,一位領(lǐng)頭鬧革命的赤衛(wèi)隊隊員被民團抓捕。敵人逼他交代出更多的人,對他進行了百般折磨,但他寧死不屈。最后,敵人把他關(guān)進了一個裝有蟒蛇的籠子。在此之前,許多人過不了這一關(guān),或者被嚇死,或者被蛇咬死,這叫蛇刑。但當這位遍體鱗傷的革命者被塞進蛇籠里后,奇跡發(fā)生了。只見這條大蟒蛇一動也不動,不敢挪近一寸,最后竟然氣絕而亡。敵人沒有想到,這位赤衛(wèi)隊隊員祖孫三代都是捕蛇人。正是他身上的蛇藥氣味,發(fā)出了驅(qū)蛇的神奇力量。
聽過蛇的故事,遭遇過蛇的驚嚇,從驚恐懼怕、無可奈何,到警覺、防范、習以為常,山里孩子們接受了現(xiàn)實,承受了困厄、苦難,學會了生存。聽了英雄的故事,變得更加勇敢、堅強起來。一切乖蹇的過往,皆為人生的財富。
作為生態(tài)的成員、田鼠的天敵,蛇們依然蹁躚盤纏在故鄉(xiāng)的田間樹頭,像砭骨的山風、襲人的雹雨一樣,砥礪著山里孩子們的意志。城里的孩子沒有這樣的磨礪,會不會缺少了對災難苦痛的體味,缺少了對無憂生活的憧憬,他們的人生色彩是不是少了點兒顏色,他們的鄉(xiāng)愁會不會缺了點兒深厚?
就這么想著。蛇患,這兒時的憂禍,竟成為人生的財富了。如今還偶爾潛入我的夢境,預警于我,讓我想念故鄉(xiāng),回到從前。這簡直是一種緣分、一種福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