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滿紅果的小鎮(zhèn)
一個叫作寺頭的小鎮(zhèn),藏在沂蒙山的褶皺里。
山路在車輪下鋪展,但見民居或沿河而立,或依山而建。沿途的每一個村落都是一座巨大的花園,或前擁紫色波浪涌動的薰衣草莊園,或后接綠意盎然的槐花峪。鐵絲搭建的佛手瓜種植園宛如一條綠色長廊,通向大自然的幽深之處。
“看,漫山遍野的紅果?!蓖腥梭@呼。遠遠地,只見那些樹連片成林,山風吹過,綠浪翻卷,顆顆紅果宛若滿天繁星,照亮了山巒。“山鳥踏枝紅果落”,古老的詩句在我們心頭蕩漾。在當?shù)?,山楂有多個俗名,如“紅果”“山里紅”,很是貼切。
秋到寺頭滿山紅。大山本是一張皺巴巴的黃紙,勤勞的寺頭人用綠葉將其漂洗干凈,其間又鑲上了亮麗的紅果。他們把紅果種到了陽坡上、山谷里,昔日的荒山禿嶺,無一不是紅果的領地。正是大山深處這些圓溜溜、紅彤彤的山楂,讓小鎮(zhèn)聲名遠播——依托山東省內最大的山楂種植基地,寺頭成為首批國家農(nóng)業(yè)產(chǎn)業(yè)強鎮(zhèn)。
寺頭的山楂,果肉厚實而綿密,看上去就像一顆顆圓潤的紅寶石,熠熠生輝。微風吹過,山楂果的香氣迎面而來,裹著一股甜甜的味道。寺頭鎮(zhèn)培育出諸多品種:“敞口”“五棱”“綿球”“歪把紅”“大金星”……其中,最受青睞的是“大金星”,它的個頭比“歪把紅”還要大,深紅色的外皮上有一些金點,似乎以此回應陽光的深情。拈一顆入口,輕輕一咬,清冽的酸味猶如一股清泉劈開味蕾,而潛藏在清泉中的甜味又像一些小魚兒摩挲舌尖,妙不可言。
我們注意到光伏板遮護著的幾盞燈很是別致,它們高高地掛在鐵架上,燈下是紅色塑料袋。當?shù)厝苏f,那是綠色殺蟲燈。他們還布設了蟲情預警塔,安全環(huán)保地誘殺害蟲。原來,這些果樹結出的是生態(tài)之果。
循著甜甜的果香,我們走進了大山深處。這個群山環(huán)抱之中的小鎮(zhèn),因清澈的河流和遍布的植被而顯得無比潔凈。陽光下,閃閃發(fā)光的公路也如同一條條河流,劃出兩岸,一邊是山嶺,一邊是房屋,俯仰生姿。紅果裝點著座座青山,也照亮了古老而充滿朝氣的小鎮(zhèn)。
山嶺上,婦女們手拿剪刀,熟練地將一撮撮山楂剪下來,擱到筐里。男人們則是一個個騎士,開著滿載山楂的三輪車,“突突突”地駛進鎮(zhèn)上的山楂制品廠。
漫步小鎮(zhèn)的集市,遇上一位婆婆在兜售紅山楂。剛走近,她便捧起一大把山楂,請我品嘗她采摘的甜蜜,那慈愛的笑讓我想起了我的奶奶。在集市,遇上了童年時最喜愛的糖葫蘆,吃起來酸酸甜甜,是兒時的味道。這種感覺猶如在異鄉(xiāng)遇見親人,倍感溫暖。寺頭的山楂糕我也品嘗了——鮮果去核去蒂,溫火熬至黏稠,打成泥,再回鍋煮開,吃起來酸甜鮮香,令人沉醉。
長久地保存山楂美味的方式是制作山楂酒、山楂醋、山楂酸奶、山楂葉茶、山楂籽油、山楂片……這是山里人的生存智慧,也是他們致富的一條路徑。在他們看來,生存靠大山,興旺靠紅果,生活在紅果旁,每一天都能紅紅火火。
小小的紅果為小小的鎮(zhèn)子帶來了獨特的風景。小鎮(zhèn)不僅生產(chǎn)著諸多山楂制品,還發(fā)展了別具特色的山楂主題鄉(xiāng)村游。山楂樹下的休閑民宿宛如童話里的小房子,清新亮麗。游客在山楂樹下徜徉、休憩,把玩著山楂手串,抵達心中的詩和遠方。
小鎮(zhèn)修橋鋪路,打通了山楂通往山外的道路,迎來了四方賓客,小鎮(zhèn)上的人們在與山楂的朝夕相守中,也打開了心路:敬畏自然,保護生態(tài),守護這一方青山綠水。
山風陣陣,果香飄飄。遠遠望去,滿山紅果攢動,異常美麗。在風中搖曳的綠葉似撲棱著的羽翼,仿佛一群群鳥兒即將振翅飛往天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