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夜夜躁,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在线精品欧美日韩电影,8x8×拨牐拨牐永久免费视频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二月世界文學動態(tài)
來源:文匯報 | 張熠如/李豪雨   2025年03月07日09:13

麥克·布洛維

麥克·布洛維

伯克利社會學院網站|學者麥克·布洛維逝世

英國著名社會學家麥克·布洛維因車禍于本月逝世,享年七十八歲。布洛維生前于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社會學院執(zhí)教四十七年,曾任美國社會學協(xié)會主席。布洛維攻讀芝加哥大學博士學位時的畢業(yè)論文通過民族志的參與觀察法,呈現(xiàn)了芝加哥機械廠工人的工作現(xiàn)場。他的著作《制造同意:壟斷資本主義勞動過程的變遷》以其畢業(yè)論文為原型,而這部社會學經典也被認為是公共社會學的奠基石。

布洛維逝世后,國際社會學界進行了悼念。伯克利現(xiàn)任社會學院院長Raka Ray寫道,自己是通過布洛維的眼睛學會了愛伯克利,他永遠能聽到布洛維的聲音,提醒他首先考慮那些最弱勢的人的需求。社會學教授Tamara Kay回憶了2001年時自己與其他幾位社會學助教和布洛維相處的時光。Kay寫道,布洛維非常有趣,當時大家堅持讓他嘗試水按摩機,他沒有拒絕,并在被機器撓癢癢時忍不住咯咯笑。社會學家Ruth Milkman寫道,麥克·布洛維對三樣事物保持了終身熱情——英國足球、馬克思主義和社會學,“在社會學領域,麥克可以像大衛(wèi)·貝克漢姆踢任意球時一樣,靈巧自如地形成完美弧線?!?/p>

《金融時報》|塞巴爾德遺作出版

近日,德國作家溫弗里德·塞巴爾德的英譯本文學評論集《無聲的災難》(Silent Catastrophes)出版,這部遺作由學者Jo Catling翻譯,其中包括了塞巴爾德生前于奧地利出版的兩部德語作品。出生于1944年的溫弗里德·塞巴爾德被認為是當代最有影響的德國作家之一,著有被《紐約時報》評為“二十一世紀十大書籍之一”的長篇小說《奧斯特利茨》。2001年,塞巴爾德因車禍逝世。

在《無聲的災難》中,讀者可以看到塞巴爾德對漢德克、卡夫卡、羅斯、伯恩哈德等奧地利作家及其作品的深入研究。作為一位自愿流亡的德國作家,塞巴爾德對于鄰國奧地利的作家有著特殊的情感。奧地利經歷了從龐大帝國到渺小共和國的創(chuàng)傷性演變,又曾被納粹德國吞并,這使得“家園”“邊境地區(qū)”等概念成為奧地利文學中的重要主題,而這些主題也同樣是塞巴爾德的文學核心。

塞巴爾德在遺作中寫到在歐洲逃亡的作家約瑟夫·羅斯,認為“在羅斯的作品里,逝去的奧匈帝國就等同于逝去的童年”。此外,在塞巴爾德看來,卡夫卡不僅在第二故鄉(xiāng)奧地利感到疏離,更對整個世界感到疏離。正是這種疏離感促使卡夫卡在作品中常用諷刺的手法,描繪人類徒勞地逃離自身存在的局限性。書中提到,奧地利地處西歐與東歐的交界處,對于邊境主題的濃厚興趣將二十世紀的奧地利作家們聯(lián)系在了一起。塞巴爾德認為,這些關注邊境的奧地利文學就和他自己的文學一樣,最終“超越了傳統(tǒng)的邊界”。

《衛(wèi)報》|簡·奧斯汀小說的新版封面

2月,企鵝蘭登書屋旗下的青少年出版社Puffin宣布將推出一系列新版本簡·奧斯汀小說,旨在面向年輕的言情小說讀者。盡管奧斯汀小說的內容將保持不變,但新版書籍封面會印上浪漫的卡通人物插圖,并被營銷為“充滿邂逅、錯過和戲劇性的故事”?!缎l(wèi)報》提到,新版封面和營銷話術使得奧斯汀的經典作品變得像是TikTok上深受青少年和年輕人喜愛的言情小說,而這也許正是出版商的本意。由于BookTok(TikTok上圖書內容的標簽)常常能夠將圖書推上暢銷書榜單,在這一平臺上走紅的圖書已成為出版商們鉆研的目標。此前,在BookTok上沖進熱門的包括一本1995年出版的晦澀的反烏托邦小說,以及一本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中篇小說。雖然出版商很難進行預判,但他們能夠確定的是,年輕的用戶們喜歡浪漫言情故事。

新版奧斯汀小說的封面在社交平臺上遭受了大量批評。布克獎提名作家布蘭登·泰勒在社交平臺上表示這些封面非常詭異,并在談到《曼斯菲爾德莊園》的封面時說到“他們把范妮·普萊斯變成了坦格利安”。在他看來,封面上小說女主角范妮的畫像與艾米莉亞·克拉克在《權力的游戲》中扮演的“龍媽”的樣子有些相似。圖書博主Soniya Ganvir則認為,批評這些封面設計本身會顯得有些自命不凡,但這些新版封面確實有可能會誤導讀者——通常使用這類型封面的言情小說與《傲慢與偏見》帶來的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閱讀體驗。

《紐約客》|阿莉·史密斯推出新作

2月,蘇格蘭作家阿莉·史密斯推出反烏托邦小說《格里夫》(Gliff)。阿莉·史密斯著有“季節(jié)四部曲”,曾四次進入布克獎短名單。史密斯的新小說講述了兩個孩子在一個被嚴密監(jiān)控的世界里的生活。在故事里,孩子們必須隨時在科技設備上驗證身份。在他們的房子周圍被離奇地畫上了紅圈后,他們開始逃亡。史密斯稱,她沒有規(guī)劃小說的情節(jié)發(fā)展,“我永遠不知道會發(fā)生什么。”

阿莉·史密斯在《紐約客》談到,“gliff”是一個蘇格蘭語詞匯,它有一瞥、驚嚇或興奮等含義,也可以指突然到來的氣味、一陣喘息或是一匹緊張的馬。有一天,純粹出于興趣,她查找了“glyph”一詞的詞源,結果偶然發(fā)現(xiàn)了附近的另一個詞“gliff”,她被這個詞的多重含義迷住了。大約在同一時間,史密斯在劍橋偶遇了一個正在停車的意大利人和他的兩個孩子。與這兩個聰慧的孩子交談給了史密斯新書的靈感,她決定重寫過去的一篇短篇小說,并將短篇中人物因為家中的房子被畫上紅圈而被迫離開的情節(jié)作為新作開篇,安排主人公結識了一匹名為格里夫的灰色的馬。

史密斯稱她在新作《格里夫》中埋下了另一本小說Glyph故事的種子,而Glyph將在今年晚些時候出版。

Lithub網站|怪物史作家談人工智能

2月,英國作家、科學史學家蘇雷卡·戴維斯(Surekha Davies)推出新作《人類:一部怪物史》(Humans: A Monstrous History)。戴維斯曾獲《思想史雜志》(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Ideas)頒發(fā)的Morris D.Forkosch最佳思想史新人獎。在新作中,她邀請讀者想象歷史上怪物的生活,感受它們遭受的悲慘待遇。在她看來,怪物制造的本質是權力控制,即有權定義什么才算正常。

戴維斯談到瑪麗·雪萊的經典怪物小說《弗蘭肯斯坦》和雷德利·斯科特的電影《銀翼殺手》,并認為歷史上的小說和電影都曾無數(shù)次警示我們,賦予非生命體行動能力可能帶來嚴重后果。在講述歷史上的怪物時,戴維斯常常將時間切換到近兩年人工智能極速發(fā)展的現(xiàn)實世界,以探討人類正面臨的風險。在戴維斯看來,在尋找“如何使機器變得更好”的答案時,首先應該發(fā)問的是“對誰更好”。“我們已經處于將人性拱手讓給人工智能的風險當中?!贝骶S斯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