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枕書夢》
《一枕書夢》
作者:朱航滿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5年1月
ISBN:978-7-5598-7557-0
內(nèi)容簡介
《一枕書夢》是散文隨筆作家朱航滿近年來的讀書隨筆集,包括《雪天訪書》《逛舊書店雜憶》《塔下買書記》《北大書事抄》《魯迅故居買書記》等篇章。談作者在京城購書的經(jīng)歷,亦可見當下京華閱事之一斑,其中北京的古跡,如萬松老人塔、魯迅故居、圓明園遺址、北大燕園、地壇公園,讀來頗有滋味;趣讀周作人及其苦雨齋文人的點滴,其中談廢名、汪曾祺、谷林、陳樂民、孫郁等,乃是一脈文心,于細小處見功力;作者喜好讀書的記憶,其中談張充和的書法、吳藕汀的畫冊、李文俊的收藏、鍾叔河的書信、趙珩的飲食譚,娓娓道來,趣味橫生,如沐春風。朱航滿追求古樸清明的文章風格,作文質(zhì)樸,見識通達,頗可一讀。
作者簡介
朱航滿,1979 年生,陜西涇陽人,散文隨筆作家。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曾在南京、北京等地讀書,文學(xué)碩士。寫作有隨筆、書話、游記、文學(xué)評論等,近年來倡導(dǎo)古樸清明的文章風格。曾出版隨筆集《書與畫像》《讀抄》《木桃集》《立春隨筆》《雨窗書話》《杖藜集》等多種,編選花城出版社2012 年至2020 年《中國隨筆年選》,策劃并主編黃山書社“松下文叢”,編選《念樓話書》曾入選多個好書榜單。
自序
近來編了一冊關(guān)于書的文集,本擬名為書話集,想起唐弢先生在《晦庵書話》中對書話的闡述,乃是“一點事實,一點掌故,一點觀點,一點抒情的氣息”,并被熱愛書話的朋友奉為圭臬。作為也曾自以為寫過幾冊書話著作的作者,我讀唐弢先生的這個對于書話的定義,感覺頗有道理,但對比時下各種書話作品,卻總是覺得不是滋味。由此想來,書話作為一種特別的文體,可以看作是關(guān)于書的紀事,關(guān)于書的閑話,關(guān)于書的掌故,以及關(guān)于書的趣聞,這也便是唐弢先生所說的“一點事實,一點掌故”。對于熱愛寫作的朋友來說,寫作書話,其實并不是難事,難的是有無這“一點事實,一點掌故”。真正的書話寫作,其實并非人人可為,而是掌握這些“事實”與“掌故”的作者,他們或者是編輯家、出版家、藏書家,甚或是極有情趣的文人學(xué)者。而由此,書話,也才能成為他們在閑余之際所寫的一種特別文章。我以為很少有專門的書話家,因為關(guān)于書的“事實”與“掌故”畢竟是有限的。作為藏書家的黃裳先生,晚年就常常會為寫文章沒有材料而苦惱。書話作為一種文體,又因為這“一點”的緣故,多是短的,很少長篇大論;又因為“一點觀點,一點抒情的氣息”,它則又是言之有物和活潑可讀的,而絕不是材料堆砌的八股東西。
談起書話,首先想到《晦庵書話》。那么,不妨先來談?wù)勥@一路的書話寫作。唐弢先生是現(xiàn)代文學(xué)研究者,也是著名雜文家,而他的另一個醒目的身份,則是新文學(xué)版本的收藏者。唐弢的新文學(xué)版本收藏極為豐富,現(xiàn)代文學(xué)館的藏書,或有半壁為其捐贈,后來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館專門印制了《唐弢藏書目錄》作為紀念。因為這幾種特殊的身份疊加,讓唐弢在寫作書話時,能夠游刃有余,談書作文頗如囊中取寶,而先生又總是平靜而克制的,那抒情的氣息是淡淡的,令人如聞清香。這才是真正讀書人的神采。繼承唐弢新文學(xué)書話寫作衣缽的,是供職于《人民日報》社副刊的編輯家姜德明先生。姜先生對唐弢先生是極為追慕的,除了大量收藏新文學(xué)書籍之外,姜先生還善于交游,且還寫一手漂亮的文章。在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姜先生的散文寫作十分活躍。此外,姜先生早年還專門研究魯迅,并就此曾寫過一部研究魯迅的書話作品,與唐弢先生的研究,亦有承接之意。無論是唐弢先生,還是姜德明先生,他們的書話寫作,都是建立在對現(xiàn)代文學(xué)史料進行深入研究的基礎(chǔ)之上的,由此使得他們能夠?qū)φ莆盏牟牧涎杆僮龀鼍珳逝袛?,從而寫出一篇篇雋永有味的短文。我把唐弢和姜先生,看作是藏書家一路的書話家。
或許是唐弢先生的《晦庵書話》太有名氣了,追隨者眾,但有大成就者少。黃裳曾寫過一篇《擬書話》,便是對唐弢的書話體文章的仿寫。作為著名藏書家和散文家的黃裳,按說可以就此寫出一大批的“書話”作品來的。但我理解,在黃裳的心中,這個“書話”是有特別的含義的,乃是屬于唐弢和新文學(xué)版本領(lǐng)域,故而他的這篇《擬書話》,所談也是難得一見的新文學(xué)珍本,而他或也有將自己的談古書文章與此作以區(qū)別的。黃裳是著名藏書家,主要收藏明清珍籍善本,他的關(guān)于藏書的文章,卻少以“書話”來命名。作為藏書家,黃裳最有代表的談書文集,一本為《書之歸去來》,另一本應(yīng)為《來燕榭書跋》,這兩本書都是他人難以寫來的。前者寫他收藏古籍珍本的經(jīng)歷,有得書的喜悅,又有失書的沉痛,頗有“沉郁頓挫”之味。得書之作,有《西泠訪書記》《姑蘇訪書記》《湖上訪書記》等多篇,皆為云霞滿紙的好文章。失書之作,則有《書之歸去來》等多篇,還有篇談他購讀《藥味集》后又意外的失而復(fù)得的故事,堪為奇事。他還寫過不少關(guān)于藏書家的記人文章,寫過一系列談坊間書販的文章,談人亦談書,別有一種風味。《來燕榭書跋》是黃裳用文言寫“題跋”筆記,讀來頗感文情俱勝,亦可當一種書話來看。
藏書家寫書話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若是能夠有一支妙筆,則能如巖中花樹一般,寂寞的藏書生涯也變得燦爛起來。作為藏書家代表的書話家,除了黃裳、唐弢和姜德明,最為著名的,還有收藏古籍的鄭振鐸、阿英、葉靈鳳、周越然等名流前輩,其中以鄭振鐸的《西諦書話》最為可看。鄭振鐸在抗戰(zhàn)中,與虎狼之輩爭奪典籍,乃是真正的“虎口奪食”,用他的話來說,便是“劫中得書記”,這劫難是民族文化的災(zāi)難。后來黃裳寫他在“文革”中的失書與失而復(fù)得的事情,乃是又一種“劫中得書記”,可謂異曲同工也。鄭振鐸能夠?qū)懙靡皇謽O漂亮的文章,而他又總是不掩飾自己哀樂,得書之幸與失書之痛總是躍然紙上。當代藏書家眾,能如鄭振鐸和黃裳這樣寫寫藏書閑話的,卻是寥若晨星。其中可以推舉的,則是京城的韋力和謝其章二位,兩位都是有名的民間藏書家。韋力先生以中國古籍版本收藏享譽,謝其章先生以收藏現(xiàn)代人文期刊著名,兩人也均是著作等身,其中韋力先生的《得書記》《失書記》與謝先生的《搜書記》《搜書后記》,堪為佳品?!兜脮洝放c《失書記》多寫拍場上的得失掌故,是頗為好看的。而《搜書記》和《搜書后記》則是一位民間藏書人辛苦輾轉(zhuǎn)于冷攤的記錄,其中的喜怒哀樂,讀后令人扼腕。
談以“書話”為名的著作,除了《晦庵書話》,另一本書話名作,應(yīng)該是周作人的《知堂書話》。周作人是現(xiàn)代以來讀書極為博雜的文人,他的著作如《夜讀抄》《書房一角》《秉燭談》之類,均顯示出濃濃的書齋氣息,但以“知堂書話”來命名,實為鍾叔河先生的手筆。其實,鍾先生的這個命名并不準確。周作人作為極有書卷氣的文章家,創(chuàng)造了一種特別的“抄書體”寫作范式,成為一代文體大家。但周氏的讀書隨筆,很少寫關(guān)于書的“一點事實,一點掌故”,可以列舉的,僅有《東京的書店》《廠甸》《舊書回想記》《我的雜學(xué)》《陶集小記》些許篇章。我曾有意搜羅周氏關(guān)于買書、藏書、寫書的閑談文字,成一冊真正書話著作,并擬名為《苦雨齋書話》。周作人的這種讀書文章,我稱為文章家的讀書記,追隨這種特別的寫作的,最為稱道的有北京的谷林、蘇州的王稼句和定居紐約的張宗子,前者的代表作為《書邊雜寫》,后者的代表作為《看書瑣記》,張宗子的代表作則是《書時光》。當今關(guān)于讀書隨筆的文章可謂滿坑滿谷,難以列舉,雖然不能列在狹義的書話行列,但我以為這樣的文章也是很難寫好的,如要寫得雋永有味,更是難上加難。
鍾叔河先生編選《知堂書話》,已成為當代讀書隨筆的經(jīng)典文本。而鍾先生作為編輯家,除了大半生為周作人編選文集之外,還曾主持“走向世界叢書”,更是影響巨大。但遺憾的是,作為一生為書操勞的編輯家,鍾先生并未出版過一冊以“書話”為名的集子。后來偶讀鍾先生的書信集,得知先生早年曾有過一冊《念樓話書》,而未得出版。我有幸得鍾先生允諾,重操此事,并終成一冊?!赌顦窃挄肥且粌躁P(guān)于書的書,更是一冊編輯家的書話書。在此書的出版選題中,我曾這樣寫道:“本書為著名出版人鍾叔河先生的隨筆,分為四個部分,一為‘書人書事’,二為‘“走向世界”及其他’,三為‘周作人的書’,四為‘讀書一束’,分別選錄鍾先生的書話、讀書筆記和序跋文字的代表作,展現(xiàn)鍾叔河先生在尋書、讀書、編書、寫書等方面的成就和追求,將生平經(jīng)歷與編書生涯編織在一起,是其人生和創(chuàng)作精髓的全景展現(xiàn)。”此外,我還為此書寫有推薦語,稱此書為“一位著名出版家專門談書憶舊的精選文集,一本向《知堂書話》致敬的書話著作,一個可以快速而全面了解一位著名出版家人生歷程的窗口,一冊可以反復(fù)咀嚼耐人尋味的散文選本”。
諸如鍾叔河先生這樣的編輯家書話,坊間也有不少,但如鍾先生這樣成績顯赫、經(jīng)歷坎坷而又百折不撓者,則是寥寥無幾。在《念樓話書》的編后記中,我有這樣的感慨:“鍾叔河先生一生經(jīng)歷坎坷,所幸與書為伴,成果多玉汝于困苦之中。”鍾叔河先生獲得自由以后,立即投身到編輯出版事業(yè)之中,而他的幸運在于,趕上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新時期,從而得以大顯身手。而鍾先生出版“走向世界叢書”以及其他諸多好書,有開風氣之舉,對于推動時代的思想解放具有重大貢獻。甚至可以說,新時期文化的復(fù)興與繁榮,與鍾叔河這樣一大批的出版人和編輯家有著重要的關(guān)聯(lián),他們所寫的書人書事也是最為值得關(guān)注的。其中,南有鍾叔河,北有三聯(lián)書店的范用,但范先生似乎并不善寫書話文章。我最為關(guān)注的,則是一冊由范先生編選的《愛看書的廣告》,體例特別;后繼者沈昌文先生,出版過一冊《閣樓人語》,是主編《讀書》雜志的絮語閑話,也算是一本特別的書話。作為編輯的揚之水在三聯(lián)《讀書》雜志供職十年,寫過諸多的讀書隨筆,如果要算書話的話,她的日記《〈讀書〉十年》也是特別,其中買書、讀書和編刊的閑話掌故,俯拾皆是。
無論是藏書家的書話,還是編輯家的書話,我都將之稱為“文人書話”,因為他們興趣廣博,性情可愛,文筆雅致。他們的書話文章,我均稱為文章家的書話。與之相對應(yīng)的,我想應(yīng)是學(xué)者書話,而這其中最為有趣的,是學(xué)者因買書、讀書和寫書所寫的文章,這些文章多是就其研究領(lǐng)域而閑閑寫來,其中不經(jīng)意間又談及諸多關(guān)于學(xué)問的點滴心得,涉及學(xué)林掌故,又讀來令人痛快,這是文人書話所不具備的特點。這樣的書話著作,也是極多的,我所留意且欣賞的,則是北大的辛德勇先生和浙江大學(xué)的應(yīng)奇先生,前者研究古籍版本和歷史,后者研究政治哲學(xué),都是盡精微而致廣大。辛德勇先生談書的書,頗為繁雜,但若以書話來論,首推他的一冊《蒐書記》,其中最為有趣的,又要算上《東洋書肆記》《大東購書漫記》和《東京書市買書記》等篇章,寫其在日本訪書的經(jīng)歷,有事實,有掌故,有見識,更有其犀利灑脫的性情,是十分難得的書話佳作。關(guān)注應(yīng)奇先生,乃是讀他的一冊《北美訪書記》,后來又陸續(xù)搜集多種,直到最新出版的《讀人話舊錄》,雖然所談都是我并不熟悉的政治哲學(xué)類書籍,但他對書的癡愛,買書的熱情,乃是心有戚戚焉。
關(guān)于書話的書,并非我的這篇短文所能闡述一二的。諸如對于英美書籍的訪求和收藏,除了上面談到的那冊《北美訪書記》,關(guān)于訪求域外典籍的書話佳品,我還知道有董橋先生的《絕色》、王強先生的《書蠹牛津消夏記》、潘小松先生的《書國漫游》、馬海甸先生的《我的西書架》、劉檸先生的《東京文藝散策》等,都是令我大開眼界的??上覍τ蛲鈺儆醒芯浚x他們的書,就只能嘆為觀止了。對于這些書,我無法領(lǐng)略其中的“一點事實,一點掌故,一點觀點”,更多的只是感受他們筆下的“一點抒情的氣息”。此外,還值得一提的是供職于圖書館的工作人員。我一直認為能在圖書館工作,真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情。博爾赫斯曾說:“天堂應(yīng)是圖書館的模樣”,但我想說,能有這樣的話語者,大都不是真正的圖書管理員,而多是一個圖書館的漫游者。故而我能讀到寫得很好的圖書館員所寫的書話,只有一冊沈津先生的《書叢老蠹魚》。沈津曾在哈佛燕京圖書館中文善本室工作多年,又曾受教于版本學(xué)家顧廷龍先生,他對書的喜愛與見識,以及他在海外的見聞與掌故,寫來都是有趣亦有料的。
如此這般的一番粗略地梳理,再來回看我寫就的幾本談書的書,雖然有一冊也曾冠名“書話”,但實際來看并非藏書家的書話,也并非編輯家的書話,更非有所專攻的學(xué)者書話,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個愛書人的讀書文字罷了。其中的大多文字,都是我寫的讀書隨筆、書人閑話和訪書筆記,我所能做的,就是盡量把文章寫得輕松和耐讀一些。而我所談的書,也都是一些尋常的書籍,并非難得一見,故而也沒有離奇的訪書經(jīng)歷,更沒有稀見的資料掌故,在我更為重要的是一種書緣與人緣的“抒情”。周作人的文章《結(jié)緣豆》,其中有這樣的讀書人語:“……煮豆微撒以鹽而給人吃之,豈必要索厚償,來生以百豆報我,但只愿有此微末情分,相見時好生看待,不至悵悵來去耳。古人往矣,身后名亦復(fù)何足道,唯留存二三佳作,使今人讀之欣然有同感,斯已足矣,今人之所能留贈后人者亦止此,此均是豆也。幾顆豆豆,吃過忘記未為不可,能略為記得,無論轉(zhuǎn)化作何形狀,都是好的,我想這恐怕是文藝的一點效力,他只是結(jié)點緣罷了?!焙荛L一段時間,我都把周作人的散文作為范本,更把這些嘉言作為勉勵,我也愿以此與同好者結(jié)緣。
二〇二四年一月二日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