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夜夜躁,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在线精品欧美日韩电影,8x8×拨牐拨牐永久免费视频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駝鈴猶在耳畔 常憶英雄虎膽 ——追念電影表演藝術(shù)家于洋
來源:光明日報 | 劉江偉  2025年03月03日08:33

于洋 資料圖片

“送戰(zhàn)友,踏征程,默默無語兩眼淚,耳邊響起駝鈴聲……”45年前,于洋導演《戴手銬的旅客》時,使用這首《駝鈴》作為主題曲,來表達對戰(zhàn)友深情的祝福,歌曲一時風靡大江南北。

這兩日,《駝鈴》又無數(shù)次在社交平臺上響起。

3月1日晚,電影表演藝術(shù)家于洋在北京逝世,享年94歲。消息一傳出,人們紛紛悼念起這位多次創(chuàng)造中國影史經(jīng)典的藝術(shù)家。

八一電影制片廠原廠長王曉棠悲痛地說,于洋說作為一個演員不能“千人一面”地演戲,而是要嘗試不同的角色,做到“一人千面”,這才有了我的特務(wù)“阿蘭”角色。

從1949年主演新中國第一部電影《橋》開始,革命戰(zhàn)士、土改隊長、鋼鐵工人、體育健兒、公安干警……于洋一生都在用飽滿的角色、充盈時代氣息的表演,演繹共和國如歌的歲月,訴說他的赤子情懷。這位從烽火年代里走來的戰(zhàn)士、新中國電影事業(yè)重要參與者,把文藝事業(yè)深深鐫刻進他的生命、融入他的靈魂。

“演員的工作受人尊重,是因為他們用真實的感情和體驗,來表達、來呈現(xiàn)人物?!痹趧?chuàng)作中,于洋最看重的是藝術(shù)品質(zhì),最在意的是觀眾評價。為了藝術(shù),他常常與自己較真,有時甚至要“自討苦吃”。在他的成名作《英雄虎膽》中,于洋飾演潛入土匪隊伍中的偵察科長曾泰。為了演好這個角色,于洋專門給自己設(shè)計了一套“洋行頭”——國軍上衣,呂宋帽,手持拐杖,挺胸腆肚。但電影是在七八月份的廣州拍攝,吃苦可想而知。

1958年,影片上映后,在全國引起轟動,于洋成了家喻戶曉的“曾科長”。正是由于他對藝術(shù)的熱愛執(zhí)著、精益求精,后來在電影界“新中國人民演員”評選中,于洋位列其中。

在于洋的創(chuàng)作信條中,演員就要融入角色的生活。拍攝體育題材電影《水上春秋》時,他同運動員一樣,每天游一千多米;拍攝《火紅的年代》前,他又一頭扎進煉鋼廠,和工人一起往上千攝氏度的鋼爐里加磚……于洋始終要求自己活在人物當中,“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哪里真,哪里假,他們都知道”。于是,他把所有情感、思索、心血、時間,一股腦投入創(chuàng)作中,不知疲倦地忙碌著。

20世紀70年代,于洋做起電影導演。面對創(chuàng)作,更是火力全開。在電影《戴手銬的旅客》中,于洋不僅是導演,而且是主演。片中有大量的武打戲,為了表演真實,于洋堅決不用替身。追逐時把腳扭傷了,在醫(yī)院住了兩天,第三天就堅持出院,拄個拐開始拍文戲;在拍列車上的追捕時,于洋更是晝夜連軸轉(zhuǎn),一天工作長達18個小時。一位列車長驚嘆地說:“于洋同志簡直就是個機器人?!庇谘蠼?jīng)常說:“一個演員也好,一個歌唱家也好,一個導演也好,做任何職業(yè)都好,一定要有一點思想,要有一種責任感,要有一顆火熱的心?!?/p>

中國電影資料館原館長陳景亮曾說,于洋的表演藝術(shù)在各個時代都留下了光輝的業(yè)績,無數(shù)的人物形象光彩照人,永遠聳立在中國電影歷史的長河中。他沒有大明星的架子,他的樸素精神是許多年輕演員望塵莫及的,他是當之無愧的偉大藝術(shù)家!

2005年中國電影百年時,授予于洋“國家有突出貢獻電影藝術(shù)家”稱號;2010年,第19屆金雞百花電影節(jié)授予其終身成就獎。

2023年1月14日,本報在頭版頭條刊發(fā)報道《于洋:演繹如歌歲月 訴說赤子情懷》,再現(xiàn)了于洋不平凡的藝術(shù)人生。他在接受采訪時,曾向記者提起歌曲《大海啊故鄉(xiāng)》,那是他拍的《大海在呼喚》的主題曲,也是他電影人生的主題曲。從影70多年來,于洋乘著中國電影這艘大船,始終懷著對黨和人民的赤子之心,向著大海深處,揚帆遠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