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文學》2025年第2期|楊獻平:巴丹吉林人物記
楊獻平,河北沙河人。作品見于《人民文學》《中國作家》《天涯》《芙蓉》等刊。曾獲全軍文藝優(yōu)秀作品獎、首屆三毛散文獎一等獎、首屆朱自清文學獎散文獎、第20屆百花文學獎散文獎、四川文學獎等。主要作品有“巴丹吉林沙漠文學地理”系列、“南太行文學地理”系列,“成都筆記”系列和多部長、中短篇小說以及詩集等。
詩歌鑒賞者張曼
這樣的一個女子,居然也喜歡詩歌,而且頗為懂行,我不由得大吃一驚。
那是一家很一般的理發(fā)店,酒泉的一位詩人理發(fā),我陪同。那時候,我已經是一個半壁江山不保的男人了,雖然不到三十歲,可之前如打結的茅草般的頭發(fā)紛紛離我而去,每天早上起來,枕頭上就長起一把亂草。
同事說,你小子抓緊治療一下,要知道,你現在連皮帶骨還是光棍一條,未來的新娘子還在岳母家搟面條呢!要是人家見到你這樣子,肯定嚇得連鞋子都來不及穿就跑走。
我笑笑,男子漢大丈夫先立業(yè),再成家,實在找不到老婆就一個人逍遙乎哉!
我說這句話,還真不是玩笑和矯情。去巴丹吉林沙漠之前,我的頭發(fā)不僅茂密,而且發(fā)黃,還自來卷,只臉瘦如刀條,下巴很尖,體重最多104斤,這和我173厘米的個子完全不匹配。在家里的時候,母親總說,你多吃點,吃胖點兒,男人嘛,看起來威風,還有福氣。其實我也不少吃東西,但就是不喜歡吃肉。十六歲之前,是一個完全素食主義者。有一次奶奶喊我說,鄰居家炒了一鍋的羊蛋,你趕緊去吃。我說我不吃。奶奶說你傻啊,人家都在吃,快搶光了,趕緊去。我說我就不去。奶奶說,羊蛋可好吃了,你去嘗嘗就知道了。
抱著好奇心,我也湊過去,弄了一雙筷子,在一口大鐵鍋里夾了一塊,放在嘴里嚼動了幾下,膻味騷味橫沖直撞,難受得要吐。奶奶說,咽下去就好了,可千萬不能浪費肉!我只好使勁咽了下去,晚上躺在炕上,老覺得胃里有一只公羊,不停地用兩只尖角頂我。某年秋天的一天,一個堂哥打死了一條狼,炒了一大鍋狼肉,奶奶也叫我去吃。我吃了一塊,覺得很硬又很騷,就吐了。直到十六歲外出上學,才開始吃點肉。各個地方,肉是所有飯菜的標配,還有雞鴨魚之類。到部隊,很長時間不吃魚,即使打到碗里,也給了同餐桌的戰(zhàn)友。他們說我這樣的人,簡直不可思議,不吃肉,哪里來的力氣,又怎么能算是一個男人呢?
到巴丹吉林沙漠幾年,因為吃肉,再加上年齡增長,三十歲那年開始發(fā)胖,這時候生活穩(wěn)定,也剛成家,去酒泉次數多,認識了很多當地詩人。每一次去,他們都要和我一起吃飯、聊天。詩人們在一起,最好的事情就是海闊天空,喝多了佯裝萬里河山倚馬可待,清醒的時候,就議論誰的詩歌好,誰寫得一般。那時候,酒泉市郵局外面,有一家報刊亭,每次去酒泉,我都先到那里買一大摞文學期刊,《人民文學》《詩刊》《詩神》《大家》《飛天》《綠風》《星星》,然后低著腦袋翻看一遍,偶爾會突然看到自己的名字也在其中,振奮得就像突然生出了翅膀,整個人飄在了半空一般。
書報亭對面,是新華書店。從報刊亭穿過馬路,在書店不放過任何一本書,感興趣的立馬抱在懷里,直到全部看完,才去結賬。買報刊是我從20世紀90年代到21世紀頭五年持之以恒的最大樂趣和享受,不管是酒泉嘉峪關蘭州,還是北京等地,只要到了,買書買報刊是一等一的大事。有一次,從北京站乘車回酒泉,本來已經上車了,但沒買到報刊,不知道三十個小時的路程該怎么消磨,還有四十多分鐘才開車,我快速出站,沖到一家報刊亭跟前,分別買了一本《十月》《北京文學》《當代》《小說選刊》以后,又回到車上。有那些雜志在,再長的路程,心里也不慌。
那一次我再次去酒泉,買了一大摞報刊,和酒泉一位詩人會合,他說要去嘉峪關,找另一個詩人玩,我說我也想去。他說,現在還早,先去理個發(fā),然后再乘車過去,也就是半個小時。我說那行。然后提著一摞文學雜志,跟著他曲里拐彎地走了一陣子,到一家還算可以的理發(fā)店之后,他坐下來理發(fā),我在旁邊落滿男女頭發(fā)的沙發(fā)上翻看雜志。給他理發(fā)的是一個很胖的女孩子,腰身猶如水桶。過了一會兒,那女的笑著問酒泉詩人說,咋就你理發(fā),你那個朋友不理???詩人說,他倒是想理發(fā),可是沒頭發(fā)給你拿剪刀咔嚓咔嚓??!說完就嘿嘿笑。我戴著一頂鴨舌帽,聽到這話,我摘下帽子,喏,恐怕你再鋒利的剃刀,也別想從我頭上干掉一根頭發(fā)!
她咯咯地笑,全身的肉都在顫動。詩人理完發(fā),另一個女的給他洗頭。那個女的走到我旁邊,拿起雜志翻了翻,語氣也頗為驚訝地說,哎喲,你還看文學書啊。我輕蔑地嗯了一聲,心里想,這樣的女子,肯定對文學這類的勞什子不感興趣。沒想到,她竟然認真地翻看起來,然后咦了一聲,說,這句詩有點不好,要是前面兩個字放在最后,那個效果可能還好點。聽她這樣說,我上前看了一下,是一個現在還有些名氣的詩人的詩歌,她說的那一個詩句,果真如她所說,開首的兩個字放在最后,或兩者調換一下位置,更有新鮮感。我又咦了一聲,說,看不出來啊,你還真懂詩?。∷拇笱劬Ψ艘幌?,有些黑的臉上飄過一絲得意和鄙夷之色,哼了一聲說,好歹本姑娘也是高中畢業(yè),除了理科一塌糊涂之外,即便文科高考狀元,我也不怵他!
酒泉詩人一聽,也來了興趣,翻看了一下,也覺得這女的說得真有道理。當即對她刮目相看。他說,哎呀,姑娘,你還真可以啊。來來來,留個電話。那時候,大部分人用的是小靈通。那女的說她名叫張曼,家是總寨鎮(zhèn)的。酒泉詩人說,那咱倆是老鄉(xiāng),我是清水的。這么一來,我們又認識了一個不寫詩,但很會看詩,有點懂詩歌的女子張曼。付了錢,下樓時候,酒泉詩人咦了一聲,對我說,反正都是搞詩的,要不,看看這小張有沒有時間,一起去嘉峪關?我想也沒想,就說,行,這是好事!酒泉詩人反身上樓,邀請張曼和我們一起去嘉峪關。我想這不太可能,沒想到,張曼說行,反正也沒事,看你倆也不像十惡不赦,心眼壞得滿身生瘡的大壞蛋,去就去。
我沒想到,剛認識不到一個小時,這張曼就敢跟我們走。嘉峪關也是三線建設隆起的新城市之一,從酒泉坐班車去,也就是半個小時。遠遠看到老城墻,心里就有一種雄壯與悲愴的感覺。見到嘉峪關那位詩人,他帶著我們去了魏晉地下墓,也就是“驛郵”磚畫出土的地方。在陰森森的北魏墓葬中,熾烈的夏日也變得陰涼,還有些陰森的感覺。然后又去嘉峪關城樓。這明代的關隘,雄峙于祁連山與黑山之間,層疊的關墻在烈日當中似乎是穿越時光的海市蜃樓。在樹蔭小坐時,我們約定,每個人當場以嘉峪關為題,寫一首現代詩。
張曼說,古代的詩人都是現場發(fā)揮,揮毫而就的。詩人好不好,有沒有才氣,臨場發(fā)揮是一個很好的檢驗辦法。聽了她的話,我又咦了一聲,酒泉和嘉峪關詩人,也用驚訝的目光看著張曼。這才注意到,張曼雖然體胖,臉黑,但眼睛、眉毛和嘴巴很好看,尤其她那雙眼睛,圓、大,有光,其中還閃爍著一種激越而又靈性的光澤。嘉峪關詩人日常在政府部門做秘書,紙和筆隨身攜帶已成習慣。我們又朝茶店的老板借了兩支筆,于是乎,三個人分頭作詩。我最快,寫了二十多行的《烈日以下的嘉峪關》,其中最后一段是這么寫的:“對面山上的鷹隼/在陳年老雪上打滑,余下這空蕩蕩的峽谷/討賴河穿過老城墻一側,尤其是它在歷史中的吶喊與骨血?!?/p>
張曼說,這詩句倒是不賴,但還可以精簡,然后從我手中拿了筆,在我詩歌一邊,這么寫道:“積雪在祁連山上打滑/鷹隼銜著峽谷,討賴河身形如弓/歷史的浪花飛濺,在老城墻上激起一片雁鳴。”我反復讀了幾遍,覺得張曼修改得更有詩意,句子也緊湊了,動詞運用到位,詩句更有張力。隨即大呼高妙。心里也對這個身材胖胖的女子刮目相看,覺得,這樣的女子,也挺可愛。在那一瞬間,我突然有一種沖上去抱抱她的閃電之念。但在這樣的場合,付諸行動肯定不妥。
對其他兩位詩人現場寫作的詩歌作品,張曼也做了局部調整,他們倆也很開心。當即表示,晚上喝酒,一定要敬張曼三大杯。
嘉峪關雖然人少,可城市規(guī)劃還是有心,條條道路寬闊,各種設施建設現代性較強,因為這里多數人是外來者,整個嘉峪關的文化比較駁雜,思潮和風尚也是河西走廊最有城市氣派的。
席間,大家都很開心,因為張曼在,還有嘉峪關其他幾個作家詩人,大家的趣味比較接近,說話喝酒沒有隔膜。一出門,風一吹,我就有些暈沉沉了。路過一個噴泉廣場的時候,張曼突然對我說,你把我抱著,穿過噴泉,算你有本事。我二話沒說,上去抱起張曼,從猶如瓢潑大雨的噴泉下穿過。隨后,酒泉詩人喊了一部出租車,我們連夜返回酒泉,先把張曼送到住處,酒泉詩人也沒回家,就到賓館和我睡了一晚。
此后,我不斷和張曼聯系,但凡寫了新的詩歌,就在QQ里請她看,張曼不裝不作,每次都給我的詩歌做局部微調。這使我很感激,偶爾到酒泉去,就請她一起吃飯,席間,除了說些詩歌,也東拉西扯,葷的素的玩笑也開,感覺很放松,有趣味。兩年后的秋天,張曼突然沒了消息,之前她也沒說自己有什么事兒,這使我百思不得其解,惆悵不已。我問酒泉和嘉峪關的詩人,都說他們也好久聯系不到張曼。我又去了和張曼認識時候的理發(fā)店,一個認識她的女的說,張曼去了蘭州,她在那里談了一個對象,談得很熱烈,然后就投奔而去,就沒再和她聯系過,電話成了空號,QQ留言,也沒人回復。
有一段時間,我心情沉郁,整個人莫名地頹喪不安,才覺得,人和人之間,只是一種緣分,來的時候突然而至,散的時候不由分說,而且毫無征兆與結果。正如尼采所說,“我走在命運為我安排的道路上,我不想走下去,可是我又不得不滿懷悲憤地走下去?!比松斨械哪承┫嘧R和離別,絕大多數是以悲憤為主要情緒的。對于張曼,我時常想起,但只能在內心祝福她。
韓亮這個人
他個子矮,眉毛倒很粗,兩片嘴唇厚。剛到科里的時候,見人就上前跟人家呱呱地說個不停,也不顧及場合和對象。有時候,他也很神秘,湊到他人跟前,壓低聲音,問一些和他有關的事情。他姓韓,單名一個字曰亮,原籍河南,剛轉了士官。那時候,我主要負責電視新聞宣傳,大多數時候,主要工作內容是,扛著攝像機,去各單位采寫一些先進事跡、重要會議、先進人物,以及科研攻關和思想政治工作開展等,回來之后,配音、再編輯,每周五晚上,央視新聞聯播播送完畢,利用閉路電視系統插播。雖然只面向本單位,但軍政主官一度非常重視,下屬單位當然也都想露臉,尤其做了相應工作,取得成績,創(chuàng)新各種方法,要宣傳出去,更要做一些推廣,以便于領導看到之后給予肯定和好評。
這工作,先前有三四個人一起做,領頭的是一個干事,名叫劉正理,我老鄉(xiāng),一個性格耿直的河北張家口人,他愛人是內蒙古包頭人,一位長得很富態(tài)的軍嫂。我說攝錄編全套都可以獨立完成,劉正理對我很重視,私下也非常關照我、器重我、愛護我,有一年,我還立了個人三等功。他對我的好,已經超出了戰(zhàn)友之間的情誼。幾年后,電視新聞式微,由之前的一周制作播出兩期,改成了每周一期。再后來,和我搭伙的龐干事調回到山東,劉正理也轉業(yè)到了包頭。這工作,就落在我一人頭上。事情多,我忙不開,私下問韓亮,愿不愿意學這一套。韓亮眼睛一亮,很爽快地說,學這個,當然好,俺愿意。我就給科長說了這件事,科長說,帶個徒弟也好,也算后繼有人。
韓亮做事比較利索,我讓他去某個單位錄制相關新聞,他有時候跑得比兔子還快,態(tài)度極其端正。有時候就磨磨蹭蹭,我問他咋了,他說副科長讓他去干別的工作。我當然理解,副科長比我重要。我只好自己拿了攝像機,騎上自行車,直奔目標。要是去駐地遠一點的單位采寫新聞,就向車隊申請車。我注意到,凡是申請專車去的,韓亮都很積極,要去距離很近的單位,需要自己騎自行車去的,他就變得心不在焉,磨磨唧唧。我大聲訓斥他一頓,他才極不情愿地背上攝像機,揚長而去。
平素,韓亮和我私下交往也少,遇到我有私事,他借故躲得遠遠的。比如搬家之類的勞累事兒,他一看我那架勢,或者無意中聽到了,就立馬找個借口溜了。若是其他事情,比如喊他一起吃飯,立馬說,那沒問題。韓亮酒量一般,一喝臉就紅成了雞冠子。我也不讓他多喝。忽有一日,韓亮到酒泉一趟,居然帶了一個女孩子回來,看到我,老遠就喊,師傅,楊干事!那神態(tài)、聲音、架勢,好像司令員在喊一個戰(zhàn)士或參謀。我走到他面前,一本正經地站定,看著他。
韓亮背著手,嘴里先是嗯嗯哈哈幾聲,然后清了清嗓子,慢聲細氣地,看著我說,老楊啊,啊,有件事情,你必須得參加。我說,啥事兒呢?韓亮又嗯了一聲,依舊背著手,原地轉了一圈,才一本正經地說,后天晚上,我想請咱們朱副科長和他夫人一起吃頓飯,他已經答應了,到時候,你也要去??!我笑了笑,說,可能不行。韓亮一聽,臉色立馬肅殺起來,左手拍著右手,歪著腦袋,兩只小眼睛盯著我,苦口婆心地說,哎呀,我可是你徒弟啊,徒弟請領導吃飯,領導都賞光了,你這師傅不去,咋能說得過去。我趕緊說,那我去,為了我徒弟,喝酒這種吃苦受累、暈頭轉向的事兒,我這個師傅不去誰去,我不干誰干?韓亮一聽,慍怒和嚴肅的臉蛋馬上松弛下來,然后又背起雙手,嗯了一聲,打著官腔說,這才像話嘛。你這個老楊啊,非要我把事情說得嚴重,你才就范?。∥倚π?,對他說,到時候你把時間地點給我說下就行了。韓亮說,俺現在就告訴你,后天下午六點半,這里最大的那家飯店,長河飯店208包間。我說,那好,已經記下了。韓亮又嗯了一聲,說,到時候你可得早點去啊,只能你等領導,不能領導等你。
諸如此類的事情,韓亮總是把姿態(tài)拿捏得很到位,不僅對我這個師傅,對科里其他干事也是如此。對和他一樣的士官,他又采取另一種方式,態(tài)度介于領導和我們這些干事之間,有點連哄帶騙的意味。有幾個新來的同事不了解情況,時間久了,在一起聊起韓亮這個人,都有點忍俊不禁,又覺得這小子倒是有兩把刷子,“優(yōu)點”很多,尤其是見什么人說什么話、對什么人辦什么事兒的本領可謂高強。其實,我也理解,作為一個普通人,韓亮的做法也是生存之道,對一個用心生活,實現自己俗世理想的人來說,只要不傷害其他人,他采取的方式就無傷大雅。
那一次韓亮請吃飯,不用他交代,我知道該早點去,絕對不能讓領導等我。我進到包間的時候,韓亮已經在了,身邊還有那個女孩子。從個頭上看,那女孩子比韓亮高半個頭,柳條眉,眼睛不大不小,鼻梁周正,還有一張櫻桃小口。見我進來,那女孩子立馬站了起來,怯生生地看著我。韓亮正坐在椅子上點菜,眼睛幾乎掉在菜單上,見進來的人是我,哎呀了一聲,對那個女孩子說,張梅,坐下,這是俺師傅,不用客氣。這時候,我才知道,那女孩子名叫張梅。聽韓亮那么一說,張梅也就坐下了。我笑了笑,把靠近餐桌的椅子朝外面拉了一下,也坐了下來。
副科長是我老鄉(xiāng),平素關系也不錯。上下級之間,總要有些距離。喝酒的時候,我連續(xù)敬了幾杯,自己也有點喝多了。按照常理,請客的人敬了領導之后,對其他到場的,不管是同事還是親戚朋友,都要敬一下酒,算是禮貌。可我喝得都飄了起來,酒席眼看就到了各回各家各找各床的地步了,韓亮和張梅也沒給我敬一杯酒。我有點惱怒,但又覺得,這可能不是韓亮看不起我,而是我沒有什么值得他懼怕和尊敬的原因,不怪他。那個時候,我也正在人生的困頓時期,剛從軍?;氐嚼蠁挝?,正式任命還沒下來,韓亮瞧不上我,不把我當回事,也在情理之中。畢竟,人的本能就是趨利避害,爬高踩低的。再退一步說,僅僅論年齡,我比他長五六歲,一個年長者和一個比自己小的兄弟計較,也顯得太沒風度了。
攝像容易,寫稿子、配音和編輯比較難。當時編輯機不是后來的非線性的,而是老式的松下編輯機,需要卡點、銜接、切換。鏡頭和鏡頭之間,少一幀就會閃跳,畫面要流暢。特別是涉及主要領導的鏡頭,正面?zhèn)让?,大場景和特寫,還有座位排序問題等,這些說起來都是技術活。最重要的是寫稿子。韓亮也喜歡寫點詩歌散文之類的。正因為這一點,我才覺得他適合做這一行,才愿意帶他。寫東西這個事兒,不是人人都可以的,尤其是新聞稿撰寫,是一套看起來簡單,但頗有門道的技術活兒。比如,陳述事實、現場,除了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要素之外,還要有總結提升,要找準亮點,等等。
雖然我也是半吊子,可完全可以稱得上是韓亮的老師。有些時候,他拿著一些詩稿來找我請教。我這個人有一點不好,刀子嘴豆腐心比較嚴重。從內心說,寫東西這件事,誰寫得好都是好事,也是個人造化,對他嫉妒或打壓都是沒用的,反過來更限制自己。
韓亮的一些詩歌,有些句子不錯,但調子太高,總在歌頌,而且是隨大流的那種。我對他說,寫東西,首先要從思路上和其他人來一個徹底區(qū)分,詩歌當中的抒情,最好不要太“熱烈”,冷筆調去寫令人感動的事情,效果反而好。聽我這么一說,韓亮眼睛一斜,重重地喲了一聲,上半身錯開,腳尖蹬地,看著我說,哎呀,老楊,你這個想法可不對,這么好的光景,詩人是做啥的?就是“漫卷詩書喜欲狂”,就是“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聽他這么說,我啞然。見我沒反應,韓亮上前抓了他的詩稿,說,哎呀,算了,咱倆不是一個路子上的。實話告訴你,給你看的這幾首啊,報紙要發(fā)表了。然后,哼了一聲,扭頭揚長而去,把一個矮小背影甩給了我。對他的這種表現,我起初詫異,后來釋然,在覺得不可思議的同時,也覺得了一種難以名狀的惆悵。每當看到韓亮,我就會想起西蒙·娜薇依在其《重負與神恩》一書中說過的一句話,“我身上的一切可貴之處,毫無例外地來自我以外的別處,并非作為一種天賦,而是一種要不斷更換的借據?!表n亮請教我,我如實說出,他接受和反駁,其實也是相互的關系。我在教他的時候,他也在給予我。反駁我的時候,其實也在反駁他自己。
雖然這是悖論,但也是一種有趣的辯證關系。
幾年后,我離開原單位,去一個團站當干事。其間,基本上和韓亮沒有任何聯系。偶爾在路上和車上遇到,有時候他裝作沒看到我,和旁邊的人說得熱火朝天,不亦樂乎。有時候他會主動聯系我,說請我吃飯,還神神秘秘地說,他發(fā)現了一個餐館的羊肉做得好,要帶我去嘗嘗。我知道這小子無事不登三寶殿,不是他和張梅的孩子慶生,就是讓我再幫他看看他新寫的散文,要不然,就是攝錄編的時候機器出了問題,讓我?guī)兔鉀Q。又過些年,我調到成都,臨走的時候,除了幾個老領導和同鄉(xiāng),三五個同事,我誰也沒說。韓亮依舊在科里工作,操持著攝錄編那一攤子,但新聞節(jié)目已經取消了,他就到了文化活動中心。
再過些年,我聽說,離開原單位,韓亮也沒回他的河南老家,而是留在了甘肅酒泉,老婆還是張梅。最近聽說,韓亮進入了當地廣播電視臺,靠著能寫能攝,再加上頭腦靈活,做了專題部主任。我覺得挺高興,這小子雖然有見縫插針、見風使舵的小毛病,但無礙大局,畢竟,人都要生存的,為了生存,只要不傷害其他人,什么樣的辦法和方式都是正當的。再者說,生存本身如此,生命亦然。對于普通人而言,只要能爭取到俗世當中最大的利益和榮耀,那就是勝利,一切都無可厚非,且理所當然。
忽如遠行客
飯?zhí)猛庥幸黄瑮顦淞郑苑N沒幾年,但長勢甚好,棵棵直溜,也很密集。正值初秋,樹葉和雜草正在發(fā)黃。我和同鄉(xiāng)的安坐在其中,一人一瓶啤酒,中間放著一包鹵花生。這是我在巴丹吉林沙漠最初幾年,自以為最愜意的情景。沒有女朋友,沒有錢,更沒有社會身份,唯一有的,就是青春的迷茫與縹緲無際的夢想。
安臉寬、身子也寬,心卻不怎么寬。他的老家和我同在一個鄉(xiāng)里,雖然相隔比較遠,但在巴丹吉林沙漠,我和他,是最近的鄉(xiāng)親了。有時我去找他,他也會找我。我找他,多數為了吃飯。那時候,他在一個單位的飯?zhí)霉ぷ?,吃東西最方便,我若沒錢下館子,又餓得大氣不敢出,就到他那里去,如果有一些剩飯,就如狼似虎地沖上去,胡亂塞進肚子里去,方才覺得世界如此美好。
安后來調到了單位駐京辦事處,他一走,身邊和我玩得不錯的人,從數量上,一直保持在三個左右。最初的一個老家在四川廣元,我和他,同一年到巴丹吉林沙漠,又分到同一個大單位,他在后勤,我在技術室。我喜歡舞文弄墨。他先在炊事班做飯,不久去汽車連學了汽車駕駛技術,四年后退伍。那個春天,我收到一封來自廣元的信件,信上說,在巴丹吉林沙漠軍營的時候,他就覺得我這個人好,值得交往,給人的感覺很暖。
在巴丹吉林沙漠,我和他經常一起聊天。有一年夏天,走到另一個單位菜地,其中的種植人員是和我們同一年到巴丹吉林沙漠的。正值黃瓜成熟,幾個人坐在一棵連它自己都不知年齡的巨大沙棗樹下,就著落日的余暉,嚼得滿嘴綠汁,說了一些不著調的話。正如他在信中所說,在巴丹吉林沙漠,我是最理解和維護他的人,遇到什么事情,我都能給他出主意,定調子。就拿學汽車駕駛技術這件事來說,如果不是我提醒他應當這樣去做,他自己都想不起來。
他叫劉秀強,我只知道他家在廣元,具體在哪個縣忘了。
另一個,也是廣元人,叫任華良。我去全單位最偏遠的那個下屬單位當干事的時候,他在活動中心,大鼻子、瘦高個,眼睛尤其明亮。最叫人喜歡的是他的做事態(tài)度,不論什么事情交給他,他都能做得好好的,基本不用我和領導操半點心。無論是領導還是和他一起工作生活的幾個小伙子,都很喜歡他。有一次,我?guī)е麄儙讉€到大單位機關所在地,晚上吃烤肉。那時候,很多老職工在服務社的大院子里以帳篷為基點,搭了鍋臺,置了案板和一干用具,開始賣各種吃的。
那是一本萬利的生意,賣家來自四川、湖南、湖北、河南等地。其中,河南一家賣麻辣粉的,據說做了一年,回到老家,修建了一座小洋房。夜晚時候,圍坐在烤肉攤吃烤肉喝啤酒的男女,一張張面紅耳赤。我們幾個也在一堆。正在吃著,一個臉膛黑紅、身材肥碩的男的從樓上搖晃著走下來,我一看,立馬喊說,老嚴,來!那人穩(wěn)住喝了酒的身子,定睛朝我這邊一看,就挪了過來。他也是我同鄉(xiāng),平時關系還可以。我也喝多了,就對他說了一個很糟心的秘密。
我每次回老家,必定路過北京,還要住一晚,因了同鄉(xiāng)安在辦事處,有時候也覺得比較方便。此前不久,我到北京,晚上安請我喝二鍋頭,兩人干了兩瓶。吃喝間,他對我說了一個秘密,即,這老鄉(xiāng)老嚴的女兒不是他親自耕種的結果。我當時雖然酒喝得有點多,可聽他這么說,立馬像狼一樣清醒過來,盯著他的眼睛說,這可不是個小事兒,你可別亂說,亂說不得!他嘿嘿笑,說,這事兒不是我說的,而是事實。我也知道,他在北京,距離老家邢臺不過三個小時的火車,周末沒事,就?;厝タ蠢掀藕⒆樱瑢τ诶霞业母鞣N情況,他當然比我清楚。我說,你小子可要把嘴閉緊了。他也說,你回到單位,可千萬不要給老嚴說??!我定了定神,又恍惚了一陣子,然后端起酒杯,和他干完了最后一杯酒。出了餐館,兩人在午夜的羊坊店路亂竄一通,才回到位于一個巷道里的四合院當中。
說起來也挺奇怪,我回來第二個星期天,就在烤肉攤遇到了老嚴。盡管酒喝多了,可心里還是明白,出于好心,那事兒還得委婉說。想了很久,我端起一杯啤酒,看著老嚴說,老嚴啊,有句話,兄弟要給你說一下,不說,心里覺得對不起你。老嚴說,有屁快放,咱們老鄉(xiāng)哪有那么多的禮道和廢話。我說,那好!我實在地告訴你,咱們這里,兩地分居的夫妻之間總是有事,你也屬于這種情況。凡事啊,要多個心眼。老嚴一聽,黑眼珠在白仁當中皮球一樣轉了幾圈,然后把酒杯使勁一甩,忽地站起身來,指著我鼻子說,你這家伙,居然拐彎抹角說俺媳婦不好!然后,掄起肥胖的巴掌,對著我當時瘦瘦的臉,作勢要扇的時候,突然又改成了食指戳點。
在一邊的任華良立即起身,把氣急敗壞的老嚴按了下去。從此,我和老嚴交惡,從老鄉(xiāng)關系陡轉直下為不共戴天的仇敵。任華良的這一表現,讓我很感動,這是我和老鄉(xiāng)之間的私事,他能站出來,就是對我這個上級的支持。轉眼到了年底,我覺得他這樣的品行好、能力強、團結同志的人,一定能留下來。為此,我找到了我的頂頭上司和單位主管,心想一定沒問題,可結果出乎意料,任華良還是離開了巴丹吉林沙漠。臨別時候,在零下二十多攝氏度的寒風中,我抱著他,有些泣不成聲,心里的愧疚猶如秋風掃落葉一般殘酷無情。
幾乎與此同時,老嚴也離開了巴丹吉林沙漠。據在北京工作的同鄉(xiāng)安說,他一回家,妻子就和他離婚了,情況一如之前所說。每次回到老家,我都想去看看老嚴,但覺得不妥。后來聽說,老嚴又在本村找了一個女的,倒插門了。我想,這可能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這個時候,我也從巴丹吉林沙漠調到了成都,成為一個旅居異鄉(xiāng)之人。多次到廣元,先后見到朱斗峰、王永生等戰(zhàn)友,也試圖找到劉秀強和任華良,但打問無果。在成都,倒是見到了不少當年在巴丹吉林沙漠,而后轉業(yè)或自主擇業(yè)回到成都的同事。
只是,我還是惦念一個二十多年前,同在巴丹吉林沙漠工作和生活過的一位好友,他叫管云通。某年中秋節(jié)前一天,我窩在宿舍看書,還想寫點小詩歌小散文。這是我唯一的興趣愛好了,當然,還有找對象。斯時,正在奮筆疾書,電話響,一個男聲大聲說,他們單位今晚上要搞中秋晚會,領導都要去,要我去做一下報道。他說領導也去的意思,再傻的人也明白,意思是,領導都來,你小子能不來做個報道嗎?他所在的單位女性多,我一個單身,盡管沒有實力去分一杯羹,可賊心和夢想還是極為蓬勃的。隨即屁顛屁顛去了,最終只收獲了管云通這一個還算可以的朋友。管云通長得寡瘦,即使神仙的刀子,也從他身上刮不出三兩人肉。和他認識不久,我倆做了一件至今仍讓人啼笑皆非的事。一個酒泉的老板,承包了單位大服務社,開了一家大餐館。他想在樓梯間掛一幅字,以壯門面。某日黃昏,管云通舉著他的那顆瘦腦袋,突兀著兩只大眼睛,到我單位來,神神秘秘地說了這件事。
我對裝潢一竅不通,猶豫不定。管云通說,你只要會寫字,其他的事情交給我來。我的毛筆字只能算是照貓畫虎,但很有信心。我倆到酒泉市弄了泡沫板、膠水、鋸條,再加上一塊紅色絨布,居然把“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十四個金色大字,連同我的大名弄到了墻壁上,最后一算賬,一分錢沒賺,只是去酒泉晃蕩了一圈。此后的冬天,風吹得巴丹吉林沙漠到處冰冷,附近的楊樹林里,總可以看到烏鴉的尸體,它們大致也耐不住沙漠的超低氣溫而殞命。某個周末,管云通說,扛上攝像機,來幫忙。我二話沒說,騎著自行車馬不停蹄地奔騰到他宿舍,一進門,哇,這家伙居然把一個簡單房間布置得宛如超級洞房。我說,你小子是不是在做皇帝夢?他卻一臉嚴肅地說,你一定要給我整得浪漫點、深情點,然后刻成光盤,我寄給我女朋友。我小眼睛盯著他的鼻梁說,你小子光棍一條,啥時候有女朋友了?他笑說,大學同學,現在延安,以前還挺好,現在突然不給我回信了。
我立馬明白,然后推拉搖移,拍了一大堆,回到單位,用編輯機給他剪輯了一番,再配上周華健的《風雨無阻》,一個MTV就算成功了。沒過幾天,管云通就去了伊犁。等他再回來,身邊多了一個身材嬌小的女子。我說,這是延安的嗎?他故意大聲打岔說,我去的伊犁,不是延安。我秒懂。幾個月后,他就結婚了。再后來,我也結婚了。我兒子出生兩個月后,他們的女兒也出生了。兩家人,偶爾有來往,多數時間,各忙各的?;楹蠛蛦紊?,完全兩個概念,一個人自由而又孤單,兩個人熱鬧但瑣碎。
彼時的管云通也離開了老單位,到另一個單位做協理員。再后來,他妻子帶著女兒回到了新疆伊犁。幾年后的一個秋天,他電話我,說一起吃羊肉。在巴丹吉林沙漠,乃至整個西北地區(qū),羊肉是最通行的食物。當時,單位南邊的果園里面,有幾個當地人開了羊肉館,去吃的人很多。當我穿過大片正在凋零的蘋果樹,到磚房外面的時候,看到了管云通。那小子叼著香煙,坐在一片樹蔭中,姿態(tài)很是悠閑,還有一種說不清楚的春風得意。上去一問,他果然有好事,由協理員升任一個基層單位的副職了。
升官發(fā)財,是男人的兩大喜事,剩下的才是洞房花燭夜,他鄉(xiāng)遇故知。我確實羨慕,但也無可奈何。一個人和另一個人關系再好,命運的軌跡也不可復制,能有些交叉就算是相當的緣分了。酒酣耳熱,我對管云通說,你去了新單位,當領導了,可不能和以前一樣,一要徹底丟掉撲克和麻將,二要務必揮劍斬脂粉。他不住地點著瘦腦袋,嘴里還嗯嗯不停。此后的時間,我和他交集不多,偶爾遇到,也只是打個招呼。
到冬天,各單位都去酒泉拉冬菜,無非洋蔥、土豆、白菜、蘿卜之類的,年年都是如此這般,我在機關,東不靠西不靠,沒人照顧我,最終,還是管云通想到了我,讓人給我送了幾十斤土豆和大白菜。這一點,我感激他。他可能也知道,對于我這樣的一個沒職沒權的機關干部來說,外表看起來光鮮,實際上沒幾個人理睬。他能想到給我送冬菜,已經很夠哥們義氣了。我想,這小子如此做事情,將來會有前途的。可沒想到,次年春天,我聽到一個消息說,管云通等幾個人在某處賭博被抓,最終被勒令離開。
我嘆息一聲,也覺得,人必定會敗在他的某些嗜好上,賭博、女色、捕獵、酗酒等都是使人沉溺難以自拔的東西,再如權力、錢財、名譽等人人爭奪的俗世資本,其實也在無聲地吞噬人,有些人成功了,必定有人失敗,有些功成名就,有些人一敗涂地。這世界是極其公平的,無論人、社會、土地、宇宙等資源,都是有限的,也都是輪流著的。我本來想能見管云通一面,起碼為他置酒送行,卻沒想到,他沒有告別,就去了新疆,而且,那一去就沒有了任何消息。
十多年后的一天,成都之春,我突然接到一個顯示為新疆伊犁的電話,第一感覺就是管云通打來的。他哈哈笑說,終于找到你了。我說,你這么多年過得咋樣?他說還好。我再問他的老婆和女兒,他說,離了,女兒在武漢讀書,前妻在烏魯木齊?,F在,他又和一個生于1989年的在新疆的四川女孩成了家。
我唏噓,但覺得,這也是一件好事。人生無常,不斷變化才是恒常的狀態(tài)。我說,這十多年來,老子的心里,一直惦記你。他說他也一樣。他和他的新夫人邀請我去伊犁玩。我也想去,也希望他和他夫人回四川的時候,在成都停留,好好和他敘敘舊。此后,偶爾他會視頻過來,和我胡聊幾句,而我們說得最多的話是,一晃就老了,當年不知天高地厚的兩個人,差不多都五十歲了。人生半百,恍如一夢。有時候,我還煞有介事地給他背誦古詩十九首中的《青青陵上柏》,尤其是“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這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