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夜夜躁,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在线精品欧美日韩电影,8x8×拨牐拨牐永久免费视频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朔方》2025年第2期|儲勁松:因為愛情,一世蒿蓬——晚年李商隱
來源:《朔方》2025年第2期 | 儲勁松  2025年02月28日08:05

近代學者張采田所著《玉溪生年譜會箋》,卷首有一幀玉溪生小像,繪制者是張采田的友人孫德謙。在題跋中,孫德謙寫道:“宋人寫《無題》詩,卷首列玉溪像,明陸包山刻之于硯。今藏常熟沈氏。遁堪居士年譜成,因摹諸簡端,以志仰景?!?/p>

玉溪生小像,即晚唐詩人李商隱畫像。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生,又號樊南生。遁堪居士,是張采田的別號。張采田一生博覽群書,著述頗豐,因為敬仰李商隱詩文,故而在清代朱鶴齡《李義山詩譜》、馮浩《玉溪生年譜》的基礎上,刪繁補缺,糾正謬誤,重新編定李商隱年譜,名之為《玉溪生年譜會箋》。陸包山是明代畫家陸冶,系文徵明的弟子,世居蘇州包山,自號包山子。

如孫德謙所言,他畫的這幅李商隱半身小像,并非憑空虛構,而是臨摹之作,來源于明代一方名為玉溪生小像硯的古硯,硯背有陸冶所刻李商隱小像。陸冶也不是原創(chuàng),是根據(jù)宋版李商隱《無題》詩集中的畫像雕刻的。歷日曠久,玉溪生小像硯如今下落不明,硯臺上的銘文和李商隱小像的拓本,倒是流傳至今。拓本和孫德謙筆下的李商隱,筆法流麗自然,無論人物情態(tài)還是衣飾褶皺,都栩栩然。

小像中的李商隱,似是在行走中被身后的人輕聲叫住。但見他背著雙手,慢悠悠向右側轉身體,深情款款地回望。頭戴包頭軟巾,身穿圓領袍衫,后背繡有花卉紋飾。丹鳳眼,濃眉毛,鼻梁挺直,嘴小如櫻桃,清秀婉媚如同二八女子。難怪清代金石學家翁方綱見此像,說:“視其神采,飛騰如女子?!庇终f:“微病其多態(tài)?!倍鄳B(tài),忸怩作態(tài)也。

第一次見到孫德謙臨摹的玉溪生小像,我忍俊不禁,在書邊信手題字數(shù)行:“小像中的李商隱,眼波含情,顧盼生姿,一如懷春少女猛然遇見心上人,香艷情態(tài)頗可玩味。然而皮相也,并非李商隱本色?!崩钌屉[善于寫戀愛詩和艷情詩,宋人編纂其詩集,以為其人必是風月場中耍慣的老手,揣測其容貌與舉止,理當風流自喜如此。其實,李商隱的戀愛詩和艷情詩,除了少數(shù)的確是寫給相好的女子,其他大多有所寄托,所謂“為芳草以怨王孫,借美人以喻君子”,遙情深怨,有弦外之音,并非字面上的言情說愛。世傳他與女道士甚至宮女糾纏不清,純是冤枉。厚誣古人,這也算是一例。

時隔多年,李商隱真實的容貌和情態(tài),今人當然無從得知。讀他的詩歌和文章,聯(lián)系其坎坷生平,我猜想其人相貌平常,瘦弱多病,神情清高又寂寥,是一個沒落王朝的沒落失意人。

這個生在晚唐的沒落失意人,成名甚早,年少時氣盛,視功名如同草芥,志在學道。青壯年時熱衷功名,以西漢賈誼、東漢王粲自許,懷抱旋轉乾坤的宏大理想。二十七歲時,在《安定城樓》詩中,他直陳胸中的凌云之志:“永憶江湖歸白發(fā),欲回天地入扁舟?!币簿褪钦绶鑫?,中興唐室,待到天下太平大功告成之日,就像春秋時期越國大夫范蠡那樣,駕一葉扁舟,白發(fā)飄飄,逍遙退隱于江湖。北宋王安石晚年罷相,退居江寧,喜愛李商隱的詩,對這一句極意稱賞,因為李商隱道破了他一生的心思。

當時的李唐王朝已經(jīng)日薄西山,身患五大“重疾”。一是宦官專權,皇帝受制于家奴,生死廢立任由宦官操縱。二是藩鎮(zhèn)跋扈,軍人驕橫,叛亂此起彼伏。三是黨爭趨于尖銳化,牛僧孺、李德裕兩黨互為仇敵,對抗傾軋,政局飄搖不定,此成為唐朝覆亡的催化劑和加速器。四是回紇、吐蕃時常來侵擾,邊疆不寧。五是官吏聚斂無度,人民窮困。李商隱的志向,就是進入翰林院,為皇帝起草詔敕,參與軍國機密,進而位登宰相,輔佐帝王,對內(nèi)清除專權的宦官、割據(jù)的藩鎮(zhèn)、貪腐的官吏,救黎民百姓于水火,對外抗擊回鶻、吐蕃入侵,恢復唐室曾經(jīng)的強盛和榮光。這其實也是中唐以后賢良士大夫的普遍理想。

但事與愿違,因卷入“牛李黨爭”,又意志不堅定,依違于牛僧孺、李德裕兩黨之間,搖擺不定,首鼠兩端,李商隱一生沉淪下僚,郁郁不得志。壽數(shù)也短,沒有活到半百之年。

關于李商隱的出生年份,新舊《唐書》和元代辛文房《唐才子傳》本傳,以及其他相關典籍,均無明文記載,學術界一直存在分歧。其壽數(shù)有三種說法:四十六、四十七和四十八。今從張采田《玉溪生年譜會箋》的主張,說李商隱生于唐憲宗元和七年(812年),年壽四十七。

李商隱卷入黨爭的原因很復雜,有情勢逼迫的成分,也有自主選擇的因素。最直接的導火索,是他被涇原節(jié)度使王茂元聘為幕僚,并娶其女兒為妻。王茂元系李德裕一黨,李商隱最初依附的令狐楚則系牛僧孺一黨。唐代牛李兩黨相互爭斗,前后持續(xù)將近四十年,不是你死就是我亡,雙方都不妥協(xié)。令狐楚下世后,李商隱娶王茂元之女,又入其幕府,這一行為被令狐楚之子令狐绹等牛黨政要,視為背叛、負恩、無行。

通讀李商隱詩文和年譜,我認為,李商隱背叛師門,棄牛黨而投李黨,起初并非為了生計,更不是因為政見,而是因為愛情。我還認為,有兩個人深刻影響了李商隱一生命運的走向,一個是他的第二任妻子王氏,另一個是令狐绹。

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年屆不惑的李商隱痛失愛侶,王氏在這年初秋因病去世了。四十歲是李商隱人生的第二道分水嶺,自此進入了生命中的暮年。

此前,他雖然歷經(jīng)坎坷,長期寄人籬下,輾轉于令狐楚、崔戎、王茂元、鄭亞、盧弘止這些封疆大吏的幕府之中,代他們撰寫章奏文書,為他們出謀劃策,但對前程仍抱有熱切的期望。此后,身體與意氣驟然兩衰,像他所處的時代一樣,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不可遏止地滑進深淵。妻子的猝然離世,則加劇了他的頹敗。

王氏出身豪門,門第高貴自不必說,其父王茂元不僅官做得大,還善于斂財,家中非常富有。李商隱的父親李嗣只做過獲嘉縣令、藩鎮(zhèn)幕僚之類的小官,并且死得早,所以李商隱家中清貧,他少年時曾為人抄書、打柴、舂米。當年他家的窘境,正如其《祭裴氏姊文》所言:“四海無可歸之地,九族無可倚之親?!蓖跏蠌暮篱T下嫁蓬戶十多年來,丈夫為了一家人的衣食漂泊江湖,夫妻二人聚少離多。王氏荊釵布裙,持家教子,生活艱難卻無怨言。她是李商隱的賢妻,也是他的知音和精神支柱。

與王氏的結合,是李商隱主動追求的結果。

王茂元至少有三個女兒,李商隱的妻子是最小的一個。李商隱有個同年,亦即同榜進士,名叫韓瞻,娶了王茂元的一個女兒為妻。李商隱與韓瞻交好,經(jīng)常詩酒唱和,因此有機會在韓瞻家中見到他的小姨子,并一眼看中。令李商隱欣喜的是,王氏對自己也頗為傾倒。是年為唐文宗開成二年(837年),李商隱二十六歲,剛剛進士及第,喪偶多年,苦無良伴。韓瞻見二人眉目傳情,于是極力促成。李商隱詩《寄惱韓同年二首》就是作于愛慕王氏期間。在第二首里,李商隱寫道:“我為傷春心自醉,不勞君勸石榴花?!睋?jù)詩意,韓瞻勸李商隱追求他的小姨子,李商隱卻說,他和王氏早已雙雙掉進情網(wǎng),不能自拔,根本不勞韓瞻慫恿。

與王氏兩心相許的時候,李商隱雖然是進士,但按照唐朝取士制度,還要通過吏部考試,才能授予官職。也就是說,此時的李商隱仍是布衣之身,沒有官職和俸祿,依舊依附于令狐楚。

不久,李商隱央求與自己交好的李執(zhí)方為媒人,向王茂元提親。李執(zhí)方是王茂元的妻兄弟,時任河陽三城懷州節(jié)度使。王茂元早聞李商隱才名,又見他是新科進士,前程必然無量,加上李執(zhí)方做媒、韓瞻撮合,因而欣然同意。第二年,李商隱趕赴涇原,與王氏喜結連理。

王茂元很器重這個小女婿,待李商隱如小友,尤其欣賞他的詩文和見識。數(shù)年后,王茂元去世,李商隱先后撰寫了兩篇祭悼文章。在第二篇祭文《重祭外舅司徒公文》中,李商隱追憶往事:“往在涇川,始受殊遇。綢繆之跡,豈無他人?樽空花朝,燈盡夜室,忘名器于貴賤,去形跡于尊卑。語皇王致理之文,考圣哲行藏之旨。每有論次,必蒙褒稱?!蓖饩思丛栏?,司徒是王茂元死后朝廷的贈官。

婚前,王茂元就力邀李商隱到他的涇原節(jié)度使幕府做幕僚。李商隱考慮到自己出自牛黨令狐楚門下,而王茂元屬于李黨,如果加入王茂元幕府,就等于與令狐楚和牛黨決裂,對自己今后的政治前途必然有影響。再者,令狐楚、令狐绹對自己有大恩,不好背叛。所以沒有同意。與王氏成婚,李商隱事實上已經(jīng)背棄牛黨,投靠了李黨。他的恩師令狐楚,在上一年病逝了,他的心理負擔減輕了不少,也就順其自然地進了王茂元幕府,做了岳父麾下的一名幕官。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道分水嶺。

李商隱當時還是太年輕了,雖然仔細掂量過娶王女、入王幕的得失,但他沒有料到,自己從此名位不顯,沉淪下僚二十年,一身才華和遠大抱負再無施展的機會。并且,時人和青史,因此對他的品性和操守頗有微詞。

《詩經(jīng)·鄭風·野有蔓草》云:“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邂逅相遇,適我愿兮?!奔偃缡朗驴梢灾貋恚钌屉[未必不做同樣的選擇。愛情的力量是不可抵擋的。

抱得佳人歸,李商隱與王氏感情甚篤,婚姻生活幸福美滿。他那首著名的《夜雨寄北》,就是寫給妻子的。詩云: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這首詩寫于大中二年(848年),時年李商隱三十七歲,身在巴西,也即閬州。此前,他受聘于桂管觀察使鄭亞幕府(治所在桂林),任掌書記。

三年前,唐武宗因服食丹藥暴死,宣宗繼位。宣宗登基后,重用牛僧孺、李宗閔一黨,貶謫武宗朝重用的宰相李德裕及其擁躉。李德裕被連加竄逐,四年后病死于崖州貶所。宣宗痛恨李德裕,是因為他登上帝位,得益于馬元贄等宦官,不是李德裕的本意,擔心李德裕于己不利。據(jù)《唐大詔令集·李德裕崖州司戶制》,宣宗在貶謫制詞中指責李德裕專橫、僭越:“李德裕當會昌之際,極公臺之榮,騁諛佞而得君,遂恣橫而持政。動多詭異之謀,潛懷僭越之志。計有逾于指鹿,罪實見其欺天。”

李德裕被逐出朝后,追隨李德裕的鄭亞也被貶為循州刺史,其桂管觀察使幕府作鳥獸散。李商隱因此落職,失去依附,也失去了經(jīng)濟來源。

由桂林北上返回家鄉(xiāng)鄭州的途中,他曾盤桓于湖南、荊州、巴蜀一帶,先是希望進入湖南觀察使李回幕府,后又冀望西川節(jié)度使杜悰聘他入幕,但都未能如愿。窮愁失意中,他在《過楚宮》中哀嘆道:“微生盡戀人間樂,只有襄王憶夢中。”也就是自悲人生無味,不如夢中之樂。這個時候,他收到妻子的來信,問他何時回鄉(xiāng)。他以詩代箋,作為回答,詩意既寥落又深情。

同期,李商隱還給妻子寫了另一首《因書》:

絕徼南通棧,孤城北枕江。

猿聲連月檻,鳥影落天窗。

海石分棋子,郫筒當酒缸。

生歸話辛苦,別夜對凝釭。

在詩中,他先是描繪了巴蜀之地的秋日風光,書寫了自己內(nèi)心的牢愁與孤寂。接著說,自己奔走四方,所得的微薄薪水只夠與朋友棋酒應酬。尾聯(lián)說,回家后將與妻子在燈下執(zhí)手相看,細細訴說此行的艱辛。

僅由《夜雨寄北》和《因書》這兩首詩,也足見李商隱與王氏伉儷情深。

不想,王氏命薄,不到三十歲就去世了。王氏生有一兒一女,兒名李袞師,女名不詳,其時都還幼小,一個不滿八歲,一個不滿六歲。妻子下世時,正逢李商隱又一次落職。

上次從桂林回到鄭州,李商隱在家中稍做休整后,攜妻子兒女來到京師長安,等候吏部補官。大中三年(849年),在令狐绹的幫助下,他被選為盩厔縣尉,但并沒有到盩厔縣履職,而是被留任京兆府中,參謀軍事,主管章奏文書。當年十月,盧弘正調任武寧軍節(jié)度使(治所在徐州),他奏請李商隱為幕府判官,帶侍御史京銜,從六品下階。

在徐州期間,李商隱精神振作,情緒昂揚?!杜汲赊D韻七十二句贈四同舍》云:“且吟王粲從軍樂,不賦淵明歸去來。”但兩年后的大中五年(851年),盧弘正死于徐州,幕府解散,李商隱再次失去依靠。

禍不單行。待他從徐州回到長安家中,迎接他的,不是妻子的如花笑靨,而是一座冰冷的土饅頭。

妻子病逝后,李商隱萬念俱灰,思念不已,先后作悼亡詩多首?!斗恐星吩疲骸皯浀们澳甏海凑Z含悲辛。歸來已不見,錦瑟長于人?!薄锻跏峙c畏之員外相訪見招小飲,時予以悼亡日近不去,因寄》云:“嵇氏幼男猶可憫,左家嬌女豈能忘?”《悼傷后赴東蜀辟,至散關遇雪》云:“劍外從軍遠,無家與寄衣。散關三尺雪,回夢舊鴛機。”三年后,他仍未從喪妻的悲痛中走出來。《樊南乙集序》云:“三年以來,喪失家道,平居忽忽不樂。始克意事佛,方愿打鐘掃地,為清涼山行者?!?/p>

青年時期,李商隱曾與母親寓居濟源,并在玉陽山修習道教,學仙避世。玉陽山曾是唐睿宗第九女玉真公主出家修道的地方。后來為了功名,李商隱棄道應舉。妻子的去世,又讓他沉迷于佛教,他在家念佛修行,從中尋求精神上的安慰和解脫。

李商隱的功名之路,可以用八個字來概括:成也令狐,敗也令狐。前一個令狐是令狐楚,后一個令狐是令狐绹。在宣宗朝備受寵遇、官至宰相的牛黨新領袖令狐绹,是阻礙李商隱步入青云的巨山。

十歲時,李商隱不幸喪父。母親帶著他、弟弟李羲叟和兩個姐姐,從父親謀生的浙江,回到鄭州老家。他的族叔李處士飽讀詩書,擅長古文和書法,李商隱隨之讀書,學習古文寫作。十六歲時,李商隱就以古文知名于世,與公卿頻繁交往。李商隱后來在《樊南甲集序》中自言:“樊南生十六,能著《才論》《圣論》,以古文出諸公間。”所謂古文,是與駢文相對的散體文章,以《周易》《詩經(jīng)》《尚書》《禮記》《春秋》和其他秦漢散文為代表。其特點是文質相兼,既有內(nèi)容又有文采,無論是記事、說理還是抒情,都曉暢易懂。

十八歲那年,李商隱帶著自己創(chuàng)作的古文作品,告別故鄉(xiāng),來到鄆州,拜訪天平軍節(jié)度使令狐楚,請求提攜。令狐楚是地方大員,也是當時的今體文大家。所謂今體文,就是唐朝通行的四六文,系駢文的一種文體,講究對偶和辭藻,當時的章奏文書專用此體。其長處在于運用辭藻,短處在于敘事抒情。

令狐楚十分欣賞李商隱的才華,聘請他在自己的幕府中擔任巡官,待他如同親生,不安排他辦理幕府實際事務,讓他與兒子令狐緒、令狐绹等一起讀書,并親自教他寫作今體文。李商隱因此成為四六文妙手,章奏文章一時無兩。在呈給恩師令狐楚的《上令狐相公狀》中,李商隱感激涕零地說:“每水檻花朝,菊亭雪夜,篇什率征于繼和,杯觴曲賜其盡歡。委曲款言,綢繆顧遇?!绷詈ナ篮?,李商隱在祭文《奠相國令狐公文》中寫道:“昔夢飛塵,從公車輪?!庇终f:“天平之年,大刀長戟。將軍樽旁,一人衣白?!币簿褪钦f,在天平軍節(jié)度使幕府期間,令狐楚在忙完公事、送走賓客后,夜里教李商隱和兒子們寫四六文,每逢佳景良辰,則與李商隱飲酒賦詩,當時的幕府之中,只有李商隱一個人是白衣之身。

除此之外,令狐楚還鼓勵李商隱進京參加科舉考試,并為他置辦行裝,資助經(jīng)費。在兩次應試落第后,李商隱于開成二年第三次參加科舉,最終在時任左補闕、史館修撰令狐绹的強力舉薦之下,登進士第。其間,李商隱在兗海觀察使崔戎幕府中短暫任職,崔戎曾資助他到長安游學。

令狐楚、令狐绹父子于李商隱,有沒齒難忘的知遇之恩。他背叛師門,投入李黨的懷抱,不能不讓令狐绹和其他牛黨齒冷,將之視為大逆不道的叛徒。從此以后,牛黨聯(lián)手共同排擠李商隱,使他仕途蹭蹬,終生懷才不遇。

對于投入王茂元幕府,李商隱曾為自己百般辯解,后世諸多同情他的人,也設法為他開脫,終不能洗刷他名節(jié)上的污點。《舊唐書》本傳盛贊李商隱的詩文,對其品性卻予以嚴厲指摘,說:“無持操,恃才詭激,為當涂者所薄?!薄缎绿茣泛汀短撇抛觽鳌繁緜?,也借令狐绹之口,予以指斥,《新唐書·李商隱傳》中說他“詭薄無行”,“忘家恩,放利偷合”,《唐才子傳·李商隱傳》說他“忘家恩,放利偷合,從小人之辟”。

《唐才子傳》道出了令狐绹等牛黨厭惡、排擠李商隱的另一個原因:他的岳父和府主王茂元,是一個小人。

王茂元出身將門,少年時期就隨父親王棲曜征戰(zhàn)四方,以勇猛多謀聞名于世,屢建功勛。但其生性貪財,交通權貴,巴結宦官。任嶺南節(jié)度使時,王茂元憑借南方海運的便利,積累家財巨萬。唐文宗大和九年(835年)十一月,文宗和大臣發(fā)動“甘露之變”,旨在鏟除仇士良、魚弘志等專權宦官勢力。失敗后,文宗被宦官幽禁,宰相李訓、王涯、賈餗、舒元輿,以及鳳翔節(jié)度使鄭注等十一家被滅門。王茂元本來與“甘露之變”無關,但宦官見他家里富有,設計敲詐他,說他的升遷得力于王涯、鄭注,要將他以同謀罪處死。王茂元無奈,散盡家財賄賂大閹,并犒勞仇士良、魚弘志掌握的左右神策軍,這才逃過血光之災。進而,在宦官的操縱下,王茂元轉任忠武軍節(jié)度使、陳許觀察使。

在令狐绹看來,李商隱背叛牛黨,投靠李黨,辜負了他們父子的大恩大德,又娶了小人的女兒為妻,是品性和操守問題,永世不可原諒。他對李商隱的報復,來得又快又狠,并且持續(xù)二十年之久,直到李商隱病死而后已。

登第翌年,亦即開成三年(838年),李商隱參加吏部主持的博學宏詞科考試,并順利通過。但當吏部將擬錄取名單報到中書省,卻被中書省長官駁回,理由是“此人不堪”。所謂不堪,意思是品行有問題。這位中書省長官屬牛黨,他黜落李商隱,當然是令狐绹授意的。

未通過吏部考試,李商隱仍是白衣之身。這對他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打擊。一年后,他再次參加吏部書判拔萃科考試,才被錄取,釋褐入仕,在秘書省任校書郎,不久調補弘農(nóng)縣尉。

牛黨打擊李商隱,這只是一個開始。

在武宗朝,李德裕當宰相時,李商隱也曾做過校書郎、正字一類的朝官,但品秩很低。又因母親去世,服喪居閑四年,失去了接近和攀附李德裕的機會。宣宗朝,以令狐绹為首的牛黨得勢,李黨被驅逐殆盡,李商隱永無出頭之日,只能寄身節(jié)度使、觀察使幕府,做一個下層幕僚。

將近二十年里,李商隱無數(shù)次向令狐绹反復陳情,說自己不是李黨,請求他寬宥,并提拔自己。令狐楚偶爾也生同情心,稍加拔擢,但終是不肯從心里原諒他。

李商隱一開始投在李黨王茂元幕下,是因為愛情。后來,他從心底服膺李德裕,輕看牛僧孺,是因為李德裕為國事奮不顧身,而牛僧孺為身家性命計,一味茍且偷安。

大中元年(847年),李德裕罷相后,自編詩文合集《會昌一品集》,寫信請桂管觀察使鄭亞作序,鄭亞讓幕府掌書記李商隱代作。借《太尉衛(wèi)公會昌一品集序》這篇序言,李商隱列舉李德裕輔佐唐武宗治理天下的不世功勛:擊破南下的回鶻,平定太原楊弁叛亂,平定澤潞劉稹叛亂,打壓宦官重振朝綱,崇尚節(jié)儉體恤黎民,擇賢用能不問出身,使李唐天下一度實現(xiàn)“會昌中興”。對李德裕大加推崇,為其被貶鳴冤叫屈,并稱譽李德?!俺扇f古之良相,為一代之高士。系爾來者,景山仰之”。牛僧孺一黨看重門閥,李德裕起用寒俊,這也是李商隱敬重李德裕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思想上,此時的李商隱傾向李德裕一黨。

服膺歸服膺,傾向歸傾向,這是政見層面的問題,情勢卻容不得李商隱按照自己的內(nèi)心喜惡站隊。大中二年(848年),牛黨領袖牛僧孺去世。第二年安葬,應其家人和僚屬之請,杜牧為牛僧孺作墓志銘,李商隱作祭文。時人評價,有杜牧和李商隱這兩位大文人的墓志銘和祭文,牛僧孺得以不朽。為牛僧孺作墓志銘,是李商隱向牛黨低頭的態(tài)度。李德裕失勢被貶死,牛黨當國,令狐绹成為牛黨新黨魁。為形勢所迫,李商隱不得不向令狐绹示好,甚至苦苦哀告。

他的功名和命運,受到黨爭的嚴重影響和牽連??尚Φ氖牵皇且粋€小臣、一介文士,在黨爭中無關輕重,只是一撮炮灰。在晚唐,像李商隱這樣的炮灰并不在少數(shù)。

唐朝弱于藩鎮(zhèn),衰于宦官,最終亡于黨禍。

李商隱一生寫了很多戀愛詩和艷情詩,于是當時和后世很多人認為,他是一個風流成性的詩人。其實這是誤解,他以情愛為題的詩作,絕大多數(shù)與女人無關。

在《梓州罷吟寄同舍》詩中,李商隱說自己的戀愛詩和艷情詩,都有言外之意,所謂“楚雨含情皆有托”。在《上河東公啟》這篇書啟中,他更是申述道:“至于南國妖姬,叢臺妙妓,雖有涉于篇什,實不接于風流?!崩钌屉[的意思是,自己筆下雖然寫到眾多美人,但自己和她們并沒有任何關系,更談不上一夜風流,只是借助她們書寫自己的情懷。他沒有道明的是,其中的許多作品,譬如《促漏》、《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無題四首》(來是空言去絕蹤)等,是寫給令狐绹的示好之作。他之所以寫得如此隱晦,是因為黨爭酷烈,他不想惹火燒身,也就是既不想得罪李黨,也不愿意得罪牛黨。

自從投靠王茂元,李商隱與令狐绹的關系,就由親密無間,到貌合神離,再到形同陌路。李商隱不想失去這個知己,更不想失去這個政治上的大靠山。他多次通過《酬令狐郎中見寄》《夢令狐學士》《令狐舍人說昨夜西掖玩月,因戲贈》等一批詩作,向令狐绹陳情,反復表示自己永世不忘令狐父子對自己的恩情。但令狐绹心冷如冰,不為所動。大中元年(847年),令狐绹在湖州刺史任上,寫詩寄給在桂管觀察使鄭亞幕下的李商隱,譏誚他忘恩負義。李商隱在和詩《酬令狐郎中見寄》中說:“補羸貪紫桂,負氣托青萍。萬里懸離抱,危于訟合鈴?!奔毼对娋?,有深深的懊悔之意。

十余年中,令狐绹與李商隱偶爾也有詩作來往。李商隱回長安,也時常寄宿在令狐绹家里。不過,令狐绹對李商隱一直很冷淡。

大中二年,鄭亞被貶為循州刺史,幕府解散,李商隱滯留湖南、荊州、巴蜀一帶,求職無門,遲暮自傷。他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自己只剩下一條路可走,也就是回到京師,向令狐绹搖尾乞憐。從荊南回鄭州途中,重陽節(jié)那天,他寫了一首《九日》:

曾共山翁把酒時,霜天白菊繞階墀。

十年泉下無消息,九日樽前有所思。

不學漢臣栽苜蓿,空教楚客詠冮蘺。

郎君官貴施行馬,東閣無因再得窺。

詩中的山翁,指他的恩師令狐楚,郎君指令狐绹,其時官拜考功郎中、知制誥,充翰林學士,是唐宣宗身邊的大紅人。楚客,指自己身在楚地。詩的前四句,李商隱回憶令狐楚當年對自己的恩遇,后四句,則感嘆令狐绹不像他的父親那樣禮遇自己,還拒自己于門墻之外。也就是追思其父,深怨其子。

五代孫光憲在《北夢瑣言》中說,重陽節(jié)那天,李商隱到令狐绹家中拜訪,等待很久,最終未能得到令狐绹接見。憤恨之中,他在令狐家廳壁上留下了這首詩,然后怏怏拂袖而去。令狐绹見到了,慚愧難當,將客廳鎖起來,不再啟用。與孫光憲同時代的王定保,在《唐摭言》中也說到此事,情節(jié)大同小異?!侗眽衄嵮浴泛汀短妻浴肪前薰匐s志,記事多不準確,只可參看,不能當真。

事實上,是年冬,李商隱由鄭州攜家室到京師,等候吏部補官,并登令狐绹之門,請求這位昔日的密友提攜。令狐绹動了惻隱之心,幫他在吏部說情,這才被選為盩厔縣尉,并留在京兆府參謀軍事?!毒湃铡吩娝^“東閣無因再得窺”這一句,是李商隱路途中的設想之詞,并非令狐绹真的拒他于門外。

小小縣尉,以及京兆府幕僚,當然不是李商隱的心思。何況,這是他第二次做縣尉。十二年前,他就做過弘農(nóng)縣尉。他的夙愿是進入翰林院,成為天子的侍從近臣。所以不久后,他負氣接受武寧軍節(jié)度使盧弘正之聘,到其幕府中做了一名判官。這一年,他三十九歲。

不料,大中五年(851年)春天,李商隱到盧弘正幕府中才一年多,實際履職不到一年,府主盧弘正就因病去世了。又一次淪落天涯,李商隱在詩作中頻頻哀嘆自己受黨爭之禍,胸中縱有燦爛文采,卻只能為人代寫章奏文書,一直不能顯達。與他的淪落相反,他從前的知交令狐绹官運亨通,已于上一年十一月,以翰林學士承旨、兵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官拜宰相。無奈之中,李商隱從武寧軍節(jié)度使治所徐州回到長安,持詩作《玉山》《謁山》《子直晉昌李花》《無題》等干謁令狐绹,請求汲引,并住在位于長安晉昌里的令狐绹家中。在《子直晉昌李花》中,李商隱哀告道:“樽前見飄蕩,愁極客襟分?!绷詈囎肿又?。《無題》詩則云: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初次讀到這首詩,我十六七歲,凡心初動,以為是一首極溫柔繾綣的情詩。此后的許多歲月里,囫圇讀書,甚至胡亂引用,直到有一天深讀李商隱詩文集和年譜,才恍然明白,這首詩和中唐朱慶馀那首同樣著名的《近試上張水部》一樣,是一首干謁詩。李商隱托隱晦心事于男女情愛,實際上是向令狐绹求援,希望令狐绹提拔自己為翰林學士。詩中的蓬山,本意是道家所說的蓬萊仙山,這里用來指代翰林院。唐人重翰林學士,把翰林院比作蓬萊仙山。

令狐绹自從拜相后,地位尊貴,禮絕百僚,不輕易見客。李商隱住在他家里,也連續(xù)多日見不到他的身影。令狐绹很忙,早出晚歸,李商隱每天清晨都遠遠聽見他的車馬轔轔駛出,深夜又遠遠聽見眾多隨從簇擁著他回到家中。令狐绹明知李商隱有求于他,就是不肯召見。某夜,令狐绹倒是來客房看望了李商隱一眼,寒暄幾句,就急匆匆地走了,他不想聽李商隱陳情。

百無聊賴中,李商隱作《無題四首》,托令狐绹的家臣轉呈給令狐绹。這四首詩讀來讓人柔腸寸斷,貌似是在寫愛情,其實不然。詩中說:“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意思是,自己與翰林院有一萬座蓬萊山之遠。又說,“春心莫共花爭發(fā),一寸相思一寸灰?!北磉_渴望見到令狐绹的迫切心情。還以令狐府中老大未嫁的姑娘自比,請求令狐绹看在從前的情分上,拋棄對自己的嫌惡,幫助自己達成心愿,所謂“東家老女嫁不售,白日當天三月半。”

由愛生恨,由希望到失望,此間李商隱還寫了一首《寄蜀客》,發(fā)泄對令狐绹的積憤。詩云:

君到臨邛問酒壚,近來還有長卿無。

金徽卻是無情物,不許文君憶故夫。

他以卓文君自比,以她的丈夫司馬相如比令狐绹,埋怨他不念舊情,對自己冷如冰窖,語調極是寒苦。

李商隱一次次的悲鳴和哀求,終于打動了令狐绹,令狐绹召他回朝,任太學博士,正六品上階?!杜f唐書》本傳:“復以文章干绹,乃補太學博士?!崩钌屉[《樊南乙集序》:“選為博士,在國子監(jiān)太學,始主事講經(jīng),申誦古道,教太學生為文章?!币簿褪钦f,任太學博士期間,他的職責是為國子監(jiān)太學生講授“五經(jīng)”,并教他們寫文章。

李商隱志在翰林,令狐绹卻讓他做個教書育人的太學博士,可見令狐绹對他雖抱有同情心,到底不肯加以重用。這讓李商隱終于對他絕望了。加上愛妻亡故,長安成了雙重傷心之地。這年七月,在任太學博士不久,李商隱再次離開京師,應東川節(jié)度使柳仲郢之聘,到其幕府中擔任節(jié)度書記。十月,他抵達東川節(jié)度使治所梓州,改官上軍判官,加檢校工部郎中京銜,從五品上階。

這是李商隱人生中第六次入幕。離開長安時,在《為有》詩中,他感嘆自己漂泊半生,出幕又入幕,終老他人帳下,與女子嫁金龜婿無異:

為有云屏無限嬌,鳳城寒盡怕春宵。

無端嫁得金龜婿,辜負香衾事早朝。

清人屈復評此詩,說:“玉溪以絕世香艷之才,終老幕職,晨入暮出,簿書無暇,與嫁貴婿、負香衾者何異?其怨宜也。”詩中的鳳城指長安,嬌女系自指,香衾代初志。詩中有無限凄涼,無限落寞,也有無限憤懣。

李商隱寫有不少無題詩,似《為有》這種以篇首二字為題的,也屬于無題詩。此類詩除了比興、諷喻之外,也善于運用象征手法。他的詩,大多晦澀難懂,用典頻繁并且多用僻典,無題詩尤其不易理解。他之所以這樣寫,正如朱鶴齡所言:“古人之不得志于君臣、朋友者,往往寄遙情于婉孌,結深怨于蹇修,以序其忠憤無聊、纏綿宕往之致。唐至大和以后,閹人暴橫,黨禍蔓延,義山厄塞當途,沈淪記室。其身危,則顯言不可而曲言之;其思苦,則莊語不可而謾語之。計莫若瑤臺璚宇、歌筵舞榭之間,言之可無罪,而聞之足以動?!币簿褪钦f,當時宦官暴橫、兩黨相斗,政治形勢極其復雜,李商隱托詞于瑤臺舞榭、芳草美人,既能表情達意,又能避禍遠害。

唐朝氣數(shù)將盡,反映在文學作品上,風格也日漸低迷纖弱,再無“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王維《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的盛唐氣象。何況,李商隱雖然也寫過一些諷刺帝王耽于女色或求仙服藥、嘲笑皇室出家公主與道士淫媟、揭露朝政弊病、抨擊宦官專權、反對藩鎮(zhèn)割據(jù)、揭示民生疾苦的詩文,如《行次西郊作一百韻》《壽安公主出降》《隋師東》《富平少侯》《詠史》《水天閑話舊事》《漢宮詞》等等,但他的骨頭并非鐵做的,不如前輩杜甫、韓愈硬氣。

從四十歲到四十四歲,李商隱在柳仲郢幕府任職五個年頭。

李商隱前后侍奉六個府主,從令狐楚、崔戎、王茂元、鄭亞,到盧弘止、柳仲郢,他們都善待這個名動天下的才子。初到梓州,柳仲郢見李商隱喪偶數(shù)年,煢煢孑立,于是熱心為他張羅婚姻大事。他的幕府中,有個叫張懿仙的歌女,容貌與歌喉當世一流,他擬把她許配給李商隱為妻。

他的好意卻被李商隱婉拒了。在《上河東公啟》這篇書札中,李商隱向柳仲郢表示了誠摯的謝意,同時解釋了他拒絕這樁姻緣的原因。一是與王氏感情深厚,妻死未久,心里舍她不下。二是自己身體多病,不宜耽誤美人。三是張懿仙妙麗無雙,自己配不上她。四是自己早年志在學道,而今刻意事佛,不再有續(xù)弦之念。他又寫了悼妻詩《李夫人三首》,來進一步表明自己的心跡。第一首說:“一帶不結心,兩股方安髻。慚愧白茅人,月沒教星替?!彼囊馑际钦f,一根帶子不能打同心結,兩股金釵才能固定發(fā)髻,妻子就像月亮,張懿仙如同星星,月亮沒有了,也不能讓星星來代替。如此一來,柳仲郢只好作罷。

由拒娶歌女張懿仙一事,可證李商隱的私生活并不風流。

在梓州,李商隱意志消沉,詩文寫得很少。以前的作品,寫好后就放到一只牛皮箱子里,遷徙梓州途中箱子破裂,他也沒有心思縫補?!斗弦壹颉吩疲骸坝谖哪饩w闊略,為置大牛篋,途逭破裂,不復條貫?!?/p>

公務之余,他耽于禪悅,也就是沉迷于佛教,除研究佛經(jīng)之外,也與知名僧人密切交往。他的《憶住一師》,是致敬隋代高僧慧遠的作品。詩云:“無事經(jīng)年別遠公,帝城鐘曉憶西峰。爐煙消盡寒燈晦,童子開門雪滿松?!备耥嵕愀撸榫城褰^,無一絲斧鑿痕跡。他拜名僧知玄禪師為師,修習佛教,臨終還寄詩偈給知玄,與他訣別。在梓州,他自出俸祿,在長平山慧義寺經(jīng)藏院中,開辟五間石屋,在石壁上刻寫《妙法蓮華經(jīng)》七卷,并請府主柳仲郢撰寫記文,一并刻到石上。

李商隱也是當時的著名書法家。北宋《宣和畫譜》記載,其字體格妍媚,意氣飛動。這讓我想起他的那幀嫵媚小像。元代王惲《玉堂嘉話》則說,李商隱的書法,絕似王羲之所書小楷《黃庭經(jīng)》。令狐绹曾讓李商隱寫碑,《上兵部相公啟》云:“伏奉指命,令書元和中太清宮寄張相公舊詩上石者,昨一日書訖。”

梓州西門外有一條溪流,名曰西溪,是李商隱經(jīng)常流連的地方。他寫有《西溪》《夜出西溪》等詩作?!段飨吩疲?/p>

悵望西溪水,潺湲奈爾何。

不驚春物少,只覺夕陽多。

色染妖韶柳,光含窈窕蘿。

人間從到海,天上莫為河。

鳳女彈瑤瑟,龍孫撼玉珂。

京華他夜夢,好好寄云波。

夕陽西下,李商隱悵悵望著潺湲流動的西溪之水,感嘆韶華已逝,光陰無多,零落蜀地,壯志未酬,不知道何時才能回到長安。由《西溪》以及同期所作《天涯》《二月二日》《水齋》《寫意》《搖落》等詩作,可知他在梓州過得并不如意,多病多愁,嘆老傷懷,時刻思念京師長安和故鄉(xiāng)鄭州。

在梓州期間,李商隱曾奉柳仲郢之命,到西川推獄,也就是協(xié)助調查案件。此間,他與西川節(jié)度使杜悰交往,希望加入杜悰幕府,但沒有如愿,大概因為杜悰屬牛黨的緣故。時人說李商隱躁進,并非誣蔑。不久,杜悰右遷淮南節(jié)度使,途經(jīng)梓州,李商隱又奉柳仲郢之命,在州界上設帳迎送。杜悰臨行,李商隱寫了一封書啟,托他交給令狐绹,希望令狐绹提攜自己入朝。這事最終也不了了之。

大中九年(855年)九月,李商隱入蜀第五年,柳仲郢因鎮(zhèn)守東川有功,被召回朝,拜吏部侍郎。《舊唐書·柳仲郢傳》:“在鎮(zhèn)五年,美績流聞,征為吏部侍郎。”李商隱隨之回京。第二年正月,柳仲郢剛回朝,還沒來得及面謝皇帝和宰相,就改授兵部侍郎,充諸道鹽鐵轉運使。他上奏朝廷,舉薦李商隱為鹽鐵推官,得到宰相令狐绹的許可。鹽鐵推官仍屬鹽鐵轉運使的幕官,李商隱大失所望。他入翰林仙山的美夢,再次破滅,對令狐绹的恨意更深。

任鹽鐵推官期間,李商隱曾因公務游歷江南,在詩作《江東》《風雨》中,極寫客游的無聊,暮年漂泊的辛酸,多是窮途末路之辭?!讹L雨》詩云:

凄涼寶劍篇,羈泊欲窮年。

黃葉仍風雨,青樓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舊好隔良緣。

心斷新豐酒,銷愁斗幾千。

詩中的新知,指在黨爭中被貶的鄭亞等人,舊好指令狐绹。他埋怨令狐绹不念舊情,黨同伐異,阻礙自己進入翰林院。感慨自己一身才華,懷抱中興唐室的理想,卻只能飲酒消愁,頹廢度日。

李商隱沒有料到,打擊接踵而至。大中十二年(858年),柳仲郢改官刑部尚書,戶部侍郎夏侯孜接任兵部侍郎,充諸道鹽鐵轉運使,他因此又一次落職。走投無路,李商隱只好卷起鋪蓋,回故鄉(xiāng)鄭州閑居,不久就病逝了。

據(jù)說,《幽居冬暮》是李商隱的絕命詩:

羽翼摧殘日,郊園寂寞時。

曉雞驚樹雪,寒鶩守冰池。

急景歲云暮,頹年寖已衰。

如何匡國分,不與夙心期。

詩意極悲涼。羽翼摧殘,指罷去鹽鐵推官,也指一生中連遭厄運,翅膀摧折。郊園寂寞,寫暮年閑居故園的苦悶。曉雞、寒鶩,是自況。末了,感嘆自己志在匡扶國運,夙愿不能了,只能抱恨終天。

李商隱晚年所作傳誦最廣的詩,是《錦瑟》,寫得珠圓玉潤,千回百轉。宋人編次李商隱詩集,均把這首詩放在卷首壓。詩云: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與李商隱的諸多詩作一樣,這首《錦瑟》無題詩也寫得撲朔迷離,不知具體含義。古往今來,“一篇《錦瑟》解人難”,無數(shù)人試著解析,但都不得要領。清人何焯認為:“此篇乃自傷之詞,騷人所謂美人遲暮也?!睆埐商镎J為何焯的說法更接近真相,我也深以為然。張采田進而闡釋道,五十弦,是詩人說自己年近五十;莊生曉夢,是說黨局變化無常,自己深受其害;望帝春心,嘆錦繡文章無用,絲毫不能改變時勢;滄海月明、藍田日暖,是傷悼自己仰慕的李德裕被貶死;末兩句,悲嘆自己一生的不幸遭際。這種闡釋,只能聊備一說。

李商隱的一生,如草藤依樹,如流鶯亂飛,實際上是在幕府賣文的一生。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所過的生活,不超過上等農(nóng)民。

他的四六文,取法南北朝時期的庾信,又別開生面,以《太尉衛(wèi)公會昌一品集序》《為李貽孫上李相公啟》為代表,風格清新又峻拔,敘事、議論、抒情無不如意,在當時卓然不群。朱鶴齡《新編李義山文集序》謂之“章?lián)ぴ齑沃A,句挾驚人之艷,以磔裂為工,以纖妍為態(tài)”。白居易臨死前,指名請李商隱為自己撰寫碑文。但李商隱本人并不看重這種應用文章,《樊南乙集序》:“此事非平生所尊尚……不足以為名?!?/p>

他的文學成就,詩最為突出。其詩以杜甫為祖,兼學韓愈、李賀、楚騷、漢樂府、齊梁體,韻高詞麗,儷葉駢花,卓然為晚唐詩壇大方之家,與杜牧、溫庭筠齊名。下世后,時人紛紛寫詩作文悼念,感嘆才子命薄,文星隕落。崔玨的《哭李商隱》最有代表性。詩中說李商隱:“虛負凌云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又說自他死后,“詞林枝葉三春盡,學海波瀾一夜干。”也就是從此文壇無人、學海無人。足見李商隱在晚唐文壇的至高地位。到了宋初,西昆體詩人楊億、劉筠等人,刻意師法李商隱,奉之為西昆體之祖。但西昆體詩人作詩堆金砌玉,繁碎不堪,不及李商隱遠矣。王安石則說,唐人學杜甫而得其精髓者,唯李商隱一人。清代葉燮在論詩著作《原詩》中評論李商隱的七絕:“寄托深而措辭婉,實可空百代,無其匹也。”

開成二年十一月,令狐楚病故于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任上。死前,遺命李商隱為他寫墓志銘。第二年,令狐楚入土為安,李商隱又寫了祭文《奠相國令狐公文》。文末,李商隱寫道:“送公而歸,一世蒿蓬?!彼囊馑际钦f,本指望令狐楚推薦他入朝,恩師一死,他就只能像野草一樣終生飄零江湖了。他一語成讖,因為一段姻緣,果然一世蒿蓬。

2023年深冬極寒之日,在大別山中讀完李商隱文集和年譜,在文集后面記下數(shù)十字:“癸卯年十月廿八日,冷雨中讀完此集,七日后復覽一過。以為出語不可無狀,文章更不能亂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