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夜夜躁,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在线精品欧美日韩电影,8x8×拨牐拨牐永久免费视频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北京文學(xué)》2025年第2期|尹文武:我們
來源:《北京文學(xué)》2025年第2期 | 尹文武  2025年03月03日08:06

尹文武,中國作協(xié)會員,小說散見于《人民文學(xué)》《十月》《青年文學(xué)》《解放軍文藝》等文學(xué)期刊,有小說被《小說月報》《思南文學(xué)選刊》《長江文藝·好小說》《作品與爭鳴》選載。出版有小說集《造夢記》《曬土地》《飛翔的亞魯》。

導(dǎo)讀

水泥廠倒了,人都散得差不多了,還剩下三個人決定抱團取暖,開火做飯,成了飯搭子。老羅改干殯葬,吳師傅修車,兩人一合計,給芷伊找了個掙錢的活計:送仙客。三個人就這么苦中作樂,直到突然的變故到來。

我 們

尹文武

老羅在電話里和桂英吵了一架,老夫老妻三十多年了,吵架還是頭一回,也不是沒有頂過嘴,頂歸頂,氣不過一支煙的工夫。去年孫子上幼兒園了,桂英就去兒子家?guī)椭鴰O子。之前孫子是外婆帶,兒子給桂英來了電話,談了困難,又談了希望母親能幫助解決困難。桂英隨口問,外婆呢?兒子說,他外婆也要帶孫子。兒子的口氣生硬,把孫子和外孫分得很清,桂英估計是小兩口拌了嘴,說到底還是因為兒子收入不高,請不起保姆。老羅和桂英就一個兒子,特別怕兒子委屈。桂英去了一年,現(xiàn)在又動員老羅也去,桂英在電話里說,和兒子兒媳商量好了,孫子上幼兒園要接送,兒子兒媳晚上要回家吃飯,如果老兩口在一起,各司其職,生活打理得會更好一些,一家人就更像一家人了。老羅說去了怎么住得下?老羅說的也是實情,兒子的住房不到一百平米,雖然有三個臥室,但除了主臥,另兩間都是小開間,只能放一米二的床。孫子早已分床睡,占去一間;桂英又占去一間;自己再去,就只能睡沙發(fā)。老兩口一起去過兒子家,老羅睡的就是沙發(fā),大家睡了他才能睡;大家醒前,他又得先醒,很不方便。

桂英說:“一大個貴陽,就沒有你睡的地方?”

兒子的單位說起來在省城,工資卻和在鄉(xiāng)鎮(zhèn)上班差不多,工作十多年了,才買下現(xiàn)在的這套住房。省城的房子不一定都貴,但便宜的偏遠(yuǎn)不說,關(guān)鍵沒有配套,兒子兒媳一咬牙,買了學(xué)區(qū)房,因為貴,算來算去,只能買小平方。

老羅說:“一大個貴陽都是兒子的?”

老羅這話是咬文嚼字,扯遠(yuǎn)了,扯著扯著就和桂英吵起來了。吵的內(nèi)容從點到面,五花八門,桂英把以前的老皇歷又溫習(xí)了一遍,老羅最討厭她糾纏往事,沒完沒了,氣不打一處來,說:“我就是不想去貴陽怎么了?”

這樣的反問是火上澆油,桂英說:“是守著小妖精不想走了吧,我不在,說不定和隔壁家墻都打通了呢。”

老羅說:“胡扯?!毖杆賿炝穗娫?。老羅家的隔壁是芷伊家,老式磚房不隔音,他擔(dān)心芷伊聽見。

老羅和桂英吵完就去后園摘菜做飯,架要吵,飯更要吃。這個小區(qū)是縣水泥廠的家屬院,都說當(dāng)初廠長也不是一無是處,把水泥廠搞垮了的同時,也為職工辦了一點實事,沿210國道一字排開修了三十套小平房。廠里完全有不修的理由,雖然廠子建在田壩村,但離縣城很近,上下班又有大巴接送,大部分人把家安在縣城里,所以住家屬院的是極少數(shù)。小平房屋頂搭了木梁,呈傘形,蓋了青瓦,多了一層遮擋,住起來冬暖夏涼。其實修這三十套小平房廠里并沒有花太多代價,水泥廠與磚廠、瓦廠同屬建材行業(yè),或多或少都有聯(lián)系,廠里以物換物,再發(fā)動職工自力更生,家屬院就建起來了,支出成本幾近于無。廠子還紅火的時候,家屬院的門就從現(xiàn)在的后院進,每戶人家又用磚做了隔斷,成了獨門獨院,有點別墅的味道,羨煞周邊村民。芷伊就是那個時候嫁到廠里去的,能嫁到水泥廠,基本也能說明,芷伊有獨到的優(yōu)勢,比如形象,將近二十年過去了,有時候老羅會調(diào)侃,看不出你都是兩個大孩子的媽了。

好景總是不長,廠子說倒就倒了。剛倒的那會兒,有人把門改朝國道這邊,住宅就成了門面,大家一致效仿,進門的院落反而成了后院。老羅把后院挖了,足有兩分地,他種了蔥姜蒜,也種了小白菜、青菜、西紅柿。做飯的時候,去后院摘一把,既方便又綠色環(huán)保。

芷伊也去后院接水。修家屬樓的時候,廠里考慮一樓潮濕,自來水管只接到門外的院落。聽到流水聲,老羅伸直腰不自覺往芷伊家這邊看,芷伊也往老羅家那邊看,老羅想起剛才和桂英的吵架,好像桂英無中生有的胡攪蠻纏被芷伊聽到了似的,一米左右高的隔斷確實連心虛都隔不了,老羅的臉一下子紅了,背心直冒虛汗。

芷伊其實是在看老羅種的菜,白菜包心了,青菜長個了,西紅柿紅了。老羅還栽了四季豆,每窩四季豆旁都插有長長的竹竿,然后相鄰的四根竹竿用繩索捆緊,起穩(wěn)固作用,密密麻麻的四季豆就吊在竹竿上。有鳥在捆著的竹竿上搭窩,剛出生的小鳥嘰嘰嘰叫,揚著的小嘴如一個個精致的漏斗。

芷伊說:“羅哥種的菜長得多好呀?!?/p>

老羅說:“你家后院的地荒了多可惜,也可以挖了種種菜。”

芷伊說:“種什么呢?”

老羅說:“想種什么就種什么?!?/p>

“那就種蘿卜吧。”芷伊是故意一語雙關(guān),老羅的外號就叫“蘿卜”,然后哈哈哈笑了,“你來挖,你來種,我只負(fù)責(zé)吃哈。”

老羅又想起了桂英說的話,雖然不是把兩家的墻打通,但是把后院的隔斷撤了也是對桂英最好的回?fù)?。顧客也好像特別配合,一整天老羅和芷伊都沒有生意。老羅穿著背心挖地,背心后面還印有“水泥廠”字樣,這是他特意比照以前的隊服印上去的。這說明不了什么,偏好嘛,與在衣服上印泰森、劉德華的相片一個道理。老羅搬了一把靠凳到后院,它的作用是,累了的時候可以坐,不坐的時候又可以放茶缸。茶缸是廠里開運動會的時候發(fā)的,那時候老羅是廠里的籃球隊員,絕對主力。運動會開了很多次,茶缸也發(fā)了很多個,留下來的只有這一個,老羅格外珍惜,出門也經(jīng)常抱著。芷伊看老羅挖地,也適時給老羅續(xù)開水;老羅也適時喝茶水,借此休息。后院畢竟多受自來水管滋潤,挖起來并不怎么費力。

老羅挖完地,天就快黑了。芷伊要去縣城接女兒和兒子。也不是非接不可,反正坐中巴就兩站路,但只要沒有特別急的事,芷伊都會去接。女兒和兒子相差三歲,女兒念高三,兒子念初三,都是畢業(yè)班,很關(guān)鍵。芷伊老公去廣東的時候,女兒還小,兒子更小,她把孩子拉扯到這么大,很不容易。

芷伊對老羅說:“我順便在城里買點菜,晚上就在我家吃餐便飯?!?/p>

老羅說:“肉我家冰箱里有,蔬菜都是現(xiàn)成的,還是我來做?!避埔翛]有再推辭,因為自己做的菜并不好吃。

開飯時,老羅說:“把吳師傅也叫上,好久沒有喝酒了。”芷伊認(rèn)為老羅是挖地挖累了,想喝酒解乏。喝酒的就老羅和吳師傅兩人,老羅舉杯,吳師傅也舉杯,碰一下,一飲而盡。芷伊不喝酒,她晚上經(jīng)常會因顧客需求而出車。芷伊的一對兒女吃完飯又去復(fù)習(xí)了,老羅說:“孩子多乖?!?/p>

芷伊說:“我只能創(chuàng)造條件,學(xué)習(xí)的事我?guī)筒涣?,就靠他們自己?!?/p>

老羅轉(zhuǎn)移了話題:“我有個提議,看你們同意不?”

吃點菜,搭個胃,吳師傅舉杯,老羅也舉杯,碰一下,又一飲而盡。有酒流到嘴角上,吳師傅手一橫,邊夾菜邊回老羅:“你說。”

老羅說:“以后你們就到我家搭伙?!?/p>

吳師傅還在嚼菜,問:“不是酒話吧?” 吳師傅在國道對面修車,忙不過來的時候,不是蛋炒飯,就是面條,都吃成面黃肌瘦了。

老羅說:“一個人的飯是做,兩個人的飯也是做?!?/p>

老羅又說:“生活費我們按三股平均出,三家各一股。芷伊家雖然是三個人,但孩子有兩餐在學(xué)校吃,況且芷伊減肥,吃得少?!?/p>

芷伊說:“這哪行,我不是占大家便宜了?”

老羅說:“那就大家表態(tài)決定?!?/p>

吳師傅說:“我沒有理由不同意?!眳菐煾等藧?,但偶爾冒出一兩句,還有點冷幽默。

老羅說:“芷伊就不用表態(tài)了,毛主席說了,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個人服從組織?!?/p>

芷伊和吳師傅一起敬老羅。老羅說:“我們還是建一個群,群就是組織,以后吃飯就群里通知?!贝蠹叶颊f好,發(fā)一條信息總比打兩個電話或者吼兩嗓子簡單。

老羅酒喝多了,睡不著,起床喝水,他突然想給桂英打個電話,以前頂頂嘴都是老羅先妥協(xié),但該說些什么呢?說自己錯了,好像很勉強;說在這邊挺好的,不是正好證明她的胡亂猜忌有道理嗎?最終還是沒有打。手機就在手上,順手刷刷朋友圈,年紀(jì)大了,朋友少了,幾分鐘就把沒有看過的朋友圈瀏覽完。老羅看到了晚飯時建的群,既然群就是一個組織,就該有個名字,他想了想,然后點開右上角的三點,在三個頭像下的群聊名稱后面敲了兩個字:我們。

老羅在做殯葬用品買賣。水泥廠的范圍包括家屬樓、辦公區(qū)和生產(chǎn)區(qū),辦公區(qū)與家屬樓就隔了一條國道,生產(chǎn)區(qū)在家屬樓后面的山上,山很大,山的后面還是山,水泥廠的人稱其為前山和后山。水泥廠倒閉后,政府在前山和后山之間的凹地建了火葬場,辦公區(qū)那邊的210國道旁立了一塊牌子——火葬場前行100米左轉(zhuǎn)。由此可見,火葬場離家屬樓不遠(yuǎn),說具體一點,就十分鐘的車程。老羅很敏銳地嗅到了商機,第一家做起殯葬用品買賣。政府有規(guī)定,凡公職人員或公職人員親屬必須火化,一段時間的適應(yīng)后,政府循序漸進又有了新的要求,殯葬改革沒有特例,移風(fēng)易俗從我做起。換言之,境內(nèi)凡逝者,最后都得與火葬場作最后的道別,火葬場是這樣打廣告的,“我是你的最終,我是你的唯一”,廣告詞就張貼在火葬場的圍墻上。送親人來的人悲悲戚戚,難免手忙腳亂,不是忘了買香蠟紙燭,就是忘了買爆竹煙花,沒有關(guān)系,來老羅這里,應(yīng)有盡有。

做好了早餐,老羅在群里發(fā)消息,吳師傅和芷伊姍姍來遲;做好了中餐,老羅又在群里發(fā)消息,吳師傅和芷伊還是姍姍來遲。這兩餐大家都吃得囫圇。老羅調(diào)整營養(yǎng)搭配計劃,把好吃的盡量安排在晚上,這也是充分考慮芷伊正在長身體的兩個孩子。晚上吳師傅沒有修理任務(wù),芷伊也沒有接送任務(wù),芷伊的兩個孩子總是吃了飯就去復(fù)習(xí)功課。老羅拿出瓶老酒,又開始和吳師傅喝,然后三人天南海北地聊。

老羅說起水泥廠的輝煌:“那陣子,大大小小的獎杯獎狀實在無處可擺,你們猜廠里怎么著?”吳師傅和芷伊對水泥廠也有了解,就等老羅揭曉答案。

老羅吃了一顆油炸花生米,說:“工會專門建了一個榮譽室,比我們這種住房還大?!崩狭_到了水泥廠后就分配到工會工作,他棋下得好,球也打得好,合適的人用到了合適的地方。

吳師傅說:“記得你象棋得過廠里冠軍?!?/p>

老羅已經(jīng)提起酒杯,說:“也得過全縣第三名。不說這些,來來來,走一個?!?/p>

“走一個”就是喝一杯,芷伊喝水陪襯。又走了一個后,老羅來勁了,他說:“那時候還是水泥廠的籃球隊厲害,打遍全縣無敵手?!?/p>

吳師傅說:“關(guān)鍵是你,得分王,遠(yuǎn)投準(zhǔn),三步上籃也拿手?!?/p>

老羅說:“是團隊配合得好。嘿嘿嘿,別忘了,你也是廠籃球隊的呢?!?/p>

吳師傅也嘿嘿嘿笑:“替補,替補?!?/p>

老羅想起了什么,把夾菜的手收回,頓了頓說:“如果廠子不倒,你都轉(zhuǎn)正了?!?/p>

廠里有很多貨車,當(dāng)然就有修修補補,為了肥水不流外人田,廠里成立了大修廠。那時候大修廠有句口號,“修自己的車,干自己的革命”,說明廠里修車任務(wù)不輕。吳師傅也是因為籃球打得好,才被推薦到大修廠當(dāng)電工的,雖然是臨時工,但轉(zhuǎn)正的機會很大。大修廠的老員工說,把球打好了,打出成績,打出風(fēng)格,轉(zhuǎn)不轉(zhuǎn)正,還不是廠長一句話。全縣或廠礦之間經(jīng)常有體育比賽,廠長很看重名次,廠里因此招了很多體育特長生。老羅就是從體校招聘過來的。

老羅又說:“也沒有什么可惜了。來來來,喝酒。”

吳師傅說:“就是,廠子倒了,轉(zhuǎn)不轉(zhuǎn)正都一個樣?!边@話對老羅有點刺激,優(yōu)勢和劣勢,只不過是具體時間具體地點的評判而已,換了地方或者放長時間看,優(yōu)勢可能變成劣勢,劣勢也可能變成優(yōu)勢。或許是酒精的作用,老羅又開始紅臉,從額頭一直紅到脖子根。

廠子倒了后,吳師傅就在家屬樓對面的角落里開了汽車修理廠。那塊場地還屬于田壩村,因為是一塊荒地,家屬樓用來堆垃圾。最先,吳師傅的修理廠是簡易工棚,剛開張那幾天,田壩村有人干涉,擔(dān)心地盤被水泥廠占了去,他們不知道,不可一世的水泥廠正如火如荼地減員,許多人買斷工齡拿到可憐的幾萬元錢,再拿領(lǐng)導(dǎo)長輩的有關(guān)器官出出氣,遠(yuǎn)走他鄉(xiāng)。住家屬樓的職工仿效老羅,一窩蜂也開殯葬服務(wù)。他們就是這樣想的,別人能做,我為什么不能做。這已經(jīng)是九十年代后期了,當(dāng)工人的不關(guān)心政治,十四大已經(jīng)明確提出建設(shè)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那年是一九九二年。市場經(jīng)濟就是自動配置社會資源,開的人多了,生意自然就不景氣,可恨的還是火葬場,見有利可圖,直接成立了殯葬服務(wù)中心,所有家屬樓能賣的,服務(wù)中心都有。有人撐不下去了,自尋出路;又有人撐不下去了,還是自尋出路。出路在縣城,在省城,在更遠(yuǎn)的東南沿海。家屬樓開殯葬服務(wù)的,最后只剩下老羅。

沒有人明白老羅堅持留下來的理由,因為連老羅自己也沒有想明白。如果僅從經(jīng)濟層面考量,老羅早該走了,最先走的那撥,比如芷伊的老公,都成企業(yè)家了。做殯葬服務(wù),說到底還是小本生意,是在夾縫里求生存。四十多萬人的一個縣,天天都有死人,某些日子,就像約好了的一樣,老死的,病死的,意外死亡的,一起往火葬場趕,服務(wù)中心就忙不過來,就有了老羅的可乘之機,所以老羅的生意壞不到哪里去,但也談不上好,維持生計而已。與老羅家這邊門可羅雀相比,國道斜對面,以前水泥廠的臨時工吳師傅開的汽車修理廠,忙得不可開交。

吳師傅的修理廠后面都是水田,挨得最近的那塊是他岳母家的。建修理廠的時候,未來的岳母幫了大忙。未來的岳母說,小吳,你盡管建,只要我同意,就沒有人敢說二話。建好后,吳師傅才知道未來的岳母有一女兒待嫁。未來的岳母看重的是吳師傅的手藝,天下餓不死手藝人。雖然沒有成為水泥廠的正式職工,但是能在水泥廠辦公區(qū)的旁邊扎根,吳師傅很滿足了。吳師傅給水泥廠修車的時候,不求客戶,現(xiàn)在單干,什么都得從頭再來。他沒有想到的是,農(nóng)村買車的人越來越多,買的都是廉價車,買起來容易壞起來也容易,這就得修。修理廠是自己的,不用付租金成本,所以吳師傅的收費低,成了優(yōu)勢,連縣城的人都跑到他這里來修車,生意很好。忙得心煩的時候,吳師傅也會抱怨幾句,但一看到老羅無所事事地坐在國道邊喝茶,他的心情就特別好,逐漸養(yǎng)成習(xí)慣,再忙,也時不時往老羅家的方向瞅瞅,讓好心情保持得更久一些。生意做大了,吳師傅還兼做二手車買賣,用相對低廉的價格購入,該焊的地方焊了,該補灰的地方補了,該換的零件換了,噴漆翻新,再以相對高的價格賣出去。

夜深人靜,老羅也反思,讓自己堅持下來的力量是什么呢?他想不明白,有一次他想到了芷伊,這個想法冒出來的時候,他恨不得鉆進地縫里去,打開一瓶酒,咕咕咕倒進肚子半瓶,醉得人事不省。老羅曾經(jīng)偷偷拿自己和芷伊老公比,比來比去,好像也沒有什么可比的。

芷伊的老公原先也是水泥廠的工人,廠子倒閉后,意志堅定地去了廣東,剛開始,他把打工換回的部分錢寄回家屬樓,后來越寄越少,再后來就不寄了。芷伊打電話問為什么,老公說準(zhǔn)備辦一個廠,正在籌啟動資金。芷伊說,辦廠也該先把肚子解決吧?三娘母又不是神仙,喝西北風(fēng)可活不了。老公說,馬上寄,老公寄回來的是一份離婚協(xié)議書。老公特意從廣東回來辦離婚手續(xù),去民政局的路上,老公說,只要兒女都跟他,他可以給她一大筆錢。芷伊說,婚可離,但兒子和女兒不能跟著沒有良心的人。老公說,你可以再考慮考慮,現(xiàn)在有點本事的,誰還愿意待在水泥廠這種鬼地方。老公給出的數(shù)目很大,可以用一小部分在縣城買一套房,剩余的足夠一輩子衣食無憂。芷伊賭氣,說不用你操心,就是死,我也要死在水泥廠里。

芷伊辦完離婚手續(xù)的那天晚上去老羅家,她問老羅:“羅哥,現(xiàn)在什么能賺錢?”

老羅說:“現(xiàn)在做什么都不賺錢?!崩狭_正在看棋譜下象棋,自己和自己下,他站在楚河這頭下一步,又跑到漢界那頭下一步。

芷伊“哦”了一聲,轉(zhuǎn)身出了老羅家大門。老羅立即收起棋子,也出門。有兩輛貨車正在會車,國道有一定幅度,燈光都射到芷伊的臉上,老羅看到她正用紙巾擦拭眼睛,知道自己給出的答案讓她失望了。芷伊已經(jīng)進了自己家的門,老羅追上去想把答案重新更正,猶豫了一下,就走到對面的吳師傅家。老羅和吳師傅又一起去芷伊家,芷伊沒有請坐,只是說:“不用可憐我,車到山前必有路?!?/p>

老羅說:“路子倒是有的,不曉得你敢做不?”

芷伊說:“兩個小娃等著吃飯呢,還有什么不敢的?!?/p>

老羅說:“當(dāng)送仙客?!?/p>

芷伊說:“我沒有車。”

吳師傅說:“我有。”

芷伊說:“貴了我可買不起?!?/p>

吳師傅說:“二千五?!?/p>

芷伊又說:“這也不行,這樣成交我以后還不起你人情?!?/p>

吳師傅說:“就二千五,我沒有虧本,也沒有賺你。”

這是一輛五菱面包車,其他單位淘汰下來的,吳師傅就是以二千五的價格買進,維修的成本出在手上,沒有算進去。

送仙客是這一帶發(fā)明的新名詞,也是火葬場建成后的新職業(yè)。剛強制火葬那會兒,偷偷棺葬的不在少數(shù),火葬場在各村發(fā)展信息員,其實就是線人。死人畢竟是大事,敲敲打打總得有的,哪里有了動靜,信息員都會知道,等于是逝者落氣的時間、下葬的時間,火葬場也知道了。下葬的頭一日,火葬場的車早早開到,他們用優(yōu)質(zhì)服務(wù)打動死者親屬的心?;鹪釄龅囊?guī)矩多,其中之一就是只接不送,火化了,總得送回老家去,公車早已不能私用,私車又不愿幫這種忙,裝包骨灰,畢竟晦氣。這就有了送仙客。

搭伙吃飯的好處是增進了團結(jié),老羅有事無事會去吳師傅的修理廠,有時還會幫忙遞一下扳手,或者打個千斤頂什么的。吳師傅也經(jīng)常幫助芷伊,她每次出車前,他都幫其查看水箱里的水有沒有,剎車好不好,輪胎有沒有破損。盡管面包車已經(jīng)賣給了芷伊,吳師傅還在修理廠專門給她留了車位。

天剛擦黑,吳師傅的生意又來了,來人補胎,補完后就打聽附近有沒有晚上出車的送仙客?吳師傅就幫芷伊答應(yīng)了,之前芷伊只做白天的生意。

吳師傅對芷伊說:“晚上出車單價高,劃算得多?!?/p>

芷伊面帶愁容,一個弱女子晚上出車,是有安全隱患的。

吳師傅說:“我給你搭個伴?!?/p>

吳師傅平時話少,講起開車和修車,話就多了,他以老師傅的口氣給芷伊講了五菱面包車的特點,又講了其他車型的特點。開車就是要適應(yīng)車的特點,急轉(zhuǎn)彎怎么開,下雨天怎么開,下坡打滑又該怎么開。

老羅覺得這是共同就餐形成的互相幫助的良好氛圍,是好事情。但是后來,吳師傅晚上基本就不修車了。原因不難理解,但老羅還是問了為什么,吳師傅說,晚上光線不好,修車事倍功半,效率低下。芷伊接晚上的單越來越多了,吳師傅反正家里就自己一個,又沒有了修理任務(wù),總能清閑地陪著。聽到面包車在夜晚啟動的聲音,老羅抱起茶缸,把茶水喝上一大口,然后走出家門,站在漆黑的夜里,看遠(yuǎn)處山腳下的萬家燈火。

吳師傅的女人跟著一個來修車的小車司機跑了,他一直想不明白,還鉆了牛角尖,認(rèn)為是修車惹的禍,準(zhǔn)備把修理廠關(guān)了。老羅開導(dǎo)他,與開不開廠子沒有關(guān)系,女人有了跑的心,你開不開廠子她都會跑。吳師傅想不通也是有道理的,這么多年,什么困難都挺過來了,簡易工棚都變成大房子了,兒子也自食其力了,偏偏什么負(fù)擔(dān)都沒有了的時候老婆跑了。外人更想不通,紛紛猜忌吳師傅的問題,并添油加醋,搞得他很抬不起頭。老羅說,管別人怎么想,自己活自己的,你就是太實誠,沒有花花腸子,女人總是喜歡哄的。老羅還建議吳師傅給女人去個電話,有了溝通,可能什么問題都解決了。吳師傅真給女人去了電話,女人的電話并沒有如他猜測停用。這次他沒有冷幽默,干癟癟的就幾個字:“你會后悔的?!迸嘶兀骸敖Y(jié)婚前是我媽做我的主,結(jié)婚后是你做我的主,這次,我自己做一回自己的主?!?/p>

開導(dǎo)吳師傅的有些話,老羅現(xiàn)在想收回來,可是無法收回。

國道邊每隔七八米就有一棵洋槐樹,是國道開修的時候栽種的,都齊抱粗了。洋槐樹也是路界。家屬樓離路界有四五米,是沙子地面,老羅用水泥灰漿硬化,一不做二不休地把芷伊家那邊也一并硬化了,兩家的門前成了一個整體,一塊長方形壩子,他再在壩子四個角立了四根鋼柱,上面蓋了鋼化玻璃,成了棚子。老羅引以為豪,吳師傅家的壩子雖然寬,但到處都是機油,黑黢黢的難聞,最關(guān)鍵的是吳師傅家的壩子沒有棚子。老羅對芷伊說:“以后面包車就可以開在棚子里停了,車子也是有壽命的,日曬雨淋多了,壽命就短了?!?/p>

老羅還在芷伊家門口的洋槐樹上釘了一顆鐵釘,又在自己家門口的洋槐樹上釘了鐵釘,一根尼龍線把兩顆鐵釘連起來,兩家剛洗的衣服被子都搭在尼龍線上晾曬。

下午四點,正是老羅開始做飯的時間,芷伊接到新活,要送一個老仙到流長。她第一時間告訴老羅,流長離水泥廠遠(yuǎn),一時半會兒回不來,晚飯她和吳師傅就不吃了。意思明顯不過,吳師傅還是給她搭伴。老羅也沒有了胃口,想出去走走。太陽還沒有落山,老羅出了屋,朝右,斜對面就是吳師傅的廠子,今天提前關(guān)門了。廠子旁邊有一座鐵路橋,斜陽西下,一輛綠皮火車哐哐哐經(jīng)過,恍如隔世啊,老羅不自覺想起南斯拉夫那個有名的電影。橋下的石墩堅如磐石,但火車走過時的晃動,老羅總擔(dān)心橋會塌下來。老羅走到吳師傅的廠子,站了一會兒,然后回頭朝左,一直向前十公里就是縣城,年輕時老羅跑過,每遇大型比賽,廠籃球隊員都會拉練,從水泥廠到縣城北門進行折返跑,一去一來二十公里,一天兩次,他跑得輕輕松松。老羅去了水泥廠的辦公區(qū),辦公樓還在,以前的工會也在那棟樓里。辦公樓前是燈光球場,水泥壩還沒有壞,那都是廠里生產(chǎn)的標(biāo)號425水泥的功勞,只是堆滿灰塵,畢竟多年沒有人打掃了。那時候的籃板是五塊木板鑲在一起的,有三塊已經(jīng)不見蹤影,籃圈也不見蹤影。月亮已經(jīng)出來了,老羅拐到去火葬場的路上,火葬場還沒有建之前,這里是廠區(qū)的內(nèi)部路,直通生產(chǎn)區(qū)。老羅談戀愛的時候經(jīng)常去生產(chǎn)區(qū),桂英是生產(chǎn)車間的縫紉工,水泥裝進袋子后,她和同事負(fù)責(zé)縫邊。老羅走著走著就到了火葬場,里面站了很多人,是逝者的親人和親戚,都在等著拿骨灰。這是老羅第一次到火葬場,他在想象芷伊開車送骨灰是什么樣子?都說送仙客是逝者入土為安的最后一位傳遞者。老羅回到家屬樓已經(jīng)很晚,但他還不想睡覺,因為吳師傅和芷伊也還沒有回來,他有點擔(dān)心。

之后,老羅陪芷伊送過一次老仙,那天老羅自告奮勇。

吳師傅說:“你又不會修車,萬一路上車壞了怎么辦?”

老羅說:“你不是天天都檢查這輛車的車況嘛,保質(zhì)期還達不到一天?”

吳師傅就不好再說什么了?;鹪釄錾习嗟臅r間是早上八點到晚上十點,要送的老仙是次日早晨七點下葬,時辰是請做道場的先生看好了的,所以得頭天火化,之前芷伊并不知道,到了墳山后,老仙的親人說,老人家的事就麻煩你們了,我再加些錢。按風(fēng)俗,火化后骨灰是不能放回家里的,老仙的親人的意思是骨灰就放在車上,讓芷伊和老羅幫忙守著。離早晨七點還有不少距離,未等芷伊回答,老羅就替她回答了:“好的,你放心忙你的事去?!避埔烈膊皇遣淮饝?yīng),服務(wù)行業(yè)什么樣的顧客都有,考驗的還不是能不能做到為客戶之所想?單獨在一起的時候,兩人都不知道該說些什么,最后有一搭沒一搭地亂聊,其實就是打發(fā)時間。

芷伊先問:“羅哥,他們?yōu)槭裁唇心闾}卜?是因為你姓羅,還是因為你長得高皮膚又白?”

老羅說:“老咯,是蘿卜也空心咯?!?/p>

老羅很開心,那晚他也問了芷伊一個問題:“怎么就沒有想到去找一個人依靠呢?”

芷伊回:“打鐵都得靠自身硬。”

深夜,芷伊靠在駕駛室瞇著了,老羅睡不著,想著身后還有一盒骨灰,后背涼颼颼的,第二天就感冒了,咳咳喘喘半個月。后來老羅再要求陪芷伊去送仙,她都不答應(yīng)。

冬天已經(jīng)來了,老羅栽種在芷伊家后院里的蘿卜已經(jīng)長成拳頭大,青白色的果實露出了土。老羅挖了兩個出來,準(zhǔn)備晚上做排骨燉蘿卜。芷伊就是這個時候接到電話的。對方問:“到大塘送嗎?”這么問,對方一定也問了其他送仙客,肯定被拒絕了。芷伊想都未想,說:“我就是做這行的,為什么不送。”

吃完飯后老羅負(fù)責(zé)收拾。吳師傅也有修車任務(wù),客戶是個熟人,忙用車,吳師傅怎么都推不脫。芷伊一個人就出車了,臨出發(fā)前,雨大了起來,吳師傅說:“晚上路滑,面包車又不穩(wěn),要不就不要接這單活了?!避埔联q豫了,一個人跑這么遠(yuǎn)的夜路,害怕是難免的,錢又掙不完,也不在乎這一單兩單。這時客戶的電話又來了,聽得出很焦急,憑芷伊的經(jīng)驗,估計骨灰快從火爐里送出來了。這個地方的說法,骨灰從燒出來到下葬,就只能在送行的路上,不能停頓,否則去了另一個世界,坎坷就多,不順利。芷伊見過一個老仙的親人,那天聯(lián)系的送仙客沒有按時到,親人就抱著老仙走前面,親戚跟在后面,他們一起朝家的方向走。親戚中也有婦女,她們一邊走一邊哭??迒时緛碇辉诩依镞M行,她們是觸景生情,哭得人心疼。

客戶繼續(xù)在催:“師傅你什么時候到啊,如果你放鴿子,老人就回不到老家了。”放鴿子是很難聽的話,就是說話不算數(shù),芷伊想,我什么時候放過鴿子?

火葬場所處位置高,接到老仙到時候,路面已經(jīng)有了凝凍,面包車出了火葬場大門就打滑,越滑越快,越滑越快,最后撞在左邊的山上。交警出了現(xiàn)場,說沒有沖下山也是奇跡,坐副駕駛的客戶安然無恙更是奇跡。

芷伊火化后,吳師傅親自開車送行,老羅陪同,路上,老羅說:“我為什么就沒有再堅持陪她一次呢?”吳師傅說:“要是不接那單修理,有我陪同,一切都變了?!?有一件事吳師傅沒有說,第一次陪芷伊接夜活,他教她怎么開車,“如果遇到下坡打滑,千萬不要沖下山,盡量往旁邊實體的地方撞,才有可能出現(xiàn)一線生機?!?/p>

安葬好芷伊后,芷伊老公把女兒和兒子安排去住校,他來和老羅、吳師傅道別,說翻年就把兒女接到廣東,待高考、中考時再回來。老羅說,你如愿了。芷伊老公說,她就是倔,就是不聽我的話,給錢她都不要,偏偏要起早貪黑做送仙客,把自己也送走咯。

家屬樓更冷清了。吳師傅斷定,最后一位水泥廠職工也該走了。老羅也是這么認(rèn)為,他的店鋪已經(jīng)不再進貨,做好了隨時走人的準(zhǔn)備,但他終究沒有走,自己也不明白,為什么下不了走的決心,這樣一晃又過去了些時日。老羅還是一日三餐地做飯,飯做好了,就到門外吼一聲,叫吳師傅過來吃。老羅天天做燉菜,蘿卜燉肥腸,蘿卜燉牛肉,蘿卜燉火腿,蘿卜燉雞。

吳師傅問:“怎么都少不了蘿卜呢?”

老羅說:“你看后院這么多蘿卜,再不吃都空心了?!?/p>

春節(jié)就要來了,水泥廠辦公區(qū)開始維修,老羅不知道這些廢棄多年的房屋維修來做什么,通過和裝修工人交談,老羅才知道田壩村支兩委將接管這里,成為新的主人。老羅走進了裝修中的辦公樓,走進曾經(jīng)的工會辦公室,門窗已經(jīng)不在,透過空空蕩蕩的窗口,他看到收割后的稻田一片蕭瑟。

燈光球場也在維修,新式籃板已經(jīng)安裝好了,場地已經(jīng)畫好了線,四個角上的燈光也安裝好了。鎮(zhèn)上組織迎新春運動會,場地就選在這里。老羅已經(jīng)習(xí)慣了晚上散步,只要不下雨,他雷打不動會到燈光球場,有時候圍著球場外道跑幾圈,有時候手癢癢地做做投籃動作。

田壩村組建籃球隊參賽,他們邀請了吳師傅,吳師傅又邀請了老羅,第一場比賽,田壩村隊不出意外地贏了,但對手舉報到仲裁組,說老羅和吳師傅都不是田壩村人,是水泥廠的員工,是作弊。一番調(diào)查,因為吳師傅在水泥廠是臨時工,況且其房屋建在田壩村的土地上,當(dāng)然算田壩人;老羅不是田壩人的認(rèn)定毫無懸念。仲裁組遂改判田壩村負(fù)。老羅還報名參加了象棋賽,他自己給自己取消了。

老羅給桂英去了電話,他說想孫子了,近日就可出發(fā)。

桂英說:“想一個問題要半年?”

老羅說:“有些問題一輩子都還想不清楚呢?!?/p>

臨走前一晚,老羅把店鋪里沒有賣完的香蠟紙燭全部拿到芷伊家后院燒了,又把沒有賣出去的煙花爆竹拿到國道邊放,吳師傅說:“真有點春節(jié)來了的味道呢。”

老羅坐上高鐵,就在“我們”群里發(fā)了消息:相見不如懷念。老羅一路上回憶起在水泥廠的日子,他想起廠長、工會主席,想起籃球隊,想起芷伊,當(dāng)然也想起吳師傅,想著想著,車就到貴陽了。吳師傅看到群信息的時候在忙,忙完準(zhǔn)備回信息的時候,“我們”已經(jīng)提示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