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帶著新感悟出發(fā)
新春,暖陽日,靜坐書房,銀碗盛雪,茶香氤氳,手捧《小窗幽記》《圍爐夜話》輪換讀,實在愜意無限。
《小窗幽記》為鄉(xiāng)賢松江府華亭人陳繼儒所著,講述安身立命的處世之道,思想雜糅儒釋道,與《圍爐夜話》《菜根譚》并稱“處世三大奇書”。其自幼穎異,隱居著述,工詩善文,兼能繪事。嘉靖、萬歷年間,皇詔屢征,為避旋渦,皆以疾辭,終生隱居。
松江是上海歷史文化發(fā)祥地。據考古發(fā)現,松江原始文化遺址包含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良渚文化和廣富林文化,現存古物多,歷史名人亦不計其數。同鄉(xiāng)董其昌,參加鄉(xiāng)試,后考中進士,做了朝官。陳繼儒仍絕意仕途,樂做隱士。他專心研究學問,編書、著述、作書、作畫,名氣日重。后久居東佘山,有“山中宰相”之稱。詩詞文章,名重遐邇,名氣至朝野、街市里巷,雖隱居,上山求教之人仍絡繹不絕,連當朝宰相徐階也多次登山拜訪,十分器重。
陳繼儒學識廣博,工于書畫。書風蕭散秀雅,擅長墨梅、山水,畫梅多冊頁小幅,自然隨意,意態(tài)蕭疏。其山水多水墨云山,筆墨濕潤,空遠清逸,松江博物館藏有《瀟湘煙雨圖》,點染精妙。用水墨畫梅,乃其首創(chuàng),曾編《陳眉公梅花詩畫冊》,為后世所法。傳世作品有《梅花》《梅竹雙清圖》等,現藏故宮博物院。其在“東佘山居”,有頑仙廬、來儀堂、晚香堂、一拂軒等,閉門讀書,廣搜博采奇書逸冊,或手自抄校,對經、史、諸子、術伎、稗官與釋、道等書,無不研習。凡得古書,抄校復校,樂在其中。漫長的幾十年山居,陳繼儒一直在經營佘山精舍。除偶爾出游外,就在佘山,或聽泉、試茶,或踏落梅、坐蒲團,或山中采藥,或村頭戲魚,更多地追求一種世俗的樸實、寧靜、素淡、溫馨的生活。董陳幼時結友,后皆為明末藝壇領袖,雖社會地位懸殊,兩人交往日深,友誼醇珍。陳繼儒說,“少而執(zhí)手,長而隨肩,函蓋相合,刺史相連,八十余年,毫無間言,山林鐘鼎,并峙人間?!?/p>
能與《小窗幽記》媲美的《圍爐夜話》,讓我誦讀了無數次。清人王永彬,一生治學甚廣,其著《圍爐夜話》令人拍案叫絕,“書于橋西館”的“一經堂”,咸豐甲寅二月成書。王永彬涉獵廣泛,勤于著述,中國國家圖書館“古籍館普通古籍閱覽室”的藏書目錄中記其大量著作?!皦菙抵γ贰睍r節(jié),尋一溫暖之地,與家人或朋友,圍爐誦讀,談天說地,豈不美哉。
好春正是讀書時,讓人身在山水而心掛廟堂,也有了在春天而萌生的更多希冀,大雁北歸,喜鵲筑巢……如巧遇飛雪,讀讀詠雪之詩也妙不可言。
路邊小花店,多有蠟梅枝,抱回一捧,插入瓷瓶,置于案幾,滿室生香。反復誦讀《小窗幽記》《圍爐夜話》,內心盈盛溫暖。從明天起,做個內心充滿陽光之人,跑步,讀書,感悟生活,關心身體和精神;從明天起,翻書咀嚼,讓內心變得如水溫潤,讓靈魂變得如水豐盈。
靜水深流也許是人生最好的狀態(tài)。這個春天,帶著新的感悟出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