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門之楊
東門之楊,其葉牂牂?;枰詾槠?,明星煌煌。
東門之楊,其葉肺肺?;枰詾槠?,明星晢晢。
——《陳風(fēng)·東門之楊》
《孔子詩論》中有一則提到過《陳風(fēng)》,“《宛丘》曰:‘洵有情,而亡望’,吾善之?!薄锻鹎稹肥恰蛾愶L(fēng)》的第一首,《孔子詩論》中所引的句子,當是“洵有情兮,而無望兮”的簡括?!巴痹谶@里顯然不是歷代儒生附會的“瞻望”“威望”“望祀”等,也不是后來余冠英所說的“不敢抱任何希望”或程俊英說的“沒有希望”,因為無論是上述意思中的哪一種,孔子都沒必要專門拈出來稱贊?!巴痹谶@里確切的意思,應(yīng)該是“責(zé)望”“怨望”,這也是古義了,《資治通鑒·秦紀三》“不意君之望臣深也”胡三省注引《爾雅翼》:“怨者必望,故以望為怨?!币驗樘热粢粋€人對另一個人抱有希望,而這希望又無法滿足,通常就會轉(zhuǎn)化成怨。所以,“無望”就是“無怨”,有情而無怨,只有在這個境界上,才會贏得孔子的贊賞。當然,再進一層,我們也可以說“無望”就是不去希望,而非不敢希望或沒有希望,這是一個主動的決定,唯有如此,這真實的感情才不會轉(zhuǎn)化成怨恨。
《陳風(fēng)》居變風(fēng)之末,歷來不為人所重,但細讀十首《陳風(fēng)》,其間自有一種出人意料的風(fēng)流灑脫,是亂世里活在此時此刻的歌舞戀慕,如日落時分突然那么一瞬間的明亮。
比如這首《東門之楊》,看起來是一首很簡單的小詩。“昏以為期”,早期注家認為是指婚期,遂附會出“婚姻失時”“親迎不至”之類的話,但如此一來,在文本之外添加的想象太多,幾乎把詩歌講成了小說。其實如果考察相近時代的文本,如屈原《離騷》:“黃昏以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九章》:“昔君與我成言兮,曰黃昏以為期。羌中道而回畔兮,反既有此他志”,都可以很好地證明“昏以為期”的“昏”,就是很簡單地指代黃昏,而非婚禮。
所以還是朱熹《詩集傳》講得比較簡明克制,“此亦男女期會而有負約不至者,故因其所見以起興也”。兩人相約在城東門外的楊樹下相會,其中有一個人沒有來,另一個人就寫了他所在的地方,他來的緣由,以及他所見到的明星。僅僅從這首詩的文字里,我們是看不見任何情感表達的,我們甚至看不見人的蹤影,但有趣的是,歷代注者往往都會把各種各樣他們自己體會到的情感強加進來,或怨刺,或憤恨,或焦急不安,或失望埋怨。和他們相比,我倒是更喜歡姚際恒《詩經(jīng)通論》里簡單干脆的四字評語——“此詩未詳”,他不明白就不明白,不去強作解人,就保持和詩中所描寫的樹葉、星辰一樣的沉默。
如馬瑞辰所言,《詩經(jīng)》中但凡稱“明星”的地方,都不是泛稱,而是特指金星。它是清晨東方天空最為明亮的星,古人稱之為啟明星;同時,它也是傍晚西方地平線上最為明亮的星,古人稱之為長庚星?!缎⊙拧ご髺|》:“東有啟明,西有長庚。”古人很早就知道啟明星和長庚星是同一顆星,而這一點,恰恰是《東門之楊》作者的詩心所在。這首詩的兩章非常相似,給人的感覺就幾乎是重復(fù)了一遍,但我們?nèi)绻庾R到,第一章中的“明星”是傍晚的長庚星,而第二章中的“明星”是清晨的啟明星,那么,這首詩的意味一下子就深重很多了。原來,那個人不僅是在等待,而且還等待了整整一個夜晚。
再看“牂牂”與“肺肺”,很多解釋簡單地認為它們都是茂盛之意,而“煌煌”和“晢晢”也都被解釋為明亮。這樣的同義詞歸類,雖然也能讓我們看懂這首詩,卻也僅僅是把詩看成了散文。因為一首好詩中的每個詞語都是有意義的,它們?nèi)缤笆嗷ナ芰餐纹鹨蛔ㄖ菢?,“在各自的位置支撐著其他的詞”(艾略特語)。因此理解一首詩,首先就是理解詩人的獨特用詞。
“牂牂”,三家詩異文寫作“將將”,這兩個字本身都有壯大之意,尤其表示的是一種趨勢上的大?!痘哿找袅x》:“羊三歲曰牂,牂然盛貌也?!比龤q的羊正值壯年,且有更加強壯之趨勢?!吨直媛浴罚骸胺接绱硕q未如此曰將?!蓖瑯痈且环N趨勢。因此,“東門之楊,其葉牂牂”,是借楊樹葉子茂盛之趨勢,寫心里那種即將見到愛人時的蓬勃熱望。與之對應(yīng)的,是“明星煌煌”,同樣是光芒耀眼,像是抬眼看見自己的未來。這幾個形容詞,伴隨明亮的音節(jié),很準確地寫出了那種被即將到來的幸福所激發(fā)出的暈眩狀態(tài),像張愛玲形容的,“漫山遍野都是今天”。
第二章里的“其葉肺肺”,則像是突然從大調(diào)轉(zhuǎn)到了小調(diào)?!胺畏巍?,與《召南·甘棠》“蔽芾甘棠”的“蔽芾”意思相同,“蔽芾”是雙聲連綿詞,都有遮蔽覆蓋之義,用以形容葉子,自然也可以引申為茂盛。但如果我們仔細推敲,如果說“牂牂”之茂盛側(cè)重生長之義,那么“肺肺”之茂盛就側(cè)重遮蔽之義。那個人始終沒有來,此刻我站在楊樹葉子的陰影下,沒有人看見我,但我終于又看見明星?!墩f文解字·日部》:“晢,昭晰,明也?!睍喓臀钱愺w字,只是上下結(jié)構(gòu)變成了左右結(jié)構(gòu)?!盎突汀敝髁潦腔鹧姘愕臒嵴\感應(yīng),而“晢晢”之明亮則是冷靜后的清晰洞見,并且恰好對應(yīng)于“肺肺”的遮蔽義,像是一個人經(jīng)過一個夜晚的思緒波動,慢慢冷靜下來,透過樹葉的遮蔽仍能看清自己的命運。
因此,這首詩最動人的地方就在于,它只是專心講述等待,講述等待中那些不變之物。和《宛丘》一樣,它同樣也是血肉有情之品,同樣不去怨恨也不去盲目地希望。他不去訴說那些我們能夠想見的屬于一個愛情故事應(yīng)有的、也足以動人的悲歡離合,他只訴說一個愛情故事中最好的那部分,這是一個屬于先秦詩人的決斷。而就像我的一位詩人朋友曾經(jīng)說過的那樣,“在愛情中,最好的事情,就是等待”。這一點,幾千年過去了都沒有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