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年初一
大年初一,兩個女兒分別去了姥姥家和婆婆家。對于我來說,是難得清靜的一天。今之出門為了兩件小事,一為購物,二為暖車、加油。小電筒讓小外孫掄壞了,得去商場買同一款。有貨,而且極便宜。沒想到商家還送了一個紅包,里面有張卡片,寫著祝福的話語。在春節(jié)收到來自陌生人的祝福,很愉快,也覺得很吉利。春節(jié)自除夕開始氣溫驟降,心想大年初一總不能一個人耗在家里看電視吧?一年之計在于春,也在于勤。于是,把女兒的車開出去,替她暖暖車,再加滿油。我當然知道這樣的奉獻意義不大,但不可因善小而不為呀!讓女兒開心,自己也高興。
心情好,全身都有勁兒。不過,一想到回家后還要打掃除夕過后“群狼”的剩菜,終是有一點點委屈。畢竟自己也辛辛苦苦一年了,難道過年還要吃剩菜?可是,這剩菜就像擺在我面前的一根雞肋,食之有怨,棄之可惜。在萬民同慶、吉祥萬千的春節(jié),獨自一人在這兒委屈地打掃剩菜,何苦來哉?然而,倘若真的把它們倒掉了,這過年的心情也會遭到破壞,甚至生出一種負罪感來。大約是傳統(tǒng)的節(jié)儉思想在作祟吧。我出生在一個極其節(jié)儉的家庭,奉行“有時防無時”“勤儉永不窮,坐食山也空??”“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的家訓。注入我靈魂的這些信條,一直伴隨著我從20世紀走到21世紀。何況,在清貧的年代,正是這些信條,將大難變成小難,讓大苦變成小苦,甚至讓苦變成了一種別樣的樂,生出自信與自豪,從而釀成人生之大美。
進退兩難間,決計叫外賣,是一份快餐,米飯搭配東北名菜——酸菜粉條、熘肉段、地三鮮,再加上一罐兒啤酒。奢侈哉?至于那些剩菜,暫且凍在冰箱里,初六之后再慢慢地“享用”吧!
外賣小哥到了。彼此鞠躬,互道“過年好”。然后坐在餐桌前,拉開架勢,打開飯盒,香氣撲鼻喲!恰窗外冬陽燦爛,斯人斯境,仿佛身在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