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衎小說的蝶變:“郊寒島瘦”繪成的個人心靈史
讀徐衎2019年以來的小說創(chuàng)作,我大吃一驚。不知不覺間,徐衎的小說有了如此大的變化與進境,我姑且比喻其為“蝶變”。
徐衎近五年的作品,不僅個人特質(zhì)更加突出,可說是形成了極具辨識度的語言風(fēng)格,而且這種語言風(fēng)格還是變化多樣的,令人驚嘆。
讀徐衎的小說,我首先感受到徐衎對文詞近乎“苦吟詩人”的精益求精,四萬多字、五萬多字的小說,字字句句不尋常;并且,“苦吟”出的文字又是極自然的。文學(xué)史上精致的文字也有很多,為什么特別提出“郊寒島瘦”呢?是因為,我感覺到徐衎文字有一種“向前敲瘦骨,猶自帶銅聲”的“瘦硬通神”之感。我可以從徐衎近年的三個文本分別抽取幾個段落,管窺一下徐衎這種成熟與變化多樣的語言。
首先是寫于2019年的《你好,明媚》的兩處描寫:“爺爺始終認為和文字打交道風(fēng)險太大,寧愿爸爸去考電工證,天天帶電作業(yè)也比舞文弄墨安全?!薄靶∧泻⑿∨⒁蝗τ忠蝗?,在笨重的冬天難能可貴持續(xù)表現(xiàn)出輕盈的品質(zhì),像寒風(fēng)中的兩片葉子、兩只塑料袋、兩張舊報紙?!?/p>
徐衎語言文字中的比喻,在讀者意想不到的方向上,發(fā)動伏擊。比如第二段,“我”看到廣場上的小男孩小女孩輕盈地玩輪滑,突然而來的比喻卻是“像寒風(fēng)中的兩片葉子、兩只塑料袋、兩張舊報紙”?!叭~子”原本是中性的詞匯,不帶感情色彩,但“寒風(fēng)中的兩片葉子”,那就夠瑟縮可憐了。而從“塑料袋”到“舊報紙”,喻體更是一路往下,有強烈的諷刺意味,徹底把前一句“輕盈的品質(zhì)”扭到了一個尷尬的位置,顯出“我”當(dāng)時心情的糟糕。
再比如第一段,“天天帶電作業(yè)也比舞文弄墨安全”。以“帶電作業(yè)”的危險反襯出爺爺對寫作這個行當(dāng)?shù)娘L(fēng)險性判定,看似輕描淡寫,實則諷刺得厲害。
這樣的文字,顯出徐衎對于語言細膩的把握,以及表達的準(zhǔn)確、有力、成熟。
再來看徐衎寫于2020年的《他殺》,隨意選取兩句:“老太太眼周聚集更多皺紋,像某種海鮮緊縮再舒張,吐出眼珠,你在哪站下?”“耳鳴是寫完兒童劇的第二幕,準(zhǔn)備第三幕的時候出現(xiàn)的,第一反應(yīng)是可以增加一個知了的角色。等他決定追隨施老師的腳步,右耳的知了從一只繁衍到了三只?!?/p>
第一句,小說敘事者“他”在地鐵上偶遇了一位帶著劍的老太太。這句里,用“像某種海鮮緊縮再舒張”來形容老太太眼周皺紋聚集的樣子,本已非常準(zhǔn)確尖新了,更了得的是“吐出眼珠”這句,既形象,又有強烈的猙獰感,這種狠辣新穎的筆法,不愧是徐衎的。第二段講敘事者的耳鳴,他“第一反應(yīng)是可以增加一個知了的角色”。讀到這里,我感嘆,真是敬業(yè)的寫作者啊。而“右耳的知了從一只繁衍到了三只”,非常巧妙地說明敘事者耳鳴的癥狀加重了。并且,用這種小昆蟲的“繁衍”(注意,還不是簡單地用類似“增加”這樣的動詞)意象,就把小昆蟲的某種清新、懵懂,以及難以控制它的意味帶入了文本,增添了無奈感,又帶點自嘲,讓讀者忍不住有點想笑??梢宰⒁獾?,這篇的語言風(fēng)格與《你好,明媚》便有點不同,它如同絲滑的織物,敘事非常從容。意大利物理學(xué)家卡洛·羅韋利曾打過一個比方,說量子的行動軌跡造成的“場”就像織物的經(jīng)緯線;“場”其實是不連續(xù)的,只因量子的行動軌跡極微小,遠看去像是平滑的一片。徐衎《他殺》的語言風(fēng)格,便有點像是量子精細的運動軌跡,他精心編織的經(jīng)線、緯線,讓文本具有極絲滑的質(zhì)地,比喻、意象又非常新穎。徐衎甚至在小說里戲謔地放進了自己作品的題目:
女中音為自己并不高明的玩笑干笑了兩聲,《小米村斷代史》《綠豆》《仙》《紅墻綠水黃琉璃》《肉林執(zhí)》《蘋果刑》,我都看過,都喜歡……
這對于小說中文字的使用,是自然到了如同身之使臂、臂之使指的地步。
再看寫于2023年的《春季運動》:
山間四月,蠶豆花像剛出蛹的粉蝶,先天不足。關(guān)照它們的只一位老者,住一間草房,幽靜,冬暖夏涼,門口擺缸、罐、盆、缽,存滿干蠶豆。
他驚訝地發(fā)現(xiàn),餓殍與浮尸相差無幾。于是拖著千斤震驚和遺憾,以及二三兩漏網(wǎng)之魚的竊喜,挪著比餓殍與浮尸都腫大的兩條腿逃啊逃。路也在逃。河流在逃。所有的魚在逃。
這篇文字有古文的韻致,而效果同樣很自然?!扒Ы镎痼@和遺憾”與“二三兩漏網(wǎng)之魚的竊喜”形成駢文式的對偶,“二三兩漏網(wǎng)之魚”的說法也有趣清新?!奥芬苍谔印:恿髟谔?。所有的魚在逃?!边@句的排比句式,以不可能動的“路”“河流”的“也在逃”,寫出了荒年人們逃難時慌不擇路的心境,滿目所見,似乎天地間只余一個“逃”字。這里,“所有的魚”也是來得巧妙。且語境仿佛一直圍繞著“河流”,“河流”又自帶某種時間和歷史的意味,就為這場逃難賦予了深層的隱喻含義。
“個人的心靈史”以及它所折射的“婺城文化史”似乎只能更簡略地蜻蜓點水了?!端麣ⅰ烦浞终归_了一位創(chuàng)作者在日常生活中細密的心理。其各種心理活動的細膩、有趣、真實,與成熟多變的小說語言相得益彰。
在評論結(jié)尾,我再引一段《他殺》:
他背手一架一架檢閱書目,還行,他喜歡的索??死账埂⒏璧?、貝克特、尤金·奧尼爾、阿瑟·米勒、馬丁·麥克多納、理查德·耶茨、科爾姆·托賓、杜魯門·卡波特、張愛玲都在,還有歷年《故事會》合訂本!
小說的敘事者“他”無意間將作者徐衎的閱讀喜好和盤托出。我也由此想到,怪不得我讀徐衎的小說時,忽然想到賈島、孟郊——徐衎的閱讀喜好、心之所向,與這兩位古代詩人可能也有著某種契合的吧。
以“蝶變”來形容徐衎小說近五年的變化,還是過于輕了?!暗儭敝荒苷f明其美,卻不夠說明這種變化的力量感。徐衎的小說可說是體大慮周,同時,每一個字都是精心打磨出來的,這就令他的作品每一篇都像龐大的水體,蘊藏豐盛,預(yù)示著未來更多、更美麗的變化。
(作者系《西湖》編輯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