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書單 閱讀中返鄉(xiāng)草木中“親在”
農(nóng)歷新年,全球華人都進入同一個心理時間:放下一年辛勞,回到親情,回到團聚,回到讓自己身心最舒服的地方去。
不管在哪,飽睡暢聊之余,美食馨香之后,被山川洗凈眼目之際,文字閱讀會帶來一種難以言述的精神收獲感。蛇年春節(jié)即將來臨之際,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特推出春節(jié)書單,陪伴你回家的路途、團圓的閑暇。
借他人視角看自家山水
推薦書籍:《中國漫游》《隔江山色:元代繪畫》……
不光中國作家熱愛自家山水,外國人也喜歡。有時候,借他人之視角,更容易看清自我。
日本作家谷崎潤一郎少時就研讀《論語》《大學》《中庸》《詩經(jīng)》等典籍。1918年10月至12月,谷崎來到中國,用《廬山日記》《秦淮之夜》《蘇州紀行》《西湖之月》《中國菜》,記錄他的首次中國行。1926年1月,經(jīng)魯迅先生的好朋友、內山書店老板內山完造介紹,谷崎與中國數(shù)十位文人、藝術家見面、交流,其間詳情結成《上海見聞錄》《上海交游記》兩篇札記,寫下了自己閱讀胡適、豐子愷、周作人、林語堂等人作品的感受,2023年,其文章合集被集結為《中國漫游》出版。
世界知名的中國藝術史研究專家、闡述中國古代藝術的“超級寫手”高居翰(James Cahill,1926—2014),在中國畫中“神游”一生。他的《隔江山色:元代繪畫》《江岸送別:明代初期與中期繪畫》《山外山:晚明繪畫》《詩之旅:中國與日本的詩意繪畫》《溪山清遠:中國古代早期繪畫史(先秦至宋)》等一系列作品,提醒我們擁有多么寶貴的精神財富。
普通人的勵志和草木中的“親在”
推薦書籍:《蒿香遍地》《迷失的小蒜》《春草》……
在回家的路途上,你大概率會遇到“春草”?!按翰荨笔亲骷音蒙缴叫≌f《春草》里的女子,普通、堅韌。她出身窮苦,沒能讀書,卻一直揣著一定要過上好日子的夢想,奮力掙扎力爭上游。她自己找婆家,自己闖天下,出門打工,創(chuàng)業(yè)、發(fā)家、失敗,東山再起,再失敗,再開始,一次又一次,歷盡艱辛,吃盡苦頭。從農(nóng)村到城市,從小商小販到清潔工保姆,她掙扎、奮斗、忍耐、苦熬,堅決不氣餒、不放棄、不訴苦。愿每一個你,面對苦難命運,如“春草”般不屈服、不低頭。
在長篇小說《陌上》中,付秀瑩的靈動之筆游走在城鄉(xiāng)之間,書寫普通人的生活側面,展現(xiàn)心靈的起伏與時代的煙火。《陌上》的故事發(fā)生在我們熟悉的當下,通過一幕幕鮮活的日常片段,小說描摹了華北平原上一個最平常不過的小村莊“芳村”的生活景象。作家、批評家梁鴻鷹說:“《陌上》是風俗畫,像清明上河圖一樣展開的卷軸,它沒有一個開始,沒有一個結尾,它寫的整個是一個過程。”這部獨特的作品不圍繞某個明確的主線事件行進,亦沒有固定的主角,而是在25個章節(jié)中,將鏡頭分別對準不同的人,一一展現(xiàn)他們在某一天的生活細節(jié)。鄉(xiāng)村千絲萬縷的人際關系,使得這些經(jīng)歷與思緒的點滴串起珠鏈,織成一幅細膩的全景圖。
時間和空間皆被壓縮,懸浮在信息里,我們需要切實的生活體驗。有什么比家鄉(xiāng)的風物、風土更能撫慰我們的呢?“呦呦鹿鳴,食野之蒿”,讀一本關乎蔬菜野菜、花木果實之書,何頻的草木風物志《蒿香遍地》里有薺菜、香椿、荊芥、馬齒菜、莧菜、蔓菁等。它們是過去飯桌上的常客,現(xiàn)在有的卻因為稀少而顯得稀罕。除此之外,鉤沉和引用古今文獻、名家草木經(jīng)典著述,延續(xù)周作人《知堂談吃》、施蟄存《云間語小錄》和汪曾祺的草木文字等傳統(tǒng),向大眾普及博物知識。何頻的另外一本小書《迷失的小蒜》獲得過“最美的書”稱號。在閱讀中返鄉(xiāng),在草木中達到海德格爾筆下的“親在”境界。
熱鬧的生活也需要深思
推薦書籍:《哲學的故事》
哲學始于驚奇,它永無止境。如果你曾仰望星空,好奇過萬物因何存在又由何構成,如果你曾徜徉林中小徑,叩問過人生有何意義和價值,如果你曾因美而詫異,為不義而震怒,目睹苦痛而心生憐憫,感于生活空虛而滿懷惆悵……那么,你就已經(jīng)走在哲學的道路上了。
這條路上,從來都不乏先行者。他們或堅定,或猶疑;或激揚神采,或孤僻避世;或名滿天下,成為王公貴胄的座上賓;或眾叛親離,抱住街頭的老馬淚如雨下。
這些哲學家性格不同,境遇各異,但他們被同一種求知的激情所縈繞,就世界、真理、政治、道德和藝術等人類社會的奠基性問題領域,展開跨越時空的對話?!墩軐W的故事》的作者威爾·杜蘭特以淵博的學識和優(yōu)雅的筆觸,將艱深的哲學寫得極富人情。他引領讀者走近先哲們的生活和內心世界,看這些人類史上最杰出的頭腦如何與所處的時代碰撞,如何對那些永恒的“大問題”交出各自的精彩答卷。
當代著名哲學研究者陳嘉映對《哲學的故事》這本書很推崇,“我是教哲學的,時有人讓我推薦哲學書。對初學者,我常推薦威爾·杜蘭特的《哲學的故事》。威爾·杜蘭特是歷史學家,思想造詣尤深,文筆也極好。這本書的特點是從歷史、思想、文化的一般背景來看哲學史,初學者比較容易進入。專門的哲學義理,幽玄精微,初學者很難一下抓到要點,往往望文生義,落入不著邊際的誤解。而把哲學問題放到歷史、思想、文化的一般背景下看待,雖然不易盡精妙處,但往往有益于了解諸哲學體系的大致方位?!?/p>
在中國畫中閱讀四季和節(jié)氣
推薦書籍:《紙上尋幽》《風景舊曾諳》……
山里的玉蘭花綻放著艷紅的花萼,水邊空寂無人。在這樣的世界中,花開又花落。這是詩人王維在《辛夷塢》中描繪的境界。后世畫家延續(xù)著詩人的表達方式,試圖用筆墨吐出萬千詩句。在《紙上尋幽:中國畫里的二十四節(jié)氣之美》中,作者努力呈現(xiàn)中國畫里的二十四節(jié)氣之美,早春尋梅、蘭亭修禊、漢宮春曉、槐蔭消夏、鵲華秋色、寒江獨釣……當中國畫遇到二十四節(jié)氣,自然與人文交織。
清代宮廷繪畫巨制《乾隆南巡圖》以中國畫傳統(tǒng)的寫實手法描繪了乾隆初下江南時省方問俗、察吏安民、視察河工、檢閱師旅、祭祀禹陵和游覽名勝古跡的情景。這些情景被十二卷畫作生動再現(xiàn),所有畫面接續(xù)起來長達150余米。
《風景舊曾諳:〈乾隆南巡圖〉里的江南風物》的作者通過對畫作局部細致解讀,展現(xiàn)了古人生活的細節(jié)與美感,從中可以得見飲食、品茗等世俗生活的煙火氣,也可窺見書畫文玩等閑雅之風。書中圖文并茂地再現(xiàn)了清朝鼎盛時期中國政治、經(jīng)濟、文化、社會風貌,市井的雅致生活,乃至域外風物。借助于此,我們能得見相對真實的清代風土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