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性與生命的交織——蔣藍《寸鐵筆記》讀后
《寸鐵筆記》是成都市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蔣藍的新書,這是一部斷片式的思想隨筆,全書四輯分別是《思的寸鐵》《火與蛙》《箍桶匠與厚黑學(xué)》《話語的舌頭》。共收錄文章百余篇,是作者多年來學(xué)與得、行與思的結(jié)晶。
海德格爾在致布洛赫曼的信中寫道:“黑格爾曾在某處說過,密涅瓦的貓頭鷹,只有在黃昏時才會起飛。一切積極的東西都超拔自虛無的黑暗。而在我的文稿中已經(jīng)有足夠的黑暗了。”在本書中,有著沉思雙眼的貓頭鷹已經(jīng)開始展翅翱翔。
從“黑暗”“火”“豹子”“失眠”到“身體政治”“非虛構(gòu)寫作”“詩學(xué)”,再到對“孤獨”“夢境”的解析,書中涵蓋自然、歷史、社會、哲學(xué)、人生等多方面隨想,是作者對自我與世界的深度思考。文章篇幅短小,文字激切鋒利、峭拔奇絕,看似相互獨立卻又彼此聯(lián)系、邏輯共通,從而構(gòu)建了一個完整的生命脈絡(luò)。這樣的思考具備一種高度的理性,但同時又充滿詩性。蔣藍曾說:“在長達20多年的持續(xù)閱讀之余,盡力讓筆下的風(fēng)物得到一種詩性的確立和命名,知識考據(jù)與詩性話語獲得溶鹽于水、無痕有味的文境?!痹娙吮A_·策蘭(Paul Celan)在他斷片式的詩歌寫作中,語言具有最本真的力量。它不再承擔(dān)工具性的責(zé)任,它繞過價值與考量,借由詞語通向至純之地。文學(xué)理論批評家鐘嶸曾談及“照燭三才,暉麗萬有,靈只待之以致饗,幽微藉之以昭告。動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詩”,說的也不僅僅是詩這種文學(xué)體裁,而是詩性。所謂詩性,除審美外,更指向一種超越性。它不同于匠人式的語言,它輕盈,可躍升、可抵達至本真與純?nèi)恢场?/p>
《寸鐵筆記》是一次詩性呈現(xiàn)。蔣藍把多年的閱讀、哲思與行走城市、山河的經(jīng)驗以及個人的獨特經(jīng)歷熔煉在一起,經(jīng)緩慢深刻的咂摸提純出智慧與洞見,并經(jīng)由天賦與靈感的參與,最終沉淀出一種獨屬于他的詩性語言。因此,可以說《寸鐵筆記》是一部誠實的、獨特的個人生命史的展現(xiàn)。從這里,我們可以順著詞語的脈絡(luò)去探尋作者豐饒廣袤的思想世界,可以看到一個磅礴開闊的生命是如何站立與行走天地間的。而要承載這樣深沉厚重的思想,斷片式的文體或許是最恰切的選擇。“斷片是對思想、事件的深犁,既是生命的切片,又是對思想在場的無限貼近?!睌嗥⒉灰馕吨K止;恰恰相反,它意味著意義與思想的持續(xù)流浪。斷片是成系統(tǒng)的理性思考,它以簡潔洗練的形式指示完整厚重的生命網(wǎng)狀,且在克制與清醒之中具有綿延與生成性?!洞玷F筆記》是斷片式寫作的代表,它以有限指向無限,具有厚重的生命力。
這樣的一部作品,同作者本人一樣,深邃廣博的同時充滿靜氣與篤定。如作者所說,這是“可使自己站立的書”。誠實與懇切的寫作終不會讓人感到愧怍,而是使人坦然,并且向天真復(fù)返。在《至純之物》里,蔣藍說:“至純是一種純化過程。至純的事物,指的是從一切美好或不美好當中躍升而起的事理,事理無所謂美好與否,但必然堅韌而素潔?!惫湃怂f的三重境界,第三重“見山是山”,那是駛過茫茫大海、攀登懸崖峭壁后可以觀賞到的風(fēng)景,澄明、清凈,也擁有真正的力量?!洞玷F筆記》所展示的,便是這樣一種純化過程,作者稟受著生命和詩性的饋贈,在“寂寞與自我的影子里行走,慎獨地完整著自我”。從古典主義到后現(xiàn)代,從山野到城市,學(xué)養(yǎng)、思想、經(jīng)驗早已熔煉于生命的血液當中,而智性的光芒始終閃爍。這樣的寫作,是年輕的后輩望塵莫及的,因智性不可被輕易模仿,除卻天賦,亦需經(jīng)年累月的修行與攀升。
(作者單位:四川書香力揚文化傳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