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夜夜躁,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在线精品欧美日韩电影,8x8×拨牐拨牐永久免费视频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廣州文藝》2025年第1期 | 王選:菊芋花開
來源:《廣州文藝》2025年第1期 | 王選  2025年01月24日08:52

菊芋,其實就是洋姜。因其根部塊莖形似姜,故名。在西秦嶺,人們也叫洋洋芋。因其塊莖也形似洋芋。從洋字可知,其非本土之物。菊芋原產(chǎn)于美國至加拿大中部和東部,十七世紀(jì)傳入歐洲,后傳入中國。

菊芋和姜、洋芋關(guān)系不大,其為菊科、向日葵屬,多年宿根性草本植物。

菊芋春來三月發(fā)芽。新芽破土出,嫩綠,新鮮,雖有倒春寒,可不怕凍,很是頑強(qiáng),這脾氣倒跟麥子油菜一般。至盛夏,葉莖碧綠,郁郁蔥蔥,已有一人高,和葵花幼苗頗似,如不仔細(xì)分辨,容易混淆。莖直立,多分枝,粗細(xì)如筷子,修長,隨風(fēng)搖曳起來,頗為雅致。莖稈有分枝,披白色短糙毛,跟葵花莖稈上的毛相似,手摸,柔軟,細(xì)嫩,但到秋天就會扎手。葉通常對生,上部則是互生,呈卵圓形或卵狀橢圓形,葉上脈絡(luò)清晰,似人的掌紋。

農(nóng)歷七八月,菊芋開花。葉頭狀花序,單生于枝端,如纖纖玉手,舉著一只只小燈盞?;S色,花瓣長橢圓形,有幾道棱,摸起來有突出感。一圈花瓣,十來枚,聚在一起,如姐妹們圍坐于桌前說著趣聞?;ㄈ镆淮兀S色褐色相間,粘滿花粉,蜂蝶往來,絡(luò)繹不絕。麥村多種葵花,盛夏,除頂端花朵外,會在葉柄處再生幾朵蘸碟大小的花,因養(yǎng)分不足,故花小。其花大小、形狀倒跟菊芋相似。不過,葵花花瓣多,重疊;菊芋單瓣,略顯稀疏。稀疏自有其韻致,如少年心事,帶著單純、自由、輕盈和三分委屈。

菊芋開花,很是燦爛,花在枝頭,一朵一朵。含苞待放的,如小拳頭,緊緊捏著,風(fēng)一吹,不知何時,那些花瓣就打開了,仿若把世間的好攤在掌心,讓人看。菊芋花高,仰頭看,黃花,藍(lán)天,白云……秋風(fēng)吹來,花枝招展,賞心悅目。若有白鴿飛過,哨音悠長,伴著黃花搖曳,別有韻味。若迎著陽光,花瓣四周光芒閃爍,如鍍金邊,亦如菊芋的燈盞里,盛滿陽光,溢了出來。陽光的聲響,在秋日,滴滴答答,濺落下來。

暮秋,菊芋花落,枝葉枯萎,起先呈紅褐色,隨后便是灰黑色?;浜螅Y(jié)了瘦果子,楔形,干干巴巴。因不起眼,也無人在意。菊芋籽落地扎根,會四處繁衍。

拔掉莖稈,根須出土,頗是繁密,會牽連出塊莖。菊芋塊莖,跟洋芋一樣,生在土里,長在土里,樸實、內(nèi)斂,不事聲張,如這世間的好男子。葉片焦枯,用手一捏,窸窸窣窣,碎了滿地。莖稈別無他用,僅可做飯時當(dāng)柴燒,抑或堆在地埂,用來掩擋牛羊,任其腐朽。

菊芋莖稈拔掉后,地面上,除翻起的泥土和幾株雜草,空空蕩蕩起來。那些萌發(fā)、生長、盛開、枯萎,那些綠意、茂盛、燦爛、搖曳、美好,此刻,空空蕩蕩,仿若一切不曾存在過,真如人生在世,春秋一場,不著痕跡。好在,地下還留著菊芋的塊莖,留著它的子孫后代。到了來年春天,塊莖又會發(fā)芽,又會枝繁葉茂,又會花枝招展,生生不息。

菊芋耐瘠薄,對土壤要求不嚴(yán),除酸性土壤、沼澤和鹽堿地帶不宜種植外,如廢墟、宅邊、路旁等地皆可生長。菊芋也耐旱,如果太過干旱,地上莖會長得很細(xì)矮,不開花,即使開花,花瓣少,也不很規(guī)則,如營養(yǎng)不良的孩子,臉上掛著苦相。地下莖小、產(chǎn)量低,但絕不會旱死。遇大旱時,地上莖葉全部枯死,但一有水,地下莖又重新萌發(fā)。每一塊莖,都分蘗發(fā)芽,再次生長。這點,倒是跟西北人很像,在貧瘠之地,黃土之中,堅韌活著,遇災(zāi)年,蟄伏于生活,災(zāi)過后,又會挺起腰桿,在黃土里滾爬摸打、大愛大恨、生兒育女。

此外,菊芋還有著極強(qiáng)的耐寒能力,可耐-40℃甚至更低溫度。但有一點不容忽視,那就是菊芋塊莖須在泥土下面,至少要有一厘米厚的土覆蓋,切不可露出地面。

菊芋不僅可食用,還是一種藥材,其塊莖、莖葉味甘、微苦、性涼??梢郧鍩釠鲅?,用于熱病,腸熱下血,跌打骨傷,消渴?!睹芍菜幹尽分杏涊d:(菊芋)主治熱性病,腸熱便血,筋傷骨折。也可將根莖搗爛外敷,治無名腫毒、腮腺炎?,F(xiàn)代研究發(fā)現(xiàn),洋姜提取菊糖,可治療糖尿病。在民間,懂菊芋的人,常將塊莖切片制茶,用它來泡水喝,可降低糖尿病風(fēng)險。

不過,在西秦嶺,人們從未將菊芋當(dāng)作一味藥。是不知藥性,還是活著本就是一味藥?

菊芋有些地方叫“鬼子姜”,為何有此稱呼?據(jù)說,17世紀(jì),德國人入駐青島,把菊芋種在房前屋后,或者墻根院落,當(dāng)花卉來觀賞。百姓起初不識此物,以為是姜,私下又叫外國人為“鬼子”,同時也鄙視他們帶來的菊芋,加之其塊莖長得疙疙瘩瘩,賊頭賊腦,像“鬼子”腦袋,所以就叫它“鬼子姜”。當(dāng)然,這僅是一則傳說,是否屬實,無從考究,聽聽而已。

菊芋還有另一個傳說。古時,有一小伙偶然得到一“人心”狀東西。他帶回家中,放入碗中,進(jìn)行清洗,突然變出一美麗姑娘。兩人一見鐘情,結(jié)了婚。小伙和哥哥嫂子生活在一起,嫂子心如蛇蝎,認(rèn)為姑娘是妖怪轉(zhuǎn)世,便打碎了那碗,又覺得不解氣,便把“人心”剁碎,埋到房后井臺邊。姑娘托夢給小伙說,自己已幻化成菊芋,每年開黃花時,可來井臺上與她相會。夏秋之交,小伙依言而去,果然看到井臺邊菊芋開滿黃花,異常燦爛。在花下,他見到了妻子,抱頭痛哭。后來,每年收菊芋時,小伙總不肯挖完,留下一些,讓它生根發(fā)芽,盼望來年菊芋花開時和妻子再度相逢。當(dāng)然,這也僅是一則傳說,無非那些男女恩怨老調(diào),姑且聽聽罷了。

村里,紅太太家種著大片菊芋。太太,在西秦嶺是曾祖母之意。為啥帶紅字,不知道啊,反正她不姓紅。母親稱其紅婆,我便隨著,叫她紅太太。

紅太太沒有子女。我記事時,她已八十來歲。老伴過世早,她孤身一人,住著三間土坯瓦房。房子年久了,前墻微微傾斜,用三四根杠子頂住。杠子底端,因受潮,長著小白菌,一把一把,像傘。屋檐下的椽,被炕煙常年熏著,烏漆麻黑。紅太太腿寒,夏天也燒炕。進(jìn)屋,除去一盤土炕、一張八仙桌、一個面柜、兩把小凳、幾袋糧食,再無別物。墻上貼著一張年畫,一個小孩光著屁股,穿著肚兜,抱著一條大鯉魚。年畫有了年月,已經(jīng)泛白,家中覆一層塵土和炕煙,畫中孩子和鯉魚已顯得模糊。院子倒是寬大,一側(cè),種了兩棵杏樹,已有碟口粗。樹枝上,紅太太搭了衣衫,晾曬著。樹下,堆著柴草。柴草上,堆著拔掉的菊芋稈,帶著毛根,已干枯了。另一側(cè),有一小菜園,種蔥韭白菜辣椒等。許是菜地中積了厚厚一層柴灰,養(yǎng)分足,蔬菜們很旺盛。蔥管筆挺,韭菜鮮嫩,白菜瓷實,辣椒繁密。門口種一排菊芋,莖稈很高,高出土墻半截,綠森森的,像另一面墻。每年開花,花朵們倚在墻頭,面容姣好,如一個個鄰家妹妹,看著過往路人。那黃花,頗為明艷,一朵朵歡笑著。

紅太太和我家有無親戚關(guān)系?應(yīng)該沒有。但母親常去她家游轉(zhuǎn),一則探望,二則給她帶點兒東西,諸如幾顆梨、一把掛面,或端給她一碗飯。母親常去,因覺得紅太太孤苦一人,實是可憐。母親去,我便跟著去玩。她們坐院子杏樹下閑聊。杏子已如指肚大小,但很酸。即便嘴饞如我,也不敢下手去摘。她們聊些什么呢,七長八短,天上地下,村里村外,或者一年被磨破皮的陳年舊事,但都不是我感興趣的。我在菊芋稈下,捉蟲玩,有種毛毛蟲,背上五顏六色,很是好看,但渾身毛刺,我拿棍子一撥,它身子一扭,纏住棍子,很好玩。紅太太叫我,我過去,她從護(hù)襟前的兜里摸出一顆雞蛋糕,遞給我。雞蛋糕有些干,也蹭掉了表皮。紅太太一直沒舍得吃,給我留著。我吃著雞蛋糕,接著去玩毛毛蟲。一抬頭,菊芋花開著,那么好看,一朵又一朵,蜜蜂嗡嗡,蝴蝶翩翩,真是熱鬧。臨回家時,紅太太會隨手拔一棵白菜,或摘一把辣椒,塞給母親,母親推辭不要,紅太太就不高興了,母親只得拿上。出門前,我折了一朵菊芋花,拿在手中玩。我聞了聞,花香微苦,但很淡,若有若無。

秋天,紅太太家的菊芋長好了。她拔掉稈,堆在樹下,曬干,做飯當(dāng)柴火燒。她用镢頭把埋于地下的菊芋挖出來。菊芋沾泥帶土,個頭不大,跟雞蛋一般,多是橢圓形,但很不規(guī)則,表面坑坑窩窩。大大小小,能挖一拌籠。不過,不會挖干凈,會留下一些,在泥土中當(dāng)籽種。來年開春,菊芋又會發(fā)芽,又會開花,又會結(jié)滿果實。

紅太太提一些菊芋來我家,放到桌下后,坐在門檻上,和母親說話。我挑揀一顆白嫩的菊芋,搓掉泥,馬勺里舀水,洗一洗,坑窩里,洗不干凈,用袖子蹭蹭。菊芋洗完,表皮微紫(菊芋大多表皮白色,紫色許品種原因)。咬一口,很脆,有些像水蘿卜,帶著絲絲甜味。還有一種味,難以言說。紅太太搓著指縫里的泥,笑著說,把娃咋饞呢。

隨后一段時間,菊芋就成了我家必備的下飯菜。菊芋切細(xì)條,撒鹽,倒醋,少許熟油,一攪拌,就可上桌。母親也會腌一些,留著臘月吃。找來瓷壇,拾掇干凈。備好蒜瓣、生姜、干辣椒、花椒、八角、桂皮等料。菊芋切塊,晾干水分。鍋中倒入水,下料,倒入醋,醋要多,再倒醬油,醬油適中。大火燒水,熬煮半個鐘頭,放涼。壇中放入菊芋,倒入料汁,蓋上蓋子即可。

冬日農(nóng)家,除了洋芋白菜干蔥,再無蔬菜,能有一碟腌菊芋,可以讓寡淡的拌湯多幾分滋味,亦可讓清貧的日子多幾分期許。

后來,紅太太過世了。她常年有病,有段時間,她不能下炕,幾近癱瘓,但她不是病死的,也不是餓死的,是上吊了。她找來半截麻繩,綁在窗扇上,把自己掛了上去……她過世了兩三天,有人去她家借東西才發(fā)現(xiàn)的。母親揩著眼淚,去幫忙料理喪事,說,紅婆,可憐了一輩子,罪受了一輩子,前幾天我還想著挖幾顆新洋芋拿過去,硬是忙得沒顧上,沒想到就……

那一年,紅太太家的菊芋沒有開花。那些菊芋后來再也沒有開花。紅太太的院子成了遠(yuǎn)房侄子的。侄子從未給紅太太挑過一擔(dān)水,端過一碗飯,喪事上沒掉一滴淚,但占紅太太院子時,他比誰都積極。后來,他推倒紅太太的老房子,拔掉那些菊芋,蓋了新房。

紅太太歿了,那些花兒,只在一個孩子的回憶里,反復(fù)開了,敗了。

有幾年,因為家事,舅爺舅婆從家中搬了出來住。我那妗子,頗為蠻橫霸道,還好吃懶做,稍有慢待,便對舅爺舅婆橫加指責(zé),大肆謾罵。我舅舅生性懦弱,怕老婆,總是躲在一旁,大氣不敢出。

舅爺舅婆搬出后,借了一間土坯房。房在村口,長期閑置。房前屋后,沒有圍墻,僅有一塊院子,院前,一溜空地,舅婆用來栽種蔬菜和花草。再遠(yuǎn)處,是一片川道,有大片麥田。空地周圍,用細(xì)竹子編了籬笆。竹子應(yīng)是掃禿的掃帚拆下的?;h笆左右斜插入土中,編成菱形,很是工整。籬笆里,除了種蔥韭等平常蔬菜,舅婆還種了一窩菊芋。應(yīng)是從別處要了籽種,埋入土中,起了壟,中間挖一淺坑,便于澆水。后來,那窩菊芋“拓疆開土”,沿著籬笆,長了一大叢,有些翻出籬笆,長在院子。村口風(fēng)大,風(fēng)吹,金色花朵擺動,如一方池塘,水波蕩漾。

我們?nèi)タ赐藸斁似?,走到村口,遠(yuǎn)遠(yuǎn)看見那土坯房,孤零零地立在麥田里。再近點兒,便可見那菊芋,枝繁葉茂,花朵醒目。舅婆在菊芋下,穿著藏藍(lán)衣裳,給雞拌食。舅爺在屋檐下,穿著灰汗衫,往廚房門碼柴。我們遠(yuǎn)遠(yuǎn)叫——舅爺、舅婆——他們起身,身影在菊芋的葉間顯現(xiàn),他們笑著說,選選和米娃(妹妹的小名)來了。舅婆說,我昨晚就夢見杏花開了,漫天遍野的,我給你舅爺說,今天來親戚,果不其然。舅爺舅婆六十來歲,早已滿頭白發(fā),生活讓他們苦不堪言。

秋天,母親去轉(zhuǎn)娘家,回來時,總會背一布袋菊芋。背回來,涼拌吃。菊芋也可煮食或熬粥,但我們沒有這樣的吃法。

我倒疑惑,我家院子,也有一塊菜地,母親為什么不把菊芋勻出來幾顆,種進(jìn)去呢?確實奇怪。

舅爺舅婆在那土坯房住了幾年,我記不清了。每年給房主幾袋糧食,以表謝意。但畢竟借居他人屋檐下,內(nèi)心不安。他們在村里擇了新址,其實是他們自己的一塊菜地,在村莊(村莊在溝里)最后面一個土臺上,蓋了一間土坯房,住人,又在隔壁加蓋了一間小房,當(dāng)廚房。房前,還是有塊院子,有塊菜地??删似旁傥捶N過菊芋,為什么呢?

后來,村口那間土坯房,不知在何年被拆掉了,只留下大片空地。每當(dāng)路過,我總是抬頭遠(yuǎn)望,想起舊日時光,想起那時比此刻的蒼老略微年輕的舅爺舅婆,想起那扶著籬笆站在風(fēng)里的菊芋,想起所有在人間受苦的人,和那些菊芋一樣,渾身壓滿生活的泥土,難以自拔。

我家在寧遠(yuǎn)縣城有小院。那院在城中村。出巷道,朝南,有條馬路,一側(cè)開一蔬菜店,顧客很多,生意可謂興隆,也算這一區(qū)域最大的蔬菜店,菜品種類豐富,價格跟別處相差無幾。老板掙了錢,把蔬菜店擴(kuò)張成為超市。

我家常去那買菜,一則圖方便,二則菜多,可供選擇。菜架前,擠滿人,挑揀,剝皮,裝袋。到門口,還得排隊付款。因人多,加之附近沒有菜市場。日子一久,蔬菜店門口,馬路兩邊,漸漸擺滿了小菜攤,兩溜子,大都是附近村民,自家種了菜,吃不完,或舍不得吃,提到這里,鋪一張化肥袋,擺上菜,進(jìn)行售賣。蔥、洋芋、白菜、辣椒、蘿卜、韭菜、芫荽、菠菜、茄子、黃瓜、胡蘿卜等,全是家常菜。擺攤的全是老人,跟我舅爺舅婆年齡相仿。蔬菜們灰頭土臉,沾泥帶露,大小不一。他們也灰頭土臉,皺紋縱橫,衣著破舊,異常蒼老,脖子上掛著綠色二維碼牌子,繩帶沾滿污垢。手里攥著零鈔,手指皴裂,也沾滿污垢。都是孤苦的老人,若非生活所迫,誰會愿意坐在路邊,風(fēng)吹日曬,挨餓受凍,去賣菜呢。他們的菜,品相自然沒有菜店的光鮮,但打農(nóng)藥少,也便宜。于他們而言,便宜點,賣出去,換個零花錢,添補(bǔ)家用,便已知足。他們一天也賣不了多少錢,多則三五十,少則十幾二十。

有時上頭有檢查,城管們來,會把他們趕掉,平日多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城管們定然知道,大家都要活著,都要討口飯吃,沒必要過于為難他們。

有一次我去那里買菜,蘿卜白菜,各買了一點兒。白菜兩顆才三塊,蘿卜好幾根才五塊,真是便宜。買完,溜達(dá)著回去,在一個地攤上,看見了一堆東西,沾著泥,大小如雞蛋,也不規(guī)則。攤販?zhǔn)莻€老頭,戴一頂舊帽子,因天天暴曬,已掉色。穿一件黑外衣,里面套著件校服,估計是孫子丟棄的,他嫌扔了可惜,套在了自己身上。他盤腿坐在地上,看著過往行人,期望有人買走他眼前的一堆東西。他見我站著看,便說,這是洋洋芋,調(diào)涼菜,好得很。我已多年沒有見過吃過菊芋,超市、菜店是沒有這種菜的,我似乎有些忘了它的樣子、味道,加之有泥,一時沒有認(rèn)出。

看到菊芋,很是親切,老人看我確有購買之意,便說起涼拌吃法,又說這是老伴活著時種的,老伴活著時,倒不怎么長,老伴過世了,反而長得旺了起來,不知啥原因,他家里人不大愛吃,他牙不好,吃不了,兒子讓鏟掉,騰出地方砌花園,他執(zhí)意不肯,那菊芋便一直長著,每年秋里挖了來賣。他還說,咋能鏟掉呢,留著,畢竟是個念想。

我買了那堆菊芋。老人從衣兜里翻出一個塑料袋,皺巴巴團(tuán)在一起,他扯開,和我一道把菊芋裝了進(jìn)去。他從身邊摸來一桿老秤,調(diào)好秤鉤,掛上袋子,站起來,提起秤,稱了起來。老秤我幼時認(rèn)識,許多年不用,如今已忘了怎么看那些“星”。一共二十來斤,四十六塊錢。他沒有二維碼牌子,我又在商店換了零錢,給了他五十塊錢。老人嫌多,我說不多。

我提著袋子,走了一段路,回頭,老人背著手,弓著腰,手里捏著秤,一步步往回走,腳步遲緩,背影沉重。我有些后悔,沒有多給他錢,他畢竟是世上我的另一個“親人”。

那袋菊芋,我們家吃了好久。

隨后幾年,每至秋天,我買菜時,再未見過那個老人來賣菊芋。不知他的菊芋真被兒子鏟掉了,還是他臥床不起了,抑或已過世了。不知道啊。

我只知道,每年,菊芋都會開花,如一朵朵小太陽,明亮,甚至執(zhí)拗,可它們從來沒有照亮過生活在時代背面的人。每年,菊芋都會在土中成熟,一顆顆,連著繁密的根系,如同人們難以理清的愁緒和一腔腔心事。每年,菊芋都會端上飯桌,它是一味藥,可為什么治療不了紅太太、舅爺舅婆、那個老人的生活之疾呢?

【王選,1987年生,甘肅天水人。作品大量發(fā)表于國內(nèi)知名刊物,并被各種選刊、年度選本選載。曾獲人民文學(xué)新人獎、華語青年作家獎、豐子愷散文獎、長安散文獎、林語堂文學(xué)獎、東坡詩文獎、三毛散文獎等多種獎項。出版有《南城根:一個中國城中村的背影》《那些被光照亮的陌生人》《最后一個村莊》《青山隱》《彩虹預(yù)報員》《故鄉(xiāng)那么遼闊,為何還要遠(yuǎn)行》《世間所有的路》?!?/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