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夜夜躁,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在线精品欧美日韩电影,8x8×拨牐拨牐永久免费视频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長篇兒童小說《萬里漂流瓶》作品研討會在京舉辦
來源:少年兒童出版社(微信公眾號) |   2025年01月14日12:09

1月7日,由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主辦,少年兒童出版社承辦的“萬里漂流話友誼 大國啟航繪夢想——長篇兒童小說《萬里漂流瓶》作品研討會”在北京舉辦。中國出版協(xié)會理事長鄔書林,中國圖書評論學會會長、中國出版協(xié)會副理事長郭義強,上海世紀出版集團黨委副書記、總裁闞寧輝,魯迅文學院常務副院長徐可,上港集團尚東分公司黨委副書記丁英麒等領導,以及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會副會長、《兒童文學》原主編徐德霞,中國海洋大學教授朱自強,北京師范大學教授陳暉,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張莉,蘭州大學文學院院長李利芳,南京師范大學教授談鳳霞,太原師范學院文學院教授崔昕平,魯迅文學院副院長周長超,魯迅文學院教研部主任郭艷,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香,《兒童文學》主編、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馮臻,《萬里漂流瓶》作者馮與藍等來自文學界、出版界、評論界的專家學者共同出席活動。長篇兒童成長小說《萬里漂流瓶》根據(jù)真實事件創(chuàng)作,故事的小主人公樂航在夏令營中認識了南非來的女孩海蒂,當海蒂到樂航家作客時,她才發(fā)現(xiàn)樂航媽媽孟浩宇珍藏多年、承載了一段國際友誼的漂流瓶,那一頭連接的竟然就是自己的媽媽奧莉維亞;跨越三十年的友誼不僅讓兩個家庭更加深入地了解彼此,更讓作品主人公重新認識了上海,認識了當初投下漂流瓶的地方——如今的東方大港洋山深水港,也解開了一段塵封百年的中國勞工往事。作品在幫助青少年開闊眼界、愛上創(chuàng)新的同時,深刻理解建設海洋強國、航運強國的重要意義,本書入選中宣部2024年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選題。

研討會由少年兒童出版社副總編輯朱艷琴主持,少年兒童出版社總編輯陸小新介紹了《萬里漂流瓶》的出版情況。

中國圖書評論學會會長、中國出版協(xié)會副理事長郭義強在講話中對少年兒童出版社和作者馮與藍女士表示熱烈祝賀。他認為《萬里漂流瓶》這部作品文質兼美,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出孩子的童心童趣,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兒童文學作品,并指出其具備兩大特點:其一,注重心靈的溝通與交流。憑借對親子關系、國際友誼等多元維度交流的細膩書寫,使小讀者切實體悟到國家發(fā)展的磅礴偉力,以及友好交流的深遠意義;其二,《萬里漂流瓶》切入點巧妙精準。它內(nèi)容豐富,以孩子純真的視角展現(xiàn)上海的今昔變遷。他強調,反映時代變化是當下兒童文學作品的重要使命,期望少年兒童出版社能始終堅守初心,勇挑重擔,不斷開拓創(chuàng)新,推出更多精品圖書,為小讀者們構筑起充盈正能量的精神家園。

上海世紀出版集團黨委副書記、總裁闞寧輝在致辭中透露,《萬里漂流瓶》的靈感源于2023年上海國際童書展期間,著名童書出版人海飛提議策劃一部展現(xiàn)上海都市風貌與當代少年兒童生活的作品。該書以1994年上海國際少年兒童文化藝術節(jié)漂流瓶投放活動為背景,講述上海女孩孟浩宇通過城市國際交流確立人生理想并為之奮斗的故事,這一形象是上海時代弄潮兒,也是為實現(xiàn)中國夢奮斗的中國人的縮影。闞寧輝期望在座專家提出寶貴意見,助力作品打磨,使其成為新時代主題出版與原創(chuàng)兒童文學的精品力作。

上港集團尚東分公司黨委副書記丁英麒在致辭時,向現(xiàn)場嘉賓介紹了洋山深水港的建設歷程以及所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他認為,《萬里漂流瓶》視角獨特、故事生動與筆觸細膩,不僅體現(xiàn)了上海港傳承歷史、擔當使命的核心價值,更讓人感受到包括洋山四期在內(nèi)的新時代中國航運建設的發(fā)展與上海城市風貌的變遷。他對《萬里漂流瓶》這部作品的出版表示祝賀與感謝,并邀請現(xiàn)場嘉賓前往洋山港走一走,看一看。

作品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學者圍繞這部聚焦中國航運建設、城市發(fā)展、少年生活的兒童小說展開深入討論,對《萬里漂流瓶》的創(chuàng)作給予了高度評價。

徐可(魯迅文學院常務副院長)

《萬里漂流瓶》是一部扎實且具有時代意義的現(xiàn)實主義題材佳作。作者馮與藍此前在幻想文學領域成果豐碩,此次涉足現(xiàn)實主義題材創(chuàng)作,秉持精益求精的態(tài)度,多次修改文稿,令人欽佩。馮與藍也是魯迅文學院的學員,期望魯迅文學院能培養(yǎng)出更多像馮與藍這般的優(yōu)秀人才,為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注入新生力量。

徐德霞(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會副會長、《兒童文學》原主編)

《萬里漂流瓶》是一部令人眼前一亮、頗具震撼力的作品。如今,兒童文學界鄉(xiāng)村題材作品很多,但像《萬里漂流瓶》這樣以大工業(yè)、大都市為背景創(chuàng)作的作品不多,可以說,它既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又有沸騰的、昂揚前行中的中國面貌和中國精神的兒童化的表達,是一部大題材、新手法,與時代緊緊結合的大作品。小說通過藝術上的兩個象征物——漂流瓶和瓷片切入,媽媽那代的漂流瓶串起了三十年的國際友誼,而一百年前的瓷片則串起了一段鮮為人知的南非故事。故事的最后,兩條線索又匯聚到了我國新時代的大國重器洋山港上,結合得自然流暢,從容不迫??v觀全書,作者將筆尖在淘金、漂流瓶和新時代萬噸輪之間來回穿梭,通過上海一個普通知識分子家庭,寫出了中國百年的歷史。在結構和敘述上,作品雖然書寫的是大歷史,卻能從兒童出發(fā),用小載體、窄視角,表現(xiàn)宏大主題。

朱自強(中國海洋大學教授)

在我看來,成長小說是現(xiàn)實主義兒童文學最高超的創(chuàng)作境界,而一部優(yōu)秀的成長小說必然有自身獨特的藝術表現(xiàn)力,馮與藍做到了這一點。從結構上看,作品的第一條主線書寫的是主人公母子關系從矛盾到化解的全過程,第二條主線則應和了《萬里漂流瓶》的書名,以漂流萬里的瓶子牽連起改革開放、洋山港建設,還有中國和南非少女之間的友誼,后來又引到了下一代江樂航和海蒂的友誼中。兩條線索并非獨立存在,而是第二條線索——樂航了解媽媽的童年時代——為第一條線索親子矛盾的消融提供了契機。這部作品的第二個特點,就是建立了具有因果關聯(lián)的情節(jié)。福斯特在《小說面面觀》中提到,小說中情節(jié)比故事更重要。小說家通過在作品中建立各種情節(jié)、細節(jié),在它們之間建立因果關系,使小說成為一個和諧的世界。作家就是依靠相互關聯(lián)的一系列具有因果關系的細節(jié),像一層層海浪堆疊,最后掀起巨浪,這是小說家的真功夫。我覺得在建立因果關系這方面,《萬里漂流瓶》表現(xiàn)得非常出色,每一次矛盾沖突的爆發(fā)都有非常細致的鋪墊。

陳暉(北京師范大學教授)

《萬里漂流瓶》是一部當代都市背景下的兒童成長小說。作品以小主人公及小伙伴的學校、家庭生活和社會交往為內(nèi)容,投射出新時代國家科技進步、港口建設成就、國際航運發(fā)展、海上絲綢之路等圖景,時代感很強。它智慧地以一只漂流瓶書寫了兩代人的跨文化交流,又以瓷片項鏈串聯(lián)起更久遠的人物故事。依托精巧的構思與設計,一個多世紀的時間跨度和歷史回顧包含于情節(jié)之中,張弛有度、引人入勝,國家發(fā)展進步、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等思想主題得以自然而貼切地展現(xiàn)。重大主題的舉重若輕,來自作家處理題材、表現(xiàn)內(nèi)容的駕馭能力與表現(xiàn)功力。另外值得關注的是,作品也對平等交流的現(xiàn)代親子關系具有生動的描繪,這是對兒童情感態(tài)度的立場宣示,能夠引發(fā)小讀者的共情。

張莉(北京師范大學教授)

《萬里漂流瓶》最大的特點在于它的當下性、時代感和全球化視野,書中獨特的上海氣息是一個極大的亮點。這本書的主要線索,也就是漂流瓶的故事,讓我們意識到二三十年前,上海已經(jīng)是一個開放、包容、多元的國際化大都市。作品中寫到江樂航參加無人機比賽,使用社交網(wǎng)絡、新媒體,這是當下城市孩子生活的寫照,也是之前的兒童文學作家很少真切呈現(xiàn)出來的。因此,《萬里漂流瓶》雖然是一部兒童文學作品,但視野遼闊,包容多元,充分彰顯了上海的時代感和全球化特點。另外,作品也寫出了今天的典型親子關系,讓我們看到了孩子眼中的母親,母親眼中的孩子,這層互關的視角特別重要性。兒童文學作品經(jīng)常會有單向性的問題,比如父母對孩子的說教,孩子對父母的不滿,但是馮與藍在作品中完成了一個親子雙向的交流。我想這種創(chuàng)作是有特別意義的。

李利芳(蘭州大學文學院院長)

這是一部以兒童視角、兒童主體成長為敘事邏輯而實現(xiàn)重大主題表達,始終致力于將簡單與深刻實現(xiàn)自由交織的探索之作。它將真實歷史事件的神奇有效轉化為童年語境中的話語與故事形態(tài),以童心去串聯(lián)童心,讓童真去直抵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思想實踐。作品在敘事上的亮點首先表現(xiàn)為對“連接物”的精彩塑造上?!捌髌俊笔呛诵囊庀?,一個神奇的漂流瓶建立起中非兩個小女孩不平凡的友誼,由此掀開了一段歷史更為久遠的華工往事;一個白底青花的中國瓷片上留存了太多豐富的歷史訊息,男孩江樂航循著媽媽綠色筆記本上的“少年大事記”,逐層進入到從兩代人到多代人之間的歷史對話中。兒童真正歷史感的培育、兒童對歷史內(nèi)容的主動獲取是這部作品著力追求的目標,它的一個主要方法就是通過“連接物”而達成的。眾多連接物均是適應兒童好奇心、滿足兒童探求欲的絕佳載體,在對“物”的層層揭秘中,復雜的歷史事實自然而然進入到今天兒童的知識視野與情感認同中。

談鳳霞(南京師范大學教授)

從新世紀以來,中國的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中出現(xiàn)了一大批跨文化創(chuàng)作?!度f里漂流瓶》涉及了跨時代、跨國際的交流,還涉及了跨代際的交流,它有歷史的、時空的廣度,也有主題思想的高度。這部小說的第一個特點就是上海的氣息——現(xiàn)代化大都市的氣息、現(xiàn)代的工業(yè)科技的氣息、國際文化交流的氣息,還有比較沉痛的歷史氣息,以及現(xiàn)代媒介所帶來的開放氣息,等等?!度f里漂流瓶》這部作品非常有時尚感,但它并不因為題材的時尚而輕佻,因為涉及了諸多層面、維度和內(nèi)涵,所以依然有厚重感。除了氣息,作品傳遞的熱度也很重要。這部小說涉及家庭親子關系和跨國際的友情,作品中江樂航的母親孟浩宇以自己的理想也影響了下一代,也是非常突出的一點。在結構方面,作者使用了多種手法并行的創(chuàng)作方式,將當下、閃回、倒敘等多種敘事手段自如穿插其中,使作品看上去婆娑多姿、生動活潑。在表現(xiàn)手法上,馮與藍的筆調畫面感很強,比如引子的電影畫面感躍然紙上。在理想性、情感性層面,作品也表現(xiàn)得十分出色,它所書寫的萬里漂流瓶,不僅僅是一條故事線索,也是一條精神線索,它承載了過去和現(xiàn)在,也預示著美好的未來。此外,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有作者馮與藍對人物心理的描寫,她能夠把兒童心理層層剝筍地展開,很是難得。

崔昕平(太原師范學院文學院教授)

《萬里漂流瓶》這本書在“少年成長”和“文化”這兩個雙主題的書寫上非常獨特。作品以雙主題勾連了多個時空,類似中國古建的榫卯結構,不是釘釘子似的生拉硬扯,而是圓融、巧妙、恰到好處地表達了主題。在少年成長方面,馮與藍對都市、對成長的塑造都非常成功。主人公江樂航是一個在上海大都市普通知識分子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兒童,這是具有典型態(tài),并帶有鮮活都市氣息的。馮與藍描寫親子關系,沒有陷入二元對立描述,而是努力去追求一種真實的親子交流狀態(tài),媽媽和孩子都在努力地走近對方。在文化主題方面,馮與藍對媽媽少年大事記一點一點耐心地寫作調動,處理得非常好。作品通過江樂航見證媽媽的成長,也寫出了樂航建構個人理想的過程。

周長超(魯迅文學院副院長)

《萬里漂流瓶》是一部透過“小切口”展現(xiàn)“大時代”,突破自我、探索創(chuàng)新的重要現(xiàn)實主義題材作品。它巧妙地將個人成長與廣闊的時代背景相融合,展現(xiàn)了中國港口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描繪了一幅充滿希望與活力的新時代畫卷。作品通過漂流瓶、日記本、瓷片項鏈等敘事裝置,將上海城市變遷,尤其是洋山港的建設發(fā)展歷程,與人物的成長故事緊密交織在一起。這些敘事裝置不僅賦予了作品跨越時間與空間的能力,還巧妙地連接了不同代際間、中外交流間的故事線索。在故事中,漂流瓶象征著友誼與希望,日記本記錄著人物心路歷程,而瓷片項鏈則承載著歷史與文化的記憶。正是這些富有童趣的敘事元素,使得作品對媽媽與兒子兩代人的成長,對國家發(fā)展進步的書寫,更加生動而富有內(nèi)涵。

郭艷(魯迅文學院教研部主任)

《萬里漂流瓶》這部長篇小說講述了三代人在不同時空的因緣際會,從兒童視角講述大歷史中的人物命運遭際,在對當下現(xiàn)代都市少年生活和親子關系的講述中,表達了對于中國故事和中國現(xiàn)代性進程的理解與體悟??偟膩碚f,它是一部題材獨特、結構精巧、題旨深刻的優(yōu)秀兒童文學作品。小說有三個非常突出的特質:其一是現(xiàn)代少年視角中的大歷史與大敘事。在樂航對于媽媽日記的閱讀中,歷史時空隧道被打開,當下00后的孩子看到了30年前的中國故事,當下和歷史在傳奇故事中得到了銜接,漂流瓶萬里漂流后的結緣,最重要的是當事人兩個少女對于這份異國友情的珍視,以及各自為了理想堅韌不拔的奮斗。小說在這個層面體現(xiàn)出了闊大的人生境界和格局,對于當下兒童文學長篇創(chuàng)作來說,是一個突破。小說多重時空的穿越性敘事,復雜人物關系的設置,歷史記憶與當下現(xiàn)實的穿插表達等等,在這個文本中都有著較好的呈現(xiàn)。其二是親子關系中的雙向成長。小說中的親子關系是雙向奔赴的,凸顯出了當下中國城市正常的原生家庭的親子關系。父母是接受了良好現(xiàn)代教育和現(xiàn)代文明的身心健康的人,孩子也是心智健全正常的孩子,面對當下更多的充斥著問題的原生家庭,這個文本從某種程度上恰恰彌補了對于現(xiàn)代正常親子關系和親子教育較為理想模式的敘述。其三是高科技、現(xiàn)代知識信息、快節(jié)奏工作與現(xiàn)代都市生活的及物摹寫。這部小說還有一個非常鮮明的特點:城市經(jīng)驗與當下生活的及物性。作者通過樂航的視角,敘述了當下中國大城市孩子們的日常,這也是當下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的一個突破。

陳香(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會副秘書長)

《萬里漂流瓶》創(chuàng)作的成功源于它基于童年細節(jié)的細致入微的書寫。馮與藍善于探入青少年的內(nèi)心深處,她筆下的少年都有著細膩的心理活動,有著自己立體的靈魂,對自我生命意義的探索從未停止。同時,她還善于完成對青少年成長、文化和歷史追因式的思索和審視,使其作品展現(xiàn)了難得的文學質地、歷史感和文化意味。在行文過程中,我認為有三個特點比較顯著:第一是作品飽滿的故事性和對敘事的駕馭能力?!度f里漂流瓶》從當下日常和兒童命運入手,插入母親孟浩宇三十年前的童年往事,帶出一段百年前的中國勞工的心酸史。故事不斷在重建,又時有懸念。這樣的敘事策略造就了故事的豐厚飽滿,同時也照顧了少年兒童的閱讀感受。第二是馮與藍善于探入青少年的內(nèi)心深處,以兒童視角和真正的少年兒童的情感體驗,以細膩敏銳、準確傳神的心理描寫,表達對當代少年生命意識的探討和思考,以對兒童生命感同身受的體驗、理解和認知,呈現(xiàn)出了一種純粹的童年敘事。第三是自覺的現(xiàn)實主義追求?!度f里漂流瓶》帶著從生活土壤中生長出來的自覺與天然,帶著對現(xiàn)實的關注,對問題的敏感,直面人生要義與人生價值;通過對文學真實性和現(xiàn)實感的出色把握,細細描摹一幅真切可感的現(xiàn)實主義圖景下的煙火人間。

馮臻(《兒童文學》雜志主編、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

《萬里漂流瓶》是一部主題類兒童文學作品。小說構思精心,境界開闊,富有時空的縱深性,通過三種關系——親子關系、當代與歷史的關系、中國與世界的關系,以及兩個物象——碎瓷片和洋山港,將兒童主體性視角與 “大歷史觀”“大時代觀”相結合,以洋山深水港建設的宏偉實踐,生動地展現(xiàn)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壯麗圖景。瓷器的英文是“china”,在百年前,這個碎瓷片就象征著中國破碎的形象,碎瓷片串聯(lián)起了幾代人的命運,也蘊含著曾經(jīng)中國與世界的關系。而洋山港則表征了一個百年來中國現(xiàn)代化進程的滄桑巨變,是一個新時代的強大基建的符號。馮與藍通過一次次對話,在故事中將海港知識融入寫作中,讓兒童讀者逐漸對洋山港有一種從抽象到具象的認識過程,最后高潮就是帶著大家一起目睹洋山港的先進、壯觀的港口形象。這是作家的在寫作上的高明之處。

《萬里漂流瓶》作者馮與藍對現(xiàn)場專家的建議表示感謝,并表示自己將在會后仔細回顧各位的分析和評點,努力對文本進行打磨,期待《萬里漂流瓶》承載歷史的記憶、夢想與希望,漂流到更多小讀者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