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夜夜躁,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在线精品欧美日韩电影,8x8×拨牐拨牐永久免费视频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弘揚四千精神”主題征文優(yōu)秀作品 “爛頭花樣多” 的鄭超豪
來源:中國作家網 | 胡曉霞  2025年01月10日12:37

“你就是`爛頭花樣多’,做了這么多的慈善項目,把自己搞得焦頭爛額……”近期,在瑞安市慈善總會辦公會議上,市政協原主席、慈善總會會長白一帆對鄭超豪這樣說。

在座的我們都明白,白會長這句貌似批評的話,實則是對鄭超豪最大的褒獎。

鄭超豪,1961年生,瑞安市委黨校原黨委書記、常務副校長,現任瑞安崇德書院院長、瑞安慈善總會副會長,先后獲“2016年中國好人榜提名”“第五屆浙江省慈善項目獎”“第四屆浙江省慈善個人捐贈獎”“最美浙江人”“首屆長三角慈善之星”等榮譽。多年來,他以做公益回報社會、反哺家鄉(xiāng)。

(一)“我們舉辦這種評獎,重在對傳統(tǒng)美德的繼承與發(fā)揚?!?/strong>

2008年8月,鄭超豪母親陳華鑫去世。悲痛之余,鄭超豪與家人商議,決定喪事簡辦,將親朋送的8萬多元的“蠟燭錢”,加上自己平時結余,湊足10萬元,以母親名字命名,成立“華鑫道德基金”。鄭超豪決定用這筆基金,每年在村里評選并獎勵15戶道德示范家庭、若干名沙洲好人。他委托村兩委在村民推薦、自薦的基礎上進行初步篩選,經公示無異議后,由村兩委確定獎勵對象,頒發(fā)獎品。

次年1月,沙洲村道德示范家庭評選結果產生。獎品是一個價值約400元的電飯煲,上書“獎道德示范家庭”;一塊釘在家門口的小木牌,上書“道德示范家庭”。

頒獎那天,村里像辦喜事一樣,村民們奔走相告,喜氣洋洋。評選上的村民喜笑顏開地表示:“獲得`道德示范家庭’稱號是對我家平日做善事的肯定,以后我還要繼續(xù)激勵自己和家人多做善事……”

看著人家那高懸于家門口的榮譽牌匾,沒評上的村民羨慕不已,不少人當場向鄭超豪討教怎樣才能評上“道德示范家庭”。一位村民問:“鄭校長,能不能給我家也評一個’道德示范家庭’獎?我可以不要電飯煲,只要那一小塊木牌就好?!编嵆佬χ鴨枺骸盀槭裁床灰靛X的電飯煲呀?”那村民坦誠道:“家里孩子大了要提親,上門看八字,有了那塊’道德示范家庭’的小木牌,就不怕有人`搗親’咯!”聽罷,鄭超豪樂開了花。

從此沙洲村年年舉行這評獎活動,獎品也一直沒變。鄭超豪說:“現在經濟發(fā)展了,民間不缺錢,我們舉辦這種評獎,重在對傳統(tǒng)美德的繼承與發(fā)揚……”同時,他更希望以此帶動簡辦喪事、厚養(yǎng)薄葬的社會新風尚,帶動“人人可慈善,慈善需人人,慈善惠人人”的理念深入人心。

2011年8月,征得父親鄭明同意后,鄭超豪將“華鑫道德基金”升級冠名為“鄭明陳華鑫誠信道德基金”,家人們再次慷慨捐資,將基金總額增加到100萬元,以此獎勵道德示范家庭、道德模范個人、誠信道德經營戶、新居民道德模范等。該基金自成立以來,已獎勵超千個道德示范家庭、經營戶和個人。

從2005年開始,鄭超豪還帶領妻子、女兒參與慈善捐款,并積極發(fā)動民間公益力量,相繼創(chuàng)立“陶山教育基金”“沙洲濟困敬老獎優(yōu)基金”“華峰誠志助學基金”“瑞安市誠濟關愛護士基金”“溫大校友會反哺基金”“家庭幸?;稹薄疤漳蠞Ь蠢溪剝?yōu)基金”“崇德共享基金”“陶山鄉(xiāng)賢文化+發(fā)展基金”等11個民間慈善基金,基金總額達4000多萬元,幫扶、獎勵對象超200萬人次。他將個人力量和民間力量相結合,以助學、助困、助醫(yī)、敬老、獎德等形式,在踐行物質慈善的同時,積極引導社會人心向善向美。

(二)“物質慈善很重要,但精神慈善更重要,因為弱者需要幫扶,好人也需要激勵?!?/strong>

2013年12月,鄭超豪創(chuàng)建了公益性質的道德品行培訓機構——崇德書院。多年來,他堅持親自做義務講座,來自省內外的好幾萬名學員接受了道德洗禮。

在崇德書院聽過課的人,都知道小鄭這位特殊的“老師”。他經常跟學員們說:“如果能早點遇見崇德書院和鄭院長,我就不會有多次‘進宮’了?!薄皶航o了我第二次生命,我一定會繼續(xù)學習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堅持做義工,并以自己的切身體會向其他學員現身說法,報答崇德書院?!?/p>

原來,小鄭有過“灰色”的昨日。

小鄭出生于1983年,15歲開始抽煙、喝酒、賭博,被學校開除后,流于社會。缺乏管束加好奇心驅使,小鄭還開始吸毒。19歲那年,在家庭教育無效,小鄭父親無奈舉報了兒子的吸毒行為。從此小鄭進進出出戒毒所,到了2011年,已是“七進宮”了。2014年7月5日,家人把小鄭送至崇德書院。但沒兩天,小鄭逃回了家。

鄭超豪得知情況后,親自上他家?guī)∴嵧獬觥吧⑿摹?。借著輕松的旅途時光,鄭超豪如密友般與小鄭交心,跟他聊過往,聊當前,聊崇德書院……小鄭深受觸動,后來跟人說:“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當官人’的坦誠和善良……”

之后,小鄭又親眼看到:愛心人士一下子捐出幾十萬元面包款、鄭院長把全年的工資都捐給了崇德書院……這些,都是小鄭聞所未聞的。耳濡目染之下,他漸漸對崇德書院的義工活動有了參與并堅持的意愿。

在鄭超豪的持續(xù)關懷、幫扶下,小鄭變得陽光、有擔當,下定決心在崇德書院做長期的義工。后來,小鄭還成了崇德書院的大廚,他燒的菜,讓學員們嘖嘖稱贊。

2018年,鄭超豪鼓勵小鄭參加禁毒宣傳片拍攝。片中,面對鏡頭的小鄭,勇敢說出自己的真實故事。他囑咐記者:“一定要幫我說出我的心聲——感謝崇德書院幫助我們解除毒癮,讓我們這些有’過去’的人,有了一點用武之地。我們有信心,別說將來能在社會上做多大貢獻,至少決心不再做對社會有害的人?!?/p>

鄭超豪從崇德書院起步,集思廣益,群策群力,相繼創(chuàng)辦了崇德慈愛站、崇德誠善農場、崇德文工團、崇德互助義工隊、崇德共享基金、崇德和合之家等,崇德系列公益事業(yè)如雨后春筍般生機勃發(fā),數百崇德志愿者活躍在城鄉(xiāng)的各條戰(zhàn)線、各個角落,義舉善行不息。

(三)““美不美家鄉(xiāng)水,親不親故鄉(xiāng)人;沙洲是我家,建設靠大家。”

2018年8月,鄭超豪起草《致全體沙洲村民的公開信》,召開沙洲人大會,制定《12345+工程和沙洲全面振興計劃》。

2001年,沙洲鄭氏族人重建鄭宅祠堂。祠堂落成后,擋住了緊挨祠堂的王姓村民家的窗戶,王姓村民對此很有意見。但在鄭氏族自恃當地大姓的身份,認為建祠堂也是做公益,因而對王姓村民的意見漠然置之。后來,雙方吵起架來,大打出手,一個鄭姓老人被毆打致傷。鄭氏族人要求王姓村民賠償受傷老人的醫(yī)療費,王姓村民則要求拆掉新建的祠堂,否則拒付醫(yī)療費。

鄭氏族人找鄭超豪商量“對策”,鄭超豪規(guī)勸老人們拆掉祠堂。不料族人們瞪大眼睛對他說:“娒,你也是姓鄭的,哪有蓋好的祠堂再拆倒的?!”為此,半年多來雙方一直僵持不下。后來,陶山鎮(zhèn)干部想到鄭超豪在當地百姓中享有很高的威望,還是請他出面協調。

一個晚上,鄭超豪登門拜訪王姓村民——平時很少見面的小學同學。王同學熱情地泡茶請坐。一陣寒暄之后,鄭超豪微笑著提起了祠堂的事,王同學爽快道:“今天您來,肯定有面子!我就提三個條件,讓鄭氏總理(家族中的總管)給我家掛條紅布,打串鞭炮,包個紅包,當然,不在乎多少錢?!编嵆酪宦犨@么簡單的要求,喜出望外,很開心地轉告了鄭氏總理。不料族人們又一次瞪大眼睛說:“超豪,你真是讓書給讀傻了!如果我們答應這三個條件,還用得著你去解決這事!”

過了一陣子,鄭超豪又去拜訪王同學。

他真摯地說:“老同學,我很理解您的心情,但今天請求您再給我個人一個面子,這事還是圓了吧……”說著,他從提包里拿出一個事先準備好的紅包,雙手遞給王同學,懇切道:“我也姓鄭,我代表鄭氏族人向您家表示歉意!這里只有1000元,但它轉達的是所有鄭氏族人的共同心意!紅布、鞭炮,只是一種形式,您也不在乎錢的多少,這紅包,也象征吉祥。您妻子是沙洲人,我們都是同房族的。冤宜解不宜結,如果把冤結到下代兒孫身上去,多不好啊……”

王同學心為所動地接話:“這事之前,您都沒來過我家。為了這件事,勞您連跑了兩趟。這樣,今晚您留下來吃飯……”鄭超豪見有轉機,馬上笑著答應,并說:“要不,我們請村干部來一起吃一頓?”王同學爽朗道:“好哇!”鄭超豪繼續(xù)開心地問:“我們也請鎮(zhèn)干部一起吃?”王同學笑著說:“好!”鄭超豪開懷一笑,又問:“我們再請鄭氏總理一起吃好嗎?”王同學會心一笑,說:“好!”就這樣,大家團團圍坐,推杯換盞中,矛盾的雙方握手言和。王同學還知道了那放在桌面上的紅包,原來是鄭超豪自己掏的腰包,更是堅決不收,當眾歸還……至此,讓鎮(zhèn)干部深感棘手的糾紛,化干戈為玉帛。

2015年12月,鄭超豪提前辭職,將所有退休工資捐給公益事業(yè),將黨組織關系遷回老家沙洲,將更多時間、精力投入家鄉(xiāng)建設,為沙洲鄉(xiāng)村振興、富美家園建設引智引資,出謀劃策。2014年,沙洲被命名為“浙江省慈善村”。2021年,第二批全國鄉(xiāng)村治理示范村鎮(zhèn)公布,沙洲村榜上有名。

面對“鄉(xiāng)村振興、共同富裕”的目標,鄭超豪帶頭創(chuàng)建“崇德助推鄉(xiāng)村振興志愿服務團”(后改稱“崇德鄉(xiāng)村發(fā)展服務團”,簡稱“服務團”),包括他自己在內的31名瑞安籍退休在瑞縣科級領導干部、高級職稱人員、優(yōu)秀人才,成了首批志愿者,他們在自治、法治、德治的共識下,助力共同富裕。

近年來,瑞安老人普遍反映一日三餐是件麻煩事,不燒菜沒菜吃,燒了菜吃不了。民生事,民聲定,鄭超豪聽到了老人們的心聲,覺得養(yǎng)老服務精細化,就得從老年人身邊的難題做起,創(chuàng)建老年友好城市,不但要“適老”,還要“助老”。于是,他說干就干,經過方方面面的努力,一家以服務老人為營業(yè)宗旨的“崇德慈善食堂”在錦湖街道開張,實現了“把方便給予老人,把麻煩留給我們”的優(yōu)質適老化服務……

閑不住的鄭超豪,慈善“花樣”越來越多。2024年11月,他帶領“服務團”一行走進湖嶺陶溪村,就溫泉項目建設、文旅產業(yè)發(fā)展等方面開展實地走訪、出謀劃策。最近,他又在謀劃打造 “民辦博物館一條街”的大項目……

在鄭超豪看來,每一點星光都與你我有關,微光匯聚,可以點亮浩瀚星海。他傳承溫州人的“四千精神”,腳踏實地,敢于創(chuàng)新,勇于擔當,善于發(fā)動。他正在帶動越來越多的人,匯入公益慈善事業(yè)洪流,在奉獻中收獲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