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夜夜躁,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在线精品欧美日韩电影,8x8×拨牐拨牐永久免费视频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譯者何雨珈:隱匿在文本之中
來源:出版人雜志 | 鐘清鈺  2024年12月24日10:53

何雨珈當譯者已經(jīng)有15個年頭了。

自2009年起,她完成了50多部作品的翻譯,累計字數(shù)逾千萬。其中,由她翻譯的熱門美劇《紙牌屋》原著風靡一時,成為暢銷佳作;而《再會·老北京:一座轉(zhuǎn)型的城,一段正在消逝的老街生活》(以下簡稱《再會,老北京》)的問世也扭轉(zhuǎn)了何雨珈的翻譯方向,她開始切入非虛構(gòu)類作品的翻譯,此后的譯作《魚翅與花椒》更是位列多個權威書籍榜單,并榮獲新浪好書榜2018年度“十大好書”。

何雨珈 自由譯者、撰稿人

從邁克爾·麥爾(Michael Meyer)的《再會,老北京》《東北游記》,到扶霞·鄧洛普(Fuchsia Dunlop)的《魚翅與花椒》《尋味東西》《川菜》《魚米之鄉(xiāng)》以及今年剛出版的《君幸食》……非虛構(gòu)作品中的許多題材是她的“舒適圈”,近些年來,這類作品也經(jīng)常和她的名字互為注腳。

在這樣的高產(chǎn)量及豆瓣嚴苛的評分制下,何雨珈翻譯的作品平均分維持在8分左右。

何雨珈擁有多重身份,自詡為“譯者和半吊子撰稿人”,不僅為騰訊新聞等平臺撰寫非虛構(gòu)作品,還活躍于各大知名播客,包括擔任《繞城外》主播,并擔綱成都世界科幻大會等盛事的主持,同時也是TedxChengdu的特邀講者。聚光燈下,何雨珈憑借其活潑靈動、不拘一格的個人魅力,贏得了眾多聽眾與粉絲的青睞。

“但譯者是沒有自己的風格的。”何雨珈認為,翻譯的最高成就是“隱身”,“評分高,那是作者寫得好”。在外行都能稱道兩句的“信達雅”方面,她說:“其實能做到‘信’已經(jīng)很不容易了?!?/p>

她可以和扶霞一起吃路邊攤,在方寸之間感受美食文化;在翻譯《再會,老北京》時,她不僅對書中提及的點點滴滴進行了詳盡的核實,還親自走訪了相關的人物與地點,“當時老梅(邁克爾·麥爾)來北京做宣傳的時候,我也跟著他去了那些書中提到的地方。每一次有契機去北京,我都會拿著《再會·老北京》去老梅曾經(jīng)住過的楊梅竹斜街走走”;而向國內(nèi)讀者轉(zhuǎn)述發(fā)生在巴比松大飯店的故事的同時,她說:“我的性別意識也在覺醒。”

這些年來,她隱匿在一本本譯作的字里行間,做著語言的切換,讓讀者以“擁抱全新的他者”的姿態(tài)與作者完成“對話”。

“但以前在讀書的時候,老師也經(jīng)常提醒我不要總是freestyle(即興發(fā)揮)。”何雨珈笑了笑,接著說:“現(xiàn)在我覺得老師說的是正確的。”

“我的人生從翻譯開始,更準確地說,從車禍開始”

本科就讀于北京外國語大學(以下簡稱“北外”)英語語言文學專業(yè)的何雨珈,在大學期間就開始做紀錄片翻譯。

畢業(yè)后,一邊是公務員考試的內(nèi)推機會,一邊是通過翻譯做紀錄片編導,何雨珈選擇了后者——“因為編導可以看片子?!彪m然工作時常日夜顛倒,但對這份工作的熱愛讓她樂此不疲?!斑x定這個工作后,交完論文就準備正式簽約了,但不料交完論文第二天,我就出了車禍?!?/p>

也正是因為這場意外,她放棄了原本規(guī)劃好的道路,重新再來。

在病榻上的時間,何雨珈也時常思索未來的規(guī)劃:“人被迫停下來以后,你反而能夠去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币淮闻既坏臋C會,她在學校BBS論壇上發(fā)現(xiàn)出版社正在招《巴頓將軍》的譯者。雖說因出版時間緊湊,她最終和這份工作失之交臂,但出彩的試譯讓何雨珈得到了編輯的認可,不久就被引薦做《靈魂交易者:營銷的謊言與真相》的翻譯。

不久,《靈魂交易者:營銷的謊言與真相》順利出版,這不僅意味著何雨珈翻譯生涯的首部作品成功面世,也為她帶來了極大的鼓舞與信心:“看到自己翻譯的作品能成書出版很有滿足感?!钡髞砘乜矗斡赙煲惨庾R到,自己當時的翻譯略顯生澀,且個人主觀發(fā)揮的成分過多。“不過我還是很感謝當時的編輯給了我很多翻譯的自由度和認可?!?/p>

而后的兩年間,翻譯成為她的職業(yè)重心,書稿也接踵而至,但做紀錄片的想法一直縈繞在她的思緒里。2011年,何雨珈申請了香港大學(以下簡稱“港大”)新聞專業(yè)一年制碩士項目。“在港大讀新聞的日子,我學習到了很多一線經(jīng)驗,授課老師都是非常優(yōu)秀的一線記者,除了在課堂上講必要的注意事項之外,他們還會帶我們?nèi)嵺`?!焙斡赙煨χ貞?,“那會兒經(jīng)常能看見一個瘦小的我拄著拐往前線猛沖?!?/p>

也就是那時,她迎來了事業(yè)的轉(zhuǎn)折點。

轉(zhuǎn)向非虛構(gòu)

“前幾年,我的閱讀和翻譯更偏向非虛構(gòu)。翻譯《再會,老北京》,相當于我非虛構(gòu)翻譯生涯的開始。”何雨珈說道。

何雨珈就讀的港大新聞學碩士項目中,其中一門課程名為Literary Journalism(特稿寫作),由邁克爾·麥爾(中文名:梅英東)擔任這門課程的導師。1995年,邁克爾·麥爾作為美國“和平隊”的一員首次來中國,在四川省的一座小城進行英語教師培訓工作。后來,他遷居至北京,居住了整十年。為記錄胡同變遷與居民遷徙,邁克爾親身融入胡同生活長達三年。2008年,他出版了首部非虛構(gòu)類作品《再會,老北京》。

“第一堂課,他說不知如何介紹自己,于是打開電腦里的地圖、照片和資料,眉飛色舞地說起北京?!边~克爾從北京的寬闊街道到狹窄小巷,再到位于大柵欄附近、被譽為全城之最的酒吧;從他任教的那所小學,聊到沙塵暴肆虐時的天空,以及城市拆遷所帶來的變遷……曾在北京度過了七年時光的何雨珈聽到這番介紹后被深深觸動,感慨萬分:“他提及的許多事物,我都一無所知。”后來,何雨珈找到他,提議將這本關于北京的書推出中文版,邁克爾欣然應允。

對于“藍眼睛看中國系列”(外國人寫中國的非虛構(gòu)作品)的范式結(jié)構(gòu)和可預見性的寫法,許多讀者一直持保留態(tài)度。但在何雨珈看來,不同于其他同類作品,邁克爾并非以一個置身事外的旁觀者身份自說自話。“Michael的可貴之處在于,他是一個真正的體驗派。這也是我譯完全書之后對他最肅然起敬的地方?!痹诜g這本書的同時,何雨珈也抱著求真意識,根據(jù)書中提到的人物、地點做相關核實:“這里頭有的是名人,有的則是尋常老百姓。但電話打過去,大家都記得一個叫‘梅英東’的老外?!?/p>

“翻譯的過程中,我也經(jīng)常會和他討論,老梅(梅英東)中文不是特別流利,我就用英文釋義,跟他確認是不是這個意思?!薄对贂媳本烦霭婧螅S多讀者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了自己的讀后感和心得。同時,該書也引發(fā)了社會各界關于城市發(fā)展和保護的討論與思考。媒體同樣對《再會,老北京》給予了廣泛關注,紛紛報道了這本書的出版情況,并對其內(nèi)容進行了深入解讀。一些媒體甚至將這本書譽為“寫給老北京的情書”,認為它記錄了北京這座城市轉(zhuǎn)型過程中的點點滴滴,也見證了無數(shù)普通人在時代變遷中的喜怒哀樂。

“后來邁克爾來中國,我們還一起舉辦了巡回的讀書會?!焙斡赙毂硎荆敃r《紙牌屋》的編輯就坐在巡展的觀眾席里,“他覺得我還挺合眼緣的,就找我翻譯了《紙牌屋》。”后來,這本書的翻譯幫她打開了知名度,引來了很多機遇。

2013年,上海譯文出版社推出了一個名為“譯文紀實”的子品牌書系,這是國內(nèi)首個專注于非虛構(gòu)作品出版的開放性叢書系列。該系列涵蓋了多部備受矚目的非虛構(gòu)作品,其中包括《再會,老北京》、何雨珈與邁克爾再度攜手合作的《東北游記》,以及被譽為“中國三部曲”的《江城》《尋路中國》和《甲骨文》等。

“我后面和上海譯文出版社的合作也是從翻譯了《再會,老北京》之后開始的?!贝撕?,何雨珈與上海譯文出版社的合作不斷深化。她繼續(xù)為出版社翻譯了《魚翅與花椒》等多部作品,這些作品同樣獲得了廣泛的好評和關注。

語言是挑選標準

從初涉翻譯領域、需主動尋求試譯機會的新人,成長為如今備受青睞、邀約不斷的專業(yè)譯者,何雨珈經(jīng)常被問及當前的選書標準是什么。

“好書的定義不一而足,而我最關心的是語言是否能吸引我。因為語言能給我?guī)碜钪庇^的感受。有時候,與其長篇大論地講述書中的思想或哲學,不如直接選取其中一段讀給我聽?!焙斡赙煲郧岸螘r間大火的《魚翅與花椒》為例,她直言:“如果從非虛構(gòu)的深度來看,這本書比不上何偉(彼得?海斯勒,代表作《江城》《尋路中國》和《甲骨文》等)的作品,但這并不妨礙我在閱讀時依然覺得它非常精彩?!?/p>

《魚翅與花椒》是一部美食游記,記錄了作者扶霞·鄧洛普在中國的美食探索之旅。自20實際90年代來到中國后,扶霞便對川菜產(chǎn)生了深厚的興趣。為此,她特地在四川旅游學院接受了專業(yè)的廚師培訓,深入學習了各種經(jīng)典川菜的制作工藝。此后,扶霞更是通過多種渠道,包括撰寫書籍、發(fā)表報刊文章、參與廣播電視節(jié)目,以及舉辦講座和示范表演等,不遺余力地向外界宣傳推廣中國的飲食文化。

在這方面,來自四川綿陽的何雨珈與她不謀而合:“翻譯霞姐(即《魚翅與花椒》的作者扶霞?鄧洛普)的作品對我來說是一種享受。一方面,我本身就是個‘吃貨’,這也正是我與她結(jié)緣的契機;另一方面,當我沉浸于《魚翅與花椒》的英文原稿時,我的腦海中自然而然地回蕩起四川話的語調(diào)與場景。特別是在讀到霞姐與出租車司機對話的段落時,我仿佛能嗅到空氣中彌漫的花椒與辣椒的香氣……在翻譯的過程中,我并不會先將其轉(zhuǎn)化為普通話,更不會覺得自己是在閱讀英文原文。”

翻譯家周克希曾說:“譯者最好的狀態(tài)應該像一塊玻璃,讀者可以透過玻璃看到原作,看到作者。”

2018年,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的《魚翅與花椒》上市后,因為作者本人的中文就很流利,不少讀者以為是扶霞用中文寫成的,并沒有察覺到作為譯者的何雨珈“隱匿”在文本間。該書自出版以來持續(xù)熱銷并不斷再版,贏得了《風味人間》紀錄片導演陳曉卿及知名媒體人許知遠等人的高度評價與認可。

“和朋友在一起時,我是個話特別多的人,存在感特別強?!彼f道:“但翻譯時,我就是躲在作家背后說話的人,這讓我感到很安全。當我藏在書里,我是被折起來的,我很舒服,可以忘掉一切?!?/p>

躲在作者身后

何雨珈有兩個書房,一個用來做翻譯,一個用來看書。

那個有著最好設備的工作區(qū)間,是伴侶給她置辦的。在這個一待就是十幾個小時的空間里,她能隨著作者的意識流動,沉醉而后工:“聽到鍵盤噼里啪啦作響我就很開心?!?/p>

但困境也是常有的:“翻譯的書出版不了,雖然翻譯的過程很開心,但是變不成出版物,拿不到自己手里,送不到讀者手里,始終是一件很沮喪的事情?!焙斡赙斓谝槐境晒Τ霭娴淖g作是《靈魂交易者:營銷的謊言與真相》。而實際上,她翻譯的第一本書是大衛(wèi)·休謨的《人性論》,但最終這本書沒有出版。

畢竟,“翻譯總是一門遺憾的藝術”。

何雨珈回憶道:“剛做這行時,迫于生活壓力,只能一本書接一本書地翻譯,哪怕從翻譯到成書的過程,她都盡可能做到細致,但最終翻開時還是會發(fā)現(xiàn)有很多問題。”在那段時期,何雨珈不僅要應對車禍后的傷勢恢復和相關的法律訴訟,還抽空完成了三部作品的翻譯,其中包括她的首部小說譯作,即珍娜·布魯姆的《拯救我們的人》。她的翻譯報酬起初是每千字60元,后來提升至每千字80元。哪怕僅僅是勉強維持生計,她依然堅持了下來:“陳以侃也說過的,每天保證上班8小時,譯者靠稿費可以養(yǎng)活自己?!?/p>

何雨珈總說,翻譯能讓她躲在自己的“氣泡”里:“那是我的恒溫層,它不僅是工作,也是我的愛好,我生活的一部分。”但與此同時,她也一直在努力嘗試拓寬這個舒適圈的邊界。

翻譯瓊·狄迪恩(Joan Didion)的作品是她職業(yè)的另一個轉(zhuǎn)折點。

瓊·狄迪恩是美國著名隨筆作家、小說家、記者及散文家,《向伯利恒跋涉》收錄了她在1965至1967年間為各雜志撰寫的20多篇深度特稿,涵蓋當年美國大眾文化領域的許多著名人物報道,也包括對當年一些重大案件的報道。該書是對美國一個時代精神面貌的全面而深刻的記錄。2021年,《向伯利恒跋涉》由中信出版集團引進出版。

何雨珈說:“其他的書其實都還算在我的舒適區(qū)內(nèi),很多非虛構(gòu)作品其實是很好讀的,傳遞信息的過程當中只需要語言簡練和敘事生動,不用揣摩作者到底在想什么,因為所有東西都是在臺面上的。”

但《向伯利恒跋涉》顯然不是?!八莻€非?!绹淖骷?,寫舊金山嬉皮街時,看似沒有任何關聯(lián)的場景,其實有許多‘小包袱’,而這些是不會有背景介紹的?!?/p>

“因為我對美國的流行文化一無所知,翻譯過程中,我總是試圖理解她為什么這樣寫,為什么是這樣的邏輯。甚至在過程中,我一度會停下,懷疑自己是不是語言能力不足。后來我去看她的其他采訪,試圖理解她。”

在觀看了瓊·狄迪恩的紀錄片《瓊·狄迪恩:中心再難維系》后,何雨珈被其中一句話深深觸動:“其實,真正重要的是那一刻的感覺,我的所見、所想、所感?!边@句話讓她有所領悟:“看完這些我才意識到,我是她中文的聲音,我為什么要跟她較勁?為什么要弄懂她在干什么?憑什么要用我自己的理解去干涉她的想法和行文?”

“有一種向她投降的感覺。”何雨珈說:“翻譯《伯利恒跋涉》用我的個人經(jīng)驗來解釋,就是‘擁抱全新的他者’,這里面沒有跟我有任何人生共鳴的內(nèi)容,這恰恰也是瓊·狄迪恩的寫作狀態(tài),冷靜、超然觀察與記錄。”

何雨珈說:“瓊·狄迪恩把話語權讓渡給了她寫的人物。”就像作為譯者的她,隱身于文本中,又無處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