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夜夜躁,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在线精品欧美日韩电影,8x8×拨牐拨牐永久免费视频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火花》2024年第11期|王志峰:天上人家懸空村
來源:《火花》2024年第11期 | 王志峰  2024年12月17日09:53

王志峰,研究生學歷,高級職稱,山西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現(xiàn)任《火花》雜志主編。曾在報社、電視臺從事過編輯、記者工作。在全國各大報刊發(fā)表上百萬字的新聞、文學、評論作品,曾任多家報刊的專欄作者,多次獲得國家級、省級新聞、評論、文學作品獎。

站在懸空村腳下,抬頭仰望,一座村莊若影若現(xiàn)地飄浮在半空中,霧氣繚繞,如夢如幻。

恍惚間,心里忽然升起莫名的感動,好像眼睛也有些濕潤。

是因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還是因為人類的生存智慧?抑或是因為追尋到了文人墨客向往的“世外桃源”?

好像都是,又好像都不是。

一座矗立在大山深處、煙火氣濃郁的村莊,房屋建在百米高的懸崖絕壁上,街道全是靠排列整齊、間隔有序的一溜圓木支撐著,粗壯結實的木柱堅定而莊重地在云霧彌漫中挺拔了幾百年。遠遠望去,整個村子好似空中樓閣、天上人家。這里的村民百年如一日地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沒有干擾,沒有紛爭,沒有俗世社會的聲色犬馬。盡管他們的生活并不富足,但他們已經(jīng)把自然淳樸、寧靜祥和、與世無爭的生活幻化成一種信仰,定格成永恒。

位于晉西北管涔山深處的寧武懸空村,不僅是游客探秘游覽避暑的好去處,也是一處備受大眾喜愛的網(wǎng)紅打卡地。初秋,我有幸與全國著名作家徐貴祥、劉醒龍、葛水平、吳克敬、素素、陳倉等一起走進這個村莊采風,心中自然有一種小激動和小竊喜。

那是個無風也無烈日的下午,汽車在層層疊疊的山巒和一望無際的森林公路上穿行一段之后,停在一片開闊的空地上。眼前豁然開朗,山崖陡峭,松林茂密;白云悠悠,溪水潺潺;暖陽西掛,歸鳥盤桓。抬頭遠望,在天際和懸崖之間鑲嵌著一個古色古香的村落,云蒸霞蔚,霧氣飄繞,宛若人間仙境。

沿著山下一條陡峭的石階小路攀援而上,在離地百米的懸崖邊有一座三層堡門。第一層門洞全部用石頭砌成,堅固而雄偉,門洞向上開一天窗,和二三層樓梯間連接。二樓和三樓是造型美觀的木構閣樓,沿著層疊旋轉的多層木梯向上攀爬,才能真正進入懸空村。這是村子唯一的入口,頗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

進入懸空村,映入眼簾的是一棟棟依山而建、錯落有致、造型各異的房屋。這些房屋依崖就勢,一半建在半山腰的巖石上,一半懸空而建,靠幾根插在巖石上的大木柱支撐。全部房屋坐北朝南、避風向陽,或懸或掛,或嵌或探,巧妙地與大山融為一體,蔚為壯觀。這種建造方式,與聞名遐邇的恒山懸空寺一樣,堅固耐用,美觀大方,既展現(xiàn)了人類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智慧,又彰顯了古人的生存藝術。 走在懸空村,關注腳下,是一條用圓木鋪就的空中棧道,依然是靠連接在巖石上的一排排木柱支撐,棧道邊建有形態(tài)精巧的木構欄桿。這也是村子里最主要的一條道路,全長有1公里左右。由于棧道懸空而建,因此也叫“天街”。行走其上,伴隨著圓木的輕微滾動,心中有種漫步云端、膽顫心驚之感。放慢腳步,平復緊張之情,小心翼翼地感受這種驚險和奇特,十分愜意。

站在懸空棧道上鳥瞰,在百米深的崖底開闊處,有一塊碎石鋪就的形似馬蹄狀的廣場,謂之“馬蹄校場”。旁邊有一個由巖縫溪水長年滴流形成的月牙狀的山泉水池,謂之“飲馬池”,似乎講述著當年操練兵馬、抵御入侵的往事。

“檐壁聳云涯,梁橋染日華。鳥鳴藏翠幕,花發(fā)接殘霞。細水石間繞,風煙樹頂斜。忽而燈火見,天上有人家?!?懸空村仿佛是大自然不經(jīng)意間遺落的一顆珍珠,靜靜地鑲嵌在云霧繚繞的天地間,又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畫,祥和地鋪展在大山之中。

同行的作家和我一樣,心中升起的第一個疑問便是:在那個遙遠的年代,人們?yōu)楹螘x擇來到個隱秘且危險的地方生存?

據(jù)村民介紹,懸空村的起源頗具傳奇色彩。

第一種說法是:相傳在明朝末年,李自成率領農民起義軍攻破北京城,崇禎皇帝自縊身亡,但崇禎皇帝的四皇子朱慈煥卻僥幸逃脫。駐守寧武關、雁門關、偏頭關三關的總兵周遇吉率領官兵暗中保護四皇子,一路輾轉來到這個隱秘險峻且易守難攻的地方安營扎寨,操練兵馬,最終選擇在這懸崖峭壁上安家落戶。他們隱姓埋名,在這片看似絕境的土地上,憑借著堅韌與智慧,繁衍生息。

第二種說法是:相傳崇禎皇帝的四皇子朱慈煥得到過一張藏寶圖,記載著崇禎皇帝生前轉移金銀珠寶的地點。他根據(jù)藏寶圖的指引在這管涔山深處找到了寶藏,并為跟隨他的舊部立下一條百年誓約,要世世代代守護這里的寶藏。這里的先民們是為了守護寶藏,才在這與世隔絕的地方默默耕耘,世代定居。幾百年過去了,這里的居民并沒有見到過任何金銀財寶,但他們依然相信這是一塊埋過寶藏的風水寶地。

第三種說法是:明朝末年,戰(zhàn)亂頻仍,社會動蕩,懸空村的王姓先人為了躲避戰(zhàn)亂、匪患,想要尋求較為安全的生存環(huán)境,于是便選擇在這遠離塵囂的深山懸崖絕壁上建房避難。這里山多溝深、松林茂密、地勢險要、易守難攻、隱蔽安全,后來便成了王姓后人的長居之地。也因此該村村民全部為王姓后裔,沒有一戶雜姓。

故事和傳說都是這個村子美好的過往,大多數(shù)人還是比較認可第三種說法,這里地勢隱蔽、水源充足、林木豐茂,確實是非常適合避險生存的寶地。

歷史上,整個三晉大地一直是人們躲避戰(zhàn)亂的首選之地。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侯紛爭不斷,各國之間相互攻伐、兼并,戰(zhàn)亂持續(xù)了數(shù)百年;魏晉南北朝時期,西晉短暫統(tǒng)一后迅速陷入內亂,隨后北方少數(shù)民族紛紛南下建立政權,與南方政權對峙,政權更迭頻繁;五代十國時期,唐朝滅亡后,中原地區(qū)先后出現(xiàn)了五個朝代,同時周邊還存在著十多個割據(jù)政權,各國之間戰(zhàn)爭不斷;宋遼金夏時期,宋朝與遼、金、西夏等政權長期對峙,邊境沖突和戰(zhàn)爭時有發(fā)生。 山西地處中原地區(qū)和北方游牧民族地區(qū)的交界地帶,東有太行山脈,西有呂梁山脈,南有中條山脈,北有恒山山脈及陰山余脈,山脈連綿、地勢險峻、溝壑縱橫,形成了天然的屏障,是一個重要的戰(zhàn)略緩沖區(qū)域。山西擁有眾多著名的關隘,如雁門關、寧武關、偏頭關等。這些關隘地勢險要,是重要的邊防關口。在古代交通和軍事技術落后的情況下,這些關隘在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為山西內部的穩(wěn)定提供了保障。

選擇在呂梁山深處的懸崖上定居,是懸空村先民們的智慧,也是人類生存繁衍和社會發(fā)展變遷的需要。

人類和小草一樣,具有無限頑強的生命力,無論生活環(huán)境多么苛刻,無論生存境遇多么艱難,只要有一絲一毫賴以生存的條件,就會生生不息地生存下來,且延綿不斷。

“懸空村”的真名叫王化溝村,這里的村民皆為王姓。整座村莊坐落在近500米長、海拔2300多米的懸崖峭壁之上。因其背倚懸崖,面臨深淵,懸空而建,故被稱為“懸空村”。其實,在當?shù)厥[蘢茂密的林海之中,還有兩個和王化溝村相距很近的村莊:五花山村、曹家梁村,它們都是建在懸崖絕壁間,也都被當?shù)厝私凶觥皯铱沾濉?。由于王化溝村開發(fā)較早,知名度也較高,故成了懸空村的代表。該村西石崖上聳立著一塊長條巨石,村民親切地稱作石人,村莊所依托的大山也叫作石人山。

盡管懸空村的起源沒有一個較為準確的說法,但是在明朝末年就有了這個村子的判斷還是比較肯定的。據(jù)專家考證,這里的部分民居具有一些非常明顯的明朝建筑的特征。村內民居因崖就勢起建構筑,民居結構主要有三種。一種是青石拱券窯洞,用木料做成門、窗,為的是冬季取暖;第二種為中國北方傳統(tǒng)木構建筑,周壁用石塊砌筑,泥土灌漿,屋頂部用木料做成懸山頂兩面坡樣式,為的是便于雨水下瀉;第三種是干欄式建筑,這是我國南方常見的木構建筑形式,整座房屋全部用木材搭建,為的是通風透氣,是一種潮濕環(huán)境下的民居。一個山間小村,竟有三種建筑形式的構建民居,這在全國也非常罕見。面對這些形制豐富、風格各異、保存完好的民居,見多識廣的作家們表現(xiàn)出了少有的驚嘆。

從古至今,中國人對居住之處的講究有一種深入骨髓的執(zhí)念,講究空間的大小、房屋的用料造型、朝向布局風水、通風透光取暖、地域特色、文化傳承、環(huán)境條件等。房屋檔次的高下往往代表一個人、一個家族的身份、地位和財富的多寡,一個地方的整體居住條件還可以反映這個地方的文化理念和經(jīng)濟政治發(fā)展水平。山西人對房屋的講究更是勝過其他地方,喬家大院、王家大院、李家大院、常家莊園等山西的一眾大院多少年來向世人訴說著山西曾經(jīng)的輝煌和富足。在懸空村,這個與外界聯(lián)系較少的村莊,村民們依然有著根深蒂固的住房情節(jié)。盡管條件艱苦,但三四百年間他們依然孜孜不倦地不斷改善著住所,村里既有明清時代的二層木構小樓,也有近現(xiàn)代的木石結合的房屋。

居住在半空中,經(jīng)濟收入從何而來?生活用品如何搬運?在大多數(shù)人看來,這也是一個令人困惑的問題。其實,一直以來,這個地方人口最多的時候也就三四十戶人家,村民們陸陸續(xù)續(xù)在山林間開發(fā)出零散可耕山地700多畝,主要種些豆類、莜麥、土豆等農作物賴以生存。此外,深居大山,放牧、采藥、狩獵曾經(jīng)也是村民增加收入的一種方式。在個別人家僅有的一點土地院子中,我們看到星星點點種著一些蔬菜,這也是村民吃菜的主要來源。村里主要的交通工具是大牲畜,村民的生活必需品都是靠騾馬從山下往上運送,當然有時也需依靠人力肩挑背扛、爬山搬運。懸空村人世世代代,日復一日地過著且耕且牧且狩的生活。 懸空村人的生活是艱難的。面對困難,懸空村人始終保持著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保持著奮發(fā)向上的斗志,展現(xiàn)出尊重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頑強意志和不屈精神,這正是中華民族歷經(jīng)滄桑而不衰,飽經(jīng)磨難而更強的力量源泉。他們臉上洋溢著的笑容,是一種從內心深處散發(fā)出來的自信與堅定。

懸空村,是自然與人文的雙重饋贈,是歷史與現(xiàn)實的交響樂章。它猶如一本無字的史書,講述著人與自然的故事,訴說著生存與智慧的傳奇。在這里,一輩輩按照相同軌跡在大山中生活的村民,或許并沒有想到,有一天他們普通而平凡的生活會成為別人眼中的故事和傳奇。

據(jù)說,上世紀90年代,幾名旅行愛好者在管涔山登山遠足時,意外迷路了。夜幕降臨,四周荒無人煙,正當他們找不到前進方向之際,忽然發(fā)現(xiàn)遠處半山腰上有幾簇燭火在昏暗的群山中閃現(xiàn)。依靠這點微弱光芒的指引,他們跌跌撞撞地來到了這個隱藏在深山之中的村落,并在村民家中借宿一晚。次日清晨,當?shù)谝豢|陽光灑滿大地,他們驚訝地發(fā)現(xiàn),這個村落竟然坐落在懸崖峭壁之上,腳下便是萬丈深淵。這段神奇的經(jīng)歷迅速傳開,懸空村也因此走進了世人的視野。

本世紀以來,隨著全國新農村建設、脫貧攻堅和鄉(xiāng)村振興工作的推進,當?shù)卣哟罅藢铱沾宓姆鲐毩Χ群吐糜伍_發(fā)力度,對村中的懸空房屋、空中棧道、旅游公路、攀登臺階、山寨門等基礎設施進行了修繕。懸空村也越來越多地受到了外界的關注,游客不斷增多,村民們通過提供住宿、餐飲和其它旅游服務,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條件。

那個秋日下午,在懸空村的一家小酒館里,幾位作家呷著小酒,就著土菜,和村民們談笑風聲。這些年,年輕人多外出打工了,留在村里的都是老人,老人們不愿離開這“懸空”的村莊,說住在這里已經(jīng)習慣了。村民分享著他們樸素厚實的鄉(xiāng)村生活,作家們探尋著這個村莊遠古而神秘的故事,享受著遠離城市喧囂的輕松和愉悅。

村民介紹,除卻村莊“懸空”的奇觀之外,在懸空村的深山之中還隱藏著一個鮮為人知的千年火山。據(jù)見過的人說,火山其實是一個黑里咕咚、吞煙吐霧的黑洞,洞里溫度非常高,一年四季黑洞里不停地吞吐著滾滾濃煙。而在懸空村附近,則有形成于新生代第四紀冰川期、距今約300萬年的萬年冰洞,洞內一年四季冰柱不化,愈往深處冰愈厚。即使在酷熱的盛夏,進入洞中依舊是一派清涼徹骨、冰雕玉砌的嚴冬景象?!叭f年冰洞”和“千年火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大山北面萬年冰洞冰肌雪骨、寒氣逼人,大山南面則是千年火山熱氣蒸騰、煙熏火燎,“冰火相容”的奇觀在這里和諧上演,被當?shù)厝诵蜗蟮胤Q為“矛盾山”。兩種極端的地質現(xiàn)象出現(xiàn)在同一區(qū)域,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探秘。

懸空村還被當?shù)厝俗u為“長壽村”。據(jù)說這里的村民普遍長壽,七八十歲的老人身體還非常硬朗,一些老人肩扛背挑、下地勞作、上山采藥,根本不輸年輕人。長壽的因素有很多,但村民認為是老祖宗在這塊土地上留下了長壽秘籍,村中的山泉水有特殊的功效,長期飲用可以延年益壽。其實,這里山清水秀、空氣清新,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較高;這里遠離城市的喧囂和嘈雜,沒有過多的外界干擾,沒有工業(yè)污染;這里環(huán)境清靜,生活安逸,身心放松,沒有太多的精神壓力,這些都對身心健康非常有益。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倍拍恋倪@首詩用于描繪秋季的懸空村再恰當不過?,F(xiàn)在的懸空村以其優(yōu)美的風景、獨特的建筑、傳奇的故事,吸引著眾多游客來這里打卡旅游。

懸空村不僅僅是一個地理上的存在,它更是一種精神的象征,它代表著一種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在這里,你可以放慢腳步,靜下心來,聆聽山風的低語,感受歲月的靜好,體會生命的真實與美麗。對于每一個來到這里的旅者,懸空村都是一次心靈的洗禮,一次對生命意義的深刻思考,一次與自然對話的寶貴機會。

懸空村,一個可以讓我們放下所有煩惱和束縛的地方,一個可以讓我們找回自己內心的地方。

或許我們每個人都需要一個這樣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