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二進制》:科學與藝術共舞的時代之歌
作家唐墨新近出版的長篇小說《親愛的,二進制》延續(xù)了此前的一貫風格,處處彰顯出開放多元的獨特氣質,故事仍然發(fā)生在上海這座多元文化交匯、領時代風氣之先的國際化大都市。小說以科教興國、上??苿?chuàng)中心建設和長三角一體化發(fā)展戰(zhàn)略為背景,通過人工智能企業(yè)漢科公司的奮斗崛起,展示了互聯(lián)網(wǎng)、微信、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科技時代風起云涌、波瀾壯闊的生活畫面,凸顯了海派文化的新氣象、新圖景和新氣息,也承載著作者對于科學與藝術、科學與哲學、科學與倫理的深邃思考。
《親愛的,二進制》在敘事藝術上匠心獨運。小說采用多線并行的敘事手法,將發(fā)生在不同時空、不同人物身上的故事,以一種井然有序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在“現(xiàn)在”的時間線上,小說采取二線并舉的敘事方式,一是海歸人才胥姝與業(yè)界“大神”葉通的相戀,漢科公司人工智能研發(fā)項目的推進;二是“滬漂”沈媚事業(yè)的起落與婚姻的破裂。在“過去”的時間線上,則單線推進,講述了胥姝在留學期間與埃及男孩彼得的愛情故事。其中,第三條故事線可以看作是第一條故事線的“變奏與再現(xiàn)”,而第二條故事線則與第一條故事線形成鮮明對比。作者不止一次在胥姝對葉通動心的時刻讓她回想起自己的初戀男友彼得,甚至直言:“葉通,也許就是平行世界、遙遠時光里的那個深情的彼得?!笨梢哉f,彼得如同揮之不去的影子,始終籠罩在胥姝與葉通的相戀過程中。小說的三條線索相互交織,彼此交錯,這種多線并行交匯的敘事方式使得小說既跌宕繁復又不失整體性。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線索采用的敘事話語風格各異。以胥姝為主角的故事線具有童話般的浪漫風格,而以沈媚為主角的故事線則充滿諷刺的現(xiàn)實主義風格。在“胥姝線”中往往出現(xiàn)陽光、水晶、霓虹等大量美好浪漫的意象。由此,“胥姝故事”展現(xiàn)的是上海白領階層光鮮體面的美好生活,以及象牙塔中留學生的浪漫詩意,而“沈媚故事”則揭露了“滬漂”逼仄的生存空間與無奈的精神困境。
《親愛的,二進制》呈現(xiàn)出一種多元文化融合的氣象。作者在東方與西方、科學與藝術融合的多維視野和宏大架構中展開敘事。小說中所呈現(xiàn)的科學與藝術的融合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在語言方面,小說以客觀沉靜的語言呈現(xiàn)科研領域的專業(yè)知識。作者著意將小說主要人物的職業(yè)設定在人工智能的研發(fā)與應用領域,并將大量關于人工智能領域的有關知識穿插在人物對話之中,體現(xiàn)出較強的專業(yè)性,為讀者帶來了一定的陌生化閱讀體驗。同時,小說又以充滿詩意的優(yōu)美語言進行描述和抒情,營造出一種獨特的浪漫詩意氛圍。二是在人物方面,小說塑造了彼得、胥姝、葉通三位從事科研工作又富有藝術細胞和人文情懷的人物形象。雖然他們從事的是人工智能機器人領域的科研工作,但又不同于刻板的科學家形象,他們對于藝術充滿了熱愛,重情重義,敏感多思,其中最為典型的是彼得。他的形象與《卑爾根的陽光》中的約翰十分相似,既義無反顧地投身于機器人科研事業(yè),又懷揣著對藝術繆斯的美好向往。他大膽地追求愛情,無私地獻身科學。小說通過將科學與藝術融合,避免了大篇幅的科研術語可能導致的枯燥乏味,從而增添了浪漫詩意的藝術之美。
總之,《親愛的,二進制》是一曲科學與藝術共舞的新時代之歌。作者緊緊把握時代脈搏,在東西經(jīng)濟文化視域下,將新時代的前沿科學技術與永恒不變的文學愛情母題交融互織,小說故事情節(jié)波瀾起伏,技術創(chuàng)新、貿(mào)易爭端、商海暗斗、知識產(chǎn)權爭端、異國風情、婉轉愛情等讓人不忍釋卷,演繹了海歸一族和科技工作者的奮斗史,詮釋了都市社會、科技時代豐富復雜的人性與人情,彰顯了新時代的宏大氣象與“新海派”的獨特氣質,也為當代小說創(chuàng)作開拓了新場域,提供了新經(jīng)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