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雅蓋隆大學成功舉辦“絲綢與琥珀的相遇——中波文學關系”講座
5月16日,由中國作家協(xié)會外聯(lián)部指導,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北京外國語大學波蘭研究中心、波蘭雅蓋隆大學承辦的“中國文學海外讀者俱樂部”活動在雅蓋隆大學舉辦。北京外國語大學波蘭語教研室主任李怡楠副教授以“絲綢與琥珀的相遇——中波文學關系”為題進行分享。雅蓋隆大學國際關系與政治學院副院長愛娃·特洛伊納爾、中國學系主任烏卡什·加采克教授及該校師生近30人出席講座。
活動海報
講座中,李怡楠教授向該校學生分享了莫言的《紅高粱》《豐乳肥臀》《酒國》,余華的《活著》《在細雨中呼喊》《兄弟》,劉慈欣的《三體》《流浪地球》,張賢亮的《煩惱就是智慧》等作品的創(chuàng)作內(nèi)容、創(chuàng)作背景以及作家故事等;并鼓勵波蘭大學生閱讀中國文學作品,從中了解當代中國人的情感、價值觀以及當代中國的文化特色。圍繞20世紀以來的中波文學交流情況,李怡楠教授還介紹了中波文學互譯從初步發(fā)展、逐漸成熟、日益繁榮直到煥發(fā)勃勃生機的歷史全貌,并展望中波文學文化交流的未來。
在互動環(huán)節(jié),同學們就中國女性作家在波蘭格外受關注的現(xiàn)象向李怡楠教授提問。李教授從波蘭社會女性運動的發(fā)展史和波蘭女性文學的歷史與現(xiàn)狀兩方面進行了解讀。她講道,20世紀90年代,閔安琪(Anchee Min,1957— )的處女作《紅杜鵑》(Czerwona Azalia)在波蘭出版,激發(fā)了波蘭讀者對現(xiàn)代中國女性的強烈興趣,隨后十數(shù)年間,閔安琪的《狂熱者》(Dziki Imbir)等八部作品的波蘭語譯本相繼在波蘭出版,由此形成了一股波蘭譯介中文女性文學的熱潮。隨后,李怡楠教授向該校師生介紹了王安憶、遲子建等中國女性作家作品。
本次俱樂部活動系統(tǒng)地向波蘭青年學生梳理了中國當代文學在波蘭的譯介和傳播,為聽眾勾勒出中國當代作家在波蘭譯壇的群像,對于波蘭讀者深入了解和探討中國文學作品、進一步了解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社會現(xiàn)狀等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文學是反映中國社會文化的一面鏡子。隨著中波兩國逐漸擴大人文交流合作,越來越多優(yōu)秀的中國文學作品進入波蘭,受到波蘭讀者的歡迎。波蘭中國文學海外讀者俱樂部以文學為媒,搭建中波文化交流與民心相通橋梁,讓波蘭的文學愛好者跨越隔閡、打破刻板印象,從文學作品中了解中國的歷史淵源、文化脈絡、社會發(fā)展和哲學思想,從而增進中波兩國人民的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