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夜夜躁,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在线精品欧美日韩电影,8x8×拨牐拨牐永久免费视频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鄧西長篇小說《永遠的阿貝》:引導孩子勇敢面對生活的智慧之書
來源:文藝報 | 胡麗娜  2024年11月12日15:42

近年來,鄧西的創(chuàng)作呈現(xiàn)出噴薄之勢,從帶有自傳色彩的《路過一棵開花的樹》到有著濃郁海南地域風情的《鯨歌島的夏天》《栗樹鴨的天空》《秘境回聲》,鄧西以其獨特的文字描繪海南,講述少年成長的諸多困惑與無奈、迷茫與掙扎、釋然與蛻變。在呈現(xiàn)孩童成長的豐富樣貌與博大浩瀚內心世界的同時,鄧西還智慧而妥帖地在故事中融入更多富有意義的思考:比如時代變遷中的代際溝通與自我認同、現(xiàn)代發(fā)展與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等等。

《永遠的阿貝》是鄧西聚焦海南黎錦文化傳承的誠意之作。舒緩平靜的敘述一如汩汩清泉,甘洌而澄明,這樣的氣質與佛瑞斯特·卡特的《少年小樹之歌》、梨木香步的《勿忘我》極為接近。在作家的敘述中,刺繡不僅僅是一種需要傳承的技藝,更是一種生活方式,是家族歷史與個人情感記憶的承載寄托。只是相較于“記憶傳授人”四部曲之《歷史刺繡人》將編織與歷史關聯(lián)的敘事,《永遠的阿貝》的編織更為個體和純粹,顯得溫和親切。這里的刺繡不關乎批判與省思,而是水到渠成的自我療愈、自我認同和成長。

這是一個現(xiàn)實色彩濃郁的故事。遭遇突發(fā)事件陷入心理危機的女孩阿貝,被深深的負疚感重壓著,為此她逃離成長的熟悉環(huán)境,來到外婆所在的自然山野。與“死亡”相關的話題既是故事展開的背景,又是貫穿故事始終的重要線索。阿貝山居歲月的開啟是為了逃避突發(fā)事件的精神重壓,但在與外婆的日常相處中,她知曉或遇見了這個家族女性在不同歷史時段遭遇的不同事件:外婆小時候失去了姐姐,蕓阿婆丟失了女兒,還有蕓阿婆的老去……故事中的人物默默承受著悲傷,人物的故事互相交織,但這些并沒有形成沉重壓抑的敘述氛圍,或將阿貝拽向沉淪的深淵。相反,外婆在日常生活中自然流露的生活智慧和樂觀豁達的態(tài)度慢慢溶解了阿貝內心的堅冰。從這個意義來說,這是一本引導孩子充滿勇氣地面對生活的睿智之書。

鄧西在小說中大膽嘗試從不同維度呈現(xiàn)那些原本潛隱在現(xiàn)實中的死亡事件,這是孩子邁向成長不可逃遁的事實,形成綿延的成長傷痛與傷感。在作家從容的敘事下,它們妥帖地與故事并行,并在最后得以合理化解。人物內心變得堅韌而強大,這種釋懷正是對成長的別樣詮釋。如何在歲月流逝中沉淀情感、悅納自我、自洽又昂揚地面對生活,既是阿貝走出困境的見證,又是成長主題的深意所在。故事的結尾,長大的阿貝不僅完成了自我的療愈,而且在學習織黎錦的過程中擁有了更為豐厚的精神世界,對于自我的認知、對于家族的歷史、對于土地的情感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換言之,阿貝的成長與蛻變不僅僅是生理年齡的變化,更是心靈的成長,既有自我認知的拓展,又交融著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是一種深入內心世界同時又外拓到現(xiàn)實社會,融入使命與責任的多重成長。

《永遠的阿貝》是一部女性的心靈史,書中豐富的女性角色鮮活生動,富有魅力。特別是外婆這一形象,她的見解樸素卻有深意,類似“樹不說話,不也活得好好的”的表達,在最為煙火氣的日常中升騰出令人心安的哲思。這樣彰顯傳統(tǒng)美德又開放開明的長者,以潤物無聲的方式陪伴孩子成長。鄧西以清新明快又理性克制的筆觸,以來自漁村小鎮(zhèn)的十一歲女孩的視角開啟女孩嫁衣的故事。這是第一人稱的限定視角,內心敏感細膩有創(chuàng)傷的女孩,同時又是一個有意味、能發(fā)現(xiàn)新奇之處的“他者”。阿貝謹慎細致地觀察感受著外婆的生活,娓娓道來地域特色文化,吸引讀者進入故事情境。正是在這樣舒緩、漸入佳境的敘述中,承載著文化傳統(tǒng)和民族記憶的黎錦自然地融入阿貝的生活。在外婆的引領下,她以自己的獨特方式完成了對黎錦文化的傳承和創(chuàng)新。對阿貝來說,黎錦的編織是一種生活方式,也是一種情感的表達和寄托。

當然,作品并不回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現(xiàn)代傳承中的商業(yè)轉化。作為與外婆形成鮮明對照的安總,就是一個時代氣息濃郁、精干又有情懷的新女性。書中男性人物出場不多,但也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比如阿鋒這一角色不動聲色地拓展了作品的現(xiàn)實意義,使得黎錦的現(xiàn)代傳承有了新面貌。這個同樣帶著創(chuàng)傷長大的男孩,有過曲折的彷徨,但在外婆的關愛和包容中成長。他對黎錦的情感飽含對親情的思念、親人的責任,他選擇學習黎錦又有著打破傳統(tǒng)刻板觀念的果敢和堅毅。

(作者系浙江師范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