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響新時代之歌》:實證研究與理性思辨的有機統(tǒng)一
張陵的新著《唱響新時代之歌》對作家何建明新時代創(chuàng)作的報告文學進行了全面而系統(tǒng)的梳理、解讀和研究,不僅將何建明新時代十多年間創(chuàng)作的二十多部報告文學(絕大部分是長篇)以整體面貌呈現出來,而且做了許多深入的闡釋,做了許多深刻的理論分析和研究,可以說這是一部及時評論、研究重要文藝現象的高水平學術著作。這部著作有如下幾點值得我們特別注意和重視。
首先,著者下大功夫細讀作品。著者在《結語》中寫道:“筆者有一個基本的觀點:研究一個作家,首要的是必須好好地讀作家的作品,盡可能細讀作品,盡可能讀深讀透。我們可以不熟悉作家,但不能不熟悉作家的作品。閱讀是第一位的。如果說,筆者的這些文字還有什么特點的話,那么就是重在對作家作品的閱讀?!睆臅形覀兛吹贸?,著者是真正下大功夫深入細讀了作品的,因此著者對何建明新時代的每一部報告文學作品都很熟悉,都已爛熟于心,對每一部作品都將其放置于中國報告文學的發(fā)展史,特別是新時代報告文學的發(fā)展歷程中進行了評析。在細讀的基礎上,著者將何建明新時代創(chuàng)作的報告文學進行綜合的整體的把握,將全書分為八章,實際上是三個大部分,即:第一章“代表作品”為第一大部分,對何建明新時代的代表性作品進行重點分析;第二章“時代主題”、第三章“人民精神”、第四章“形象塑造”、第五章“國家敘述”和第六章“大美鄉(xiāng)愁”為第二大部分,依次論析何建明新時代報告文學所描寫的五個方面的重要題材和主題,如第三章“人民精神”包括三節(jié),分別是論析何建明新時代報告文學所寫到的“黨史精神”“抗戰(zhàn)精神”“抗災精神”“抗疫精神”“人道精神”;第七章“理論思想”和第八章“民生文學”為第三大部分,從高層次、高境界上來總結何建明關于報告文學的理論思考、理論思想以及概括何建明文學思想的核心即“民生文學”。書的三大部分讓我們既從實證的角度、又從理論的角度,全面、系統(tǒng)而深入地領略了何建明新時代報告文學的美處、妙處和深處,真正走進了何建明新時代報告文學所創(chuàng)造的藝術世界。
其次,對何建明的每一部報告文學做出獨特、精到、深入的評析。對何建明長篇報告文學《那山,那水》,著者評析道:“何建明的報告文學作品總是能夠從國家利益的思想高度上提煉作品的主題?!毕挛倪M一步分析指出:“把一座小山村與中國深化改革的歷史責任歷史使命聯系在一起,深化了我們對美麗鄉(xiāng)村建設的重要性的認識理解,深化了我們對‘兩山’理論的認識理解?!笨梢姡邔唧w作品的論析不是就作品論作品,而是就作品論“理”,挖掘出作品的深層內涵,非常有深度?!洞髽颉愤@部長篇報告文學描寫的是國家重大建設項目港珠澳大橋的建設,作品生動地講述了中國造橋工程師的故事。著者認為這部作品的突出特點是著力并成功地塑造出中國建橋人形象,“展現了新一代中國建橋工程師們的時代風采,也展現了中國人發(fā)憤圖強的攻堅精神和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由此展現出一個正在崛起的大國形象”,可見著者分析何建明報告文學的人物形象時,既揭示其特征、特點,更分析出其內蘊、根本本質。何建明《革命者》這部長篇報告文學是為中國共產黨建黨一百周年而寫,書中特別注意分析了其與其他同類題材作品不同的特點:“如果說,多數作品視點多在‘建黨’,多在講述中國先進知識分子如何把馬克思主義引入災難深重的中國,多在揭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規(guī)律,多在表現一個先進的政黨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深刻關系的話,那么,何建明的《革命者》則把視角焦點集中在上海這個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突出了上海作為后來的中共中央所在地的艱難困苦,突出了上海共產黨人的‘犧牲’。”這就很好地揭示了何建明所寫和其他眾多同類題材作品相比所具有的獨特性、創(chuàng)造性,因而也就很好地彰顯出了何建明作為優(yōu)秀報告文學作家的不凡之處。
其三,對報告文學的理論問題及中國報告文學發(fā)展史的相關問題,做出了有見解、有深度的探索和回答。書中對報告文學的“真實”的問題做出了很有獨特見解的分析,書中首先肯定:“報告文學是真實的文體。真實是報告文學的生命。只有真實反映生活,報告文學才有認識世界的思想,才有改變命運的力量。”接著書中對報告文學真實的內涵做了如下明確判斷:“報告文學的真實,不是新聞的‘真實’,不是科學的‘真實’,不是世俗意義上的‘真實’,而是文學的‘真實’。報告文學的文體,就是一種紀實文學的文體?!敝哧P于報告文學“真實”的界定是很有新意、完全能站得住腳的。書中還指出并分析報告文學理論評論滯后的狀態(tài),書中明確寫道:“直到現在,中國報告文學理論評論一直處于落后滯后狀態(tài),一直沒能跟上中國報告文學前進的步伐。報告文學創(chuàng)作已經起到主力軍作用了,理論評論還是‘輕騎兵’的格局。這是中國報告文學理論評論的明顯短板?!蹦敲?,如何進行報告文學理論評論的建設呢?著者寫道:“不必過于拘泥于以虛構文學的理論思想為主流的理論評論話語,而要按照中國報告文學的思想藝術規(guī)律,在當前虛構理論無視、輕視或者根本見不到的地方自覺地探索,努力去發(fā)現,開拓自己的思想空間。這也許還不算理論創(chuàng)新,卻會有意想不到的解讀心得?!边@樣的回答是非常實事求是、非常有針對性的。對于中國當代報告文學發(fā)展史,書中提出了一個富有理論性、學理性的概念“報告文學時間”,書中寫道:“在中國報告文學反映現實的方向上,形成了一個公認的獨有的‘報告文學時間’。這可以看作時代對中國報告文學的高度認可?!睍性谙挛膶懙溃骸捌渌膶W文體,則常常與機遇擦肩而過?!畧蟾嫖膶W時間’就是這樣爭取到的。這個歷史性的‘時間’的指針,直到今天,還在行走。如果中國報告文學一直把握住自己的發(fā)展機遇,‘報告文學時間’就不會停下,不會中止?!敝哂谩皥蟾嫖膶W時間”這個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概念很好地概括了中國當代報告文學,特別是新時代報告文學與時代、社會發(fā)展的緊密關系。
總之,筆者認為,張陵的這部專題研究何建明新時代報告文學的著作,既是充分實證的,又是富有理性的思辨色彩的,是實證與理性思辨的有機統(tǒng)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