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夜夜躁,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在线精品欧美日韩电影,8x8×拨牐拨牐永久免费视频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像風一樣》:無名的“他”
來源:鐘山(微信公眾號) | 杜冬梅  2024年09月23日09:45

《像風一樣》這篇小說主要講述了“他”的故事,“他”無疑是故事的主角。那么,“他”是誰?

文中的“他”可以說是具象的,許多身份的疊加賦予了該角色豐厚內(nèi)涵:“他”是奶奶的孫子,是母親的兒子,是姐姐的弟弟,也是老師的學生,還是“問題學生”宋小果唯一的朋友。正如現(xiàn)實中的我們,在龐大紛雜的現(xiàn)實體系中,往往依靠與他人的關(guān)聯(lián)來明確自身的社會定位。但“他”也是抽象的,“他”沒有姓名,沒有五官特征,沒有服飾描繪,甚至沒有任何關(guān)于細節(jié)外觀的書寫。從這個角度看,“他”又失去了作為“人”理應(yīng)具備的個性化色彩,也正因為作者對此的留白,提升了文本的想象空間,令其廣袤而深邃。作者筆下的“他”,已不單單是具體的“他”,“他”從肉體躍升為符號,變成了讀者可以對號入座的對象。只有讀懂了這一點,才能窺見文本背后的深意。

從文本層面看,“他”的故事并不復(fù)雜,表達的意思也顯而易見,即家長和老師一味關(guān)注孩子的學習成績,而忽視了他們的心理健康,最終適得其反,甚至造成了更嚴重的后果。情節(jié)雖簡單,但作品的主題異常沉重,沉重到有時要以生命的代價為刻度,正如宋小果汩汩流血的手腕。

作品的標題是“像風一樣”,標題作為文本內(nèi)容的凝縮提煉,通常是全文的立意所在?!跋耧L一樣”四個字就是這樣一把鑰匙,旋轉(zhuǎn)標題,便能夠開啟文本的另一度空間。

風,是自然界的產(chǎn)物,無形無影,亦無拘無束,寄托著對自由的追求。風,因氣壓差異而生成,這與“他”承受各方面“壓力”的現(xiàn)實狀況相類似。這壓力有母親的過度監(jiān)督、奶奶的啰嗦念叨、老師的不屑偏見、同學的冷漠欺辱等等。故而“他”希望像風一樣,化解來自各方的壓力,擺脫形形色色的束縛,最后干脆想變成風箏,融入云端,飛向天空,似乎也就成為了自然又無奈之舉。

文章結(jié)尾落筆于風箏,這也可視為解讀的另一把鑰匙。風箏是文中的重要意象,也是推進情節(jié)轉(zhuǎn)折和矛盾激化的關(guān)鍵道具。風箏的突然闖入,改變了死氣沉沉的生活局面,讓“他”在學校聽講有了勁頭,對家里的攝像頭也沒有了怨恨,成績還有了提高。但也因為風箏,“他”的情緒徹底崩潰,剛剛?cè)紵臒崆檠讣翠螠?,跌入了比在遇到風箏前更糟糕的精神泥淖。可謂成也風箏,敗也風箏。其他人不知的是,風箏已然成為“他”生命中的一縷光,為填補這縷光的缺失,無助的“他”選擇將自己變成風箏,上演了一場悲壯的獻祭。

在放飛風箏寄托情感之前,“他”也曾將心靈寄托于其他事物。瓶中的蜻蜓、空空如也的牛奶瓶,乃至同桌的宋小果,都曾是孤獨“他”情感的慰藉。在新學校的冷漠環(huán)境中,老師的關(guān)注如同稀缺的雨露,使得“他”不得不尋找其他方式來填補那份空缺。蜻蜓、奶瓶、風箏、宋小果,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存在,都曾是他情感世界的支點。然而,遺憾的是,這些寄托都未能持久:蜻蜓生死未卜,牛奶瓶被丟棄,宋小果離開了學校,風箏被無情踩碎。這些人或物共同的悲劇在于,它(她)們都被迫偏離了各自應(yīng)有的發(fā)展軌道——蜻蜓無法展翅,風箏無法翱翔,學生無法安心學習,正如他被迫突然轉(zhuǎn)學。面對無法選擇的命運,他不情愿地踏入了新學校的大門,在這片缺乏溫暖的氛圍中,他只能帶著一絲悲憫,回憶起老家那位老師溫暖的微笑。

所以,這場悲劇從開始就埋下了伏筆。母親靠著能夠考取名牌大學的一廂情愿的期盼,站在“為你們好”的道德制高點,嚴肅做出給姐弟倆轉(zhuǎn)學的決定。這個決定究竟是對是錯,作者隱約流露出傾向,卻沒有給出決定性的結(jié)論。畢竟,盡管“他”抵觸這種改變,可姐姐的生活軌跡完美貼合了母親的預(yù)期。姐姐用表現(xiàn)印證了母親決策的可行性和正確性,這也讓母親對“他”的監(jiān)管和怒火有了依據(jù)和不容置疑的底氣。

姐姐的待遇和“他”迥異,從不需接受無死角的監(jiān)控,從掌握電腦開機密碼就可以看出,姐姐是讓母親放心的孩子,不僅專心上學,順便還能給弟弟做飯。相對“他”而言,姐姐擁有著更多“他”所向往的自由。當然,這一切的背后,有著嚴謹?shù)纳鐣壿?。可問題是,作為小學生的“他”,只有直觀的外在感受,卻無法深入理解其中的關(guān)節(jié)。母親所謂的用心良苦和艱辛付出對“他”來說,只剩下被囚禁般失去自由的窒息感。也正是與姐姐對“自由”的差別享受,讓他受困于“自己是不是母親買來的”這股流言。

孩子是獨立的生命體,思想思維、身體生理乃至發(fā)展成長各不相同。就如人們眼中的五彩繽紛的世界,充滿無限生機,當多彩的生命只剩下一種顏色,當斑斕的生活只認準一種可能,那悲劇就注定不可避免。在老師眼中,“他”不是成績優(yōu)異的好學生;在母親眼中,“他”不是聽話努力的好孩子;在同學眼中,“他”不是開朗活潑的好伙伴;甚至在姐姐眼中,“他”也是不受歡迎的。這些刺目尖刻的標簽,變成了呼嘯滾燙的子彈,毫不留情地擊向“他”脆弱的靈魂。最終,希望破滅的“他”在尋不到出路后,絕望地走向了自我異化。

文中還有一位缺席角色,雖人缺席,卻不得不提,那就是孩子的“父親”。想必是作者有意為之,小說通篇沒有給父親分配只言片語,但從在老家與奶奶的生活和母親獨自賺錢的艱辛之中,可以循到一絲隱晦的啟示,再結(jié)合生活常識,不難推測,父親的缺席有三種最大可能:去世了,坐牢了,棄家了。但不論哪種緣由,對一個家庭都是悲劇性的事變,這種生活的劇烈落差極易導致孩子的心理裂缺?!八钡暮糜阉涡」延矛F(xiàn)實表現(xiàn)證明了這一點。

我們可以猜測,如果老師相信“他”丟失試卷的無心,如果母親包容“他”鐘意風箏的喜好,如果姐姐傾聽“他”糾結(jié)煩躁的感受,如果同學共情“他”亟需排解的苦悶,如果父親給予“他”學習生活的陪伴,如果身邊人對“他”報以更多的溝通和理解,也許“他”就不會是如此結(jié)局,甚至有機會被發(fā)掘出獨屬的天賦。但可惜的是,生命不會重來,現(xiàn)實沒有如果,小說之外亦然,真實情況也同樣嚴峻。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倪苡的“像風一樣”實在值得咀嚼,它蘊含著美好的期許,作為充滿活力與朝氣的下一代,我們期待所有孩子們都能“像風一樣”,潤日和暢,逐光翱翔,而非“像瘋一樣”,四處跌撞,自創(chuàng)自傷。倘若孩子的心理問題不能得到有效關(guān)注和疏導,那么,我們或許會心痛地看到更多的無名的“他”。

作者供職于省作協(xié)聯(lián)絡(lu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