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傷的夏小姐》:從容描摹人生的浪花
敦煌文藝出版社今年初推出武漢作家喻之之的中短篇小說集《憂傷的夏小姐》,精選了作者近年來創(chuàng)作的中短篇小說8部。初讀小說集《憂傷的夏小姐》時,腦子里面冒出幾個印象是:凡人悲歡、情感聚焦、奇幻情節(jié)、極境拷問、事理推演、輕靈柔和從容舒緩的節(jié)奏。她靜觀默察生活的酸甜苦辣、精心提煉虛構凡俗的生活,從環(huán)境人際、偶然必然、演進反轉等方面,力圖絲絲入扣地深描,琢磨人物的人性含量。
喻之之選材廣泛,聚焦都市男女尤其是年輕人的情感世界,探尋人生的意義,運用不同的敘述風格駕馭不同題材,有底層書寫、鄉(xiāng)土情懷、市井生活、校園日常,等等?!妒环謵邸氛凵淞爽F(xiàn)代都市女性的精神困境,《王昆明的拖鞋》描寫了中學校長王昆明獻身于山區(qū)教育的人生經(jīng)歷,《沒有薔薇的原野》講述了鄉(xiāng)村女教師蘇璞對鄉(xiāng)村兒童的關愛和對鄉(xiāng)村風景的迷戀,《開往仰山小鎮(zhèn)的順風車》敘述了兩位坐順風車的同事間的曖昧情愫,以及突如其來的靈魂拷問,《憂傷的夏小姐》通過對夏小姐愛情心理的剖析,展現(xiàn)了社會環(huán)境的變遷對于女性內(nèi)在精神世界的影響。
在某些題材上,作家顯示出輕車熟路的嫻熟敘事,在有意味的故事中展現(xiàn)人生的底色、人性的本質(zhì)與變異。其人物刻畫從飲食男女逐步走向更為開闊的社會人生,并在廣泛取材的基礎上進行深度挖掘,折射出時代洪流外具體而微的細小生活、復雜人性與情感百態(tài)。作品中的人物顯示出與武漢的精神血脈聯(lián)系,他們散發(fā)著熱力、不屈,也充滿迷茫、困惑,這是最貼近世俗的、本真的人生狀態(tài)。武漢的不同側面,也構成了人生的復調(diào)。出租屋、閣樓與大飯店、畫廊、書院、茶樓、校園,這是一些公共空間,也是開放空間,更是個人化的空間,可以說有點書生氣、有一點小資氣,也有點浪漫情調(diào),隱含著作者對于都市文學的一種新理解,對于都市人生的一種肯定。
作家對敘述的把控較為張弛有度。時距上,既有十年如一夢的壓縮,也有一夜山洪的細節(jié)展開。書中的氣象描寫與人物描寫相得益彰,頻頻出現(xiàn)的季節(jié)及天氣氤氳著情感氛圍,對作品的主題、人物或事件產(chǎn)生映射作用,并構成隱喻,例如雨天與曖昧蔓延的適配度(《四月的牙齒》),酷暑與蘇璞矛盾心理的相襯(《沒有薔薇的原野》),暴雨則使人物命運充滿了悲劇感《欒樹欒樹》)。雷克夫認為:“譬喻不只是語言問題,也是概念結構問題,而概念結構也不只是智能問題,而是涉及所有經(jīng)驗自然類:色彩、形狀、質(zhì)地、聲音等。這些范圍所建構的不只是世俗經(jīng)驗,也是審美經(jīng)驗。”作品中的氣象描寫,乃至文中的各類譬喻,不僅展現(xiàn)了世俗體驗,更代表了審美經(jīng)驗,彰顯出美學價值。當然,在某些場景的銜接方面,還可以更加從容,鋪墊更加細致。
按代際劃分來看,喻之之的創(chuàng)作屬于“80后”寫作。稍有不同的是,她跳出以往商業(yè)化、時尚化、娛樂化的慣用套路,將目光聚集在實實在在的土地、形形色色的人物與復雜幽微的情感上,從小的切口出發(fā),描摹被宏大敘事淹沒的人世浪花,這一片一片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浪花,卻是普通人結結實實、真真正正的生活情狀。喻之之筆下的凡俗情感、極境拷問、舒柔敘事、羅曼審美,已經(jīng)構成了鮮明的特色,取得了明顯的成就。她曾提到文學的真正功能應該是深層療愈。在喚起讀者對真實生活的感受力、敏感度、思考性的同時,她還可以開拓更為廣闊的言說空間,剖析現(xiàn)代人的精神、心理張力,書寫底層人民更立體的生活面貌,并觸摸歷史文化的脈動,為作品增厚度、添底蘊,也為文學界注入新的活力。
(作者系湖北大學文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