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夜夜躁,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在线精品欧美日韩电影,8x8×拨牐拨牐永久免费视频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人間滋味與當代性重置——田耳和他的小說
來源:《揚子江文學評論》 | 黃德海  2024年07月16日08:49

敘述者

稍微多讀幾個田耳的作品,就能意識到他小說中鮮明的敘述者形象。

形象鮮明,并不是說敘述者態(tài)度明朗、表現(xiàn)強勢,人物只能按照他的意志展示單一性格。毋寧說,這個敘述者的總體特征是溫和的,他打量著自己講述的每個人物的生活,卻很少對他們的選擇指指點點。有時候,你甚至會懷疑,田耳對自己的敘述者太放任了,放任他置身快速發(fā)展的時代卻無所事事,放任他在熱火朝天的情景里松弛懈怠,放任他寬容得近乎無原則的道德觀,最終,放任到我們快要失去對他進行判斷的耐心了。

田耳小說中的敘述者,大多貪財好色,猶豫怯懦,乍看蔫頭耷腦,在人群中不夠突出,卻也不太掃興,差不多就是普通人的樣子。不過,這個敘述者卻不熱衷,少計較,有些憨呆蠢萌,讀者稍微深入一點,會發(fā)現(xiàn)他并不鄉(xiāng)愿,內(nèi)心深處還藏著幾條鐵則。同時,他也善于自省和反諷,有些不經(jīng)意的幽默或混不吝,能察覺到過分的正義感中讓人不安的成分,從不認為真理在握,也不會輕用自己的意志改變別人的生活方式,多的是耐心觀察。

他有點不經(jīng)意的壞勁兒,善思索、喜琢磨,話不太多,卻能在密密匝匝的事務里看到縫隙,于某些特殊的時刻命中問題的關鍵,仿佛桑丘順手解決了堂吉訶德的現(xiàn)實困窘。這樣的時刻,往往是群體間形成了危急形勢,如無法及時解決,會造成巨大的損失甚至傷害。就像《一天》中那樣,敘述者得認識到,“所有的看上去收不了場,都是為了收場”[1]。

即便不得不出面解決問題,這敘述者也并非出于拯救的自覺或高超的道德,幾乎只能算是被動的承擔或無奈的豁達。這樣的接受和豁達,哪里會有人在意呢?可就是在這樣的時刻,聚集的激烈情緒有了散去的可能,人們回復到了意志可控的狀態(tài),偶有厚實的世間光輝隱隱閃現(xiàn)。

不宜對這樣一個敘述者做過于高調(diào)的描述,他本就不想在人群中過于招搖,甚至恨不得在每個時刻都藏起自己。他有些像《我女朋友的男朋友》中的蔣縱,希望“將自己身子盡量蜷縮起來,不引起任何人的注意”[2]。只有那些不得不然的時刻,才讓他打起精神來應對,但即便從自造的陰影之中走出來,他也還盡力用各種方式遮擋住明亮的光線,免得自己遭受過于強烈的照射。

這仍然不是如此敘述者的全部秘密。田耳那么多不同類型的小說,自然會有跳出此前所有可能的敘述者形象出現(xiàn)。極端如《環(huán)線車》里的“我”,會欺騙游走,會敲詐勒索,也會痛下狠手。即便如此,他也似乎恪守著某些根深蒂固的底線,奸和壞維持在某種可能的范圍內(nèi),不致造成過于嚴重的后果(如人的死亡)——推敲下去,這很可能只是作者本人善意的體現(xiàn),一件事只要發(fā)生,連類而及的后果,哪里是個人所能控制的呢?

還有一個問題需要提及,小說中寡言少語的敘述者,其實也是滔滔不絕的說話人,有時候他甚至一本正經(jīng)地胡說八道,否則,我們怎么看得到那么多精彩的故事呢?在《獨證菩提》《人記》《戒靈》或其他一些作品的片段中,敘述者生出了傳統(tǒng)說書人的感覺,連口吻都有刻意模仿的痕跡。我們推求得深一點,或許不妨把田耳小說中的敘述者看成進退靈活的人物,一邊沉默隱忍,一邊口若懸河,二者合一,敘述者才成為完整的人物形象。

《天體懸浮》中的符啟明和丁一騰,幾乎在明面上實現(xiàn)了二者的合一。符啟明是所謂的“道士命”:“‘道士命’某種程度上也就是不認命,和自己命運相抗爭。他們通常都會離開家鄉(xiāng),憑著自身古怪的才能、百折不撓的韌性以及天馬行空般的想象力到處折騰。有了這命,一輩子不甘平靜,要么混成一號人物,要么落寞此生?!盵3]在這個長篇里,符啟明就像田耳其他小說里活力四射的人物,丁一騰則是那個大部分時候顯得內(nèi)向的敘述者。前者鬧鬧騰騰,后者安安靜靜,合起來才是小說的并列主角。

如果多用點心思,也幾乎能看出這個敘述者的成長軌跡。他出生在農(nóng)村或小城,當?shù)氐亩Y俗(Nomos)給了他最初的世界觀,父輩經(jīng)歷的后遺癥也一直產(chǎn)生著影響。此后,他經(jīng)歷了改革開放快速發(fā)展的一個階段,對社會的觀察方式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成為他重要文化資源的是武俠小說和港片,這些虛虛實實的故事經(jīng)常會影響他的判斷和選擇。另外,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來源,則是學校近乎兒戲的嚴苛教育。這樣混合而成的精神狀況,結(jié)合他自身的性情,就生成了上面所言的那樣一個敘述者,不夠精深,卻稱得上駁雜。

飛地與傳奇

中篇《濕生活》,曲終奏雅,“我”賦詩一首,題為《我夢想有個地方》——

在那里

人們平靜地,隱秘地

痛苦著,喜悅著

活著,死著

和所有的地方,一樣[4]

我禁不住好奇,田耳小說中人們生活的地方,是否就是這樣一塊夢想之地?或者換個方式表述,田耳著力書寫的任何一個地方,都是這首詩所言的夢想之地。在這里,人們平靜而隱秘地存在,也痛苦,也喜悅,然后和大地上的任何人一樣,活過并且死去。這塊地方,田耳有時候叫它“鷺寨”,有時候稱它“蔸村”,換到城市,多數(shù)是“佴城”,也偶爾是“韋城”“岱城”或更陌生的名字。按照地理概念,這些地名存在從屬關系,但在小說里,我們不妨暫時忘掉行政區(qū)劃,把任何大大小小的地方,都看作田耳為人物生活找到的一塊合適區(qū)域。

除了來自現(xiàn)實的特殊地理景觀和人文禮俗,小說中的每塊地方,也不必追根溯源地尋找來處,它們最核心的功能是虛構的建基之處。無論荒涼的山村,還是僻遠的縣城,甚或繁華都市的一隅,田耳隨手扯出的,幾乎就是一片飛地,可以在上面從容安置他的人物。具體的活動場所呢,或是市聲震耳的菜市場,或是人跡罕至的山中洞穴,亦或是心血來潮形成的養(yǎng)雞場,因時勢發(fā)展而來的空調(diào)維修部,甚至人流不斷的公交車上,魚龍混雜的派出所里,只要田耳寫到了,就既人語喧嘩又萬籟俱寂。

在這塊幾乎會呼吸的土地上,喧鬧的是外在的人間煙火,安靜的是內(nèi)在的沉靜氣氛。飛地擁有活生生的人間氣息,我們甚至能感受到飛地本身獨特的喜怒哀樂。每塊飛地幾乎都是田耳悉心尋找到的“桃花源”,人們可以在其中過平靜而隱秘的生活。這樣的生活并非毫無波瀾,大部分時候婦姑勃溪,少數(shù)時候有雞鳴狗盜,極端的則是殺人越貨。但即便是后兩者,也并不脫離日常,而是牢牢扎根于生活之中。飛地上盡管沒有不變的歲月靜好,卻似乎有一種落地生根的安穩(wěn),居住其間,可以安心地走過一段書寫中的旅程。

飛地上的人們,也差不多就是身邊人的樣子,養(yǎng)雞的、抓狗的、理發(fā)的、開出租的、裝空調(diào)的、搞維修的、辦婚慶的、弄喪儀的、做教師的、當警察的……形形色色,姿態(tài)各異。他們一旦在飛地上安頓下來,就開始了自己的時日,以勞作維持自己的生活。不過,這時日沒有給出一勞永逸的保證,倒像一場足夠長途的旅行,人們坐在一輛容量頗大的車上,一路上風景迤邐,人語呢喃,不時顛顛簸簸,偶爾險象環(huán)生,堪堪要落入舒適的感受里了,卻又需要在某些時候精神一振,就這樣慢慢奔赴目的地不明的終點。

這樣的飛地已富有傳奇色彩,田耳竟又能在這傳奇之地,講出更多傳奇故事。在這里,道士可以是代代相傳的職業(yè)(《衣缽》),拍磚搶劫者講起了師承關系(《拍磚手老柴》),偶爾得勢的人會把附贅懸疣作為異于常人的標志(《人記》);養(yǎng)斗雞能夠作為生活來源(《蟬翼》),抬滑竿可以抬成市級名流(《吊馬樁》),嗍螺螄可以嗍出一段聲色(《嗍螺螄》);相同的嬰兒肥能成為彼此相認的理由(《嬰兒肥》),鴿子血可以用來騙取獵色者的錢財(《鴿子血》),氮肥廠的氣柜成了絕佳的性愛場所(《氮肥廠》);村莊打死了狗便引來了賊(《我和弟弟捕盜記》),養(yǎng)大的豹子反噬了主人(《戒靈》),孔雀被迫不斷開屏(《開屏術》);更不用說有人在山洞里長久等待一次回歸(《洞中人》),一個人可以在另一個人身上附體(《附體》),下了蠱的娃娃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去向(《蠱毒娃娃》)……田耳的很多小說中,都有不可思議的事情發(fā)生,近乎傳奇。

傳奇的飛地以及飛地上的傳奇,是田耳小說吸引人的重要原因。誰不想看看那個傳奇的世界最后變成了什么樣呢?或許正因如此,敘述者對傳奇始終保持著極大的耐心,從不輕易去掉傳奇的光環(huán),也不會貿(mào)然點出傳奇中的明顯漏洞,而是讓每個傳奇自行發(fā)展下去,直到某些真相緩緩浮出水面。最終,那些看起來傳奇的人和故事,不過是大地上勞碌著的人們的變形記。

無論要講怎樣迥異世俗的故事,那個看起來無欲無求的敘述者,也總是記得人間的煙火。人物無論變形到怎樣不可思議的地步,都不難尋出自身的切實因由,從不懸空而為。小說中的人們無論吹牛還是放肆,或竟至于有些不堪,回到傳奇的本事,每個人都有自己不悖于生活的正常邏輯。生活煙火之外的種種,可想可談可聊,越講得神采飛揚,也就越讓小說具備了飛揚的風姿。落到地面,那些看起來屬于傳奇的一切,也不過是可憐的人間。這可憐的人間人人熟知,可要等到從杳渺的傳奇中降落回來,我們才慢慢意識到其可貴之處。

心理勢能與權力傳遞

雖然田耳喜歡講飛地上的傳奇故事,但他非常關注人物的心理。田耳小說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心理學概念,弗洛伊德的名字不時出現(xiàn),敘述者講起人物的心理狀況也繪聲繪色,更不用說敘事中對人物心理的揣測了。

田耳小說涉及的心理因素,很多算不上獨特,不過是個人遭受的心理創(chuàng)傷需要療治,或未曾滿足的心理需要補償?!丢毼璧哪泻ⅰ防锏囊ψ?,兒童時期遭到猥褻,因而一直對身體有羞恥感;《尋找采芹》里“他”年輕時性欲沒有得到充分滿足,到五十多歲的時候要尋求遲到的補償;《氮肥廠》里的老蘇和洪照玉被人看不起,因而在工廠的氣柜上酣暢淋漓地做愛。這些心理因素,能在不同作者的各種小說里看到,說不上多么與眾不同。

稍微獨特些的,是人物的心理因素經(jīng)過了重重變形,是非曲直復雜地纏繞在一起?!吨丿B影像》中的李慕新,侵犯汪紅沒有得手,還被對方用計咬掉了舌尖,于是就找跟汪紅身形相似的姑娘進行報復;《突如其來的一切》中,戴占文對邱月銘的信任和好感,已經(jīng)很難分清是因為后者的從容干練還是前者難以忘記的童年記憶;《友情客串》中蘇小穎對葛雙的勸慰,已經(jīng)有點分不清是同情還是優(yōu)越,而葛雙對蘇小穎的報復,也很難說究竟是出于屈辱還是嫉恨。這部分小說,已經(jīng)展現(xiàn)出田耳心理觀察的獨特,即能把復雜的心理變化通過情節(jié)完整地展示出來。

除此之外,田耳能發(fā)現(xiàn)人的心理誤區(qū),乍看似乎未必合理,細想?yún)s無比準確。《一統(tǒng)江湖》里的柯羊,原本已經(jīng)贏得了足夠尊重,但當他要明確自己的老大的地位時,人們便以死寂回應了他的亢奮?!陡襟w》既展現(xiàn)了“不幸”對人的要挾,也寫到了膽怯者易受操縱的困局?!断奶焯恰罚ㄩL篇)和《洞中人》,則在某些場合作出提示,人們有時候會企圖要求別人滿足自己的夢想,或引導別人應該過怎樣的生活。在田耳小說里,那些對人生稍微自覺點兒的人,會從不同的心理誤區(qū)中艱難擺脫出來,走看起來幾乎是崎嶇卻也坦然的人生之路;也有些人,會一直陷在人生的誤區(qū)里,再也沒有機會回頭。

說了這么多關于心理因素的話,好像還是無法講清楚,心理在田耳小說中究竟多么獨特。何況,過于強調(diào)心理因素,好像跟前面提到的傳奇的飛地和飛地上的傳奇有點矛盾——講故事的人需要聽眾,不是應該充分展現(xiàn)外在情形,如本雅明說的那樣,盡量遠離心理分析嗎?“使一個故事能深刻嵌入記憶的,莫過于拒斥心理分析的簡潔凝練。講故事者越是自然地放棄心理層面的幽冥,故事就越能占據(jù)聽者的記憶,越能充分與聽者的經(jīng)驗融為一體,聽者也越是愿意日后某時向別人重述這故事?!盵5]

或許本雅明認為,心理分析的簡潔凝練破壞了故事的松弛狀態(tài),引起讀者或聽者過于緊張的感受。如果是這樣,田耳小說應該可以避免這個擔憂。田耳對城鄉(xiāng)各類人的心理摸得透、看得清,也對他們的隱秘體察深微,其筆下人物自然豐沛鮮活。對田耳而言,心理因素只是確立了小說的起點,他從不放棄外在去寫人物的內(nèi)心,心理描寫也從來不是田耳的重點。某種意義上,田耳很像余華談到的??思{和陀思妥耶夫斯基,設定完明確的心理因素,“會立刻放棄心理描寫的嘗試”[6]?;蛘卟环琳f,田耳并不進行心理描寫,那些心理因素只是蓄積了情節(jié)發(fā)展的勢能,讓故事的發(fā)展動力十足。

更進一步看,心理因素也不只是故事發(fā)展的動力,很多時候,尤其是涉及集體心理和權力傳遞的時候,心理因素原本就是故事的題中應有之義?!断奶焯恰罚ǘ唐θ说钠诖a(chǎn)生的強制性力量的展示,《坐搖椅的男人》中兩代人的虐待表現(xiàn),《拍磚手老柴》中老柴受了委屈打兒子和《最簡單的問題》中徐老師被打反而懲罰小丁,《獨舞的男孩》中姚姿在壓力下準備自證其罪,都切切實實地溶化在故事之中,不能算是單純的心理因素了。

表達權力產(chǎn)生和傳遞最出色的作品,應該是《被猜死的人》。養(yǎng)老院梁瞎子偶然洞悉了安慰的反向作用,即安慰有時能讓一個相對健康的人精神崩潰,進而意識到猜某個人死對其產(chǎn)生的心理威壓,最終無師自通地把“猜死某人”這一行為變成了自己的特權,形成了穩(wěn)固的權力層級和收受賄賂的網(wǎng)絡。以無法證實的事為中心,利用人們的恐懼和無知神化自己,把莫須有的可能變成權力的內(nèi)核,并將這權力層層傳遞,養(yǎng)老院就此變成了權力的實驗場。至此,心理、權力和故事絲絲縷縷交織在一起,很難把某種因素單純提取出來了。

速寫,懸疑,溢出

田耳早期的短篇,呈現(xiàn)出非常明顯的速寫感,往往在特定場景中呈現(xiàn)戲劇性十足的情節(jié)。《圍獵》里“我”卷入追逐盜賊的人群,隨后被裸身的盜賊逼著脫下衣褲,追逐的人群遂把“我”當成了盜賊。《在場》中“我”坐在監(jiān)控室內(nèi),看到一個人身上綁著炸藥進入超市,應激反應下,人群的一舉一動盡收眼底?!妒虑楹芏嗟囊雇怼穭t是“我們”一起潛入公路收費站,冒充工作人員收取過路費。這樣的例子還可以舉出很多,像《煙花》《到峽谷去》《狗日的狗》《解決》《父親的來信》,敘事都短小而迅捷,留下一幀幀生動的畫面。

這樣一個場面一個場面的呈現(xiàn),因為多出現(xiàn)在創(chuàng)作早期,很可能緣于田耳某種天然的傾向。他把人物置于特定情景中,在集中的情節(jié)中充分展示每個人性情中的多種可能,同時也表達出對人群效應的思考?!秶C》中“我”半被動半主動地卷入追逐,一邊怯懦一邊好奇,最后被盜賊反攻,自己淪落為被追逐的盜賊,而追逐的人群才不管誰是真正的盜賊,他們認得的只是盜賊沒有穿衣服?!对趫觥分小拔摇北緛碓诒O(jiān)控室里觀看人們的舉動,當綁著炸藥的人出現(xiàn),人群既恐懼又聚攏,“我”也因為電視臺需要即時畫面,從旁觀者變成了囤積居奇的參與者。《事情很多的夜晚》原本就是群像,小說將不同場面的轉(zhuǎn)化下人們所展露的從眾心理和各自性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盡管是速寫,前面說到的那個敘述者仍然無處不在。他講起這些故事的時候,仍然眉飛色舞,生機勃勃,隨時出現(xiàn)玩世不恭的語氣,有時候甚至會一本正經(jīng)地胡說八道。因此,即便類似速寫,因為有形態(tài)復雜的人群和滔滔不絕的敘述者加入,小說也便有了熱騰騰的人間韻致。這個一直隱身于人群中的敘述者,這時更像本雅明說的,“(講故事)本身是一種工藝的交流形式。講故事不像消息和報道一樣著眼于傳達事情的精華。它把世態(tài)人情沉浸于講故事者的生活,以求把這些內(nèi)容從他身上釋放出來。因此,講故事的人蹤影依附于故事,恰如陶工的手跡遺留在陶土器皿上”[7]。

與速寫感幾乎相伴而生的,是田耳小說中的懸疑色彩,較之速寫感,懸疑色彩更長久地貫穿在田耳的寫作中,較近的中篇和長篇里都所在多有。這一懸疑色彩最為典型的表現(xiàn),是作品中常有案件需要偵破,像中短篇《鴿子血》《重疊影像》《一個人張燈結(jié)彩》和長篇《夏天糖》《風蝕地帶》《洞中人》;另外一些小說則是有明顯的懸疑色彩,如中短篇《我和弟弟捉盜記》《尋找采芹》《范老板的槍》《附體》和最近的長篇《秘要》;更大的一部分則是用懸疑情節(jié)維持著小說的敘事勢能,讓讀者對人物的命運和選擇產(chǎn)生好奇,如《濕生活》《環(huán)線車》《你癢嗎》《開屏術》《瀑布守門人》等眾多作品。

除了外在的懸疑表現(xiàn),結(jié)合前面說的心理因素,不難發(fā)現(xiàn)田耳小說中還有一層內(nèi)在的心理懸疑。上文已經(jīng)大體提到,這個懸疑或者是人物的心理癥結(jié),或者是人物可能的心理落差,也或者是特定場景的臨時起意,如《彎刀》《牛人》《最簡單的道理》《獨舞的男孩》《友情客串》《范老板的槍》《突如其來的一切》……可以說,內(nèi)外雙重懸疑構成的敘事勢能,始終存在于田耳的作品里。一旦落實到敘事勢能,以上所說的懸疑,無論內(nèi)在還是外在,大概都可以看成人在人群中生成的半必然半偶然的命運。我們關注的也并非只是真相的水落石出,而是人物命運的百轉(zhuǎn)千回。

有意思的是,在田耳最出色的那些作品里,雖然仍然保持著速寫和懸疑(包括前面提到的傳奇)特征,但敘事早已溢出了二者的范圍,顯露出生活寬廣繁茂的質(zhì)地,田耳也顯示出調(diào)動集體場面的出色能力?;蛟S是因為婚喪嫁娶最能聚集眾人,田耳經(jīng)常選取這類場景,《突如其來的一切》中的婚禮和《兩次別離》中的兩次喪禮,很能見出人群擁擠時的各類場面,一時群情聳動,一時孤單擊中了某個特定的人,一時又牽連出不同人各自的往昔。中篇《一天》和長篇《天體懸浮》則幾乎已經(jīng)讓人忘記了速記和懸疑的溢出,只看到細節(jié)推排而成的杰作。密密匝匝的細節(jié)流動成了一條大河,每一寸都有自己的起伏和波瀾,合起來卻有淵渟岳峙的沉穩(wěn)開闊氣象。

上面的話不妨換個方式再說一遍——看起來田耳喜歡各種各樣的故事,但仔細品味其間的一映一帶,竟全是人間的滋味,如《嗍螺螄》中料理得恰到好處的一盆螺螄,“吃進嘴,一嗍肉仁子上面那一點點湯汁,鮮味把各自腦門子一掀,嗆一口氣,味道又往下走,鼻頭輕癢”[8]。這個跟每個時間段和每個人的命運相關的生活滋味,從心理、從懸疑、從傳奇里慢慢溢出,變成了綿延不絕的生活之流,關涉著我們每個人的喜怒哀懼,提示著也安慰著我們習焉不察的日常,并由此把田耳小說變成了一個渾然的整體。

當代性

這個渾然的整體是什么?是起伏的人生?還是跌宕的命運?更有效的觀看角度,應該是時代。

田耳早期小說中,對時代的新舊交替多有留意?!兑吕彙穼懙氖歉缸又g的道士職業(yè)傳承,看起來有父慈子孝的脈脈溫情,但“我”和讀作品的我們都知道,那個手藝和身份代代相承的鄉(xiāng)村早已老舊,以學校為標志的外面世界慢慢滲透進來?!妒虑楹芏嗟囊雇怼访鞔_寫到新事物對舊世界的影響,自從建立了公路收費站,人們“知道收費站是怎么賺錢以后,半個村的人都對種菜失去了興趣,有好長時間無精打采”[9]?!督饎偹哪谩分?,無論怎么努力,周圍村子合起來都很難聚齊八個抬棺的壯漢。即便是辦法最多的羅四拿,也只能拼湊老弱病殘抵數(shù),看起來熱熱鬧鬧,卻難以改變鄉(xiāng)村骨子里的荒涼。

上面提到的,還是時間相對較久的新舊交替,那些鄉(xiāng)村的風習,有上百年甚至更遠的傳承。更為切近而激烈的新舊交替,出現(xiàn)在敘述者出生至成年的1970至1990年代,發(fā)生在父輩和子輩之間?;蛟S是因為經(jīng)歷過革命的鐵血錘煉,父輩們普遍富有道德感,控制別人的欲望強烈,處事也更為殺伐決斷?!督也婚_鍋》里那個仿佛紀律檢察官的尹婆,革命時期曾追蹤匪徒,這榮耀也讓她進入和平時期之后,處處以道德制高點自居,對別人的生活橫加干涉?!多事菸嚒防锏内w老師,應該是接受并內(nèi)化了青壯年時期的道德威壓,對租住她屋子的人也要施加管束、言明禁忌?!蹲鴵u椅的男人》里的老梁,對女兒曉雯極其嚴苛,很難說是出于父輩尊嚴還是經(jīng)受打擊而來的心理補償;《牛人》中那些希望別人跪著唱歌的人,幾乎都帶有舊秩序的特征;《虛耗》寫到的父親虐鼠和童年時的家暴,也無不帶有上個時代的特殊痕跡。

不必把每一個父輩與子輩的矛盾都當成新舊交替的標志,權高而戾、位尊而傲、居功而肆,甚至緣于衰朽的老而好色或恃弱而暴,原本就是人性的必然部分,田耳只是對人性沒有那么樂觀(甚至有些悲觀),并寫出了這人性在自己身處時代的更新表現(xiàn)而已。當然,無論情形如何,也不妨礙那些沒有完全忘記過往的人,會在某些時刻記起不久前的往事,心里暗暗生出反對的意思。只不過,對舊秩序的反思,并非田耳小說的主要指向。對田耳來說,更重要的,永遠是那個人人身經(jīng)的當下——也只有如此,小說才真正具備了當代性。

田耳(也是他小說絕大部分的敘述者)從青春期到成熟期經(jīng)歷的,正是市場經(jīng)濟由細弱進而席卷全社會的過程。田耳或他的敘述者沒有激烈地抗拒,更多則是(自覺或不自覺地)溫和地走進了這個時期。此時,封閉的社會逐漸打開,不同領域的繁榮陸續(xù)出現(xiàn)?!断奶焯恰罚ㄩL篇)中“我”對城市發(fā)展的預判和滌生的致富路線,《吊馬樁》中滑竿生意由散亂到規(guī)范的過程,《韓先讓的村莊》中韓先讓對發(fā)展致使鄉(xiāng)村無法保持舊貌的擔心,包括應需求而產(chǎn)生的各種大買賣小生意,以及地域發(fā)展的規(guī)模效應,田耳都不時在小說中做出了提示。

落實到人身上,經(jīng)濟繁榮最核心的原因,應該是隨著市場開放所釋放出的人的欲望。凡田耳小說中寫到的,無論電腦算命、唱歌打分、推銷福地、販賣兇宅,還是裝空調(diào)、跑長途、搞旅游、弄喪儀、做婚慶、養(yǎng)孔雀、吃空餉,亦或是偷窺、亂倫、外遇偷情、小姐扎堆,更不用說拐賣人口、毒品交易、搶劫殺人,無一不標示著人欲的釋放甚至泛濫。田耳小說中的不少人物,正是抓住了人的欲求,投身于市場之中,實現(xiàn)了財富自由;另有一些人物,則利用對欲望的了解劍走偏鋒,雖擁有了短暫的高光時刻,終因犯罪鋃鐺入獄;絕大部分人,則在欲望的潮汐里進進退退,成了和我們一樣的蕓蕓眾生。

也是在這個發(fā)展過程中,人們的道德感慢慢松弛,性禁忌開始更迭,生活的主宰從權力變成金錢(或權力和金錢的共同作用),即便強橫者也在試著摸索不同的變現(xiàn)方式。于是,那個受前代影響又溫和地走進這個時代的敘述者,便面對著第二次的新舊交替,也往往體味到更深的世態(tài)炎涼。田耳小說中那些對委身于暴富者的不滿(《狗日的狗》《尋找采芹》《鐵西瓜》)、對不得不屈從于新勢力者的同情(《吊馬樁》《牛人》《夏天糖》[長篇]),包括諸多郁郁不得志者亢奮的反抗(《氮肥廠》《環(huán)線車》《瀑布守門人》)或無奈的隱退(《割禮》《洞中人》《秘要》),應該都跟這第二次的新舊交替有關。

如果不嫌夸張,我很想說,田耳因?qū)Γòㄊ袌鼋?jīng)濟在內(nèi)的)世事的敏銳和對人欲望的洞察,在小說中呈現(xiàn)出一個飽滿而又深邃的時代形象,各具性情的人物得以生長于斯、歌哭于斯——這已經(jīng)足夠讓人振奮了,不是嗎?只是,寫到這里,我卻對田耳的小說產(chǎn)生了更多隱隱的期盼。這個期盼來自我個人某些還未經(jīng)省察的感受,我們每個人的當下,會不會已在某個時刻成為過去,是否還具備啟示未來的能量?如果不再跟未來相關的當下有關,田耳的小說,甚至目前幾乎所有的小說,是否都有了重置當代性的必要?

有些苛求了,不過,沒有人會無緣無故地永遠站在固有的位置上。我們都應該記得紅王后的話:“你得拼命地跑、不停地跑,才能保持在原位。想去另一個地方,速度必須加快兩倍以上才行?!盵10]

注 釋

[1] 田耳:《一天》,《鐘山》2017年第5期。

[2] 田耳:《我女朋友的男朋友》,《大家》2013年第6期。

[3] 田耳:《天體懸浮》,上海文藝出版社2020年版,第42頁。

[4] 田耳:《濕生活》,《鐘山》2008年第4期。

[5][7] [德]瓦爾特·本雅明:《啟迪:本雅明文選》(修訂譯本),[德]漢娜·阿倫特編,張旭東、王斑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2年版,第102頁、103頁。

[6] 余華:《溫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內(nèi)心之死》,作家出版社2012年版,第77頁。

[8] 田耳:《嗍螺螄》,《開屏術》,上海文藝出版社2021年版,第125頁。

[9] 田耳:《事情很多的夜晚》,《衣缽》,上海文藝出版社2020年版,第169頁。

[10] [英]路易斯·卡若爾:《愛麗絲鏡中奇緣》,《愛麗絲幻游奇境與鏡中奇緣》,王安琪譯,聯(lián)經(jīng)出版事業(yè)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版,第29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