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夜夜躁,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在线精品欧美日韩电影,8x8×拨牐拨牐永久免费视频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文學翻譯是“從零到零”的過程 ——譯者莊亦男談瓦爾澤
來源:澎湃新聞 | 錢雪兒  2024年07月11日08:21

在《雅各布·馮·貢騰:一本日記》中,瑞士作家、詩人羅伯特·瓦爾澤借虛構的日記寫出了他自己的人生:“在以后的人生里,我會成為一個招人愛的圓滾滾的零。”在本書中文版譯者、同濟大學德語教授莊亦男看來,這在某種程度上也像譯者的命運:打磨自己,以便原著經由他/她呈現出來。日前,在中信出版·大方策劃的“譯者計劃:撿拾花瓶的碎片”第二期活動中,莊亦男與主持人張引弘一起探討了瓦爾澤的文字和翻譯。

譯者莊亦男與主持人張引弘

莊亦男回憶,《雅各布·馮·貢騰:一本日記》(以下簡稱《貢騰》)構成了她對于瓦爾澤的初印象。與瓦爾澤此前的兩部小說以及之后的小品文集《散步》給人帶來的清新和活潑感不同,《貢騰》里展現出的是封閉、陰郁、怪誕的世界。在1995年奎氏兄弟拍攝的黑白電影《本杰明學院》中,導演就用包含符號性元素的夢境般布景,以及富于形式感的表演方式,呈現了其想象中瓦爾澤筆下的世界。

“我覺得《貢騰》的先鋒性和現代意味是特別突出的。用瓦爾澤研究者約亨格萊文的話來說,這部小說是超越它所誕生的時代的,它展現出的獨特的現代性并沒有被當時的大多數讀者所認識,”莊亦男指出,瓦爾澤被稱為“作者中的作者”和“詩人中的詩人”,“一方面說明他的受眾比較小眾,可能只是在作家圈子或者研究者之中有一些反響,另一方面也說明了他在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對文學創(chuàng)作的啟發(fā)性。”

《貢騰》講述了一個雅各布·馮·貢騰的人前往本雅門塔仆人寄宿學校學習,學校教授禮儀、舞蹈、形態(tài)的課程,教學生如何去服務他人、服從他人。小說以日記體的方式呈現了貢騰在學校里的經歷、遇到的人和日常的思考。在張引弘看來,這本書既是對于整個人類社會文明教化過程的隱喻,也可以被看成對于作者自身經歷的一種書寫。

從零到零 書單

瓦爾澤在德語文學中有著至關重要的地位,他被認為與卡夫卡和穆齊爾齊名,是現代德語文學的奠基人,但他在中文世界的引介一直不足。直到去年下半年,有四家出版社和出版公司先后推出了他的幾部重要作品的譯本,讓讀者可以一窺這位作家的文字和精神。

作為譯者,莊亦男說,瓦爾澤的語言讓她在翻譯之初感到“非常困惑”,后來她發(fā)現,要關注的不在于瓦爾澤說了什么,而是他的言說方式,“去想象他這種說話方式背后是怎么樣的心態(tài),怎么樣的動機,他為什么要打岔、要繞圈子,為什么會顯得語無倫次,為什么要不斷修正自己說的東西。需要把關注點放在他怎么樣不斷往文本里編織進新的語言材料,怎么樣讓語言這樣連綿不絕地流淌下去?!?/p>

在莊亦男看來,瓦爾澤不太想把語言置于各種掌控之下,他放任語言自然地流淌,想看它能不能突破各種限制,“而我們使用的語言更多受到邏輯的限制、受到日常生活中某些規(guī)范的限制,說得更遠一點,就是權力對語言的滲透和制約,”因此,比起翻譯本身的困難,她要面對的更多是瓦爾澤使用語言的方式與常人有很大的不同。“翻譯中我比較注意的是篇章連貫性,瓦爾澤作品句子與句子之間很多時候是缺少連貫性的,他的語言中充滿了各種各樣的迂回、偏離、自我否定”,莊亦男說,在處理瓦爾澤的作品時,既要努力地再現作者的思路,也要讓文本具有連貫性。另一方面,她認為“瓦爾澤的語言具有獨特的氣質,他的風格是非常突出的,不那么容易會被譯者蓋掉”。

張引弘將閱讀《貢騰》的過程比作一場“白日夢”,這個詞也出現在這本書中,書里的時態(tài)也不斷變化,跳離現實?!叭绻覀儼堰@本書當成一個白日夢,好像一切就合理了??雌饋硎且粋€人不停地說,一會兒說這個,一會兒又說完全相反的話,一會兒表現得非常殘忍,一會兒又好像非常溫柔。但如果它是一場白日夢的話,那么整本書就都是在一個非常統(tǒng)一的氛圍中進行的,他的語言為他編織出的這樣一個氛圍。”

“瓦爾澤作為一個創(chuàng)作主體,對我來說仍舊是一個謎”。莊亦男說,她翻譯過艾興格的《更大的希望》,艾興格對于德語的使用更為傳統(tǒng),有著成系統(tǒng)的隱喻;在翻譯《貢騰》之前,她的上一部譯作是克彭的《草中鴿》,其中透露出的焦慮感和語言沖擊力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適應。而與這些作品相比,瓦爾澤更難理解,更有距離。面對這些不同的作家和語言風格,莊亦男說,“我覺得翻譯像一個演員,你要學別人說話的腔調,不光是傳達他說話的內容,他說話的語調、節(jié)奏你都要學,對譯者來說,這也是展現自己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