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可凡憶魏明倫:巴山鬼才 鏗鏘留聲
二〇〇七年初,錄制《可凡傾聽》的魏明倫、李萌、秦怡、曹可凡(自左至右)
驚聞“巴山鬼才”魏明倫先生魂歸道山,不覺黯然,想起與他數(shù)十年交往,更是唏噓不已。明倫先生乃一敦厚長者,于戲劇、雜文、辭賦等諸領域均有建樹,可謂學富五車,才高八斗,每次與之交談,都獲益匪淺。
最初與明倫先生結緣是因為滬劇演員馬莉莉,馬莉莉赴京舉辦個人演出專場,邀請我擔綱主持,而明倫先生則作為戲劇界代表前來觀摩。雖然之前《潘金蓮》上海公演引發(fā)轟動,曾去劇場后臺做過采訪,與明倫先生有過一面之緣,但并未深入交談。那次因馬莉莉引薦,便與先生熟絡起來。先生一見我,便大聲和周圍不少戲劇專家說:“可凡才應該是《圍城》里的‘四喜丸子’曹元朗的扮演者?!焙髞?,他在一篇文章里寫過:
遠在二十一年前,我的佯狂之作《潘金蓮》騷擾大上海,巴蜀小鬼被“追鬼族”包圍,記不住是在哪一個場合,卻記住了這一張胖嘟嘟笑瞇瞇的臉。幾年后,我出席全國政協(xié)會議期間,適逢干妹子馬莉莉進京表演滬劇,爭取獲得“梅花獎”。她請我看戲,我給她捧場。晚會的主持人便是上海超級發(fā)燒友曹可凡先生。當時玉在璞中,初登堂奧,憨厚中帶著書卷氣。我一看樂了,這是《圍城》里胖詩人“四喜丸子”的形象!巧了,“四喜丸子”曹元朗,也姓曹??!假定同宗曹可凡先生早幾年亮相于藝壇,也許被《圍城》導演黃蜀芹發(fā)現(xiàn),可能就會邀上他……那晚上我暗自惋惜,曹可凡沒有趕上闖進《圍城》……
2004年曾赴四川廣元主持紀念小平同志百年誕辰活動?;顒咏Y束后前往重慶和成都采訪羅中立和魏明倫兩位大家。彼時,明倫先生已是文壇風云人物,卻毫無架子,衣著與言談極為隨意,一派名士風范。既然采訪“巴山鬼才”,談話自然從“鬼”切入。明倫先生說,元代散曲家鐘嗣成編著《錄鬼簿》一書,此書記載金元曲家一百五十二人,幾將兩代知名曲家囊括殆盡。“我乃寫戲之人,自然可進《錄鬼簿》,活脫脫一個今日之‘鬼’,只不過我連小學文憑都沒有,純粹自學成才,故屬于‘另類’之‘鬼’。當然我又恰好姓‘魏’,即有‘委身于鬼’之意?!币环C趣橫生的開場白將采訪氣氛烘托得輕松自然。
明倫先生九歲登臺唱戲,在內(nèi)江和自貢一帶小有名氣。盡管小學時便輟學,但上臺演戲,下臺讀書。他十歲那年就萌發(fā)一個荒誕構思,如果潘金蓮這個嫂子遇上郭沫若這個小叔子會怎么樣?而這竟然成為他若干年后《潘金蓮》之創(chuàng)作緣起。明倫先生素來擅長用戲劇書寫女性,因為在其認知中,自己是“女媧”子孫,自然應該大書特書女性,故此,無論是《四姑娘》《潘金蓮》還是《杜蘭朵》,或純潔,或沉淪,或嬌媚,每個女性形象均神形兼?zhèn)?,令人過目不忘。然而,與明倫先生其他作品相比,《潘金蓮》所引起的討論影響最大。在他看來,如果說施耐庵寫“潘金蓮”是“俯視”,字里行間布滿敵視、蔑視和仇視;那么歐陽予倩則采用“仰視”,將“潘金蓮”視為“東方莎樂美”,這與大眾審美相去甚遠;但他自己則以“平視”的態(tài)度審視潘金蓮,當然,有時也會游走于“仰”與“俯”之間。他說,“潘金蓮”早期反抗“張大戶”,完全值得稱頌,這就如同《紅樓夢》里“鴛鴦抗婚”,故借“寶玉”之口唱出“抗婚的鴛鴦沉苦海,投井的金釧魂歸來”,潘金蓮如進《紅樓夢》,十二副釵又添一釵,此階段可“仰拍”;后來被迫嫁給“武大郎”,因為是一種懲罰,此時便“平視”;最終被“西門慶”所誘惑,殺害“武大郎”時,就會惋惜、譴責,此時的視角便是“俯視”。這就是“想救難挽救,同情不容情,覆轍不可蹈,野史教訓深”。當時,川劇《潘金蓮》引發(fā)女性命運、婚姻、家庭、道德、法治等一系列問題的討論,歷時八個月之久。有人還戲言,四十集電視連續(xù)劇《水滸》三十五集是根據(jù)施耐庵《水滸》改編,其有關潘金蓮那三集則是采用魏明倫觀點而改編,可見明倫先生之《潘金蓮》影響之深遠。
不過,明倫先生也忍不住吐槽:自己畢生書寫女性,贊美女性,但生活中又常常吃女人的虧。他說話時臉上一副委屈的神情令人忍俊不禁。究竟誰讓他吃了什么虧,他沒有明說,我也不便追問?!靶液锰珜ξ液芎?,老伴家庭主婦,文化不高,相貌不錯,脾氣不壞,心腸不壞,我們屬先結婚后戀愛,小吵小鬧過日子,相依為命數(shù)十年?!彼盅a充道。
魏先生大概對這次采訪比較滿意,所以,他后來用文字記述那次談話:
這次是在錦官城內(nèi),鬼狐家中。巴蜀小鬼老矣,可凡笑顏依舊,他飄然而至,把品牌節(jié)目《可凡傾聽》,搬進寒舍書齋,本意是拍攝人物專題片,卻給人以訪友敘舊之感。正合我書生意氣,接待也就不衫不履,無拘無束了。他娓娓而問,我侃侃而談。對比那些化妝上場,觀眾滿座的電視采訪,我更適宜《可凡傾聽》這種沒有表演痕跡的抵掌談心。其形式接近于央視的《面對面》,王志先生不茍言笑,提問尖銳,仿佛說客辯士,可凡老弟平易近人,即使涉及敏感話題,他也會采用比犀利更巧妙的辦法。語氣是開口笑,手勢是繞指柔,遞給你一支忘憂草,他化為一朵解語花,如此這般“傾聽”,與《面對面》宛如南燕北鷹,而非南轅北轍,風格各有瑜亮,效果殊途同歸。
兩年之后,赴京參加全國文聯(lián)代表大會,在京西賓館巧遇明倫先生。他向我吐露一件“心事”。原來,明倫先生自幼迷戀電影,對電影《夏天的故事》里的主演李萌印象深刻,而且經(jīng)過一番激烈思想斗爭,還鼓足勇氣,給素昧平生的李萌寫了一封長信。雖然明倫先生那時只不過年方十五,卻洋洋灑灑數(shù)千言,既贊美李萌形象氣質(zhì)、表演天賦,也直陳電影公式化、概念化弊端。李萌收到來信后居然復信,隨信還寄來一張《夏天的故事》劇照。李萌自電影《姐姐妹妹站起來》受到關注,還與秦怡演過《馬蘭花開》,與田華合作《黨的女兒》,與藍馬同演《萬水千山》……1957年后,他們因為各種原因失去了聯(lián)系。直到后來央視一檔節(jié)目介紹電影《黨的女兒》,邀請?zhí)锶A與李萌共同回憶拍攝往事,明倫先生這才從熒屏“見到”早已白發(fā)蒼蒼的李萌,而時間早已過去逾半個世紀。這對“姐弟”相差八歲,兩人雖然也有過數(shù)次通信,彼此來鴻去燕,卻遙隔萬水千山,從未謀面。明倫先生囑我設法尋找李萌,因為長影方面告知,李萌退休后長住上海。接到明倫先生囑托,不敢懈怠,回到上海后,多方打聽卻毫無線索。然而,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京滬兩地同行共同努力下,終于獲得李萌的聯(lián)系方式。
2007年1月,趁明倫先生來滬參加明星戲曲真人秀《非常有戲》期間,我陪他一起看望身居陋室的李萌女士,幫他圓了橫跨半個世紀的“追星夢”。明倫先生激動萬分,感慨道:“當年紅顏,今朝白發(fā),故人相聚時,她在叢中笑?!焙髞礓浿啤犊煞矁A聽》春節(jié)特別節(jié)目《我有一段情》時,又將明倫先生、李萌老師以及秦怡老師請來,共同回憶《馬蘭花開》拍攝趣聞。明倫先生還帶來數(shù)封當年寫給李萌老師信函的底稿,至今記得其中有一封信寫道:“你在《馬蘭花開》里的鏡頭雖然不多,但仍然忠誠地塑造了這個角色,掌握了馬蘭的第二特性,比較完整地給予了她另一種精神面貌?!蔽ㄒ桓械矫乐胁蛔愕氖牵蠲壤蠋熡洃浟λネ藝乐?,對那些細節(jié)遺忘殆盡,令明倫先生頓感失望,但他們?nèi)员3致?lián)系,直至李萌老師2019年去世為止。李萌老師往生后,明倫先生發(fā)來微信:“少年時代的萌姐,紙上談藝,信件往返,但五十年后才有見面奇緣。今年初,白樺逝世,萌姐從上海家里打座機來告訃。白樺去了不到一年,李萌也去了……”哀痛之情溢于言表。
2010年11月,明倫先生從藝六十周年活動在成都舉行,出席者中不乏馬識途、余秋雨、賈平凹、阿來等文壇大家,我也躬逢其盛。秋雨先生在發(fā)言中說:“魏明倫的作品與中國戲劇史上的元雜劇有一種呼應力,和大地、民眾聯(lián)系在一起,又把知識分子的情懷通過民族的轉折噴涌而出,這是他的作品特別有生命力的原因?!笨墒?,96歲高齡的馬識途先生卻毫不客氣地“指責”他“不務正業(yè)”,將過多精力用于雜文和辭賦創(chuàng)作,而非心無旁騖地從事戲曲創(chuàng)作。明倫先生雖年逾古稀,卻仍畢恭畢敬聆聽前輩教誨,與會者無不捧腹。2020年深秋,明倫先生又邀請我往蓉城參與其從藝七十周年系列活動。然而,就在這次先生從藝七十周年活動舉辦前夕,明倫先生起夜時不慎摔倒,導致胸椎第十二節(jié)壓縮性骨折,完全無法動彈,只得立即住院,臥床平躺,苦不堪言,展演活動也不得不推遲。兩個月后明倫先生病情才得以緩解。他在微信里說:“整個六十天痛苦折磨,一千多個小時煉獄災難,死不了,活受罪!暫脫枷鎖,回家養(yǎng)傷!謝謝關心!”并發(fā)來一張站在街頭微笑致意的照片。
盡管年事已高,魏明倫先生仍積極參與熱點問題討論,譬如有關“木心是否大師”討論,他以為“藝術大師”乃一標準模糊稱謂,“從前‘大師’專業(yè)戶是和尚;有些職業(yè)如同職稱;至于文學藝術家,評論或高估,或低估,見仁見智,樂山樂水,不妨各持己見……”
明倫先生重情重義,一些藝術大家謝世,他都會撰寫挽聯(lián),以表懷念之情。譬如,他為秦怡老師制聯(lián):“絕代佳人,泰斗明星,白發(fā)紅顏登人瑞;純情美女,賢妻良母,青松翠柏化女神。”為王文娟老師所撰之聯(lián)為:“臺下王文娟,壽比蒼松,只遺憾未登百歲;戲中林黛玉,命夭豆蔻,卻歡欣已譽千秋?!比缃?,明倫先生也與我們天人永隔,謹以他生前自制挽聯(lián)送他大行,那就是:“沒有白活的人,值得研究的鬼”!
2024年6月1日 16:30
海上留余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