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是讀者,處處有書香
近日,兩場圖書市集分別在兩地開幕,遙相呼應,好不熱鬧。以“相約吉地 共沐書香”為主題的首屆東北圖書交易博覽會,吸引了國內600余家出版發(fā)行單位攜40多萬種出版物亮相吉林長春,近400萬人次線上線下逛展,墨香凝聚著人氣。另一場在北京舉行的以“做書”為主題的圖書市集,成為做書人與讀書人的約會,為初夏的北京增添了一道亮麗風景線。線下讀者逛書展熱情高漲,線上讀書講座有聲有色,人人是讀者,處處有書香,全民閱讀蔚然成風,中華大地書香氤氳。
書籍是人類知識的載體,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個人的發(fā)展和社會的前進,其背后都離不開知識和智慧的支撐。人類文明發(fā)展進步的歷程,也是知識不斷累積的過程。1972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就向全世界發(fā)出“走向閱讀社會”的倡議。就個人而言,讀書是通往無限可能的鑰匙,能使我們獲得豐富的生命體驗。從社會層面講,推進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關系著科技的進步、文化的傳承、精神的塑造。一個充滿書香的社會,也將為個人發(fā)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讀書的重要性,希望全社會都參與到閱讀中來,形成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濃厚氛圍。2014年起,“全民閱讀”年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從“倡導全民閱讀”到“深入推進全民閱讀”再到“深化全民閱讀活動”,充分體現(xiàn)黨和國家對全民閱讀工作的日益重視。
如今,全民閱讀已上升為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自上而下的周密部署和具體安排也漸次落地。近年來,各級政府、出版企業(yè)、大小書店等積極投身其中,共同參與和托舉書香中國建設。2023年年底,北京通州大運河畔,擁有800多萬冊藏書、約2400個閱覽坐席的北京城市圖書館建成并對外開放。這座全球最大的單體閱覽室,不僅成為北京市民的打卡地,更為眾多讀者開啟了美好的閱讀之旅。也在去年年底,福建廈門對外公示了當年對廈門18家民營實體書店的22個扶持項目,扶持舉措包括房租補貼、網點建設補助、項目補助等。自2014年扶持政策推出以來,廈門已有136家(次)書店、158個項目受益,相關舉措極大地促進了當?shù)貢甑陌l(fā)展,豐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不獨廈門,近年來,類似的書店扶持政策已在河北保定、四川自貢、浙江杭州等多地落地并開花結果。資金補貼、稅收減免、創(chuàng)業(yè)培訓……一項項具體、實在的惠民政策,為建設書香社會添磚加瓦,讓市民走出家門便可“聞”到書香。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于今年世界讀書日發(fā)布的第21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顯示,過去一年,多元化的公共閱讀服務設施為城鎮(zhèn)居民提供了閱讀便利,城鎮(zhèn)居民對公共圖書館的使用滿意度達到了78.7%。該報告還顯示,成年人對全民閱讀品牌活動(比如逛書展、參加閱讀競賽)的參與度達到了67.5%。周末去書店買回心儀的《冬牧場》等,坐在家里通過手機“云參加”《望長安》的新書發(fā)布會,在書展上遇見《人世間》的作者梁曉聲……如今,閱讀的形式和內涵不斷豐富,日益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書香滿城潤人心。持續(xù)深化全民閱讀,讓“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氛圍更加濃厚,文化自信更加堅定,奮進新征程的力量更加磅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