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夜夜躁,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在线精品欧美日韩电影,8x8×拨牐拨牐永久免费视频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人民鐵路為人民的影像書寫 ——觀電影《幸福慢車》
來源:文藝報 | 李紅霞  2024年05月08日07:56

一條鐵路、一組慢車、一個村莊、一項事業(yè)、新一代的年輕人……《幸福慢車》是作家、編劇孟廣順繼《高鐵作證》之后再度被搬上銀幕的影片。孟廣順當過鐵道兵,后轉業(yè)到中鐵建,其間讀了大學,那時他就堅信,鐵路修到哪里,哪里就有希望。

關于鐵路,關于火車,孟廣順有自然而然的親近感,當然也有實際工作中的切身感受;電影《幸福慢車》講述了鐵路運營者助力鄉(xiāng)村振興的故事,是國內首部“公益慢火車”題材的院線電影。在快節(jié)奏的高鐵時代,全國31個省市,目前有80多條鐵路慢車在運營?!案哞F時代,慢車運營連年虧損(國家每年要大量補貼各個鐵路局)。可是,山區(qū)的老百姓離不開慢火車,當然,鄉(xiāng)村振興也離不開鐵路的助力?!泵蠌V順被慢火車上那些默默奉獻的乘務工作者所打動,因而在國家落地小慢車精準扶貧政策時,他將創(chuàng)作視角火速切換到慢火車上。

之所以為《幸福慢車》寫下文字,源于我曾被列車乘務員戲稱為“鐵孩子”。我的整個初中生涯是在濱州鐵路線上通勤度過的。每日清晨踏上5∶05發(fā)車的綠皮火車,下午放學后,坐車回程。因為慢,全程20里地,車程12分鐘。我曾追車不得,有過一個人沿著路軌在墨黑的荒野中前行的經歷。

高鐵是中國鐵路的大動脈,慢車則是毛細血管。既然是毛細血管,意義不言而喻?!缎腋B嚒防?,大學畢業(yè)后的男一號程路被分到5688乘務組,成為一名列車乘務員??墒撬?,慢火車真的太慢,載不動激情燃燒的青春。他渴望踏上高鐵,以飛揚肆意的氣象去彈奏生命的交響。所以,當?shù)弥w大鵬可以去高鐵工作時,程路的想法越發(fā)“枝繁葉茂”。程路的愿望,源于他的父親是客運段的一名火車司機??僧斔槐楸閾崦约好利惖挠鹨拢孟肭啻阂鯓佑脕盹w翔時,父親徹底斷了他的念想,他只能獨自怨嘆。出乘時,開關車門、行李的擺放、清掃衛(wèi)生間等等,在他看來,這些無比繁復又缺少技術含量的工作,與其欲要企及的光榮夢想相距十萬八千里。于是,心猿意馬的他屢屢犯錯。例如車門復檢的重要工作,就被程路忽視了。

多年來,車門復檢動作的瀟灑和火車徐徐啟動時乘務員對著窗外所做的標準敬禮,不論何時憶起,都令人肅然起敬。如今,人生的太陽已日漸滑向山坳,程路的師父向萍萍對待工作的認真負責,還是讓我徹頭徹尾感受到鐵路人的敬業(yè)精神,當然還有對時光流轉的感懷。

綠皮慢火車是國家歷史變革的一個側面,承載了幾代鐵路人的溫情記憶。孟廣順要告訴人們的是,慢火車在不同時代所承載的價值與意義不盡相同。一組列車一個世界,除日常工作外,片中的乘務員還有一個重大使命:幫助百姓對接交易信息,做好幫扶工作。也因為交易車廂的存在,雞鴨鵝豬等被一并帶上列車,它們似初登舞臺,目光怯怯,畫面感十足。

在車上販賣農產品的人中,就有山區(qū)女孩朵朵。父親不讓她上學,她還要冒著逃票的風險乘車,而每一次都是向萍萍替她補票。這一舉動讓程路感到震驚。更讓他感到意外的是,朵朵所在的鄉(xiāng)村竟是一個風景秀美、物產豐富的地方。不久,趙大鵬提出,要在慢車于山區(qū)停留的間隙給山區(qū)孩子們上課。他最終選擇留在5688次公益慢火車上。

這是一個優(yōu)秀的集體,程路、趙大鵬、向萍萍三個年輕人不僅在慢火車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還經過一番詳細考察,幫助山區(qū)百姓過上好日子。他們決心從當?shù)貎?yōu)勢物產出發(fā),借著青春的光,以期點“石”成金。程路和趙大鵬還通過直播帶貨,讓更多好物走出大山。但村里人對于網絡運營還在積累經驗過程中,難免走一些彎路,加之程路在工作中錯過了救治旅客,他毅然寫下辭職報告。

程路真正愛上慢火車,恰是在他意欲同慢火車告別時。行車當天遭遇暴雨,站外停車。得益于朵朵用手機給程路傳遞“前方危險”的信息,列車緊急剎車。乘客并不知情,他們斷定有泥石流,強行要求棄車而逃。如此混亂的場面,向萍萍孤軍奮戰(zhàn),因程路危難之中顯身手,方才息事寧人。孟廣順在此處加大了戲劇沖突,主角身處兩難境地,而后“重生”。顯然,一段歷練之后,程路不再是之前的程路,他對慢火車的感情也與日俱增。

火車在雨中迫停幾小時。程路的父親作為鐵路救援隊的一員,帶領隊員冒雨送來食物和水。父子相見,幾多感慨,程路終于明白,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鐵路人不改的初衷。孟廣順拍出了行業(yè)電影的新高度,讓人民鐵路為人民這一光榮傳統(tǒng)在影片中得到了有力詮釋。看完電影我想,每當鐵路人向著鐵軌、火車,抑或乘客立正和敬禮時,我們這些人生的旅人或許該在心里回敬一個禮……

(作者系中國作協(xié)會員,中國小說學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