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夜夜躁,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在线精品欧美日韩电影,8x8×拨牐拨牐永久免费视频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廣播劇《禾下乘涼夢》: “種子”的抱負、情懷與擔當
來源:文藝報 | 蘇 勇  2024年04月29日08:10

人就像種子,要做一粒好種子!這是“一稻濟天下,千秋耀世間”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常說的一句話,此話不僅是他的座右銘、力量源泉,也是其內(nèi)在信念系統(tǒng)的根與魂。人與種子之間究竟有著什么樣的同構關系?由江西省委宣傳部指導,慈文傳媒、中共九江市委宣傳部等單位聯(lián)合出品的四集廣播連續(xù)劇《禾下乘涼夢》以精巧的構思、細膩的情感、生動的敘事、如歌的鄉(xiāng)音給出了令人信服的詮釋。

從結構設置來看,劇集編排與水稻生長階段幾乎同步。該劇由序曲以及發(fā)現(xiàn)、磨難、突破、圓夢四大板塊構成,而水稻從發(fā)芽開始,需經(jīng)歷出苗、拔節(jié)、抽穗、結實等階段。將兩者對應起來,它們在結構上深刻的隱喻與寓言關系就顯而易見了。發(fā)芽對應著序曲中夢想的孕育,預示著生命之火的點燃。出苗,彰顯生命的奇跡,展現(xiàn)出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正好呼應第一集“發(fā)現(xiàn)”的主題。拔節(jié)階段,植株迅猛生長,恰似主人公在經(jīng)歷磨難后,不斷積蓄力量,準備迎接更大的挑戰(zhàn)。這一階段剛好與主人公遭受各種磨難相對照,突出了袁隆平堅韌不拔、迎難而上的個性特征。隨著抽穗期的到來,水稻開始孕育著豐收的希望,剛好與劇中袁隆平雜交水稻取得的重大“突破”相應和。最終,水稻進入結實期,金黃色的稻穗在陽光下?lián)u曳生姿,象征著豐收的到來。這與“圓夢”不謀而合??梢哉f,廣播劇的節(jié)奏完全與種子成長的過程相一致,不僅使講述極富韻味,還使故事具有了極強的象征意味。

“禾”之所以能發(fā)芽結實,全憑其內(nèi)在之生氣。該劇之所以吸引人、打動人,同樣在于其內(nèi)在的盎然生氣。氣足則氣脈暢通、氣韻生動、氣象萬千。那么,充盈于該劇的磅礴之氣到底是什么呢?那便是袁隆平那深入骨髓的求真精神、勇往直前的進取意志、無所畏懼的樂觀精神,以及深沉博大的濟世情懷。正是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于袁老身上相融合,使得線性的敘事具有了內(nèi)在的邏輯支撐,也使得人物和故事變得厚重而深邃。因而,劇集設置與種子生長節(jié)奏在一種明與暗的相互映照中,生發(fā)出一個更富詩意的深層結構:引夢、入夢、探夢、逐夢與圓夢。

就情感邏輯而言,人與種子的同構關系同樣不言而喻。種子的形象引發(fā)了人們關于希望、富足、收獲的情感共鳴,而袁隆平的形象引發(fā)了我們關于安全感、幸福感、自豪感的情感認同。隨著敘事的展開,袁隆平與種子之間的主客二元關系,被置換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為鏡像的同一關系,并最終結成一條無形的情感紐帶。借助這一紐帶,聽眾自然而然地結成了一個情感共同體。而這一共同體之所以愿意諦聽,是因為經(jīng)由該劇,使我們知道,這個世界上有些可愛的人心中奔涌著與眾不同的情感邏輯:很多人懼怕失敗,而在袁隆平的情感世界里卻沒有對失敗的恐懼,只有一次次地再出發(fā)和再攀爬。

從字義上看,“禾”字本就承載了中國人的精神特質(zhì)和情感認同?!墩f文解字》曰:“禾,嘉谷也,二月始生,八月而熟,得時之中,故謂之和”。禾乃天地萬物和諧的產(chǎn)物,有團結、和諧、收獲之寓意。因而禾本身就代表著和,是“和”的化身。中國人歷來主張“和為貴”,“和”體現(xiàn)著中國人的文化認同和情感需要。袁老的第二個夢,恰好是以禾為橋梁,構筑“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這個夢本身就交織著深邃而豐沛的情感。第三集中,袁隆平向世界人民深情說道:“雜交水稻雖然誕生在中國,但屬于全人類。我想讓天下人都吃飽飯,把雜交水稻推廣到全世界,造福全世界是我的最大愿望?!边@一富含中國情感的承諾將中國人的文化價值觀表露無遺??梢哉f,全劇幾乎無一“愛”字,卻處處含情,這種含蓄而深沉的表達,顯然更能觸動人心,讓人回味。亦如那無言的種子,始終把愛埋在土里,交出的卻是顆顆“糧”心。

從意蘊開掘上來講,該劇所揭示的袁隆平精神,可以被樸素又極具象征意味地表述為“種子精神”。全劇以袁隆平為實現(xiàn)其人生兩大夢想“禾下乘涼夢”與“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而大膽開拓、奮斗一生的傳奇事跡為核心,深切地描繪了他堅韌不拔、矢志不渝、無私奉獻的精神風貌。這種奮斗和奉獻與“種子”在內(nèi)涵上具有鮮明的同構性:

其一為扎根大地、心系天下的博大心胸與濟世情懷。種子是生命之源,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世界,這是種子的心胸。該劇開篇就借袁母之口指出:“人也要像種子那樣,破土而出,吸收陽光雨露,抵御風雪冰霜,才能成為有用之才?!弊冯S劇情,聽眾無不為這顆高貴的“種子”動容。無數(shù)次挫折、摔打與磨煉,袁隆平始終不改初心,其內(nèi)心如種子般堅定、豐饒。為了夢想早日實現(xiàn),他可以忍痛放下妻兒,可以走遍天涯海角,可以不顧自身安危。當研究有了進展,他慷慨地將其與同行分享;在雜交水稻取得成功后,他更是大度地將福音散播到全世界。

其二為不妥協(xié)、不放棄的進取之心與開拓精神。種子,無論環(huán)境如何惡劣,都會堅守自己的生命本能。同樣,面對困境與挫折,袁隆平且敗且戰(zhàn),從不放棄?!案憧蒲腥缤撸^了一個高度,又有新的高度在等你?!痹陔s交水稻取得成功后,年近70歲的袁隆平毅然選擇挑戰(zhàn)世界難題——研發(fā)超級稻。由此,我們不僅感受到袁老的人格魅力,也感受到生命的光彩與無限可能。不妥協(xié),是對理想的堅守、對信仰的執(zhí)著;不放棄,是對未來的希望,對蒼生的慈悲。

其三為追逐太陽、樂觀昂揚的人格境界與道德風范。種子破土而出,堅定地面向太陽,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袁隆平的一生,就是追逐夢想的一生。全劇從不刻意煽情,聽眾卻總是被人物那豁達又坦誠的鄉(xiāng)音所擊中。緣何?顯然該劇為我們展示了一種可貴的邏輯:的確有這樣一些人,他們可以放下自己的得失,為人民的幸福鞠躬盡瘁。那是“鐵肩擔道義”的豪情,是“大濟于蒼生”的壯志,是“只留清氣滿乾坤”的大仁大義。稻花吹早香,風露千萬畝。這顆散發(fā)著濃郁稻香的“種子”,也正因其惠及八方而不朽。

總之,該劇既完美地詮釋了袁隆平那高貴而閃光的靈魂,同時也向世界傳遞出中華民族“和天下”的文化理念與價值觀。在此意義上,該劇仿佛一部壯麗的史詩,既充滿了波瀾壯闊的激情,也潛藏著深沉的哲理。那些曾經(jīng)讓主人公遭受痛苦的挫折與困難,只是他前行路上的風景,塑造了他無與倫比的毅力和韌性。他的每一次堅持、每一次成功,都在向我們宣告:高貴的靈魂,不會在挫折中沉淪,只會在磨礪中更加奪目。

(作者系江西師范大學副教授,江西省評協(xié)特約評論家、中國評協(xié)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