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詩的精神》
《中國詩的精神——詩學獨立宣言暨與經院式文學、哲學研究的決裂》
作者:孫亞君
出版社:研究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4年3月
ISBN:978-7-5199-1633-6
內容簡介
《中國詩的精神》是基于孫亞君在上海對外經貿大學講授的通識課程“國詩評論”的心得小結,內容兼具學術性與通俗性、知識性與趣味性。書中對《關雎》《離騷》《古詩十九首》《短歌行》《春江花月夜》《長恨歌》等大眾耳熟能詳?shù)闹袊娨约叭罴?、陶淵明、兩謝、王維、李白、杜甫等人的代表作品進行了獨辟蹊徑的解讀和感發(fā)。書中對于每一首詩的分析,不是為了論證文本的某種歷史邏輯的“合規(guī)律性”,而是為了達到審美體驗的升華——“合目的性”。因此,與其說這是一部關于詩歌鑒賞或文學評論的作品,毋寧說是對于詩本身的再加工、再創(chuàng)作。
本書要作別經院式研究的窠臼,宣告詩學的獨立,這也是新浪漫主義的發(fā)聲。經典不應淪為現(xiàn)代生活的累贅,其意義不在于考據(jù)式的理解,而在感發(fā)主體的靈性,成為當代越野齒輪的潤滑劑。通過說詩,讓主體感受到本體精神的本質力量,使沉睡之心受到激發(fā)而變得飽滿起來,從而突破理性主義圍剿下的存在危機,照亮人類前行的道路。是為詩學的任務。
作者簡介
孫亞君,多倫多大學博士,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實踐美學、環(huán)境哲學、科學哲學,講授“國詩評論”“中國哲學思想”“生態(tài)與環(huán)境”“旅游目的地管理”“東西方建筑史觀”等課程;奉行打破學科畛域、以問題為導向的教研相長:從教學中發(fā)現(xiàn)研究,從研究中夯實教學,通過諸問題的層層牽引,形成教研互相促進的良性循環(huán)。昔陳寅恪先生有“三不講”。小子不敏,望洋興嘆,唯愿可以做到“書上有的不講”,自家講的也間或有新。節(jié)節(jié)舊課,遍遍不同,“其命維新”。常上常新,才是值得講的課,也才是值得做的研究。平生自顧曰:周游理工文管,不敏不捷不達,怪道字字荒誕,聊解野放之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