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夜夜躁,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在线精品欧美日韩电影,8x8×拨牐拨牐永久免费视频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周子美:梧園回憶錄
來源:澎湃新聞·上海書評 | 丁小明 整理  2023年12月29日09:57

整理者按:周子美先生(1896-1998)為現代版本目錄學家,湖州南潯鎮(zhèn)人。先生髫年穎異,讀書過目成誦。早歲受業(yè)于蔣文勛先生,圈讀廿四史畢。曾任中、小學教員,后應同鄉(xiāng)藏書家劉承幹之聘,董理嘉業(yè)堂藏書樓編目事,遂得以飽覽歷代典籍,于流略之學愈精。繼掌滬上圣約翰大學之教席,栽培桃李,佳士濟濟。先生娶曹良如女士,曹氏早歿。繼配為初日樓主、現代女詞人羅孟康女史,岳翁即上虞羅振常。羅氏設肆蟫隱廬于海上,搜求舊籍,廣刻異書,如《邈園叢書》《蟫隱廬叢書》之選刻,先生咸與其役,多有助力。解放后,院系調整,先生入華東師大,先后任教于教育系、中文系,后調入廿四史標點組。改開之初,師大創(chuàng)設古籍所,先生與徐震堮先生、程俊英先生并稱創(chuàng)所三老。建所以來,先生學術益深,編寫教材,傳燈后學,不遺馀力。今值古籍所建所四秩慶典,亦先生廿五年之周忌,全所同仁懷思先生之德業(yè)文章,欲流布先生著述以為不朽。今得先生高足闞寧輝總裁見示先生手澤數種,云此批稿件系周老后人贈與嚴佐之教授,嚴教授后又轉贈彼者。稿中有題曰《梧園回憶錄》者,雖零縑短章,然頗多先生行年史料,彌足珍貴?,F得藏者俯允而整理刊出,既為古籍所四秩榮慶祝頌,復為先生遺墨征求之引玉也。

周子美

《梧園回憶錄》原稿

一、幼年時期

吾生于清光緒二十二年丙申(1896)正月十八日卯時(陽歷3月1日),在南潯老宅,吾父時年三十六歲,尚無子嗣,前母邱太夫人遺有一女;吾母邢太夫人是繼室,生吾時年二十歲。父初得子,很高興,命名曰延年,字公壽,號子美,取荀子“美意延年”之意,時家中人口不多,父母及姊妹四人。父親時為邱氏外婆家石門洲泉鎮(zhèn)協泰典當管總,年收入約有二百馀元。

次年八月長妹延琪(子瑤)生,越兩年三妹延珠(子佩)生。五歲冬十一月從畢吟秋先生開蒙,畢師雙林秀才,時館三叔父家,余為附讀,只有一二個月,即放年假。次年六歲,從大伯父家館師曹礪金先生讀,曹師亦雙林鎮(zhèn)秀才。余記憶力極強,每天讀普通字歌訣五十行,均能背誦,曹師譽為神童。師旋中壬寅科舉人,但淡于仕進,終身為小學校長。師幼時極貧寒,自言曾無錢買菜,以白飯果腹。在大伯父家,束脩每年四十千制錢而已。師名元晉,有弟元鼎,與師同舉孝廉,聯捷成進士,策仕為縣令,曾任湖北、江蘇等省多年,也以清廉著政聲。

二、隨宦時期

吾年七歲,吾父任溫州平陽縣學教諭,全家同往,由滬乘普濟輪船赴溫,是為初次到上海及乘海輪。平陽氣候溫和,物價甚廉。教官為冷宦,公事清簡。初居署中,后遷嶺門關西行館,又遷城東東坑巷林姓之屋。吾先從溫鏡蓉先生讀,師名譔孫,同里諸生,吾父延至平陽,教余二年有馀。后延平陽廩生王澄如,名鼎銘繼任,王師后中宣統(tǒng)己酉拔貢。兩師均循循善誘,余九歲已能作文百馀字。

居平四年,吾父辭官歸故鄉(xiāng)。此次全家均去,惟次妹因幼小未往,守居鄉(xiāng)間。

三、家居讀書時期

光緒三十一年乙巳返家后,即附讀于叔父家館師俞康侯先生處,師名玉書,亦為壬寅科舉人,后官法部主事,民國后為省議員、第七中學校長、省視學等職。余受業(yè)凡三月有馀,次年吾父即聘杭州癸巳科舉人童金坡先生鑾來吾家。師善科舉文字,從前曾館先伯父家。但因科舉已廢,師遂無所用其專長。在予家兩年,學無寸進。吾父乃延歸安崔懷瑾先生適來教予,崔師長于經學,為俞曲園高弟,所授為《史記》《列子》,余亦無甚進步。次年又改聘同里蔣殿襄先生文勛。蔣師教法從淺易入手,以《古文觀止》為主,二年之中,比較有進步。其時又兼讀英文算術,英文老師為徐可陛(指高)陶文棟(問東),均出外走讀。算學老師為陸青士善同。徐、陶兩師均為教會學校出身,陸師曾留學日本。時余對英算拯感興趣,進步甚快,但程度不過初中而已。

四、杭州求學時期

宣統(tǒng)三年辛亥,予年十六歲。正月初,吾父命予赴杭州私立法政學堂,時叔父在杭州工作,健初哥已考取該校讀書。校長為陳叔通太史敬節(jié),教員頗多名流,所以前往投考。但我年止十六歲,不合資格,因此加填四歲,作二十歲??紩r注重國文,馀時作文尚快,因此幸得錄取。此校程度三年制,等于大學預科。畢業(yè)后可獎給法政科舉人或拔貢資格,職業(yè)無問題。那時我年幼,完全不知道學什么好,就這樣去考了。

我去投考時,吾父已有病,后來病勢加重,到二月初一病故了。只好向學校請父喪假,過百日后去讀。但經濟困難問題來了,父親是靠薪水生活的,既無祖?zhèn)鳟a業(yè),又沒有積蓄,非但學費無著,家庭生活也將斷絕。幸虧三叔父幫助,幫貼我們家用,學費也是他津貼的,忽忽三年就畢業(yè)了。

杭州法校辦得很不差,但我性質和法科并不近,所以畢業(yè)成績也平平。畢業(yè)后校方只有前三名介紹職業(yè),其馀不管。所以我就嘗到畢業(yè)即失業(yè)的痛苦,回家以后只能在故鄉(xiāng)謀小學教師的工作,也是不得已的辦法。那時我年紀正十八歲。

五、職業(yè)生活情況

我先后在故鄉(xiāng)毓秀小學擔任教師兼教務主任,每周九小時,月薪四元半,后來兼競新小學教師代理校長,并兼其他學校。大約每教一小時待遇一角,每月收入十元有零,難以維持家庭生活,所以一年以后,要另謀生活。不久,由叔父介紹到寧波定海岱山五屬鹽厫為職員,月薪二十元,還有花紅,共四十元左右,如是者一共六年。

在這一段期間,家中卻辦了幾件要事,一是兩妹出嫁,次是我的結婚。我們的婚姻都是舊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訂定的,年齡卻不過十歲八歲,到廿歲左右非結婚不可了,但家里實在無錢辦喜事,不得已把后面一間小屋讓與叔父作一千元。兩個妹夫家送來的聘金就派用場,母親更把自己出嫁時的舊木器等物拼湊充數,敷衍過去。那時風氣未開,兩個妹子只讀了私塾,我愛人曹良如家在江蘇吳江太湖之濱,因為丈人曹饡明和我家大伯父是連襟,丈母是我家大伯母的妹妹。丈母還有一個妹妹,是嫁給我外家邱氏大舅舅的,是我的舅母。但我結婚時丈母、舅母都已故世了。我結婚后不到三年,丈人也死掉了。

在寧波工作了幾年,忽然得到了轉業(yè)的機會,因為吳興縣有重修《湖州府志》的事,設局在城里,總纂朱古微、協纂劉澄如,兩人都是進士出身,主任朱廉夫也是舉人。南潯方面應有一個采訪員,要請吾師蔣殿襄擔任。那時他正在上海任中華書局編輯,不肯擔任,就介紹我去。我沒有考過秀才貢生的資格,但從小有神童之名,又是蔣師的門生,以前修《南潯鎮(zhèn)志》時又做過采訪工作,所以就送來了聘書,月薪是二十元,出外還可開支給費,我岱山的事暫時請人庖代,就去做這修志工作了。

但是志局經費是有限的,兩年就停辦了。剛好劉家建造嘉業(yè)堂書樓,修志的事協纂劉澄如本是老世交,又和先伯父芹軒公有交情,藏書樓是他兒子翰怡兄創(chuàng)辦的,因此我又謀得藏書樓主任的工作。后來我不去岱山,就在故鄉(xiāng)工作了,時間是三十歲起,大約經過八年的時間。

在三十歲這一年,我的愛人曹良如女士去世了,遺下兩個兒子。隔了三年,續(xù)娶羅孟康女士。到三十六歲這年,老母親也去世,年六十一歲。在1932年秋天,我又由蔡正華表兄的介紹,到上海圣約翰大學中文系教書,名義是教員,月薪百元。從此一直做下去二十多年之久。中間兼任過中法國立大學院講師,震旦大學文法學院兼任教授和其他中學國文課,職位也由教員升到副教授。到約大后大約五年多,即逢抗戰(zhàn)事起,上海淪陷,飽受通貨膨脹痛苦,愛人羅孟康因此得了肺病,無力醫(yī)療,終于死去。精神上受到極大打擊。我本無積蓄,歷年把值錢物件變賣一空,還欠了許多的債,弄得萬念俱灰,走投無路,精神上的痛苦更是說不盡的,到了上海解放了才又活轉來。

解放以后,圣約翰即由黨接管,1952年參加思想改造運動后即行院系調整。我被分派在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任副教授,第二年(1953)轉到教育系教育史教研組任副教授。到了1959年轉到圖書館任參考組組長,至1971年春退休,退休不到三月,又被邀到廿四史標校組擔任資料工作(以退休資格參加)。直到現今已有七年了。

因為解放后生活安定,工作愉快,在毛主席英明領導和黨的無微不至的關懷下,我在1959年的5月和現在的愛人歐陽馥同志正式結婚,我們都是志同道合,都在教育戰(zhàn)線同工作的。從此互相照顧,希望度過幸福的晚年。這一切都是黨的偉大的陽光照耀的。我在萬分感激之中,衷心感謝偉大光榮的共產黨。另方面也把我一生的經歷,寫成回憶錄,以作紀念。

因為我現住的一村六區(qū)477號房子門口有幾株大梧桐樹,夏天枝葉茂盛,景色媚人,所以就把題目叫做《梧園回憶錄》。這文是1977年6月20日脫稿的,子美自記。1981年12月25日重抄一過。

1980年5月我遷到現在五號樓201室的新居,這屋是緊靠中山大橋的西方,所以我就把這房子取名“橋西小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