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李旭:電影不應(yīng)該只有一種樣子
“你是什么星座?”“我在想你會問什么樣的問題……”電影《傍晚向日葵》上映前夕,剛在成都市區(qū)影城做完路演,準備趕往下一站的90后新銳導演李旭,在專訪開始之前,先向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拋來問題,就此拉開一段有趣的訪談。
11月30日,李旭執(zhí)導的長片處女作《傍晚向日葵》在全國上映。影片從女性視角出發(fā),涉及生死的核心議題,主演娜仁花稱李旭為一位“大膽”的導演。
李旭坦言,這部電影是他的一個“實驗”,他沒有用當下熱度很高的敘事性方式來展開,而是采用“抽空”化的電影語言處理方式,讓畫面隨著時間自然流動。他遵從自己的“感覺”去完成電影,并等待觀眾走進影院,用自己的故事為整個故事畫上句點,“如果觀眾能感受到,這部片子就立住了?!?/p>
不用高密度的敘事方式 借助影像和剪輯講故事
《傍晚向日葵》講述了身患絕癥的女主人公徐曼芳(娜仁花飾)放棄治療,重回年輕時生活過的村莊,試圖在對青春的美好回憶中度過自己生命最后時光的故事。這部電影的片名,也是該片的主題。
導演李旭是90后,他認為“傍晚”可以代表暗夜時刻,女主人公或每一個人都會面臨困境,但是在這種黑暗和深淵來臨時,人們是否愿意像向日葵一樣追著陽光跑,直面困境、樂觀地活著,這是影片想傳遞的態(tài)度。
從本科到博士,李旭所學的專業(yè)都圍繞電影展開。2022年開始,他在北京電影學院任教?!栋硐蛉湛肥撬闷饘驳氖撞孔髌罚捌黝}對他而言是“命題作文”,涉及生死核心議題。他說:“我個人其實挺喜歡命題作文的,給我規(guī)定一個范圍,讓我展開想象,把我的創(chuàng)造力和對電影的理解放進去?!?/p>
《傍晚向日葵》共換了4個編劇,直到劉一兵、姚婉莉的加入,加上李旭一起,才共同打造了最后的劇本。“一開始劉一兵老師說他想寫沒有任何矛盾沖突的電影,就是一個女人在那走,什么也不說,你也不知道她干嘛,走得你心都煩了……我心里狂喜,我就是想要這樣的本子?!崩钚裢嘎叮皳Q掉編劇,是因為他們寫的劇本中橋段與矛盾沖突太多,遍布整個電影時長。
在李旭心里,好的電影不是用高密度的敘事,而需要借助影像和剪輯去講故事。“電影一方面有娛樂性或者商業(yè)性,另一方面也有來到這個世界上的使命。我覺得電影不應(yīng)該只有一種樣子。”
曾困擾要拍給誰看 卻發(fā)現(xiàn)“只能找到自己”
《傍晚向日葵》劇組搭建好后,有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李旭:“這部電影究竟拍給誰看?”他想精準確定受眾范圍,后來發(fā)現(xiàn)根本找不著,“你只能找到你自己”。
此前,娜仁花在接受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專訪時曾將李旭形容為一位“大膽”的導演,首執(zhí)導筒就敢觸碰如此深刻的題材。在過去的表演經(jīng)驗中,她從未聽到導演提出“用靈魂來演繹”這一說法,而這次導演告訴她不用演這個角色,用靈魂去觸碰角色就夠了。發(fā)乎本心的表演方式對演技有很高的要求,這次全新的嘗試讓娜仁花受益匪淺。
按照自己的想法,《傍晚向日葵》最終呈現(xiàn)了李旭的風格,沒有給故事增加濃度,也摒棄了此前以懸疑方式講述故事的嘗試,他覺得這樣的方式會讓作品缺少一種靈性。李旭用“抽空”化的電影語言處理方式,讓畫面隨著時間自然流動。
曾有人問過李旭,“你覺得電影里是故事重要還是人重要?”那時候他覺得故事重要。但現(xiàn)在的他,覺得故事和人都不重要,“感覺最重要,但是這恰恰又是最難的”。
通過這部處女作,是否確定了自己的風格,李旭坦言自己也說不上來?!芭耐暌欢螘r間覺得自己風格穩(wěn)定了,但現(xiàn)在其實還很迷茫,覺得拍電影,會影響人的心態(tài),有時開心有時痛苦?!彼伦约旱淖髌纷兂蓜?chuàng)作者的孤芳自賞。電影上映,作品交給觀眾,他也在等待著。
拍完電影只畫了個逗號 觀眾有共鳴才算畫句號
賈樟柯擅長拍關(guān)于故鄉(xiāng)、鄉(xiāng)村的電影,對故土的情懷是他電影中想要表達的一大特點。同樣是拍攝鄉(xiāng)村,李旭想要呈現(xiàn)不一樣的形式。
劇本中對于娜仁花所飾演的徐曼芳的穿著,原本的描述是穿著登山服系著紗巾,這是很多人眼中生活在城市中的中老年女性的穿著。但李旭不想這樣,與娜仁花第一次見面時,他就女主人公的服飾跟娜仁花進行探討,確定女主人公穿著風格簡潔又充滿設(shè)計感,與故事原角色本來設(shè)定的穿著截然不同。
盡管他明白,如果一個女人穿著風格跟大家平時看到的不同,會對故事和畫面產(chǎn)生破壞和距離。但他還是希望能夠讓這樣的設(shè)計作為一個符號出現(xiàn)在中國鄉(xiāng)村的畫面里,去打破一些過往關(guān)于中國鄉(xiāng)村刻板的標簽。
今年11月,《傍晚向日葵》獲得第36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最佳攝影兩項提名,于李旭而言,這是極大的鼓勵。
李旭坦言,拍攝這部處女作也是一種“實驗”,一種沒有按照電影固有拍攝模式拍,而是充滿其個人風格的拍攝方式,他想知道這樣拍能不能成立?如何是他認為的成立?他還在等待更多來自觀眾的反饋:“如果觀眾能感受到,那這部片子就立住了?!?/p>
關(guān)于創(chuàng)作,李旭認為,電影制作完成到上映,只是畫了一個逗號,等待每一個走進影院的人,去跟隨角色找到共鳴,才算為電影畫上一個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