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到十多遍也不多” ——我的文學蒙師張宗濤
2018年冬,學院通知該為畢業(yè)論文聯(lián)系導師了。我急忙發(fā)消息給張宗濤老師,說自己準備寫一篇小說作畢業(yè)設計,問他是否可以指導我,他答應得極爽朗。沒過幾天,學院的安排下來了,他就是我的指導老師。
如果說有誰是我文學上的蒙師,那一定是張老師。小學中學老師對我的影響側重語言的工具性,而他告訴了我語言之美、文學之美。他告訴我唯有作者的苦心經(jīng)營,才有貌合自然的謀篇布局。我的文學之門由他打開,四年之后,能寫一篇小說請他指導,由他鑒定,我真是幸運。
他的《基礎寫作》課只開了一年,這很可惜,因為聽他的課實在是享受。我大一時曾不止一次傻傻地對舍友說,我一整個周都盼著張老師的課。我覺得他真有一種本事,能把黑乎乎的、印在紙上的東西講活。文章是什么,是一排排的字。這有電影好看嗎?有游戲好玩兒嗎?他講過后,就有了。
開學不久,老師為我們講授朱自清的《背影》。他帶我們逐段分析,有些語句他讀出聲來,提醒我們注意。第二段開頭,“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边@句話他讀了兩遍?!皾M院狼藉”這四個字他也重重地讀了兩遍。接著,他把父親對“我”說的話讀了出來:“事已至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他又讀了一遍:“事已至此,不必難過?!崩蠋熣Z氣低沉。他停下來,緩緩地問我們:“祖母是誰?”教室里十分安靜。他答說:“祖母是父親的母親?。〉诙?,母親去世了,差使交卸了,滿院狼藉。父親本人難過嗎?”他接著說:“當然!那他為什么對‘我’說‘不必難過’呢?他是擔心自己的兒子……兒子簌簌流淚,他說不必難過,說天無絕人之路,是在安慰‘我’呢?!崩蠋熣Z氣動情。
后來讀到張老師的散文《父親的眼淚》,我才明白為什么老師說,每次讀《背影》他都會熱淚盈眶。文中的父親“一出生就跌入了磨難中”,祖母與二伯吸鴉片花光了一大柜銀元,家中開始賣地;長到學齡,家貧,父親只能務農(nóng),一天學也沒上;后來家道日昌,父親家中一點點贖回被當光的土地,兄弟也都長大成人??蓻]幾年,土地歸了公,全家成了社員,整風運動中,親人自絕。父親一生歷經(jīng)磨難,但少有哀戚抱怨,總是默默承受、踏實苦干?!陡赣H的眼淚》一文中,堅韌的父親沒能言語表達,是在用行動安慰兒子“事已至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背影》第四段,父親送“我”去車站。父親因為事忙,本來說定不送“我”,再三叮囑一位熟識的茶房陪“我”同去。但他終于不放心,決定自己送“我”。老師評道:“本來說定不送,最后又來相送。朱自清這樣寫,而不是直接寫父親送‘我’到站。把筆宕一下,感情就變得曲折,有了縱深?!?/p>
老師將最后一段中父親寫給“我”的信謄在黑板上:“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厲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上中學時,也聽過《背影》,但老師們對這封信提得少。張老師很注意這封信,他讀了兩遍,開始評點:“父親寫給‘我’的信肯定不止這些內(nèi)容,朱自清選這幾句話,很有深意。兩地相隔,為了避免兒子擔心,父親先寫身體平安。既然報了平安,為什么又說膀子疼痛厲害,大約大去之期不遠?”張老師頓了頓,“是要給兒子報個信兒。如果真有不測,他心里好有個準備?!?/p>
老師帶我們梳理完全文,總結說:“這種寫法叫悖謬。”悖謬寫法,前后表述不一。明明父親喪母賦閑滿院狼藉,卻安慰“我”不必難過;明明事忙不便且囑咐了人,還不放心,親自送“我”;明明膀子疼痛大去之期不遠,先說身體平安。這樣寫,曲折徘徊,文章才有值得品味、咂摸的地方,才有余味。
聽老師講課像什么呢?大約像吃美食。不是品茶。老師的課沒那么虛,是很實在、很質(zhì)樸的。遇到老師之前,我“吃”得很糙,沒有辨別好壞的能力。老師上課為我們講《午餐半小時》《背影》《故鄉(xiāng)》,給我們放電影《高興》《手機》,要求我們課后看《古爐》。于要講的內(nèi)容,他都“吃”得儒雅,很有條理。一段一段地分析,一點一點地理,認真、仔細、耐心。講完一篇好文章,他臉上定有種向往和滿足。這影響了我。原來一篇小小的文章,里面有這么多曲折徘徊。
請他做導師,我和樹富共到過他家三次,每次他都很耐心地教我們。寫文章這種東西教不出來?怎么教不出來?世上哪一門知識、哪一門學問是教不出來的!學科性質(zhì)不同,教法各異罷了;各人資質(zhì)有高下,學得有深有淺罷了。寫作當然能教,張老師也會教。
每次去他家,回來整理筆記,足足有三四頁。從中國作家到俄國作家,從50后寫作者到80后寫作者,從文本細讀、文學批評到中學語文基礎教育,他都很仔細地和我們“探討”。談的問題很多,但老師最常提的是“磨”“扎實”“結構”和“小文章也要包含有東西”。我以為歸納起來,是很簡單質(zhì)樸的倆字,“認真”。他談到他投稿時,編輯說他總要往里“放些東西”(多關于世道人心),因而稱他老作家。這很中肯。
教我們,必得舉例。我把老師所寫的小說散文打印下來,請他指教。一篇文章由作者自己說破,讀者便會時獲“物外之趣”。我為是他學生,有這點特權暗喜。
老師有篇散文,《一套康熙字典》。文章主要內(nèi)容是:“我”本有套太祖?zhèn)飨聛淼摹犊滴踝值洹?。留在大學任教后,三哥把字典送給“我”說,家里誰都不配擁有這套祖?zhèn)鞯牡浼?,現(xiàn)在你配!“我”把字典帶回大學,放到教工宿舍墻壁上的小書架里。教工宿舍不止一人,有些已婚,“我”不時要回避、到外借宿。婚后,“我”要安頓妻子、聯(lián)絡分房、處理矛盾?!拔摇泵τ趹獙ι畹钠D難,記錄著家族命運、凝結著家族愿景的《康熙字典》卻在拆除教單2樓時,丟失在瓦礫之中。
老師的文章沒有從“我”留校任教開頭。文章第一段先寫“新識一友,好藏書”。“我”和這位朋友幾次相約去相一套清版《康熙字典》,好友卻回說一直在忙,忙孩子上學、親人生病,“我”心急如焚。我問老師,為什么開頭要戴個“帽子”,是不是像宋元說書,當個“得勝頭回”?老師說讓我多讀讀結尾。結尾倒數(shù)二、三段,時間跳躍到二十多年后?!拔摇弊∩狭?50多平米的大居室,書房里擺著一溜兒核桃木的闊大書柜?,F(xiàn)在的“我”,午夜夢醒,常常問自己:日后,我拿什么傳給我的孩子呢?最后一段有句:“我急切地盼望那位藏家朋友趕快渡過難關。”呼應開頭“心急如焚”。
張老師作文最講結構,一絲不茍,嚴絲合縫。老師點撥我?guī)滋?,我又反復讀了幾遍,終于明白?!兑惶卓滴踝值洹?,主要內(nèi)容是寫二十多年前“我”丟失祖?zhèn)鞯摹犊滴踝值洹愤@件事。“我”忙于生活、家庭,把承載著家族愿景的《康熙字典》丟掉了。肉身安頓,靈魂無棲,這是第一重對照。二十多年后,“我”“闊”了,物質(zhì)生活變好了,可“我”常常責問自己該拿什么傳給孩子。二十多年前“我”只顧生活忘了傳承,二十多年后“我”常常自責悔恨。這是第二重對照。開頭的“帽子”,講一位好藏書的友人,也為生活奔忙,遲遲不去相書。藏書家朋友的處境與“我”的遭際形成第三重對照。個體的遭際,就是活生生的歷史。文中“我”與“我”的家族,既是個人的“小家”,同時可以看作是“大家”的縮影。
老師點撥后,我又把文章讀了好幾遍。橫向上有多重比照,縱向上不止一重寓意。耐嚼!
我打印了老師好幾部作品,圈點、劃線、旁批,不懂的地方把問題記下來。閑時想一想,想不通了,就等著再去問老師。
第二次去老師家,請他在開題報告上簽字。又跟老師談了很長時間。我和樹富起身告辭。出門后,樹富說老師其實已經(jīng)累得很了。我這才覺察,談的時間太長。老師沒休息好,原是撐著給我們講論文的。
第三次去他家,我的小說仍有不少問題要改,他看我似乎泄氣,鼓勵我說:“沒事兒,這個篇幅的小說,磨到十多遍也不多?!彼f我還很年輕,又是好苗子,方向沒錯,要好好努力。
他照例送我們出門。本已道了別,他卻仍站在門口。他頓了頓說:“你要違約考研,我看你要不考××的研究生。他們手下有資源?,F(xiàn)在就是,有資源,有了平臺,你好出頭?!蔽彝T內(nèi)的他:“老師,那些院校招研究生,很多名額留給了本校,依我這樣,是考不進去的?!彼?。我繼續(xù)說:“我想考研考博,其實是想教學、寫作兩條路都走。照現(xiàn)在這個情況,寫作,出了頭又能怎樣呢?”
我了解老師的留校經(jīng)過。1980年,張宗濤老師收到陜師大的錄取通知書,同年9月入學。畢業(yè)前夕,1984年秋天,他寫了個中篇小說《秋天里的故事》,投給湖南某雜志。次年元旦前,有位姓彭的老編輯來信邀他去編輯部改稿,前后花十來天改好。編輯部的老師們一致認為不錯,決定留刊。正因這篇小說,寫作教研室的劉明琪老師找他談話,并向侯雁北先生力薦他留校任教。然而畢業(yè)前夕,雜志忽然將小說退回,說不適合他們刊物。系里關于張老師的去留產(chǎn)生了爭端,復雜而激烈。侯雁北先生仔細審讀了《秋天里的故事》,執(zhí)意留他。1985年6月到9月,大約四個月里,先生勞了許多神。直到9月,張老師的分配才坐實。一部中篇小說出彩,便得以本科畢業(yè)后留在寫作教研室執(zhí)教。其中不乏張老師的天賦、能力和幸運,更因那個時代的“不拘一格降人才”。時過境遷,如今想留在高校任教,學歷是“硬門檻”,至少得博士。
聽了我的話,老師點點頭。他沒多說什么,只是神情似乎黯淡些了。那是一個真正愛文章、可惜文章的人才會有的黯淡。
我當時真不應當就那么走了,我該補說一句:“老師,不管業(yè)余搞還是專門搞。我都會盡力,照目前所擁有的最高水平,認認真真寫,不羼水,不搞那些花里胡哨的?!?/p>
論文寫完,答辯通過后就畢業(yè)了。2019年7月畢業(yè),直到2023年,一直沒和老師見面,只能偶爾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老師的動態(tài)。今年3月25日,甪直鎮(zhèn)舉辦了第五屆葉圣陶教師文學獎頒獎典禮,張宗濤老師的中篇小說集《地丁花開》獲獎。這屆葉圣陶教師文學獎2020年12月啟動,2021年9月29日就公布了擬獲獎名單,直到今年3月25日才舉辦頒獎典禮,前前后后將近三年??吹綌M獲獎名單時,我就想發(fā)消息祝賀老師,終于沒有。直到頒獎典禮后,我才敢發(fā)消息給他:“張老師,祝賀您!《地丁花開》(短篇小說集)張宗濤(西安翻譯學院教授,陜西省作協(xié)會員)百花文藝出版社2019年11月?!?/p>
張老師寬厚謙和,發(fā)了幾個捂臉的表情,又發(fā)來一句:“謝謝,丟人顯眼!”
“才不呢!我為老師驕傲。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踏踏實實做出的東西,不管拿的是大獎小獎還是金獎銀獎,安心?!?/p>
老師拿獎后,并不熱衷于宣傳、活動、演講,很少露面,只是默默地出版了自己的新作《守身如蓮》。年過花甲,他離開母校,沒有“全職寫作”,選擇去到另一所學校,繼續(xù)站在已站過38年的講臺上。
今年7月,我的短文《樹富》發(fā)表于《文匯報》。老師讀后很喜歡,轉發(fā)在自己朋友圈里,配了一小段文字:弟子之聞達,乃師者之心也。弟子之賢能,恒師者之愿也。老懷欣喜,轉以志賀!樹富入職不過五年,算是很年輕的教師;我一直學習寫作,成果總是不多。說是“賢能”“聞達”,是老師善意的鼓勵了。
我回復老師:“感謝老師!永遠忘不了一年《基礎寫作》課里您的啟蒙?;厥卓慈ィ悄蛶煷髮懽鹘萄惺业睦蠋煄ьI我們走入文學的大門。高校開設寫作課,推行文學教育,而不僅僅是文學史、文學理論、語言學教育,功德無量?!?/p>
老師回得簡短:“我想一切都會向好的,因為人性總要正本清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