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夜夜躁,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在线精品欧美日韩电影,8x8×拨牐拨牐永久免费视频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邊疆行丨這片廣袤大地呼喚作家用心用情的書寫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道中華2023邊疆行喀什、塔城站活動紀行
來源:中國作家網 | 李菁  2023年12月01日08:39

迢迢復興路,熠熠民族魂。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也是一個民族的脊梁。中國作協(xié)高度重視民族工作,今年10月,中國作協(xié)與國家民委聯(lián)合出臺《關于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 推動新時代民族文學事業(yè)高質量發(fā)展的意見》,旨在推動新時代民族文學事業(yè)高質量發(fā)展,充分發(fā)揮文學在民族工作中培根鑄魂的重要作用。

11月23-29日,由中國民族報社主辦,“道中華”平臺承辦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道中華2023邊疆行第二站,來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在為期7天的活動中,中國作家網記者與參加“道中華”邊疆行的多家媒體記者、互聯(lián)網“大V”等一起,跨越天山南北,走進喀什、塔城兩地,領略各民族團結相親與多元歷史文化的交融之美。

深入推動各民族文化傳承、保護、創(chuàng)新

我國各民族在悠久的歷史進程中,形成了各自獨特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五彩繽紛的生活形態(tài),源遠流長的民族傳統(tǒng),構成了各民族文化、文學百花盛開、繁榮發(fā)展的鮮明特色和活力源泉。新疆獨特的自然景觀、深厚的人文底蘊、多元的文化背景,為文學創(chuàng)作提供了廣闊的發(fā)展空間和取之不盡的創(chuàng)作素材,人民藝術家王蒙曾多次在不同場合或接受采訪時談到新疆熱烈遼闊的生活給予自己的滋養(yǎng)。中國作協(xié)近年來也在不斷深入推進“文化潤疆”工作。今年6月,中國作協(xié)黨組書記、副主席張宏森率調研組赴新疆調研基層文學工作,中國作協(xié)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黨委宣傳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黨委宣傳部簽訂共同實施文化潤疆文學工程的合作協(xié)議。9月,中國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新時代文學實踐點授牌儀式分別在新疆昌吉州吉木薩爾縣和阿克蘇地區(qū)舉行。

喀什古城開門儀式

喀什古城開門儀式  圖片由道中華提供

保留的改造前古城舊區(qū)樣貌

保留的改造前古城舊區(qū)樣貌 李菁/攝

喀什古城街道

喀什古城街道  李菁/攝

“不到喀什,不算來過新疆?!?24-26日,“道中華”邊疆行采訪團在喀什地區(qū),進古城、下縣鄉(xiāng)、入農戶,采訪工藝人、探訪網紅老店、采訪各族群眾,感受中華各民族團結奮斗的時代新貌。24日一早,迎著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喀什古城門徐徐打開,少數(shù)民族青年身著綺麗的民族服飾,載歌載舞走出城門,迎接第一批游客的到來。街巷曲徑通幽,樹影婆娑,民居層疊交錯、古樸雅致,這里是凝固了兩千年東西方文明的文化民俗博物館,被譽為“絲綢之路的活體記憶”。據(jù)喀什當?shù)毓ぷ魅藛T介紹,過去的古城房屋老化破舊,街道很窄,交通極其不方便。2008年以來,國家先后投入70.49億元完成老城危舊房屋改造,有效解決了以往老城區(qū)街巷狹窄、房屋結構性差等難題,各民族群眾居住環(huán)境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改造后的喀什古城煥發(fā)出生機,不僅保留了當?shù)孛窬拥奶厣驮猩鷳B(tài),如花盆巴扎、帽子巴扎等特色街區(qū),基礎設施也得以完善。

坎土曼巴扎鐵業(yè)公社 李菁/攝

坎土曼巴扎鐵業(yè)公社 李菁/攝

鐵業(yè)公社里的打鐵匠

鐵業(yè)公社里的打鐵匠  李菁/攝

“坎土曼巴扎鐵業(yè)公社” 位于喀什古城阿熱亞路,這里曾經是鐵業(yè)工人們集中的地方,如今紀念墻和擺臺上掛滿了打鐵工具,包括體驗生產所用的砂輪、剪刀、手鉗子等工具,這些鐵器不僅記載當?shù)罔F藝發(fā)展的歷史,也承載著早期鐵器制作的難忘歲月。在古城的坎土曼巴扎,路邊隨處可見打鐵的匠人,手工制作鐵器是維吾爾族手工藝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據(jù)鐵業(yè)公社負責人古麗波斯坦·吾布力介紹,這里有7位傳承人打鐵,他們平時也可以做一些農耕用具、生活用具,賣給當?shù)厝嘶蛘哂慰?,游客還可以跟鐵匠傳承人一起體驗打鐵,感受維吾爾族的傳統(tǒng)手工藝術。

刀郎農民畫家在畫畫

刀郎農民畫家在畫畫

25日,“道中華”邊疆行采訪團前往麥蓋提縣,了解刀郎農民畫的傳承與發(fā)展?!爸袊独赊r民畫之鄉(xiāng)”位于縣城南面的庫木庫薩爾鄉(xiāng),是一個以農民為創(chuàng)作主體的民間繪畫之鄉(xiāng),繪畫風格具有濃郁的少數(shù)民族風情,豐富了中國現(xiàn)代民間繪畫藝術風格。2018年,這里建成1050平方米的農民展廳,分別展出六大類農民畫作品,逐漸形成獨具特色的創(chuàng)作風格。艾山·依明是中國刀郎畫鄉(xiāng)的一名農民畫家,也是當?shù)剞r民繪畫的輔導者之一,迄今畫齡將逾30年。隨著刀郎農民畫特色旅游產業(yè)興起,越來越多的刀郎農民畫家因此受益,去年艾山的農民畫銷售就達10余萬元,并培養(yǎng)出了14名徒弟,依靠繪畫改善了生活。哈薩克族小伙阿布都克有木·日合曼來自麥蓋提縣克孜勒阿瓦提鄉(xiāng),從小喜歡繪畫,如今他已是當?shù)刂袑W的一位美術老師,閑暇之時經常來刀郎畫鄉(xiāng)與農民畫家一起畫畫、交流切磋技藝。

庫木庫薩爾鄉(xiāng)文化站站長徐家巍在接受采訪時談到,刀郎農民畫的發(fā)展壯大離不開黨和政府的大力扶持,如今刀郎農民畫是中國四大農民畫之一,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麥蓋提縣刀郎農民畫家隊伍從最初20余人發(fā)展壯大至3000余人,繪畫愛好者8000余人,刀郎農民畫家隊伍不斷成熟壯大,成為麥蓋提縣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建設不可或缺的力量。

各族人民親如一家,各族文化交相輝映,中華文化歷久彌新,這是今天我們強大文化自信的根源。正如中國作協(xié)主席團委員、新疆作協(xié)副主席葉爾克西·胡爾曼別克所說,今天生活在新疆的各民族作家、藝術家將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中華文化的統(tǒng)一性、傳承性在藝術轉化中的時代意義,將以自身行動推動各民族文藝繁榮發(fā)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建設中華民族現(xiàn)代文明作出積極貢獻。

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也是民族地區(qū)各項工作的主線。新時代民族工作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綱”,引導各族人民深刻理解中華民族多元一體、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近年來,中國作協(xié)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民族文學工作的主線,通過舉辦“文學潤疆”全國多民族作家培訓班、改稿班等多種形式的學習培訓活動,讓不同民族的作家走進“文學大家庭”,相互交流、互學互鑒,通過文學創(chuàng)作和文學交流展現(xiàn)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的團結與和睦。

26-29日,“道中華”邊疆行采訪團奔赴塔城地區(qū)。這里是新疆最早有古人類活動的地方,是《江格爾》史詩中英雄們?yōu)橹畩^斗的家園。采訪團為莊嚴的界碑描紅,參觀巴克圖口岸文化展示館、塔城手風琴博物館,聆聽“升國旗老人”沙勒克江講述民族團結故事,參訪裕民縣小白楊哨所等,在與當?shù)馗髅褡迳钊虢涣骰又懈惺苤烀褡鍒F結的精神長城的重要使命。

塔城市手風琴博物館

塔城市手風琴博物館  李菁/攝

在塔城市手風琴博物館,記者感受到當?shù)匕?、多元的地域文化。在塔城,手風琴深受百姓的喜愛,一件樂器在促進民族交流和融合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博物館展示廳總面積達到1200多平方米,收藏有中國、俄羅斯、德國、意大利、烏克蘭等10個國家1000余架不同品牌的手風琴,是全國最大的手風琴博物館,其中最古老的手風琴已經有150多年的歷史。每一架歷史悠久的手風琴都有屬于自己的故事。

塔斯提哨所

塔斯提哨所  李菁/攝

1962年,塔城地區(qū)裕民縣塔斯提哨所在巴爾魯克山腳下建站,在這里駐守祖國邊疆的戰(zhàn)士來自全國各地。1982年,戰(zhàn)士陳福森將從家鄉(xiāng)帶來的小白楊樹苗栽在了營房邊,與戰(zhàn)士們一起扎根邊疆、保衛(wèi)祖國。這個故事隨后被譜寫成軍旅歌曲《小白楊》,流傳至祖國大江南北,塔斯提哨所也被親切地稱為“小白楊哨所”。原來的小白楊哨所現(xiàn)在被布置成了展館,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如今,塔城地區(qū)生活著漢族、哈薩克族、維吾爾族等29個民族、110.87萬人,各族群眾共居一座城、共吃一桌飯、共建一個家、共愛一個國。在小白楊哨所原址,采訪團觀看專題片,傾聽小白楊的故事、塔斯提戰(zhàn)斗故事,與邊防戰(zhàn)士們同唱一首歌,同向孫龍珍烈士墓獻花,感受愛國主義精神。

中華文明璀璨浩瀚,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此次新疆之行中,記者真切體驗了新疆人民豐富多元的生活和多民族交流交融、手足相親、守望相助的深厚感情,深刻理解了在共同開發(fā)、建設、保衛(wèi)祖國疆域的過程中,所形成的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中華民族共同體。同時,更深切地感受到,這些生動可感的生活和事跡,在這片廣袤大地的各行各業(yè)奮斗著的鮮活的人們,以及互通互愛的民族感情和在民族融合中不斷煥發(fā)活力的各民族傳統(tǒng)文化,呼喚著當下的文學工作者和作家的關注與用心用情的書寫,以自身行動推動各民族文藝繁榮發(fā)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建設中華民族現(xiàn)代文明作出積極貢獻。

采訪團合影

采訪團合影  圖片由道中華提供

采訪團合影  圖片由道中華提供

采訪團合影 圖片由道中華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