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夜夜躁,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在线精品欧美日韩电影,8x8×拨牐拨牐永久免费视频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他的人生很短暫,她的思念很綿長—— 英雄王杰和未婚妻趙英玲的故事
來源:上觀新聞 | 高建國  2023年10月11日11:15

英雄王杰和趙英玲的第一次合影是在1963年。時隔一甲子,人們用現(xiàn)代技術幫他們完成了第二張合影。

2023年7月14日,王杰犧牲58周年紀念日,人們從當晚山東衛(wèi)視播出的紀錄片《尋找王杰》中,看到了趙英玲與王杰畫像的合影照。此時,距他們第一次合影,已逾一個甲子。

少年有個英雄夢

一個民族不能沒有英雄,那些撐起國家與民族精神骨骼的英雄,是怎樣煉成的?回眸王杰23年短暫而輝煌的人生,你會發(fā)現(xiàn),英雄的起點,是少年時心中升起的那顆星。

晉冀魯豫野戰(zhàn)軍司令員劉伯承和政委鄧小平,再演“圍三闕一”拿手好戲,在金鄉(xiāng)萬福河給救援被圍羊山的國民黨整編第66師的199旅布下口袋陣,這天,是1947年7月13日。

那是解放戰(zhàn)爭中歷時最長的一場阻擊戰(zhàn)。我6縱17旅旅長李德生,按劉鄧首長部署,網(wǎng)開一面、虛留生路,指揮部隊在萬福河阻擊17晝夜,全殲敵199旅,生俘旅長王仕翹,為奪取魯西南戰(zhàn)役最后勝利,使劉鄧大軍在殲敵9個半旅共5萬余人后直出大別山,揭開人民解放軍戰(zhàn)略進攻的序幕,鋪平了道路。17旅被譽為“萬福河北岸的一道鐵墻”。

曠日持久的槍炮聲,驚擾了萬福河畔華堌村一個5歲稚童的夢。這個后來取名王杰的兒童,自然不能理解毛澤東1947年7月29日以黨中央名義通令嘉獎的魯西南戰(zhàn)役的重大意義,但年歲漸長后他知道,在家門口圍點打援的羊山戰(zhàn)役中,有8500多名官兵英勇獻身,而留下姓名的僅510人。

魯西南戰(zhàn)役的硝煙飄散10年后,1957年,金鄉(xiāng)羊山烈士陵園統(tǒng)一歸葬散落各地的犧牲烈士遺骸。15歲的王杰隨學校參加遷葬時,從一座墳塋中起出一具頭顱中有一顆子彈的烈士靈骨,隨葬的瓦片用朱漆寫著烈士的名字劉思代——劉思代是山東陽谷人,在部隊當通訊員,戰(zhàn)斗中頭部中彈犧牲,卒年16歲。王杰對這位犧牲時僅比自己大一歲的小哥哥崇拜極了,每年清明都去給他掃墓。

少年心事當拏云。1961年,久蓄從軍志的王杰,在考取金鄉(xiāng)一中高中時,毅然投筆從戎,來到駐徐州的濟南軍區(qū)坦克二師,參加新兵集訓后,被分配到師工兵營當戰(zhàn)士。

坦克二師營房,坐落在國民黨軍用美國援助裝備建起的戰(zhàn)車1團團部舊址上,蔣介石次子蔣緯國在此任團長時的辦公室,尚有殘余痕跡。1948年,淮海戰(zhàn)役第二階段作戰(zhàn)中,蔣介石親派任裝甲兵參謀長的蔣緯國,率戰(zhàn)車團到前線配合李延年、劉汝明兵團救援黃維兵團,勉勵他重演淝水之戰(zhàn)以少勝多的奇跡。12月16日,黃維兵團全軍覆滅。消息傳來,付出了傷亡13000多人的代價、 12天只前進了幾十里的李、劉兵團,以及蔣緯國所率戰(zhàn)車團,連夜撤至淮河以南。

置身于改寫歷史的淮海戰(zhàn)場,浸潤著部隊光榮的戰(zhàn)史,王杰仿佛穿行在時光隧道中。王杰所在部隊某坦克營二連六班,是一個培育戰(zhàn)神的英雄集體??姑涝?,該班215號坦克作戰(zhàn)時坦克陷坑,車長楊阿如指揮乘員就地隱蔽,果斷出擊,擊毀美軍坦克3輛,在工兵配合下脫險后,又擊毀美軍坦克2輛、炮3門、地堡20個,創(chuàng)造了我軍單車擊毀敵坦克數(shù)量之最。在每天與離自己最近的英雄前輩對話中,雷鋒、黃繼光、董存瑞、方志敏、劉胡蘭、張思德、邱少云、安業(yè)民等光彩奪目的英雄模范,成為王杰日記中反復出現(xiàn)的高頻詞,楷模的剪影貼上了他的日記扉頁。王杰的英雄夢熾熱如火,又融入日常。入伍4年來,無論是赴天津抗洪搶險,還是到沂蒙山區(qū)執(zhí)行國防施工任務,他都勇挑重擔,沖鋒在前。在同期入伍的戰(zhàn)友中,他第一個入團,晉升為上等兵,入伍兩年即考取工兵專業(yè)五大技術“滿堂紅”,連續(xù)三年被評為五好戰(zhàn)士,兩次榮立三等功,被部隊評為學習毛主席著作積極分子、“模范共青團員”和一級技術能手。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1965年夏,王杰隨工兵營到蘇魯交界的邳縣(今邳州市)安營扎寨,利用京杭大運河進行武裝泅渡訓練。

邳縣是淮海戰(zhàn)役舊戰(zhàn)場,17年前圍殲黃百韜兵團的曠世血戰(zhàn),就在邳縣碾莊展開。歲月流逝,淮海戰(zhàn)場那些燦若群星的英雄,在共和國天穹愈加明亮,閃發(fā)著奪目的光芒。

1948年11月19日,華東野戰(zhàn)軍總攻碾莊,九縱二十五師七十五團奉命肅清碾莊南敵外圍曹門樓陣地,幾次爆破第二十五軍一個大碉堡,均遇挫未果。指揮員正焦急,濟南戰(zhàn)役被俘后自愿加入解放軍的趙萬樹請戰(zhàn)獲批準。趙萬樹換上一身國民黨軍裝,抱著炸藥包向前爬去。守敵以為他是自己傷兵,便任他前行。趙萬樹爬到大碉堡前放好炸藥包,敵人發(fā)現(xiàn)上當向他開火,但為時已晚。一聲巨響,趙萬樹和碉堡一起消失了。趙萬樹英勇犧牲后,根據(jù)他生前愿望和戰(zhàn)場上的英雄行為,部隊追認他為中共黨員。

這個動人心弦的故事,在當?shù)亓鱾骱軓V。

戰(zhàn)地夏夜,王杰仰望星漢燦爛的天空,心潮起伏。從羊山到淮海,多少英雄為了理想和勝利英勇獻身。其時,王杰也在積極爭取入黨,已向連隊黨支部交了14次申請書。

駐地民兵一直保持著尚武精武優(yōu)良傳統(tǒng)。工兵營來縣駐訓,邳縣人武部出面協(xié)調,要求工兵營派教員訓練張樓公社民兵地雷班。一級技術能手王杰,理所當然成為施訓教頭。

理論授課結束后,7月14日上午,是炸藥包代地雷實爆訓練。一大早,王杰就來到試爆場地,到大運河邊進行了兩次實爆試驗,都很順利。不料在實爆操作演示時,敷設的炸藥包拉火裝置意外自燃,而現(xiàn)場距炸藥包半米到兩米范圍內,密集圍攏著12名民兵和專職武裝干部。千鈞一發(fā)之際,正半蹲半跪設雷的王杰猝然躍起,縱身撲向了炸點……

那是生死關頭最后的抉擇。迅疾向后仰臥,避開爆炸形成的45度最大殺傷角,即可化險為夷。可在場的民兵和專武干部呢,爆炸必定會對他們造成慘重傷亡。王杰沒有退路,沒有第二種選擇,他像心中的英雄那樣,迎著死神撲了上去……

在鑄造了無數(shù)英雄的淮海戰(zhàn)地,一個23歲的年輕戰(zhàn)士,以驚天地、泣鬼神的壯舉,為人生畫上了光彩奪目的句號。

爆炸現(xiàn)場的12名民兵和專武干部,除民兵羅漢瑞被炸斷一條腿、有幾人負了輕傷外,其余都安然無恙。被救者及家人強烈要求,王教員是為救人犧牲的,得給他記大功。

王杰英勇犧牲后,前來調查和處理善后的師領導,從他留下的日記中看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鏗鏘誓言,不禁怦然心動。經濟南軍區(qū)調查組縝密調查,工程技術專家復盤驗證,確認了王杰的英雄行為。而王杰寫的3本10幾萬字的日記,成為展示一個偉大共產主義戰(zhàn)士內心世界的窗口。

1965年9月,王杰被追認為中共黨員。11月,全國掀起學習宣傳王杰熱潮,國防部命名王杰生前所在班為“王杰班”,周恩來、朱德、董必武、陳云先后為王杰題詞。王杰日記不脛而走,成為展示英雄成長心路歷程的生動教科書。

中國共產黨波瀾壯闊的精神譜系大河,從此有了特色鮮明的王杰精神。

王杰犧牲8年后,當年他救護過的民兵李彥青,組織民兵實爆訓練遇到“啞雷”。設雷女民兵欲上前排除,被李彥青拉住了。他親自排險,不料炸藥爆炸致其雙眼失明。李彥青以英雄為榜樣踐行王杰精神,成為江淮大地活著的王杰。

一個甲子再同框

58年前,邳縣張樓那聲驚天動地的爆炸聲,傳得很遠。在內蒙古阿榮旗,王杰的未婚妻趙英玲后來憶起,在那前后,有一次她到門前草垛扯草做飯,兜頭刮來一陣旋風。姑娘那時還有些信天象兇吉,心里一沉,抱起草就往家跑。

“別跑,讓人家看見,還以為咱家出了什么事!”

說話的是王杰父親王儒堂。1958年,因生活困難,王儒堂攜妻將雛從金鄉(xiāng)來到阿榮旗,落戶那吉屯農場。王杰家鄉(xiāng)有“不滅長支”習俗,王杰當老師的伯父王廉堂是長子,膝下無子。王儒堂舉家北遷時,便把王杰過繼給王廉堂當兒子,直到他1961年參軍。此前,1957年在老家疏浚萬福河,王儒堂給民工做飯,到趙英玲家磨面,見小姑娘伶俐能干,家境也不錯,便托人上門提親。兩個年輕人見面互生好感,兩家便按舊俗定了親。王杰犧牲前,患心臟病的母親張?zhí)K穎寫信給趙英玲,說很想念她,讓她到阿榮旗住些日子,娘倆好說說話。王杰1965年5月回阿榮旗探親,遂與趙英玲有了最后的相聚。

6月1日,王杰和趙英玲上街,走到照相館門口時,王杰提出進去照個相。趙英玲想到,1963年3月,她到徐州看望王杰,兩人已經到照相館照過相了,王杰弟妹多,家境不寬裕,于是說:“還是把錢省下來,給弟妹買學習用品吧!”王杰猶豫了一下,望了望照相館說:“那就以后再說吧!”

半個多月后,趙英玲感到家里的氣氛不對了。王杰父母忽然變得沉默寡言,兩位老人眉宇間似隱藏著巨大悲痛。幾天后,她從婦女干部口中得知王杰犧牲,頓覺天旋地轉,難以自持,但她更擔心老來喪子的公婆。原來,王杰部隊來人慰問時,老人怕她難以承受這一打擊,默默咽下了失子之痛。趙英玲想起她抱著草往家跑時,老人的提醒竟一語成讖,淚水霎時流成了河。20世紀80年代,兩位老人辭世后,墓碑都朝向徐州兒子部隊的方向,朝向家鄉(xiāng)金鄉(xiāng)的方向。

歷史在變革中不斷掀開新頁。在中國于龍驤虎步中發(fā)生天翻地覆巨變的年月,王杰始終像一顆耀眼的金星,在共和國的天穹上熠熠閃光。2017年12月13日下午,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到第71集團軍某旅視察,專程來到王杰生前所在連。習近平主席在連隊榮譽室駐足察看王杰遺物,深入王杰班與戰(zhàn)士促膝交談,勉勵大家要學習踐行“兩不怕”精神,加強戰(zhàn)斗精神培育和戰(zhàn)斗作風訓練,做新時代王杰式的好戰(zhàn)士。

在離開王杰的日子,喜愛唱歌的趙英玲,自編自吟了幾十首小調,寄托她對王杰的思念。而讓她頓足追悔的,還是痛失與王杰第二次合影的機會。

2022年,山東電視臺新聞記錄中心編導王媛,和王杰部隊幾名官兵一起拍攝《尋找王杰》。從濟南去趙英玲和養(yǎng)女所在的大連莊河前,王媛琢磨,給趙奶奶帶件什么禮物呢?她想到,這些年來,省公安廳“神筆警探”林宇輝曾給不少抗戰(zhàn)和抗美援朝老兵畫過像,便請他繪一張80歲的王杰像。林宇輝依據(jù)王杰生前的戎裝照,繪出了進入耄耋之年的王杰素描肖像。80歲王杰畫像的誕生,讓他的未婚妻趙英玲穿越時空與英雄再次同框。

8月15日,攝制組來到大連莊河市,將特殊的禮物王杰畫像交給80歲的趙英玲。終于重逢了!由青及老始終不能忘記王杰的趙英玲,看到和自己一起變老的“王杰”,淚水潸然而下。她按當年與王杰在徐州合影時所坐的位置,把王杰像舉在自己左側,請攝制組給自己留下一張珍貴的合影。

攝制組離去前,趙英玲從臥室衣柜抽屜里,翻出一個用白手絹包著的物件,里面是一個五彩荷包。這是王杰1961年入伍時,她趕到當裁縫的親戚家,用各色布頭拼接縫制而成的信物。王杰始終將此包帶在身上,犧牲前回阿榮旗探親落在家中。包內有王杰裝入的一縷草綠色絲線,至今嶄新如初。趙英玲把荷包交給王杰部隊的干事白俊峰,說:“我原來打算,王杰犧牲60周年時,把它帶到部隊去。今年我80歲了,到那時還不知能不能成行,就請你們把它帶回徐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