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琳:綜合創(chuàng)造力、真誠、趣味是詩歌創(chuàng)作三要素
原標題:專訪||詩人宋琳
宋琳,1959年生于福建廈門,祖籍寧德。主要詩集有《雪夜訪戴》、《口信》、《告訴云彩》、《宋琳詩選》、《兀鷹飛過城市》、《<山海經>傳》以及中法、中英詩集各兩部;隨筆集《對移動冰川的不斷接近》、《俄爾甫斯回頭》?!督裉臁肺膶W雜志的編輯。曾獲鹿特丹國際詩歌節(jié)獎、《上海文學》獎、東蕩子詩歌獎、昌耀詩歌獎、2020南方文學盛典年度詩人獎等。
1、你是從哪一年開始詩歌寫作的?最早激發(fā)你寫詩的靈感是什么?
我喜歡上詩歌,并為分行排列的形式所吸引,決定做一個詩人大概從初中二年級就開始了。我父親是地方上的文人,那時正在寫革命題材的民歌體敘事詩《雕花傳》,一個叔叔將他早年發(fā)表的詩文搜集起來,剪貼在一個本子里送給我父親,其中的情調在當時的語境中是陌生的,反而吸引我。讀了我大哥寫的民歌體詩,我也寫了一首,居然得到我父親的稱贊。之后我仿佛著了魔,將家里藏書中的詩集讀了個遍,有一陣住在文化館埋頭讀報刊上的詩,記住了顧工(顧城的父親)這個名字。我父親崇拜李白,和上面提到的那位叔叔辯論李杜誰更偉大,結果“飄逸”與“沉郁”互不相讓?!镀障=鹗闱樵娺x集》是下鄉(xiāng)時我?guī)г谏磉叺奈ㄒ灰槐緯?979年上大學途經福州,讀到《蘭花圃》上舒婷的《珠貝——大海的眼淚》和《四月的黃昏》,我預感到某種變化已經出現(xiàn),雖然那時我還不知道《今天》的存在,真正的學徒期要到讀大學之后才開始。
2、請選擇2—3位對你的詩歌創(chuàng)作最有影響的古今中外詩人或藝術家。
不同時期都可以舉出2-3位影響過我的詩人來,僅舉二十年來我最珍視的三位詩人:曼德爾斯塔姆、策蘭和米沃什,他們都有蘇維?;驏|歐的背景,被流放或流亡的經歷在他們身上激發(fā)出詩性正義的力量,他們個人的流亡史是二十世紀人類流亡史的縮影,他們的流亡詩篇接續(xù)了從荷馬、奧維德到但丁的傳統(tǒng),同為文明之子,歐洲良心的代表者。雖然之于古希臘、希伯來或天主教各有倚重,且風格各異,但即使透過翻譯,依然能領略其精神的偉大。最重要的是,三者的詩皆致力于處理當代事物及心理事件,強有力地糾正了語言與現(xiàn)實脫節(jié)的自閉的詩學傾向和歷史虛無主義,使詩歌成為以內心真實為依托的自傳性證言。我寫詩時他們無形中成為我無可回避的參照,仿佛有一道嚴厲的目光審視著我:你必須忠實于你的歷史感受。
3、請?zhí)峁┠阕詫懽饕詠淼?10首代表作題目,并注明寫作年代。
說明一下:我認為“代表作”不能由作者本人提供,應該由批評家確認。下面列出的十首短詩,希望多少能體現(xiàn)我在大部分寫作時間里風格和題材的變化。
《旭日旅店》(1985);
《兀鷹飛過城市》(1986);
《保羅·策蘭在塞納河》(1992);
《無眠》(1996);
《答問》(2001);
《客中作》(2004);
《用詩占卜》(2010);
《東歐詩人》(2011);
《當萬物都走向衰敗》(2016);
《湘靈》(2017)。
4、你寫詩一揮而就,還是反復修改,還是有其他寫作方式?
年輕時我就意識到,要將智力轉化成本能,即詩歌最終是一種本能的運動,而實際寫作中過于依賴即興的沖動,往往一揮而就,一首詩的寫作時間不超過幾小時,甚至一天寫幾首,幾乎不修改。我一度迷戀自動寫作,很快發(fā)現(xiàn)那是極其危險的,除了制造出大量“詞的尸體”留不下什么。有時那些“精神分析樣本”日后也提純出幾首詩,比如《一船被販運的少女之歌》、《蒙巴納斯的模特兒》和《不可見之物的血》。不過,作為練習,現(xiàn)在我依然會將瞬間的靈感記錄下來,等待日后處理,這種讓詩沉睡的方式也許很有必要,木匠取材后,等上幾年再打家具是常有的事。另一方面,東坡先生的“作詩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難摹”這類經驗之談非常受用,歌德也說過,所有的詩都是即興詩。感應一旦發(fā)生,剩下的就交給塑形能力了。我曾想寫一篇《感應論》,探究先驗的靈視力,泛泛而談感受力是不夠的。如果一首題材重要的詩,一時寫不下去,很可能是準備不足或方法不對,此時不如放下,做些研究,某一天它會主動召喚你完成。我寫《<山海經>傳》花了兩年多,期間大量的時間用于閱讀和思考,腦子里活躍著各種怪力亂神,持續(xù)的專注、耐心和積極遺忘都起了作用。
5、你如何看待生活、職業(yè)與你詩歌寫作的關系?
我從生活中得到的教訓并不少,家庭變故使我深深地自責,詩歌是幫助我恢復安寧的良藥。我不是一個勤快的人,懶散而緩慢,知道“首先是生活,然后是詩”,而又不善于調解兩者的矛盾,內心生活與物質生活發(fā)生沖突時我選擇了前者,捉襟見肘的情況時有發(fā)生,這是我應該承受的,沒有什么可抱怨。如果你說:一首詩究竟有多重要呢?我也不知道,但不計后果的寫作已經成為我的第一職業(yè)。吃飽睡足,擇善而交,盡量簡化多余的事務,保持精力專注于精神的操練,只要可能,每天工作四小時,“仿佛我會活上二百年”(扎加耶夫斯基)。我教過書,做過編輯,1992年以來一直為《今天》文學雜志業(yè)余編詩。從2007年參加首屆詩人藝術展至今,我的畫齡其實也不短了??偟膩碚f,我不為生計焦慮,比起每日不得不為生計而奔波的人們,我是多么幸運!寫詩以報答一切饋贈:親人的、朋友的、自然和時代的。我信天命,也很知足。
6、你關注詩歌評論文章嗎?你寫詩歌評點、評論和研究文章嗎?
我讀的最多的還是詩歌作品,而詩歌評論和詩學文章我所涉獵往往出自重要詩人之手,詩人隨筆通常比學院派的古板教條好看,真正有價值的理論發(fā)現(xiàn)和詩歌新觀念不可能由二手學究提供。詩歌的真理不在詩歌中,必須到詩歌之外去尋找,所以我讀書雜且無系統(tǒng)。我喜歡本雅明的文體:斷章、諷喻、箴言式的句子,將概念轉換成意象,召喚逝去的靈韻。前蘇格拉底希臘哲人的著作殘篇,可以當作詩來讀,詩與思想的距離在泛詩時代并沒有現(xiàn)今那么大。二十多年前,法國的一本詩刊對我的問卷中,第一個問題即是“如何對待中國的多文體寫作傳統(tǒng)”,這在古代不是問題,詩人不僅寫詩,還需精通各種文體,否則是不能入“儒林”的?,F(xiàn)代分工之后,情況發(fā)生了變化,至少在當代,似乎屬文的能力在弱化,這是否亦是思想力弱化的原因呢?迄今我出版過兩本評論隨筆集:《俄爾甫斯回頭》和《對移動冰川的不斷接近》,近十年也陸續(xù)寫了一些詩學文章、評論及序跋等,已有一本書的體量了吧。我不是批評家,偶有隨手通,為研究生授課的需要,或為約稿和朋友請求而作,只有在針對某個與寫作現(xiàn)場相關的詩學問題時才寫點“學術性”的文章。
7、請寫出你認為最重要的三個詩歌寫作要素。
綜合創(chuàng)造力。真誠。趣味。
(本文轉載時有刪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