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夜夜躁,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在线精品欧美日韩电影,8x8×拨牐拨牐永久免费视频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碧血丹心照后人
來源:解放日報 | 錢漢東  2023年05月30日08:02

震驚中外的五卅運動距今已近一個世紀。今天的人們以不同的方式紀念著在五卅運動中英勇捐軀的顧正紅等革命先賢,讓革命精神代代相傳。

在這批革命先賢中還有一位值得紀念的富有才華和膽氣的人物,他就是中國共產(chǎn)黨早期工人運動的杰出組織者和領導人汪壽華(1901年—1927年)。汪壽華于1923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參與領導了“五卅”反帝愛國斗爭和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是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中犧牲的第一位共產(chǎn)黨人。

日前,我走訪了汪壽華的故鄉(xiāng)——浙江諸暨趙家鎮(zhèn)泉畈村。那里的汪壽華故居并不大,就是一座普通的農(nóng)舍,門前廣場上還有汪壽華銅像及事跡碑記,供游客憑吊。

汪壽華是泉畈村村民口中代代相傳的英雄,這位英雄的事跡今人卻了解不多。為此,我開始閱讀汪壽華撰寫的文章和日記,了解這位先烈的成長經(jīng)歷與革命品質(zhì)。

西施故里育先賢

汪壽華出生在西施故里諸暨。遠在65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諸暨就產(chǎn)生了樓家橋文化?!吨T暨縣志》記載“禹會計而諸侯畢及也”,諸暨因大禹治水在此會盟諸侯而得名。春秋時期越王先后在境內(nèi)建都。離汪壽華故居不遠處的楓橋古鎮(zhèn),王羲之、李白、蘇東坡等文人都曾造訪過。諸暨的三位文化大家更為天下所傳頌:梅竹宗師王冕的故事及他的《墨梅》“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家喻戶曉;文壇奇才楊維楨是元代文壇領袖,他的書法作品被列為國寶之一;畫苑巨擘陳洪綬,其人物畫有“在仇(英)、唐(寅)之上,蓋明三百年無此筆墨”之稱。這三位人物有個共同點——性格剛烈,不畏強暴,從某種程度來說影響著諸暨人性格的形成。人說諸暨為“南人北相”,史載“民性質(zhì)直”,民風剛烈俠義。

汪壽華,原名何紀元,化名何今亮等。他出身于諸暨一個舊知識分子家庭。汪氏兄弟3人,他排行第二?!案x傳家”是當?shù)氐娜宋膫鹘y(tǒng),因此盡管汪壽華的父兄在他年幼時相繼去世,家境清寒,但家人仍然節(jié)衣縮食供他讀書。汪壽華的少年是在鄉(xiāng)里度過的,他體格強壯,膽識過人,村里同齡人沒有不怕他的,是個名副其實的“孩子王”。他喜歡讀《水滸》,膜拜梁山好漢,喜好行俠仗義,每次得到錢財就用來周濟窮人,故在當?shù)貍饔忻雷u。

1917年秋,聰敏好學的汪壽華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這是一所有“浙江革命熔爐”之稱的學校,陳望道、俞秀松、施存統(tǒng)、宣中華等中共早期骨干在此教學或讀書。汪壽華關心國家的命運,同情貧苦人民,在學校讀書時恰逢十月革命勝利,在迷茫中看到了希望,閱讀《新青年》等進步讀物后,開始尋找救國救民之道。他立志苦學,為改造中國而發(fā)奮讀書。

汪壽華讀書時已在日記中流露出不凡的志向。他在1919年元月1日的日記中寫道:“歲之新也,心亦新。愚夫俗子,咸有發(fā)憤思振之感。奈人心惟危,每誘于欲,于是因循之心起,而怠惰之魔乘焉。雖欲奮興,安可得哉。昨日,為戊午除夕,追覽日記,言不顧行,能無感悔。然戊午往矣,不可諫。己未又來,當自追。今日為元旦,一歲行事之首也,振興之機,安可錯過。誠以出之,恒以持之,使己未之往,毋再抱戊午之悔,則余之愿矣。”

五四運動猶如一聲春雷,喚醒了無數(shù)仁人志士。當北京學生舉行示威游行時,汪壽華也參加了杭州的集會游行。他痛斥帝國主義列強和腐敗無能的軍閥政府,揭露社會上的各種腐敗現(xiàn)象,并將自己的名字改為“今亮”,意為從今起心真正明亮起來,立志獻身于改造社會的偉大事業(yè)。1920年6月,汪壽華在上海參加滬濱工讀互助團,9月到霞飛路漁陽里的外國語學社學習。后經(jīng)俞秀松介紹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

尋夢異鄉(xiāng)志興邦

十月革命的成功,使汪壽華受到極大的鼓舞。1921年4月,他與多名同學一起,在上海冒險登船奔赴蘇俄。開始因無法抵達莫斯科,汪壽華等人只得在西伯利亞的伯力等地從事華工教育。后在莫斯科期間,汪壽華和共產(chǎn)國際進行了密切交流,探討中國實現(xiàn)共產(chǎn)主義的路線問題。在那里,汪壽華當選為赤塔遠東職工會中國工人部主任。

1923年春天,蘇聯(lián)遠東急需華工領導者,汪壽華被調(diào)到海參崴,繼續(xù)做華工教育和組織工作。他在海參崴創(chuàng)建中國工人五一俱樂部,在當?shù)攸h校開設中國班,組織蘇聯(lián)共產(chǎn)黨和共青團內(nèi)的中國支部,擔任沿海省職工蘇維埃的華工總指導員,后當選省職工蘇維埃常務委員、省黨部中國部主任?!度A工醒時報》從赤塔搬來后,改名為《工人之路》,成為“旅俄華工解放奮斗的指南針,是工人階級唯一的輿論機關”。汪壽華成為《工人之路》的主要撰稿人,所用筆名為“夢醒”。汪壽華還多次在俱樂部演講,呼吁當?shù)厝A工加入工會,并去邊疆山區(qū)的煤礦和林場,指導當?shù)厝A工反抗工頭剝削的斗爭。

在蘇聯(lián)中文報紙《工人之路》上,汪壽華一直被稱作“何同志”。許多年后,人們翻閱發(fā)黃的《工人之路》時不勝感慨,從汪壽華撰寫的大量時評來看,他思維敏捷,立意深遠,文筆流暢。這里僅抄錄部分新發(fā)現(xiàn)文章的標題:《中國人民的劫運》《五一節(jié)與華工》《歐洲大戰(zhàn)十周年紀念感言》《廣州的反對帝國主義運動》等,從這些標題中可見“何同志”對中國革命和社會改革的思考,表現(xiàn)了一個革命家的格局和胸襟。

1925年初,汪壽華回國,在上海參加陳獨秀領導的中國共產(chǎn)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會上他提出“工人將是紅色革命重要的領導階級”,并關于工人運動作了報告。他還撰文《三月十八日巴黎公社和世界革命者救助會的紀念日》,文中寫道:“照現(xiàn)在的形勢來看,犧牲和流血,是無產(chǎn)階級革命萬不能幸免的命運?!?/p>

據(jù)中共四大工作人員、會議記錄者鄭超麟回憶:“何今亮(汪壽華)作為海參崴的代表出席中共四大。因其貌不揚,張?zhí)壮3蚺?,使他難堪?!碧旖虼砝钜菡f:“何今亮,即日后五卅運動中職工方面大顯身手之汪壽華?!?/p>

五卅運動顯本色

1925年,中國工人運動不斷壯大,使外國資本家遭受巨大損失。外國資本家對工人運動恨之入骨,欲除之而后快。上海的各大日商紗廠對待中國工人更是殘暴,拖欠工資,無故開除工人。上海22家日商紗廠工人先后舉行罷工。5月15日,工人領袖被日商殺害,引發(fā)了著名的五卅運動和全國性的愛國運動。

5月30日上午,南洋大學學生抗議殺戮顧正紅的暴行,100余人當即被捕。下午1時學生進入租界,就顧正紅被殺及學生被捕之事進行演講,高呼“上海是中國人的上?!钡瓤谔枴V泄苍缙诠と诉\動領袖劉華在潭子灣也派出一批工人積極分子,去南京路、浙江路、貴州路、東新橋一帶示威,數(shù)千名工人、學生在各馬路散發(fā)“打倒帝國主義”等傳單。下午2時許,英國捕頭愛活生下令巡捕捕人。南京路老閘捕房拘捕了100多人。消息傳出后,大批學生、工人和市民向老閘捕房匯集,要求釋放被捕人員。老閘捕房頓時“群眾云集,水泄不通”。下午3時45分,愛活生命令華捕、印捕在老閘捕房門前組成戰(zhàn)斗隊形,隨著一聲號令,子彈橫飛,血流遍地,先后有13名學生、職工和商人犧牲,傷者無數(shù),又有53人被捕。中國人民的鮮血染紅了南京路。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五卅”慘案。

此時汪壽華奉召回國不久,擔任上海總工會宣傳科主任,協(xié)助李立三、劉華、劉少奇領導工人運動。在李立三和劉少奇被迫離滬、劉華犧牲后,汪壽華挑起了上海總工會代理委員長的重任。上海各界人士聽到顧正紅被害的消息后,群情激憤,在汪壽華的領導下,工人和學生紛紛涌上街頭,要求日本領事館交出兇手,要求政府嚴肅處理。工人罷工、商人罷市、學生罷課,五卅運動的狂飆席卷全國,北京、廣州、南京、重慶等幾十個大中城市舉行了成千上萬人的集會、游行和罷工、罷課、罷市。廣州各界的反帝運動演繹成為有10萬人參加、歷時16個月的省港大罷工。在一片輿論聲中,北洋政府派出外交人員與日方交涉,日本最終被迫交出兇手。五卅運動是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的群眾性反帝愛國運動,它標志著大革命高潮的到來。

隨著北伐軍的勝利進軍,我黨在總結前兩次工人武裝起義失敗教訓的同時,準備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由周恩來、羅亦農(nóng)、趙世炎、汪壽華等8人組成特別委員會。1927年3月4日,汪壽華主持召開上海工會干部會議,決定組織5000人的工人糾察隊,并秘密開展武裝訓練。3月21日中午12時,汪壽華等下令全市總罷工,罷工一小時后,立即轉(zhuǎn)入武裝起義。汪壽華先后參與指揮了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第三次武裝起義勝利后,上海特別臨時政府成立,汪壽華當選為臨時政府委員、常委,上??偣瘑T長。

獨闖虎穴傳悲歌

上海工人運動的蓬勃發(fā)展引起了帝國主義的恐慌。1927年3月北伐軍占領上海后,蔣介石背地里勾結大流氓,利用流氓冒充工人糾察隊進行破壞活動。汪壽華領導的上海總工會予以堅決回擊,戳穿了其陰謀和借口。1927年3月27日,汪壽華面見蔣介石后,向上海區(qū)委主席團匯報會見蔣介石的情況:“昨見老蔣,先加慰勞,他并無贊揚上海工人。”“蔣介石提出外交方面要工會方面聽軍事當局指揮,我沒有答復?!笨梢?,蔣介石一面以總司令部的名義發(fā)布文告,限制工會和工人糾察隊的活動;一面給工人糾察隊送去他親自題寫“共同奮斗”的錦旗,麻痹工人的警惕性。

蔣介石見軟的不行,便與杜月笙密謀除掉汪壽華。關于汪壽華死因有兩種不同說法:

一種說法是汪壽華被誘殺于楓林橋。此說源于作家章君谷寫的《杜月笙傳》,目前拍攝的影視片均采納此說。1927年4月11日,在蔣介石授意下,杜月笙邀汪壽華參加晚宴,汪壽華立即向組織匯報。有人勸他不要去,說杜月笙這伙流氓反復無常很危險;也有人認為去了可以摸清敵人的底細,但要注意安全。汪壽華坦然表示:“我過去常和青洪幫流氓打交道,不去反叫人恥笑。為了黨和工人階級的利益,寧愿犧牲一切!”為安全起見,組織上決定由李泊之陪同他前往。在即將到達杜宅時,汪壽華要李在華格臬路(今寧海西路)杜宅附近等他,如兩小時他還不出來,要李立即報告組織。

汪壽華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赴約。他剛踏步進入杜宅大門,杜宅門關燈滅。杜手下的“四大金剛”顧嘉棠、芮慶榮、葉焯山、高鑫寶早已埋伏在杜宅。葉焯山用盡全身之力,猛地向汪壽華的左胸一撞,接著顧嘉棠應聲閃出,捂住汪壽華的口鼻。杜月笙不想讓汪死在自己家里,遂讓人把汪壽華的尸體放入麻袋,裝進汽車里。

汽車開到楓林橋郊外,他們趁四周無人,挖掘土坑。這時只聽到麻袋里發(fā)出聲響,得知汪壽華沒有死,芮慶榮沖過去,舉起了鐵锨,顧嘉棠說:管他死活,快點把坑掘好埋掉。1950年冬,上海市民在楓林橋挖到了汪壽華的尸骸,將血衣在工人文化館展覽。除已死的兇手外,將抓獲的馬祥生、葉焯山進行萬人公審,判處極刑,并在楓林橋汪壽華遇害處執(zhí)行槍決。

另一種說法是汪壽華在龍華被槍殺。有學者認為章君谷的《杜月笙傳》未忠于歷史事實,許多出自杜撰或道聽途說。據(jù)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保存的“國民革命軍東路軍總指揮部”的檔案,其中有“審訊”汪壽華的“口供筆錄”,系汪被捕后特務處“審訊”時,書記官所記錄的,寫在印有“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特務處”字樣的八行箋上,共4頁。在最后一頁的“批示”上寫:“現(xiàn)據(jù)供認反動不諱,應即處予極刑……四·一二”。旁注“槍決”兩字。真相或許是這樣的:1927年4月11日晚8時左右,汪赴杜宅時被捕,由杜派人押送汪到楓林特務處楊虎處審訊,12日被槍殺。

佇立于汪壽華銅像前,凝視著這位英姿勃發(fā)的先驅(qū),我感慨萬千。

為了黨和工人階級的事業(yè),汪壽華獻出了年僅26歲的生命。身為諸暨人的他,和他的先輩一樣英勇、剛烈、豪爽。碧海丹心,悲歌永傳,汪壽華的英名與世長存。